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回复: 0

【原】毕业季丨《对联话》中的学校对联盘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2 21: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bhvu2rwnwd.jpg

wbhvu2rwnwd.jpg

武昌两湖书院(黄照临)
荆衡秀气;
邹鲁遗风。
*荆:荆山;衡:衡山。《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澧县女校(吴恭亨)
广二南化;
开九澧先。
*二南,指周公、召公及其管辖的地区。晋潘岳 《西征赋》:“兹土之旧也,固乃周、邵之所分,二南之所交。” 九澧指湖南澧水干流及其8大支流,合称九澧。
善化县教谕署
春风善也;
时雨化之。
*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 、明 、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渔浦书院(吴恭亨)
新学阐欧美;
深山生龙蛇。
渔浦书院(吴恭亨)
茹澧百派合;
太华一峰高。
*渔浦书院位于太华山下、澧水河畔茹溪的阳和渔浦村。

foc4f4iwsem.jpg

foc4f4iwsem.jpg

武备学堂(张之洞)
执干戈以卫社稷;
说礼乐而敦诗书。
*武备学堂是清末的陆军学校。最早的北洋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立的。
广雅书院(张之洞)
文加大历十才子;
园似将军第五桥。
*广雅书院,在广州城西北,光绪十三年(1887),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第五桥,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曰:“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南菁书院(左宗棠)
绎志多忘嗟老大;
读书有味且从容。
*南菁书院是清代书院之一,在江苏江阴县。光绪八年(1882年),江苏学政黄体芳所建。清兵部尚书、两江总督左宗棠奏拨长江水师京口、游击协镇两署故址及白银贰万两协办书院,书院命名取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之意。
*绎志,抒陈自己的志向。
时务学堂(熊希龄)
三古遗规重庠序;
九州奇变说山河。
*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于1897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立案、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在长沙创办。戊戌变法失败后,时务学堂先后更名为求实书院、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学堂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南通博物书院(张謇)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时务学堂(熊希龄)
八星谈天,三带说地;
四宗异教,五族同人。
进化学校(姚鸿允)
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化民成俗,必由学乎。
两溪书院(于奎仲)
两由一生,文章悬象;
溪向川注,学海朝宗。
*两溪书院,位于湖南慈利零溪两岔溪。清光绪十七年(1891)邑人益阳县学训导朱功久捐田租1000石建于零溪乡。
江南将备学堂(柳贻征)
以学愈愚,是堂堂阵;
有备无患,铸将将才。
零阳小学堂(吴恭亨)
零溪东环,群流并纳;
阳适南倚,千仞独高。
广州学海堂
南国祭酒,说文九千字;
东邦大儒,著书数万言。
*学海堂书院,是清代道光时期的著名书院。学海堂书院,是由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阮元继杭州创建诂经精舍之后,于道光五年(1825)在广州城北粤秀山创办的又一个以专重经史训诂为宗旨的书院。
*祭酒,古代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说文,即《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共收字头9353个。
时务学堂(熊希龄)
延湖海英豪,力维时局;
勖沅湘子弟,再赞中兴。
南菁书院(黄体芳)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
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直到明朝灭亡,共经历近40年时间。
花薮坪胜海寺附设学校(袁少枚)
胜负论棋,切莫误抛一子;
海江比学,须知能纳万流。
桂林书院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桂林书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正式落成,由致仕学者夏子哲创建,院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东镇坊小学内。
雅丽书院
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
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
*雅丽书院,位于湖南保靖。原名崇文书院。清雍正七年(1729)保靖始改土归流,次年首任知县王钦命改义学为书院,以宣教化。嘉庆十一年(1806)巡道傅鼐重建,改名“雅丽”,置学田205亩光绪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慈利县学明伦堂
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是;
韩信兵多多益善,士亦宜然。
*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过去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
龙潭小学(吴恭亨)
龙得云斯灵,道在通权达变;
潭之水不涸,学须穷委究源。
金华府学
金匮万千,衷孔子曰,孟子曰;
华衮百廿,作帝者师,王者师。
*金匮,借指藏书。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李善长、宋濂、王褘竝起自蒿莱,不覩金匮,古学废秏,而姓氏失其律度,兹无谪焉。”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澧阳书院(陶澍)
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
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车武子,车胤(约333年—401年),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曾埠头乡)人,东晋大臣。清同治年间编修的《荆州府志》《公安县志》记载: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之后,人们便将他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用“囊萤夜读”来概括。
漳州芝山书院(朱熹)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芝山书院为宋知州事危稹建,中祀朱子,初名龙江书院,后毁于兵,遗址为僧所据。明成化间知府王文,正德间知府成宏謨相继重修,遗址犹未尽复。嘉靖三十年,知府孙裕辟新路,立碑路口,三十五年,知县蔡亨毁僧房,自东井以上辟地建讲堂及东西大门。
潮州韩山书院
奉以为师,学有经术,通知时事;
号称易治,笃于文行,延及齐民。
*韩山书院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的韩文公祠。早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来潮州任刺史。在任期间,他置办乡校,开启潮州兴学育才之风,驱鳄除弊,纾解民困,深得地方百姓拥戴。宋代潮州兴建韩文公祠,祀贤传道,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于是有了韩山书院,“潮人以思韩之故,而有庙祀,而有书院,扁以韩山”。
蒙馆(马笛渔)
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
愿先生毋弃樗栎,他年长大尽成材。
*樗和栎是两种乔木。《庄子·逍遥游》中曾说樗“不中绳墨”“不中规矩”;《庄子·人间世》中又说栎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后因此用樗栎来比喻无用之材。
山阳书院(黄照临)
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
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
*山阳书院原址在济宁金乡县寿河北岸。清乾隆年间(1761),知县麦子渟在前县令沈公渊义学遗址创建。
湘乡东皋书院(曾国藩)
涟水湘山俱有情,其秀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东皋书院位于湖南湘乡,1683年知县王国梁创建,清代曾国藩题名,1903年改为中学堂。
*指归,主旨;意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
杭州敷文书院(杨石泉)
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
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vtqec2u45xp.jpg

vtqec2u45xp.jpg

澧阳书院(黄照临)
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
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
*澧阳书院,位于湖南澧州(今属澧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次年改办小学堂。民国时改为澧县县立中学。
澧县某乡两等小学校(谢春轩)
极浦望涔阳,童冠偕来,浴沂如入春风座;
党庠辅家塾,芷兰竞秀,盈畹滋为上国香。
*清末设小学堂,分初等和高等,合并设立者称两等小学堂。初等七岁入学,修业五年,后改四年,高等修业四年。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
*浴沂,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赣籍国民小学(吴恭亨)
教以诗书,明以人伦,童而习之,率吾子弟;
既有文事,亦有武备,天所骄者,卫我国家。
淮安府学
马上文,胯下武,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
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
*石边孝,徐积,海底忠,陆秀夫,与枚乘、韩信皆淮安产。
漳州芝山书院(左宗棠)
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
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
南菁书院(黄以周)
七十子六艺兼通,文学溯薪传,北方未先于吴会;
九百里群英毕萃,礼仪表茅蕝,东林以后有君山。
*茅蕝,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束茅而列,以表位次。
阳朔寿阳书院(颜嗣徽)
科名开自大中,更期继起有人,议谥当如祠部直;
山水甲于天下,何幸宦游到此,论文因悟史迁奇。
*寿阳书院,位于广西阳朔。是为了纪念岭南著名诗人曹邺。曹邺,岭南著名诗人,唐大中元年(847)中进士,是广西第一个科举入仕文人,曾为祠部郎中,后人称其为曹祠部,并就其故宅建曹公书院以为纪念。
*史迁,对司马迁的尊称。
杭州敷文书院(蒋香泉)
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头延俊杰;
英才同树木,愿多士春华秋实,万松声里播弦歌。
慈利县女子校
合花木兰之武与曹大家之文,炉而冶焉,斯称教育;
维溇澧水比深或道人峰比峻,学苟准是,何愧男儿。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道南书院(许棫)
多士当收束身心,此是圣域贤关,不徒论文章巧拙;
先儒幸留贻教泽,正须坐风立雪,共猛下刻苦工夫。
*许棫(1799-1881),近代文学家。字太眉,一字梦西,自号三橿老翁,武进人。著有《东夫山堂诗集》、《东夫山堂诗选》、《三老屋词》、《马迹山志》、《续说文杂识》、《韩文札记》等。
武邑观津书院(范当世)
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
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
*观津书院位于河北衡水武邑县。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始建。书院之名“观津”,古邑名,始于唐代,宋代尤盛,对学术思想发展有一家的影响。战国赵地,在今河北武邑东南。赵封乐毅于此。西汉置为县,景帝母窦太后乃本国人。北魏改名灌津,后复置观津,贞观元年(627年)废。书院以古邑名取作“观津书院”,明清时多数成为准备科考的场所,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醴泉九嵕书院(范曾烜)
峰聚曰嵕,须知为学本为山,平地增高,进取相期吾往也;
泉甘如醴,要识作人同作酒,春风送暖,退休唯恐或寒之。
*九嵕山,醴泉县(今陕西礼泉县)境内。嵏南书院,位于陕西礼泉,又名九嵏书院或烟霞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时毁于兵灾。同治年间重建,但行台占为衙门,书院或寓文庙,或借考院继续办学,地址无定。光绪年间,知县张凤歧另建院舍。后废。
望都县小池书院(吴小岩)
修我墙屋,非直为观美也,比及三年郁郁乎文哉,于斯为盛;
率其子弟,又从而礼貌之,有能一日孳孳为善者,何用不臧。
*小莲池书院在河北望都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卫学诗借尧母庙房舍延师课士,名曰尧台书院。四十八年,以县城有龙泉之胜,更名“龙泉”。嘉庆四年(1799),知县赵锡蒲别建书院,改名“康衡”,有讲堂、书舍,门外池中植莲。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吴步韩重建书院,以省城莲池书院相期,故即景而改名小莲池书院。自后修葺有续,兴学不断。
*郁郁乎文哉 ,出自《论语·八佾》,形容文采出众。孳孳为善者,出自《孟子·尽心上》。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何用不臧,出自《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武昌铁路学校(严复)
遵大路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
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为之范我驰驱,出自《孟子》,范我驰驱,按照规矩法度去驾车奔驰。尔尚一乃心力,出自《尚书大禹谟》:“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渔浦书院(田东溪)
峒蛮讧汉,土酉啸明,中更李唐赵宋,上下古今二千年,禽狝草薙,汔无宁时,日月曾几何,弦歌诗书,盖四海承平久矣;
澧水带前,太华屏后,远环龙寨天门,蜿蜒磅礡数百里,鳞错虬蟠,凑此堂宇,乾坤兹一洗,将相文武,与诸君深造期之。
*草薙禽狝,意思是如同割除野草,捕杀禽兽一般;比喻肆意屠戮,无所顾惜。出自《送郑尚书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