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古时军队练习的搏击拳法——南兵拳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6 17: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onbobvzr4kg.jpg

onbobvzr4kg.jpg

明隆庆(1567)以后在浙江流传的拳法“南兵拳”,因其临场的实用价值,三百多年来一直为浙江武人奉为武门之径路。尤以夭启年(1621)后,应武科考试的浙江生员皆习该拳法为“技击”之本。清时又顺沿之,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得中的武进士有 五十余人,其中状元八人,探花五人。
南兵拳法精妙,长期以来博得武界人士的赞许和重视。在浙的抚、提镇协各标于其住地亦用此拳法练士练卒,“蓝提督倡之于前,阮中丞继之于后”。迟至左宗棠在富阳扩充“花勇”时(同治二年,1863),仍延请教师传授该拳以应仓促。1906年刀矛退岀军队,全面使用火器, 该拳才相应退出浙军训练场。
“南兵拳”,南兵是明嘉靖以后所指浙兵。《广志绎》“浙江,九塞五岭,荡地浙兵……,至今称南兵, 皆其遗也”。南兵拳就是浙军练兵的拳法。为明俞大猷,戚继光在苏南、浙江作战时编定的兵营练兵拳术。
南兵拳的势式与《纪效新书》、《武备志》所载的势式大都暗合,但差异仍不少。可能是故为一枝,后人换益之才致此,或正为南兵拳之长处,但其“势势相承”的特点,在练用中仍能体会出来。正因为这种与记载的暗合,及其实用价值,至少可以认为是与南兵崛起时的拳法。南兵拳是用以性命相搏的兵营传统拳法,它的技法用于当今的“散打”比赛是不适合的。但对我们研究古拳法是有参考价值的。

c2yvnivbdav.jpg

c2yvnivbdav.jpg

南兵拳诸势式如下:
一、仙人抖衣,老僧撞钟,张飞捆猪,懒扎衣。
二、金鸡独立,探马势,披挑腿,带过黄花紧进,月沉海底,推倒泰山。
三、七星势,提笼,十字逼门,连枝箭,撞倒泰山,(或为泰山压顶)白蛇弄风。
四、倒骑龙,横扫千军,连珠炮,十字腿,一提金,满天星,邱刘势,探马势。
五、下插势,虎豹头,红霞贯日。
六、披身势,腰中拨剑,狮子开口。
七、窝弓待虎,黑驴撩蹶,翻身打,袍地立虎,怀心腿。
八、拈肘势,左右扬鞭,古树盘根。
九、柳穿鱼,一霎步。
十、擒拿手。
十一、埋伏势,踢倒泰山,崔地龙。
十二、朝阳手,乌龙戏水,雁翅,穿桩腿,双推窗。
十三、伏虎势,铁扫帚,十字腿。
十四、折鸾肘,硬开弓。
十五、当头炮。
十六、十字披红,轰天雷。
十七、顺鸾肘、回头望月(左),回拴肚搭(右)。
十八、旗鼓势,满肚疼,顺推舟。
十九、扯旗势(结束势)
共64势,90式。用腿之技19法,用膝之技8法。拳法有抬压拦斫,掀插穿撩,撑抹合挂翻。肘法若干,肩法若干,是“远用拳打脚踢,近用肩肘胯膝”的拳法。

jj4ayoskrbo.jpg

jj4ayoskrbo.jpg

南兵拳中有南北二种拳法:
南法则与浙江江山、瑞安、金华等地流传的短打,六步拳法相类似。
《习武记阅》:“洪武初,江山人吕红精短打,其法主刚,学者恒患必折。及至武宗时金华人章瑞亦精短打,其法多 柔,以巧取胜,人许之以绵。故吾浙中拳家有‘刚吕 绵章’之谓也。而六步者未知起自何时,宋南渡后始阅有其法。”南法多在邱刘势,轰天雷,擒拿手等势式中,又结合在其他势式的回护小动作上。
北法则以长攻硬打之宋太祖长拳为主。如金鸡独立,探马势,披挑腿,七星势,十字逼门,一提金, 披身势,红霞贯日等势式中。
南兵拳法又有与即得方在浙江水师中传授的腿法相似的技法(即得方,乾隆45年为浏河守备、定海守备,后封为“武功将军”。其腿法后改名为“雷火飞心腿”)。还有与内家拳完全相同的一式“左右扬鞭”。

m0kfbam0air.jpg

m0kfbam0air.jpg

南兵拳兼有摔拿跌打诸技:
摔法如张飞捆猪,回头望月,回拴肚搭,雀地龙,泰山压顶,硬开弓等。拿法有张飞捆猪,老僧撞钟,擒拿手,顺水推舟等。跌法有撞倒泰山,擒拿手,铁扫帚,穿桩腿,泰山压顶等势式。或一式二用,兼摔拿二法。或一势三用, 兼跌打拿三法。此类势式不下廿余个。这些技法皆为适用军中作战的实用技法,而拿法则尤可观为死拿法(即衙门里习用的大拿法)。摔法亦为快摔之武跤法。
所有64势,90式合成18组,或曰段。每一势动作必是腿法、步法相随。因用腿之病定要以拳法、身法配合之方能护其短。
南兵拳遵循“快必要长,快必用及人身,方得快之用”的原则,所以能快而切用。其 拳法、腿法并为“直出斜分,低揭高拦,平带引靠”。每势式必要以拳肘、腿膝终结为最后一击,名曰“杀手”。如以腿起之金鸡独立,以推倒泰山之拳法为终结。以提笼起之拳法由腿法、膝法、肘法合之泰山压顶,白蛇弄风为最后一击。而每势式的终结又可为任意一势之初起式。如以怀心腿为窝弓待虎之最后一击,适为左右扬鞭之初起,又可为披身势之预备式,并无定规。所有顺势凑合之势式,或势势不连,独成一法;或势势相连连攻取胜。其步法亦是直出斜分,故前冲力大,且“脚不离地,力由腿生”是能带出诸势,猛击而进。打左护右,打右护左;或前或后,动必设讹,诱人入扣是能斗奇求全胜。
“练用一致”为南兵拳的特点之一。其打法则:“以长为主,以短为辅。长法猛击而前,短法自救不及。”“用腿长直膝为短,拳为长直肘为短”。如有不及“肩胯紧进救其急。”“或以短法诱人入,以长法反击之;或以长法打去,以短入讹。”其至要者,必须牢记“进、直、中”三字。进为攻,直为长,中为近(或以为手法从中发而变化之)。留心八字为“左右上下,你攻我攻。”其法要是“你动我动同为一,无分前后急起打。”“拳法直而沉,步法进而切,上下相随,层出不穷的变化以求胜于一发之中。”
南兵拳不招,不架,不抓,不拿的打法,可以“打得专一”,“打得纯正”。倘临场需用擒拿摔跌时,又可不变势式仍收其功效。
南兵拳既是拳法又是双刀之刀法。(马战亦可,步战亦可。)因为拳刀各异,故虽同一势式而易名。如拳法中金鸡独立入刀则为凤鸣朝阳,邱刘势则为仙人捧盘,铁扫帚则为珍珠捲簾,擒拿手则为迎风摆柳。
刀法不但有拳法的长处,且有自身的特点:一破二截 三绝之。又讲究:一缜二紧三直。缜则人鲜能入,紧则人不能脱,直则以长济短。拳法手足并施,刀法则用刀不用腿,换腿法为步法甚觉方便。双刀之法又与双铜、双鞭之法相同,一艺成则他艺会。
南兵拳不是套子,所以不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可长可短,或左右往复,或前后进退。势式又无左右之分,故一势即为二势。虽动作多,但仍可按法练到“艺随心走,心手相意”的境界。

tokkf5l223q.jpg

tokkf5l223q.jpg

练用南兵拳有以下几点收益:
一,出手发脚可以了解古拳法中踢打的技法和技击的技法结构。
二,可以此拳法为依据鉴别其它拳法的存在和真伪(如太祖长拳卅二势)。
三,从拳法中可晓得古时“江南短打”的放松自然,发劲顺快的劲路,及出步平稳亦要直进出,上飞下杀的手法。(鸿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