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回复: 0

高考历史 || 2020年全国卷2卷历史真题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3 2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全国2卷历史
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解析】B  本题考查的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是“五育并举”的体现。题干材料讲了三个史实:一是角抵流行于巴渝一带的百戏之一;二是秦二世在宫中欣赏角抵;三是汉武帝举行大规模角抵表演,并以角抵来欢迎西域人。这说明角抵这种体育活动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角抵与川剧的“促进”逻辑关系;不符合全面原则,如果第一个史实与A项有点关系的话,秦二世、汉武帝关于角抵的史实与A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呈现角抵“推动丝路交流”的信息;且没有体现C项所给“推动”这一逻辑;不符合全面原则,第三个史实与思路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二个史实与丝路没有关系;况且丝绸之路与“巴渝”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逻辑,材料根根就没有呈现角抵起自于民间劳作技能的信息,加之没有体现“起自于”这一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
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hooz3k2cszr.jpg

hooz3k2cszr.jpg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解析】C 本题考查的史料实证能力,属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基础知识没有多少关系,解题关键是理清题干材料的逻辑关系:敦煌莫高窟壁画(文物遗存)à梁林发现实物遗存。这不就是壁画文物遗存与实物遗存互征嘛,很容易得出C项正确结论。A项,不符合逻辑,壁画来自于具体实物,并非来自于“艺术想象”的,故错误。B项,不符合政治原理,题干材料只是个例,怎么能得出一个普遍性结论?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符合常识,莫高窟壁画中还有很多翩翩起舞的小女神飞天,难道历史上有真实的飞天?还有莫高窟反映的是佛教艺术,壁画体现神话故事很多,这怎么能反映历史的真实?故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D项所说的意思;不符合逻辑,材料没有呈现“梁林发掘à壁画价值”这一逻辑关系,故错误。如果题干材料呈现了学者对壁画这些进行了深入研究,向人们展示了壁画反映了当时的绘画、佛教发展的历史,这样才会有D项结论,但是题干材料没有这样的信息。故D项错误。
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解析】C  本体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发展,是对立德树人中制度自信的很好诠释。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材料存在的逻辑:李昉在科举录取中徇私舞弊à宋太祖设殿试重考à殿试成定制。显然,殿试的开始是带有纠错而进行的,后来成定制就是将这种纠错制度化,即殿试的设立就是发展完善了科举制。故符合题意就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呈现世家大族特权信息;不符合常识,李昉的举动徇私舞弊,是违法犯罪,这不是特权,如果是特权,那就不是“私录”,那就是公开的行动。故A项错误。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说说的事“殿试”,非“省试”;题干材料说的确立了殿试权威,并不是确立了省试权威;不符合史实,省试就是有尚书省的礼部主持的科考,其考试权威早在科举考试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并不是在宋朝才确立了其考试权威。故B项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只是说科举制增加了殿试这个环节,与人才选拔标准没有关系,人处死选拔标准主要是与考试内容有关系。故D项错误。
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质。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次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解题关键是弄清楚明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江户征收物资的变化:征收产品à征收白银。官营手工业在明中期以前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在手工业中居主导地位。现在政府向匠户征收白银,这里体现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匠户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上出售,官营手工业有民营化发展趋势,这使得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的比重下降。二是官营手工业面对的客户不再是(要求很高的)官府,而是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普通大众。这使得官营手工业的高超技艺逐渐世俗化,技艺渐趋衰落。综合起来,题干材料反映的就是政府向官营手工业征收物资的变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地位逐渐衰落。符合题意就是D项。A项,不符合题意,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题干材料并没有呈明朝此时货币发展变革的信息,故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雇佣劳动发生变化的信息;况且官营手工业的匠户就是政府控制的奴隶工匠,与官府的关系并非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政府向匠户征收白银,使得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就有了私营化的倾向,这是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C项所述。故C项错误。
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占比例如图9所示。

e0haojpnqma.jpg

e0haojpnqma.jpg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9可知,当时
A.明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缓和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解析】A  本题考查的中国近代史上近代企业发展情况,学科素养主要体现的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根据我讲的做表格题的方法思路解读如下:一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看所比较的项目对应的数据是变大还是变小,外企在华贸易业投资急剧减少,在运输业上投资急剧增加,制造业的投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金融业投资急剧减少。二关注,尤其要关注数据变化最大,外企在中国投资变化最大的贸易业、运输业合金融业,两少一多。三化简解读。(1)关于贸易业投资减少的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是开山采矿、开办工厂、修筑铁路和设立银行。因此,商品输出直接相关的贸易业减少。也就是说,列强将主要投资用于对中国的资本住输出上,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与商品输出关系密切的贸易业不是题干材料索要考查的主体。(2)关于金融业投资减少的解读。设立银行属于资本输出,但是从1894年道1914年列强在华的金融业投资减少,即兴办银行的投资减少,那么,这部分钱头到哪里去了?显然,就是列强压缩贸易业、金融业的投资,将投资主要用于运输业上了。至此,运用主体一致原则,正确答案A项,脱口而出。因此,可以说命题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求考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对运输业的解读上。可谓煞费苦心呀。不管怎样命题人怎么命题,用我们将的方法思路都可以巧妙拿下。B项,不符合题意与逻辑,列强在贸易业投资减少,与外贸的顺差逆差没有关系,况且题干材料并未呈现中外进出口贸易额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B项;不符合史实,此时的中外贸易,中国依然处于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与逻辑,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列强对华的经济项目投资数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为呈现列强在华资本垄断减弱的信息,因此,无从推导出列强对华资本垄断强弱变化的结论;不符合史实,近代前期,伴随着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的增加,国际资本对华的垄断是不断加强。故C项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讲的是列强对华各行业投资比例的变化,主体并非民族企业;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没有呈现列强在华投资总额下降的信息,无法推导出民族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结论。不符合史实,《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列强在华纷纷投资处设厂,而且这些外企产品在中国内销售免征内地税,本来刚刚艰难产生民族企业,从资金、技术、市场、机器设备、管理和清政府的税收政策等等,都无法与列强竞争,民族企业竞争力不是提高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故D项错误。
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明确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学科素养主要体现的是时空观念。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材料内容明确材料所述史实的时间。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国民政府……由革命政权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执政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综合起来,国共分裂,国民党蜕变成军阀。结合所学知识,立刻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是: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所以。正确答案B项脱口而出。A项,不符合史实,工农武装割据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开展井冈山斗争过程中,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必要性可行性的理论,故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之一是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八七会议上批判纠正的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动员红军战略战役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事,故错误。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tr][td]工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