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原】“宋代女词人魏玩佳作”赏析(二)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9 1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日来,改写文学评论、诗词赏析文章,在几大论坛平台上的网友阅读量、留言骤减,显然国人的家国情怀更浓。然而众目睽睽,许多时评人士早已稍息,笔者有何资格继续踊跃发言?
笔者在昨日发表的《“宋代女词人魏玩佳作”赏析(一)》文中,已经谈过魏玩与其丈夫被文坛中人誉为“词坛佳偶”,今日续谈魏玩与儿子曾纡“词风母子传承”这个颇有情趣的话题。
大凡读过《宋词大全》的国人,多数都认同“魏夫人的词,尽皆凸显其善用典故、古语而点石成金之美”这一评说。比如,她的“东风已绿瀛洲草”此句,便是援用了李白的佳句:“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这便令其作品的“典雅”气质倍增。

kpqwfswtwxi.jpg

kpqwfswtwxi.jpg

话说魏玩与儿子曾纡“词风母子传承”,就先得从曾纡谈起。魏夫人的儿子曾纡,是宋代文坛享有盛誉的散文家、诗人、书法家。因他能诗善文,为文固守家法,深得曾巩散文妙谛;而他诗从母师,便彰显其诗作的句法精丽,感情真挚,且更为可嘉的是他亦善工词。
在《全宋词》中,录有曾纡诗9首;在《江西诗征》、《宋诗纪事》中收曾纡诗5首。曾纡还有传世真迹草书《草屦帖》、行楷《怀素自叙帖跋》,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书法全集》。
比如,曾纡的《念奴娇?江城春晚》:“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秀色天姿真富贵,何必金盘华屋。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晓日雾霭林深,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衔子飞来,鸿鹄何在,千里移西蜀。明朝酒醒,乱红那忍轻触。”
比如,魏夫人的《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将曾纡与母魏玩的上述作品两相比较之后,于是孙觌在其《鸿庆居士集》卷31《曾公卷(纡)集序》中如此评论道:“曾纡年甫八岁,南风先生授以韩吏部诗,一览而诵。先生喜曰‘曾氏代不乏人矣。公文章自守家法,而学诗以母夫人魏氏为师,句法清丽,纯去刀尺,有古诗之风’。”
唱罢《念奴娇?江城春晚》,笔者深受感染,且兀然想起曾纡之母魏夫人,她被词评家们将其作品并列入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之中,乃实至名归。然而《念奴娇?江城春晚》,何以又显现出了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苏轼(东坡)的豪放词风格呢?
请看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笔者反复思忖,最终确认能将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兼熔于一炉,并能铸出别具一格的宋词作品,实乃曾纡天赋极高,从而才能“词风母子传承”,但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则令后世词人不得不将“词风母子传承”传为旷世美谈。
虽有先贤评论魏夫人作品在先,笔者又何尝不可步其后尘,也斗胆赏析几句呢?
在留存传世不多的魏夫人词作品之中,笔者相对地更喜爱她那阕《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魏夫人此词,不仅歌尽豆蔻芳心,更显其风格是何等的清丽雅淡,细腻精致,委婉含蓄,清新自然,饶有情韵。特别是那“栏杆、海棠花、杏花、荷花、杨柳”层叠而出,则似乎尽皆被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并诉说它们的悠悠衷情——薄雾朦胧,水波荡漾,年少姑娘采菱而归;情窦初开的美好,无忧无虑......
魏玩与丈夫曾巩兄弟三人,有一美谈不可忽略,值得一议。宋神宗熙宁九年,曾巩任职洪州;曾布从饶州调任潭州途经洪州;曾肇当时在馆阁也向朝廷请假回家探母。
兄弟三人相约在洪州聚首,魏玩也随夫在洪州。相聚言欢之际,魏玩作出一楹联:“金马并游三学士,朱幡相对两诸侯。”
此联,将曾巩曾任职馆阁,曾布是翰林学士,曾肇正在馆阁任职高度地概括成为“三学士”;再将同是官至知州的曾巩、曾布俩兄弟浓缩比喻为“两诸侯”,对仗如此工整实属难得佳对。如此,足见魏夫人之翰墨浓厚,才高八斗矣。

f3rvadp3zrn.jpg

f3rvadp3zrn.jpg

     

tmfmk10bc1i.jpg

tmfmk10bc1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