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回复: 0

【原】糖友30多岁,糖化血红蛋白11,查出糖尿病肾病,医生说都怪没重视这个指标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2 2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一位30多岁的职场糖友向我倾诉,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已经到了11%(正常<6.5%),查出了糖尿病肾病。
这半年来他开始慢慢的改变作息,控制饮食、减肥、运动和吃药,可是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并且因为吃药他的精神状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医生也说如果再继续严重下去,可能引起肾衰竭,他感到很担心。
30多岁就发生严重的糖尿病,的确让人吃惊。2型糖尿病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基因与不健康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年的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青年人极度消耗自己的身体,照样也会发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药物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达标,照样可以健康生活。
糖尿病患者平时除了监测血糖外,还需关注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就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医生在为患者开降糖药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也会重点关注这个指标。那么HbA1c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跟随何药师的脚步,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之间非酶促糖化作用的产物。HbA1c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是反映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它含在血液的红细胞中,就是它让人类的血液成为鲜红色的(如果少了就是大家熟知的贫血)。正常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寿命是120天,之后将被机体自动销毁。
血红蛋白可以被血液中的葡萄糖所改变而成为糖化血红蛋白,这里的糖化类似于把樱桃放到糖水里成为糖渍樱桃这个过程。
一般情况下,体内Hb1Ac的水平直接受血糖水平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就像是樱桃在越甜的糖水里泡的时间越长,成为糖渍樱桃的可能性就越大。HbA1c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就像是糖渍樱桃怎么处理也不能重新成为新鲜的樱桃。
HbA1c稳定性很好,不受采血当天血液葡萄糖浓度水平的影响,也不受当时运动或进餐的影响,因此检测出的HbA1c水平反映的是检测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情况。
某些特殊情况,如贫血、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妊娠以及一些药物,还是会影响到HbA1c检测的准确性。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推荐HbA1c ≥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目前我国有关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研究资料相对不足,HbA1c的测定方法也还远未标准化。因此,尚不推荐将HbA1c作为现阶段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
二、为什么要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慢性并发症,而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与HbA1c的高低密切相关,HbA1c越接近于正常,并发症的风险越低。
一旦HbA1c>12%,将使脑卒中、心肌梗死、微血管并发症如肾病和失明、截肢或致死性外周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大大增加。
经降糖治疗后,随着血糖的下降,HbA1c也逐渐降低,长期使HbA1c稳定在较低水平可以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最佳指标,可谓是“金标准”,也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临床上血糖的检测结果是反映即刻的血糖水平,容易受饮食、运动、情绪、压力、药物、测量的手法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反映全天血糖水平。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提供3天左右的详细血糖情况,但不能持续更长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正好弥补了上述缺点,它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的总体血糖平均值,不受临时因素的影响。
通常每3个月检测一次HbA1c,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任意时间采血,无需空腹。
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bA1c反映的是平均血糖,不能显示血糖是否波动,波动性有多大。因此,HbA1c和即刻血糖监测相结合,能更加全面地反映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
另外,对于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白蛋白等指标综合来评价血糖控制状况。
总之,糖友应该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对于自己病情的判断和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演变,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实现身体的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