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原】不能把文明冲突的命题当成标语口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2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的冲突」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陌生,如今只要是讲国际关系的书籍、新闻,都会提到这个词。追根溯源,它是由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的。亨廷顿认为,如今国际政治的核心角力是在不同文明之间,而非国家之间。
现如今,我们该如何划分世界上的文明?又该如何认识它们?如果文明是国际政治角力的主题,那么最终世界文明会有怎样的走向?是融合、冲突,还是友好共存?
王焱老师为我们分析了世界各文明体,解读文明的冲突与共存。

ukzq5dg3zof.jpg

ukzq5dg3zof.jpg

王焱老师
01.从文明角度看国际关系
王焱老师指出,在往常我们看待国际关系的时候,总有两个范式。一是现实主义,它主要聚焦于国家,从国家间的冲突看待国际关系学;二是理性主义,它把视野扩张到广泛的经济社会问题,认为国家是许多利益体组成的大系统,因此所有角色都通过谈判推进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亨廷顿未曾采用这两种范式,而是从一种新的文明范式中观察国际关系。这种创新的范式是基于他对文明的看法,他认为,国家和政治制度都只是文明的表面,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文明为人类提供了最广泛的认同。

gszo3ilxi5z.jpg

gszo3ilxi5z.jpg

不能把文明冲突的命题当成标语口号
人类群体之间最关键的差别在于他们的价值信仰、思想和社会关系,而这一切就是文明的体现。帝国有盛有衰,党派纷争也有终结,但是文明却延续依旧,即使衰亡,也会掺杂到人们的思想中,影响一大部分人。
王焱老师在讲述中提到,国家变化之迅速,正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但在国家这一层面之上,文明还是文明。文明作为历史上亘古存在的界限,最终影响着人类的观念。
于是亨廷顿认为,各种文明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政治行为,并必将对现代社会有持久的影响力,最终将压倒一切,从文明看国际关系将更加清晰。
这种想法并非亨廷顿首创,早在1918年,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Oswald G. Spengler)写就了《西方的没落》一书,就是在以西方文明作为单位研究历史,而并非德国、英国、或者法国这些单一国家。

tzukmggdqqb.jpg

tzukmggdqqb.jpg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认为,文明在会经历新生、繁荣之后,最终没落衰亡,而西方文明正处于衰落之中。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也认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个缺陷就是把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单位,这反而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视野。实际上,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历史发展。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研究国际事件都应当扩大视野,把现象扩大到的文明范围,并将其加以比较和考察,或许才能获得更加清晰的结果。
02.如何认识国际舞台上的文明?
既然如此,世界上都有哪些文明?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王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不少研究学者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其中汤因比认为,人类历史上原本有21种主要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之间冲突与融合并行,如今幸存的还有5种,分别是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有两种形式,一是伊朗文明,二是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东正教文明和西方文明。
同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归纳出三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一是中国模式,即大一统国家下的文明发展方式;二是希腊模式,即从蕞尔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文明演进模式;三是犹太模式,是一种对传统信仰追求形成的文明模式。
汤因比指出,这三种模式都是文明发展的有效模式,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共同生长。

zu4xgwojkc3.jpg

zu4xgwojkc3.jpg

▲图注:《历史研究》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
译者:刘北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亨廷顿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划分方法,他认为,现代世界有7或8种文明,分别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儒教文明(主要是中国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和拉美文明。非洲文明也可能是世界舞台的第八种文明。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Weber)对世界文明也有不同的分析,他将世界文明以宗教的形式来划分,印度教、基督教、儒教和伊斯兰教。每个文明由其固有的历史、宗教、环境,衍生出了固有的文明特性,而这种文明特性决定了文明的展开方向,甚至是文明的未来。

cus1jcilae0.jpg

cus1jcilae0.jpg

▲马克斯·韦伯曾对德国影响极大,曾参加1919年的凡尔赛会议,也曾参与《魏玛宪法》的起草。
王焱老师举例儒教说,儒教缺乏对天堂等神圣世界的向往,几乎没有神圣世界和凡俗世界的紧张感,于是,就缺乏对世界上既定秩序的排斥,所以说,中国文明拥有一种顺应世界的内在情感,这种顺应决定了它的展开方向,发展出更加保守的文明。
那么,文明和国际舞台上的国家概念又有何关系呢?
亨廷顿认为,一种文明里面往往是需要有一两个国家作为代表的。这种代表国家被称为核心国家。如果没有核心国家,文明也就丧失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基础。比如说佛教就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核心国家,所以国家就被排除在文明的冲突与竞争之外。而马克斯·韦伯在分析文明的时候,也没有将佛教列于其中。
03.这些文明将会如何发展?
当今世界的这些文明体将会如何发展?是冲突还是共存?是融合还是分裂?
王焱老师首先为我们分析了亨廷顿的看法。显然,亨廷顿的观点更符合主流价值观。早在冷战时期,亨廷顿就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明,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明相互并存。人类历史也会因为文明的交流而趋向于多元和丰富。
根据这一观点,亨廷顿面对多文明的共存,倾向于避免文明的冲突,以减少未来的危险。他认为,文明的冲突主要来自于各个文明的傲慢、不宽容和武力,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是根本解决办法。
当然,与亨廷顿观点不同的人也有许多。王焱老师就为我们讲解了一种普世主义。这种文明观认为,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各民族正在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并终将形成一种完全相同的普世文明观。
持有这观点的人就包括亨廷顿的学生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他所写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中就指出,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所有文明产生了统一作用,而人类文化终将会同质化。而他并不觉得这是值得高兴的,相反福山是充满悲观的,他认为,虽然同质化是文明发展的终点,但在这个终点上,人类必将失去创造、激情与希望。

nkq2djfbudg.jpg

nkq2djfbudg.jpg

▲福山是日裔美国学者,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意识形态当趋于终结,文明将融于一体。
亨廷顿对此毫不认同,在他看来,西方的普世主义对于世界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核心国家之间的重大文明间的战争。亨廷顿认为,一个多文明的世界更加需要接受的是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共同性。
马克斯·韦伯更加强调文明的独立性和互相尊重。他认为,无论将来世界文明如何发展,我们都应当在现在尊重文明个性化,承认文明和国家一样是具有独立性的,只有承认这种独立性,尊重各种文明的发展。
当然即使是从文明体看待国际问题,依然充满复杂的利益、思想纠葛。而这些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了解,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正如王焱老师在讲述最后说:
「不要光把文明冲突表面那些把学术命题当成一个标语口号,加以简单化,要看它背后的理论脉络,它的实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