查看: 49|回复: 0

56范文(名师作家写高考作文) |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详解(上海卷、北京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0 1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xk15zdcoaf.jpg

3xk15zdcoaf.jpg

s0tdckd1imy.jpg

s0tdckd1imy.jpg

2uctkxhi5gw.jpg

2uctkxhi5gw.jpg

随着2020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全部出炉
“读者·新语文”将第一时间“跟进”高考语文作文
邀请全国各地语文名师、作家与资深编辑
一同解读2020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并写下水文
敬请关注!

orblcgz3g3i.jpg

orblcgz3g3i.jpg

作文题目

rddmljvpkgv.jpg

rddmljvpkgv.jpg

k2jx5xie1g4.jpg

k2jx5xie1g4.jpg

NO.1

hcwpn4sahuh.jpg

hcwpn4sahuh.jpg


郑翠娟
作文解析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思辨性很强,有广度,也有深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和立意:

syeko1giko0.jpg

syeko1giko0.jpg

1.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能舍近求远,去胡编乱造故事,用明亮的双眼去观察生活。比如这次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选择真实的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还会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
2.选择文化名人中催人奋进的材料。从小学到高中,作为学生,了解了很多文化名人的故事。他们之中很多人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屡遭不幸,却依然乐观豁达,总能化悲痛为力量。比如,苏轼一生多次被贬,无论去到哪里,他总能造福一方;比如史铁生,虽然在最狂妄的年纪瘫痪了,但却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作家……
3.深入挖掘材料,使文章立意更加深远。在选好材后,下一步就是深入挖掘材料,使文章的立意也能达到今年作文题目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可以从材料的表层含义出发,逐层议论,提炼深层内涵,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bejb3zuggxb.jpg

bejb3zuggxb.jpg

作文道阻且长,人定胜天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会经历很多重要的转折,有些转折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而有些转折则是猝不及防、倏忽而至。重要的转折突如其来、出乎意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开头用高中阶段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发展既有前进性,也有曲折性,直观地告诉读者有些突发的转折也伴随其中;简短的分析后,引用原材料中的疑问,为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历史长河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力挽狂澜的壮举。虽道阻且长,但人定胜天。(总括“仁人志士殚精竭虑、力挽狂澜的壮举”,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道阻且长,但人定胜天,紧扣主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公元1097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再次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被贬海南儋州。苏轼的仕途颇为坎坷,屡遭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在当时,被贬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屋漏偏逢连夜雨,苏轼刚到儋州时临时寄居在官舍,被政敌知晓后下令逐出。苏轼曾在信中这样描写儋州“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放逐到荒凉又落后的儋州,年逾花甲的苏轼把儋州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食无肉”他就研究牡蛎的新吃法,还带领当地人一起吃;“病无药”他就亲自采摘草药,探索治疗疾病的药物;“居无室”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他建起了茅屋,起名为“桄榔庵”。
除此之外,他还兴办学堂,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培养出宋代海南地区第一个举人——姜唐佐。苏轼发现当地人以打猎为主,导致田地荒废,于是写下《和陶劝农》六首,提醒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寻求长远发展。突然遭逢挫折,苏轼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地生活,完善自我,造福百姓。(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苏轼虽仕途颇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积极生活,战胜不幸,更加有力地论证了“道阻且长,人定胜天”这一观点。)
众志成城,共纾国难。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这种病毒的高传染性和致命性令人震惊。不断攀升的数字,日渐严峻的疫情,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抗疫迫在眉睫,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打响了这场疫情阻击战。
疫情来势汹汹,抗疫先锋军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与病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病毒肆虐张狂,数万名建设者披星戴月日夜鏖战,10天左右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传染病医院;医疗物资告急,一些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线,改造生产设备,生产疫区紧缺医疗物资,驰援抗疫一线……普通民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人员的指挥,居家隔离学习疫情防控知识,为自己和家人做好防护措施。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志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这场战疫中,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抗疫,增强了“共克时艰,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彰显出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力量。(结合当下时事,指出来势汹汹的疫情虽然是磨难,会对中国的各方面造成转折,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彰显了中国力量,我们最终会战胜疫情。这一典型事例,使论述的观点更加完整,主题更加明确。)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遇到的转折是偶然还是必然,人们都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巨大的力量,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结尾呼应开头,解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同时深化了中心论点。)

bb1god0soso.jpg

bb1god0soso.jpg


NO.2


朱逸可
作文解析这个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外部世界。写作时,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33wh1jp2t2g.jpg

33wh1jp2t2g.jpg

1.认真审题。材料先陈述事实:重要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世上许多”表明这是普遍现象。随后,提出问题:我们面对意外的转折究竟有没有办法?最后,明确写作任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此外,还要注意拟题和字数要求。
2.明确立意。通过对材料中问题的思考,明确立意: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3.写出层次。表达观点时,需体现思维层次。可尝试从转折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方面展开论述,有理有据,写出层次感。

w35msh3kcdy.jpg

w35msh3kcdy.jpg

作文意外之外,大有可为
世上有许多重要转折,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之时发生,令人猝不及防。这时候,你是无所作为地等待它进一步发展,还是积极行动,改变它的发展进程呢?(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居安思危,是微软公司的重要管理思想,提醒人们警惕危机的发生,避免重大转折到来时的慌乱无措。
转折来临前,积极准备,能防微杜渐,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能使人在转折到来时,获得成功。
一个戏班里,有个不起眼的女孩,只能扮演小角色,她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主角。其他人休息时,她都在练习,不断地自我沉淀和提升。有一次,演出在即,主角却意外出事,班主急得团团转。女孩对这个角色,已揣摩过无数次,便自告奋勇,申请担任主角。班主看她眼神坚定自信,便同意让她试试。她的表演大获成功,从此实现了当主角的愿望。
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前,有充分的积淀和准备,才能减少转折发生时的无力感,把握机会,获得成功。(引用名言和举例论证,阐述分论点一:转折前要有充分准备。)
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率一百骑兵追逐几名匈奴,追出很远。准备返回时,忽然看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迎面而来。双方力量悬殊,如果战斗,汉兵几无胜算,士兵都很恐慌。李广却沉着地要求部队继续前进。匈奴人也发现了他们,但看他们沉着的样子,以为是大部队派来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进攻,就在山上摆开阵势,观察动静。李广带队伍行进到离敌阵二里地时,让全体士兵下马,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让战马在近旁吃草。匈奴将领感到奇怪,派人出来观察形势。李广发现后,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人,又回到原地休息。匈奴看李广胸有成竹,以为附近有埋伏,就慌忙撤兵逃跑了。李广把骑兵都安全带回了大营。
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时,从容镇定,当机立断,因势利导,才能力挽狂澜,解危脱困。(举李广的事例,阐述分论点二:转折发生时要力挽狂澜。)
清朝末年,我国西北边疆遭到入侵,陷入危机。六十多岁的左宗棠挺身而出,亲率六万士兵,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的战场。兵马疲惫、粮食匮乏、运输不便等重重困难,他们都一一克服。不到两年,就收复了失地。
收复失地后,面对千里荒漠,左宗棠开始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带领士兵,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种树,后营管理,还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了大片柳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的绿色奇观,极大地改善了边疆的生态环境。
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后,迎难而上,积极行动,才能化危险为机遇,使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举左宗棠的事例,阐述分论点三:转折发生后要化危为机。)
今年的新冠肺炎也是意外的重要转折,正因为有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积极努力,才迅速控制了疫情,使我们能正常高考。我们高三学子在紧张的备考中遭逢疫情,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校园复课,我们都在认真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所以,面对意外的转折,我们必须积极努力,推动事物向好的状态发展。(联系实际,由他人联想到自己,总结观点,收束全篇。)

mp40ofqdga0.jpg

mp40ofqdga0.jpg


作文题目

ni2b1yhimws.jpg

ni2b1yhimws.jpg


NO.1


茹菲
作文解析

cv1hhnxxmud.jpg

cv1hhnxxmud.jpg

北京卷的第一个材料虽然是北斗卫星,但是实际上要论证的点在于“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考生一定不要纠结55颗卫星到底各有什么功用,能不能互相替代?以及有两颗退役了的还有功用吗这些技术细节。要把“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从卫星上引入到人类社会的领域。在社会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这样这个作文核心就是“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价值”
我们在论述的时候,要注意,“社会中每个人功用”不能凭空随心地你说有用就有用,而是要想想,这个是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来说的?北斗系统里所有的卫星组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因为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目标,才在这个目标上来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个目标可以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可以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抓住“在某一个宏伟目标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个核心的点,作文就可以顺利地论述下来了。

yzmlklpigeh.jpg

yzmlklpigeh.jpg

作文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北斗天网共有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地球上有50万到1亿的物种,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用;人类也一样,60亿地球居民,每一个人都平凡而普通,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功用,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首段引用材料,并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做类比,用排比句,又有气势,又顺利转到人类社会领域。)
看看我们的地球,山奔海立,沙起雷行,植物葳蕤,日日光合,动物繁多,纷乎其中,鸟兽飞奔,昆虫跳跃,细菌分解,病毒共生……共同组合成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功用,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对区域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段是“起”,这段就是“承”,先从生态系统来详细类比,为下文人类社会的论述做铺垫。)
人也如此,农民“汗滴禾下土”,才有日日餐桌上的粮食蔬菜与水果,工人日夜不息,将流水线隆隆运转起来,供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生活物资,政治家殚精竭虑给我们指引国家前进的方向,外交家长袖善舞在国际上交通斡旋,科学家探索未知,军人保家卫国,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企业家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社会分工,只是职责的不同,但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价值。一场暴雨,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清扫工人的付出;一次出行,我们能体会到列车机长的重要,哪怕一次小小的支付扫码,都让我随时感受到程序员的伟大……他们对于我们的生活都很重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平等看待每个职业,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这段从社会各种职业分工的不可或缺来写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功用,提出中心论点,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和人的联系如此紧密的时代,每一件哪怕很小的事情或者事物,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连接,无可分割,才更需要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一瓶普通的纯净水,凝结着勘探队员的找寻,抽水工人的劳作,各种机械的设计,石油、塑料产业从业者的支持,广告人员的智慧,运输工人的奔波,和小商贩的服务。哪怕一小口水,都让我们和无数人连接在一起。我们都是人类这个社会网络上的一个小小节点,我们服务大众,也被大众服务。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得社会运转凝塞不通。人为地分出各个行业或者岗位的高低贵贱只能使得社会整体矛盾剧烈,加大系统内部损耗。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网络中自己独特的功用,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感,才能更好的将自己与社会连接在一起,才能团结起来建设更为美好的社会生态系统。(这段继续从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连接,来说明每个人对于其他的不可或缺性来进一步论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用,所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就更为必要,并且用了正反论证,先从反面来论证如果不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再从正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北斗信号早已经超越亚太,覆盖全球,而我们人类也要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功用,我们更要抛弃歧视,宽容多元文化,平等对待每个国家,尊重不同国家里每个个体的价值,才能共建我们更美好的地球家园。(结尾再点北斗材料,呼应开头,并从“建设美好社会生态系统”升华为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美好地球家园”也需要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j35afyfnysf.jpg

j35afyfnysf.jpg


NO.2


高海燕
作文解析
北京卷的第二个选项,立意角度十分开放,“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写一条信息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即可,具体指向只要健康积极,角度可以随意。
但题目是确定的,文体也是确定的,所以记叙文还是要将人物的经历和引发的感受最为写作的重点,而信息本身可以成文文章的线索。

adc0l4t13di.jpg

adc0l4t13di.jpg

作文一条信息
“姥姥今天早上十点去世了,你能回来吗?”(先声夺人,信息内容先于主人公出现。)
收到这条信息时,我正在校园里和一个朋友欢快的畅聊。边说边看之际,这一行小字,瞬间就僵住了带笑的脸,眼泪不由分说地顺着脸颊滚落,连呼吸都急促起来。(欢笑的现实场景与姥姥去世的背景形成强烈反差,细节的描写显得尤为重要。)
朋友吓了一跳,忙问我怎么回事?我一时无法回应,扭过头去想让自己平静下来,但眼泪很不争气的怎么止都止不住,连肩膀和手臂都因为我的努力克制而微微地发抖。(朋友的追问引出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我”的形象刻画通过动作细节完成。)
朋友很贴心地递过来一片纸巾,不再追问,只在旁边静静地陪着我。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觉得情绪已经平复了,就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对她说:“我姥姥去世了,她年纪大了,我有心理准备的。”只是还没说完,好不容易停下的眼泪再次决堤。我恨自己的不争气,干脆甩开朋友想找个角落独自哭去。
她一路追着我说了很多安慰的话,虽然心里感激,但处在那个状态却完全没有听进去,只希望早一点回去看看姥姥。(我的语言描写,写出自己的故作平静,与实际的心理状态形成悖反,表现出与姥姥的感情深厚。)
搭最近的一班车,踩着泥泞的道路终于赶了回去,穿着白色的孝服,摸着坚硬冰冷的棺木,看着黑白色慈祥的遗容,耳内充斥着哀婉的丧乐,关于姥姥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地闪现。(略写回程经过,直接面对丧礼现场。)
那个长有一颗高大粗壮枣树的院落,泡着西瓜的冰凉的深井,枝丫上常年垂挂着的秋千,种满各种瓜果的菜园,被姥姥宠溺的我的童年……
想起姥姥每年给葡萄套上小袋子防虫咬,把做好的新鲜韭菜花埋到地底下,哪个子女来就挖一瓶给他,菜园里吃不完的菜一袋袋送给左邻右舍,或者剁得碎碎地喂给小鸡小鸭,他的众多子女和孙辈都受她悉心地照料和关怀。(回忆以前关于姥姥的各种细节。)
身旁母亲和几位姨妈的哭声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我怔怔地看着这一群失去母亲的“孩子”,她们哭得涕泗横流,伤心欲绝。我的眼泪却停了,傻傻呆呆地愣在那里。(对母亲和姨妈的描写引发了“我”对死亡的思考,而不再流泪的状态也与前文形成反差。)
是的,这样好的姥姥也会死。每一个生命都终将走向尽头。
于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他们剩下的时光,想到自己,想到终将到来的那一天,想到不断流逝的沙漏……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的话在脑海中回响,我升起向死而生的勇气,要带着姥姥的爱好好地认真地活下去。(面对死亡是对人生的一次洗礼。)
从此,这条消息被我永久保存下来,每到无力或沉沦时总能激起我前行的温暖与力量。(结尾再次点题,突出这条消息对我的影响与改变。)

dsqghswniaq.jpg

dsqghswniaq.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