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回复: 0

【原】全国各地汤王陵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9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汤,子姓名汤、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场等,史称“汤有七名”,他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因仁慈而赢得天下之心,孟轲说:“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商族在他的治疗下,人心安定,生产发展,势力日盛,终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清一统志》古之言汤陵者凡三,《皇览》谓在济阴毫县,《括地志》谓在薄城,又云在洛州偃师县,皆以汤所常都处言这。隋文帝始祀汤于汾阴,唐去汾阴而祀偃师,宋适于汾阴立祠庙,后遂为故事云。我们不究真伪,先将全国各地商汤王陵介绍如下:

wjvevvxoowp.jpg

wjvevvxoowp.jpg

1、山东曹县
汤王陵座落在曹县城南10公里的阎店楼乡土山集村西,东距菏商公路约3公里。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陵前现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 
 
毫地所在,历来有争议,如今多数学者同意王国维的《说毫》之论,即在今曹县境内。其具体方位,据《克州府志·古迹志》载:“故毫城在县南20里曹南山之阳。其旁为蒙城。”《曹县志·疆域志》上又载:“在汤陵东南三里,一曰景薄,一名北毫,即此。”如是说,当时此地是商族的重要根据地,那么曹县一带留存有商村、盘庚村、盘石镇等村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史载“汤革夏命”后,在位三十年,死后葬于土山(曹县山)之阳。陵前有汤庙,配有东西庑、前殿和大殿,十分壮观。宋皇右四年、元延右五年、明宣德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万历九年,曾多次重修,但后来均毁于战火、水患之中。汤王陵虽几经沧桑,仍不失为商朝都毫于曹县的重要历史依据。

ogqchmgsb34.jpg

ogqchmgsb34.jpg

2、安徽亳州
汤王陵位于安徽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处”,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今具无存。民国25年(1936年)辟为 “汤陵公园”,园内广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径通幽。
现存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6米余,周长近60米。墓冢前竖“商成汤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余年树龄的黄楝树生长顽强,历代重修汤陵碑刻,由于战争破坏,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年)和乾隆36年(1771年)“重修汤陵碑记”立于左右,记录了历次维修汤陵的情况。园内古树、寝陵、墓碑,构成了帝王园林特色。

pglwk23oy02.jpg

pglwk23oy02.jpg

3、河南偃师
在距离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中心北约1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大冢。冢高约7米,呈覆斗状,底部周长近百米,四周遍植松柏,郁郁苍苍,这便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长眠之地。商汤墓的墓冢非常高大,古木参天,碑碣林立,百姓俗称“汤王陵”。原来有许多建筑,称为桐宫,后被人唤作“汤王庙”,每年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在墓的西南方向数百米处,还有一片大洼地,积储的雨水长年不竭,清澈甘甜,被称为“汤王池”。
不幸的是,汤王陵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2001年春,蔺窑村民再次整修汤王陵,才使种种历史遗迹得到了初步恢复。2009年10月26日商汤王帝立像落成并揭幕,高3.59米,重15吨,底座高1米,地面以上高度为5.59米,距商汤王陵前95米远,寓意“九五之尊”。
4、山西万荣
另一处商汤陵位于万荣县裴庄乡百祥村。《通考》上说,殷汤葬汾阴(今陕西万荣县西南),太祖乾德四年,诏给守陵五户,《平阳府志》元癸未岁沦于汾河,以石柩迁葬焉。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祀汤于汾阴,唐去汾阴而祀偃师,宋适于汾阴立祠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