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原】观音山上鸣百鸟,自在拳中意丹田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9 1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谷子和圆通一样,远道而来,却不稍耽搁,除了吃饭,就是讲拳,或是与圆通推手说手。这一讲,直到午夜时分才各自休息。
       第二天早上,兴隆等一众人来到观音山晨练。
       这观音山,只是一村落旁的小土坡,这里树木苍郁,坡上有观音庙,关帝庙,香火常年不断,虽然是个小山包,却是个甚有灵气的地方。
       一年半前,兴隆就是在这个观音山上与平哥相识,平哥通过推手引发兴隆对太极拳的巨大疑问,起了心念逐拳问拳。一年半后的今天,圆通,蒲谷子和隆珠几人共聚此地,好像在冥冥之中已有约定,来此地回答一年半前的自己的问疑。兴隆的欢喜在心头,心中不再觉得空落。
       蒲谷子精神不错,昨日的舟车劳顿和不停的讲拳,似乎对他没有一点影响。而经过一晚的相处,蒲谷子神情的严肃渐已被几分慈和代替了,笑容多了,露出了腮边两个小酒窝。
       蒲谷子落落大方,说打套拳让大家看看,再说拳。
       然后他在空地上寂静下来。周围很安静,只有早晨的小鸟吱吱喳喳的脆鸣声。
       一派祥和下,悠悠转念起。
       起手如拂柳,手落如飘萍。
       身如山岳静,静而缓转移。
       虚起一脚灵,虚灵展伸延。
       脚落手轻起,合抱膻中前。
       诸般皆不动,泰山入如意。
       云绕山正西,悠然出琵琶……
       转腕点收丹,丹转西山斜。
       轻梢扶腕点,送汝到天边。
       旋腕复归丹,雀尾尽揽中。
       百会划彩虹,委中入西山。
       双手照日月,活桩能屈伸。
       明月挂千里,东山望日还!
       半个小时的拳态,蒲谷子气定神闲,且层层深化,中后段他已是自动而动,身心俱已开放。
       整套拳,他的身轴随角度的变化始终清晰,弓坐步的虚实极致而交换,神容始终安宁祥和,举手投足尽高远,个子不高的他,因这高远的气势,而显得人也高大了!  
       蒲谷子拳毕收势,周围复归平静,少顷,响起掌声,各人表达观感。众人看到了舒展、开阔、专注、清晰到位和一弓一坐,一收一放的韵律感。
       蒲谷子应声:“你们看到我打拳似乎人也高大了,其实我人就那么点,实体不会变大的。只是我打拳时,我的虚体很大,视觉上就觉得高大了。”
       “除了这个高大,你的拳像有个核心,就是你说的丹,可以看到你的高大是从这个核心散发出去的。”圆通说。

mwpv0edvikb.jpg

mwpv0edvikb.jpg

       “是的,丹是太极拳的核心,丹就是一个点,但把这个点放大了看,它又是一个圆体。在圆体和点的大与小之间,就产生势能,太极十三势由此而显现。”
       “那这个丹是真实的感觉吗?还是哪个部位?怎么去定义它?”兴隆问。
       “你看地球,不是有个地心吗?地核不是每分每秒都在核聚变产生地能吗?地核就是地球的丹。人也一样,在你生命的源点,具备一切信息与能量的集成,就是丹。”
       “这个丹,不是在哪个部位,而在你的心的觉知。初期练拳,可以肚脐为人体的上下阴阳分界,丹居于其中。再具体一点的位置,丹处于百会与会阴连线上。你练的桩也好,弓坐步也好,各招各式也好,都是与这个丹联系的。进一步,都是从这个丹如投石入水水圈荡漾那样的效果,出手出脚都是从这个点一圈圈荡漾出去的。”
       “在吴式太极拳的身形中,无论坐步和弓步,百会,丹,涌泉始终是在一条线上的,这个要明确。也就是前三尖后三关,始终连成一线,这样就构成弓坐步的三角形结构,三角形是较稳定的结构。”
       “坐步要求百会粘天百会,会阴粘地会阴,腹股沟粘实脚涌泉,前翘脚脚板打开,脚趾找鼻尖,委中打开能照地;弓步要求百会粘天百会,会阴粘地会阴,斜轴的后脚委中打开能照天。只要是虚脚就得拉紧,委中打开不能委软。”
       “坐步,把天地的能量收聚在丹这一极点上。变弓步,是丹粘前虚脚涌泉,重心从坐步脚前移至弓步脚,也就是说,虚实脚重心的变化是因丹的飘移而变化,这就是以丹分阴阳。昨晚说的上步如履薄冰,也是为丹分阴阳准备的。”
       “弓坐步以丹分,即丹分阴阳。手脚上的动作,就是那个石头投水后一圈圈荡漾出去或回来的涟漪啦。是以丹的开合完成动作的转换,丹的开合也就是上面说的无限大与无限小的变化。”
       “所以动作不是动作,只是接天接地一投石,水波涟漪随开合。既然是水波涟漪,那它的特性就是始终均匀的,没有分别的,所以手脚的运动,是点点一般轻重的。”
       “投石入水,水波一圈圈地荡漾,这其中你说它是开还是合?它是有开有合,既开又合的。一圈圈开,是无限大的,一点点合,是无限小的。无限大不见其大,就是小了。无限小却包含所有,就是大啊。”
       “为什么要强调以丹分阴阳呢?人的第一反应系统于出生前,是在肚脐,肚脐是胎儿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它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而自发生长。脱离母体后,第二反应系统,即大脑控制意识的行为就慢慢生发和代替先天第一反应系统了。”
       “而大脑受五官供给信息再反馈行为动作,有极大的局限性,掩藏了第一反应系统的自然性和进化性。太极拳让我们收敛第二反应系统,重新发挥第一反应系统的能力,而丹,就是第一反应系统的指挥中心。两个反应系统前者为先天,后者为后天,两者是互为阴阳的两套系统,重新谐调达至美好状态,才是太极拳的养生健身效果。”

1mbm5v02c0n.jpg

1mbm5v02c0n.jpg

       “人的身体一半虚一半实,要时时记得人的百会贴天百会,如悬挂在空中,身子领起来。以肚脐或丹田为界,上虚下实,实是以水喻之。那么,丹就浮在水面上。”
       “丹如夜明珠浮于身体虚实交界处,丹如夜明珠或如太阳发出光芒,点点均匀地照耀着自己身体的每一处皮肤、毛孔、血脉、藏腑、骨髓……遍布每一个细胞,让每一个细胞都获得活泼的生命力,以致这每一个细胞都能听或观,这也是丹的无微不至,它能洞悉周围每一个细微的信息。”
       “甚至,丹的光芒从体内透出体外,照亮体外的空间,及远方……‘我即自然,自然即我’。我成为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空间,小鸟,风儿可以从‘我’这个空间穿过。有什么念头要来就由它来,不抗拒。有什么物儿要走了,让它走,不强留。就好像这周围的虚空一样。”
       “丹有了这个‘权力’,大脑就从主导地位回复工具的作用,它可以是罗盘,指引我们行进的方向。要往左右,丹即趋使我们的动作开合于左右。要往上下,丹促使我们上下伸缩而达上下。以丹为中心,每一个动作就像石投湖水,手脚就是那圈圈涟漪开与合。也如一朵鲜花,开放时由内而外片片绽放。收合时,如含羞草般由内而外地吸收聚拢。这是一种自然态。”
       “我们要学要练的,不是怎么练这个丹,学这个丹,而是开发我们的大无畏,大自在,大智慧。我们要学的,是学会舍弃。这个更考验人了。学会舍弃,只剩丹,百会给天,手给天。会阴给地,脚给地。只有丹才是我们的。”
       “丹就悬浮在空中,如明月,如太阳。丹也即我们的精神啊,它统领身体各方。”
       “这只是借身体去悟,真正的丹,是不住在某个位置上的。你说它大它可小,你说它小它可大,心念而已。所谓人不知我,是不知我的瞬间的变化。这在推手中犹为重要。”
       蒲谷子最后再强调,丹分阴阳,点点一般轻重,具备此,才是太极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