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罗浮长风

罗浮长风散文集《入世的执着出世的情怀》

[复制链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4: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易中天现象
  文/詹泉洲
  (一)
  易中天的语言汪洋恣肆、左右腾挪、变化多端、深入浅出,读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历史文学知识,应该说“功莫大焉”。易中天借助央视百家讲坛迅速走红,成为当代学术界的一大盛事、快事、幸事。成为明星的易中天,是怎么看待学者明星化的呢?他在2006年4月17日做客新浪聊汉代风云人物时说:“从社会效益来说,学者明星化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我们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如果反复说的话,就是包括我们当下正在生活的人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那么也就有一部分学者牺牲自己的安宁——甚至牺牲自己的名声,比如说不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完成这样的任务,我说的是一部分,千万不要一刀切,千万不要一窝蜂。”
  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为了给人们送去精神的食粮,给人们送去美和善,给人们送去幸福。从这个角度来说,易中天发挥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能够发挥的积极的作用,所以受到很多人的狂热的追捧。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评易中天不务学术正业的人,那些人本身就有将学术著作神圣化、理想化的迹象。须知我们目前的学术界存在着不少问题,存在着不少的偏差:一是晦涩难懂。要么充斥生僻的术语,要么文风怪异,或充斥绕口的句式,无法或有意将观点不简明直白地出来,以显示自己的高水平。有的人读了一些西方的学术著作,就一个劲地套用西方的晦涩的学术词语,连思维方式都是西方的,恐怕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行文晦涩难懂,恐怕人家看懂了。二是枯燥抽象。或充斥抽象的理念,或夹杂大量外文,以折磨读者为能事,生怕读者不上吊。三是缺乏原创性。有很多学术著作仅仅是材料堆积,没有任何自己的体系或框架,甚至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或思考,在杂乱无章的材料之间毫无逻辑联系,他的工作其实缺少原创性,其实就是做了一名忠实的搬运工而已。四是淡然无味。因为晦涩、枯燥、缺乏原创性,所以乏味。由于空洞无物、抄袭拼凑,所以人家不想看。
  那么,学术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学术研究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把我们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当代的学术研究,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只有几个歌星、影星之类的人在全国人民面前晃来晃去,如果只有几个超女在那里晃来晃去,那么,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中国很浅薄吗?不觉得我们很可悲吗?
  因此,我们中国应该以多出易中天为荣,以不出或少出易中天为耻!
  (二)
  据 2006年8月24日的《文学报》报道,对于目前红得发紫的“明星学者”易中天,作家梁晓声认为,易中天火了是一种悲哀,它“说明很多人已经不阅读了”。梁晓声表示,“易中天的书不是原创。比如说,曹雪芹写了本《红楼梦》,这是原著,很伟大的作品。但后来很多人分析、研究、品评《红楼梦》,就不是原著了,而读这些东西与读原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我对梁晓声的意见,一半赞同,一半反对。赞同的是,当代人确实浮躁,很多人很少读书或几乎不读书。究其原因,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等等。中年人没时间读书,这是事实。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居家过日子,出门谋工作,真是辛苦、劳累;年青人要为未来打拼,要谈朋友、找对象、参加活动,真是忙个不亦乐乎;现在的书越来越贵,确实需要一定的代价。然而,这些都不是理由。请问,哪个朝代没有中年人?哪个时候的年轻人不搞对象?哪个时代的书不贵?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功利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庸俗,越来越浮躁,与此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浅薄,变得越来越没有文化底蕴。长此以往,精神的家园必然越来越荒芜。但当代社会的很多人不阅读,并不说明他们在精神方面没有追求,他们要上网,要看电视,看电影,这也是一种提高。当工作忙没有时间阅读成为不读书的理由的时候,他们自然要看电视,上网,来弥补不足。当人们没有时间阅读原 著的《三国演义》的时候,人们便喜欢看易中天的《品三国》电视节目。
  但我反对梁晓声的“易中天火了是一种悲哀”的说法。因为人们喜欢易中天,其实就是喜欢我们的中国文化,喜欢和认同我们的民族传统。在民族虚无主义猖獗的今天,在国家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而文化软实力没有同步增长的今天,大力传播中华文化变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的一起的推波助澜,无疑可以逐渐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伟大的重建。因此,我们的国家需要很多的易中天。
  “五四”的文化断裂,使得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轰然中断,使得文化重建工作到现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易中天们有他们存在的重要价值。
  当代知识分子长时间处于很低的地位,这对我们这个有着灿烂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的称号是有冲突的。因此,让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让部分知识分子在国民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这对我们的文化重建工作,无疑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我对梁晓声的意见,一半赞同,一半反对。我是高度肯定易中天和易中天现象的。
  (三)
  有人问易中天,相对于那些长期在学术领域默默耕耘的学者,易中天通过上电视一夜成名,是否存在着一些不公平?对此,易中天反问,什么是公平?很多专家学者,他的著作本来就是给国内同行看的,只要实现了他的初衷,那么这就是公平。他们的定位本身就是服务于少数人的,“而我也曾经有过一些著作,只是服务于少数人的,比如早期的《〈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也只印了3000册。但是,从这两部著作之后,我就开始改弦更张了。我不是一个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我要实现传统和现代的对接,实现学术和大众的对接,对于这两个对接能否接上,这样的事情里难道没有风险?但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
  看了易中天这段发言,我感触良多。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优秀民族,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宝藏。我们国家曾经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却痛心地发现,这几十年的确是一个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自由活动空间也在增大的时代。但是,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人似乎找不到信仰,道德似乎在堕落,家庭在不断解体,人们的心理越来越焦虑、甚至不乏愤怒,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官民关系趋于紧张、甚至敌对,商人之间互相欺骗就不用说,甚至有的白衣天使也已经成了黑心肠的象征。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越来越狂妄,而对本民族的文化也越来越丧失信心。相当部分的国人精神支柱崩溃、精神失落、道德水平下降、道德沦丧、精神家园荒芜。每年,中国有大约20万左右的人自杀,存在心理疾病的人不计其数。泱泱中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数量相当的国人,却存在如此严重的精神危机,存在如此严重的精神支柱缺失的问题,不能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的缺失,有着相当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首先,贯穿于20世纪的全面的反传统思潮与运动使中国人的精神陷入虚无。离开了传统,人的心灵必然趋向于干瘪、空洞。传统的宗教可以让人们正确地理解生与死,理解生命的意义;传统的道德观念可以维系家庭、社区关系、及职业伦理。总之,传统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如何与他人打交道。然而,一波又一波的反传统浪潮,早已把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的东西被冲得七零八落,传统的家园轰然崩塌。我们摧毁了太多太多,但我们却没有很好地重建甚至,我们的精神被挖空了。在此过程中,政府和权利对国民的精神生活的政治插入,也有过多过滥的嫌疑。商业化的浪潮,对国人的心灵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商人心灵之冷酷,超过任何年代。没有道德约束他们,他们也通过攀附权力获得了法律上的豁免,还有,在权力面前所遭受的屈辱,会转化为对利润的畸形追求和对普通民众的冷酷无情。  除此之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和观念陷入混乱,他们集体率先堕落,并为社会普遍的精神崩溃提供理论支持。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心,代表着社会的责任和良知,然而,在90年代,知识分子显然也在急剧地商业化。信仰、道德、伦理的崩溃在知识分子那里最为彻底。因为,知识分子刻意地追求这种结果。理论给了他们自己以堕落的勇气,也让他们充满自信地为精神的下滑提供论证。社会学家呼唤性解放,每个人自由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追求快乐;有的经济学家千方百计地为黄流提供理论支持;有的学者则说,贪污腐败是必要的,可以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还有的所谓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批判传统文化,对于任何试图认真对待传统的努力,都群起而攻之。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彻底摧毁中国传统,中国人就不可能获得自由。这些知识分子塑造了不少民众的观念,从而使他们将精神的虚无误认作思想、个性的自由。这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所谓知识分子,自己的精神家园率先崩溃,本来应该承担起社会道德重建重任的知识分子,却首先当起了教唆犯,首先扮演了无头苍蝇的角色。总之,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崩溃,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有现代物化社会对人们的侵蚀、有宗教意识淡弱造成的精神迷失、有长期的对中国自身文化的故意的恶意的刁钻的批判所造成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承接的断裂。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对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忽视和敌视、不重视,是造成现代中国人精神家园荒芜的重要原因。这一大批失去良心的花着人民血汗钱的所谓知识分子,为葬送中国人精神家园推波助澜。但是,因此,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摆在我们国人特别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面前的重要任务,是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大框架中,我们就可以理解易中天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就可以理解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喜欢他。学术在这里找到了尊严,人民从易中天的著作和讲座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原来可以为自己找到了精神的依托。
  21世纪的中国文化重建运动必须立刻开始,这场运动的主题是: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大家都应该投入到这场重建精神家园的重大运动中来。(我是提出这个倡议的第一人)。
  2007年10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6: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二月初二日确实可以作为中华母亲节
  文:詹泉洲
  远古之时,中原有一个华阳的地方,华胥氏出生在华阳,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华胥,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后她得知有一个地方叫燧明的人,用火烧东西吃,她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不久便有了伏羲。华胥氏回到华阳后,教大家如何使用火烧饭,因此华阳人让华胥氏主政国事,不久又生下女娲,后人称她主政的国家为华胥国。华胥是我国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领,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在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带领部族民众不断的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她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氏出现在八千多年前,比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印度的史籍记载尚要早一二千年。在文字与实物的真凭实据下,中国古老的历史列为世界之首,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所难以比拟的。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据记载,这一天,也是伏羲氏的生日。龙抬头节日,就是为了纪念中华始祖伏羲氏的生日。与此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华胥氏生下伏羲氏的日子,是母亲受苦日。因此,建议将这一天作为中华母亲节。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 ,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 。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华胥氏是我国最早的人文始祖,中华的“华”最早就源于华胥氏。传说华胥氏生女娲和伏羲,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然后才有黄帝联手炎帝打败蚩尤,统一华夏民族。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年代都是口传历史,在人们没有认识自然之前,将历史演绎成神话传说是很正常的,世界各国均如此。正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成为了史前历史的描述,实际影响着后来的历史文化传承。华胥陵在西安蓝田华胥镇,每年民间都要在华胥陵举行祭祀活动,以华胥氏生下伏羲氏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不仅使中国有了自己的母亲节,而且可以团结海内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目前,陕西方面建议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作为中华母亲节,这是十分失当的建议!三月初三上巳节是黄帝的诞生日,是纪念黄帝的日子,怎么能作为纪念华胥氏的母亲节?!我认为,三月初三可作为中华父亲节或者中华圣诞节。山东方面,建议将孟子的出生日作为中华母亲节,但孟子母亲的分量重吗?分量够吗?能够与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比吗?肯定是不能比的!
  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整个国家上下大搞崇洋媚外,过洋节!吃洋快餐!过美国的母亲节,过西方的圣诞节,过西方的感恩节,实在有些数典忘祖!是时候改一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的荡秋千
  文:詹泉洲
  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早上,不论刮风下雨,饶平上饶坑前张氏上年生了男丁的父亲即新丁主,都要上绍风堂祖祠烧香礼拜,再敲着锣打着鼓,到祠堂背后原廖炳明师指定的地点,把年前从祖祠前池塘里捞起来的秋千架竖在这里,俗称“树千秋”。吃完早饭后,即有很多人来玩,俗称。打千秋”。特别是新婚夫妇一定要双双来荡秋千,以祈求当年添新丁。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去荡秋千,不会荡的挨一下也可以。同时还有很多外村人来玩,非常热闹。秋千荡得很高,但从不伤人,也没有摔倒过人。一直玩到正月二十日春节过完了,再由那些新丁户把它拆下来,放进池塘,以待来年。秋千架的材料由祖堂提供。
  之所以要“树千秋”、“打千秋”,传说是负责查看祖祠风水的廖炳先师的交待。廖炳先师认为,祖祠风水是“倒地旗”,当秋千竖起来并荡起来后,能使风招展,从而使祖祠的“倒地旗”也照样竖立起来,并迎风飘扬,从而使子孙飞黄腾达、财丁兴旺。正如当地童谣所言:“正月初一竖千秋,财丁富贵世代传(有)。”因此张氏依此不误,成为当地一大习俗。
  上饶西片石吉路张氏是坑前张氏二世祖所派,所以每年正月初一,石吉路也照例在华封楼前竖起千秋架荡千秋。在饶北地区,饶洋蓝屋也加起秋千架打情秋。
  “打秦秋”其实就是荡秋千,这是华夏民族一个很古老的游戏。根据本人的考证,当年秦军50万人攻打南越国,秦军将士遍布五岭地区,这是历史上第一批大规模进入五岭地区的客家先民,为客家民系在闽粤赣地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几十万秦军将士屯兵五岭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文娱生活单调,于是秦军将士架起了秋千,是为打秦秋。将士们荡起了秋千,驱赶了不少生活的单调,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再加上有秦始皇派来的5万做饭缝补衣服的“补娘”,军营生活也多了一些色彩。“打秦秋”这个词就在五岭地区传开,并流传至今。
  荡秋千就是“打秦秋”,是全国性的游戏,一般为小孩子的游戏。但像饶平客家地区这样的由大人架起的秋千,在全国不多见。当年青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空中划起一个个美丽的弧线,节日的气氛不断加浓。小伙子和姑娘们也可以在这个场合认识,进一步发展为谈情说爱;小孩子们因此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而中老年人,也可以上去荡一荡,感受一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潇洒。一年的烦恼和痛苦减少了一半,有利于身体健康。集体性的群众娱乐活动,也有助于乡里的团结,同时过年的年味变得十分的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8: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谈老家的三山国王崇拜
  文:詹泉洲
  饶平饶洋、新丰、上饶,都有三山国王庙。在饶洋八瓜洋,有三山国王庙,庙里面祭祀三山国王等神灵,是洋较埔(墟)、八丝楼、瓜园寨、名扬等属于下祠的十多个村子村民信仰的神灵。每年正月十一,八丝楼、瓜园寨、洋较埔、名扬等村子的村民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三山国王的活动。村子里的人们几乎倾巢而出,献出丰盛的祭品,对着出游的三山国王神像顶礼膜拜,后生哥争相抬王爷轿。
  所谓三山国王信仰,源自隋朝以来粤东揭阳淋田巾山的山神崇拜。“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永乐大典》卷5345,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0年版,第18—19页。)元至顺壬申(1332)七月,潮州路总管王元恭请前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经延检讨庐陵齐希孟所撰《潮州路贶三山国王庙记》称:“潮州路三山之神之祀,历代不惑。盖以有功于国,弘庇于民,式克至于今日……元时,民实阴受神赐。潮之三邑,梅惠二州,在在有祠。远近人士,岁时走集,莫敢遑宁。”(《永乐大典》卷5345,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0年版,第18—19页。)至元朝时,三山国王成为粤东潮梅地区普遍信奉的神明。据陈春声的研究,三山国王信仰在潮州地区具有特别的地位,尽管明清时期三山国王未曾被王朝正式承认,但历次“毁淫祠”中,也未见有冲击三山国王庙的记载。(参见陈春声:《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知——三山国王来历故事分析》,见《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见(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5O期(1996年)。)
  三山国王通常被认为是客家始奉和客家地区独有的“守护神”,尤其在台湾更为普遍。陈运栋的《客家人》说:“三山国王,为客家人移民的守护神”。 刘还月先生认为:“三山国王自古以来便是粤东民众信奉的守护神。客家人渡海来台时,大都有也带着三山国王的香火共同渡海而来,并在每一个初拓成的地方建庙奉祀。……” 此外,还有“凡粤东客家来台者,悉奉(三山国王)香火”的说法。渡台的粤东客家人,比较集中是来自饶平客家地区,比较集中渡台的时间在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三山国王的香火,大部分来自饶平客家地区。著名的《渡台悲歌》是用饶平客家话唱的,台湾著名的桐花祭,也来自饶平客家地区。在大陆客家地区,虽然没有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中三山国王专属客家的意识那样强烈,但认为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灵的大有人在。在我的家乡八丝楼、瓜园寨、洋较埔(墟)、名扬等几个村子,三山国王崇拜香火之盛,可谓不亚于台湾地区。
  自从詹氏宋朝末年饶平开基以来,人口繁衍众多。而仅仅以詹宗源公(下祠堂)派的一脉,就有裔孙达几万人之多,人丁兴旺,财源滚滚,人才辈出。三山国王崇拜之香火,是越烧越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8: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谈老家正月初九拜大帝
  文:詹泉洲
  饶平客家地区正月初九要拜“玉皇大帝”,特别是饶洋石井片,人山人海,游龙舞动,呐喊声声,盛况不凡。客家人的玉帝崇拜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东汉后期,道教产生,道徒们便把天帝请了进来,让他当了神仙界的皇帝,并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玉皇大帝成为全民(以汉族为主)崇拜的最高神。神格化的形象原来比较抽象、概念化的天帝,被进一步神化和人格化,道教理论家们特意编了一部《玉皇经》,记述了五帝的一生“神迹”。说他本是极其遥远年代的光严妙乐国的王子,后来舍弃了王位,在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经过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当上了“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遇劫难,才当上了玉皇大帝。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终为玉帝。有说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简称。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于是“天”命令天子来人间执政治民,天子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天子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天子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天子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的“祭天”,就不但是天子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天子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可是“天”是无形的、渺茫的,人又怎么能祭祀他呢?为此便把“天”具体神化,称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来的神,所以原无神像,到宋真宗时,才为他塑像,视其自家祖先,封其为玉皇。统领天、地、人三界。“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统辖人间,而且也统辖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来所谓的天神、地祇、人鬼都归其管辖,天神就是属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司命、三官大帝、五显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属天神之一,地祇就是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涵先生、先公、先祖、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玉皇大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兴衰隆替、吉凶祸福都得管,因此便有像人间那种政治组织,所以通俗又认为玉皇上帝之下,在中央行政方面,有管理学务的文昌帝君,有管理商务的关圣帝君,有管理工务的巧圣先师,有管理农务的神农先帝;在地方行政方面,有城隍爷、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东岳大帝、青山王,在司法方面,有鄂都大帝和十殿阎王;总之,玉皇大帝为神中之神,所以人人都以玉皇大帝为神中的至尊。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他是万物元始的至尊,故又敬称“元始天尊”。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祇,是众神之王。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道士们只能用世间最高贵的形象去塑造诸神之王,人间帝王也很乐于看到仙国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由于先民的绘声绘影,无怪汉族客家善男信女,都认为玉皇大帝是操纵人间祸福吉凶的主宰,更确信他也掌握人间万物生长、保育和赏罚的大权,是一位极具威严的神,所以玉皇上帝的圣诞祀,更高于一般诸神的祭典了。
  因为玉皇大帝是由人们所想像而来的神,视其为自然祖先,封其玉皇。因玉皇大帝是如此的崇高伟大,所以汉族民间无法为他塑造神像,而以“天公炉”象征。如果信徒要祭拜玉皇大帝,就每天对“天公炉”焚香膜拜;另有一说:玉皇大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故而供奉“三界炉”上香致意。有些乡下民家仅在庭院门前竖立一根插香竹竿,表示玉皇大帝的无影无形,每天早晚烧香祭拜。
  传说玉皇大帝的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明代王逵《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一”是阳数之首,九是阳数之极,故被认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明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清黄奭的《月令注解》也有类似记载。汉族客家人称夏历正月初九为“玉皇诞”,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粿、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客家人十分崇拜玉皇大帝,对玉皇大帝的普遍敬奉,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神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神权的敬畏和对不死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9: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饶平老家的北帝崇拜
  文:詹泉洲
  颛顼族兴盛时遍布于黄河中下游南北各地。约在东夷族后羿兴起并吞灭夏朝时,颛顼族被迫北迁,由河北迁至辽西。颛顼帝被认为北方之帝,恐怕就是这个缘故。按照五行学说的划分,水在方位上与北相对应,在颜色上与玄相配。这样,神话中的颛顼就与北方、与玄色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吕氏春秋?孟冬纪》就是把颛顼与水、北、玄联系在一起的,“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水神)”,高诱注:“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以水德王天下,号高阳氏,死祀为北方水德之帝。玄冥,官也。少皋氏之子曰循,为玄冥师,死祀为水神。”
  顾颉刚说:“依昔人之想象,所以有今日之天地,实出于颛顼之伟绩。颛顼为造物主,为人类祖,崇德报功,故祭祀者特虔。《鲁语》记展禽之言,谓‘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幕能帅颛顼者,有虞氏报焉’。” 何光岳认为,倒不如说是把人间的颛顼升华为天帝、天神、星神化,上古五帝都是华夏族的优秀领袖,也都是由人格而上升为神格的。
  先秦之世,“天有五帝”之说已开始流行。秦国僻处西陲,即先后在雍地建造了白、青、黄、赤诸帝之畤。秦汉之交,随着五德终始学说的兴盛,逐渐形成了五方五帝的格局。不过隋唐以后,五方帝中最受欢迎的只剩下北帝。秦汉、隋唐所祭祀的北帝并非一人。秦人以母系先祖颛顼为北帝,《礼记》云:“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北方属水,色尚黑,这些理念皆为始皇所采纳。汉高祖即位后,向前朝博士询及秦人祭祀的上帝。史书记载: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名曰北畤。
  高祖自居北帝或黑帝,承袭发展了秦人的黑帝(北帝)崇拜。现代客家人的北帝崇拜传承了秦汉时期的北帝崇拜,饶平客家人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初七日祭拜北帝爷。
  北帝也是道教神仙。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净乐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多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唐太宗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真宗再号真武灵应真君;宋钦宗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明太祖复封真武荡魔天尊;明成祖封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现代客家人还要祭拜北帝。饶平客家民间在正月初六祭拜北帝,言此日为北帝爷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