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回复: 0

【原】苏轼最温暖的一首诗,不仅值得收藏,更应背下来,失意时就想想它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12 2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nuiru3i1ci.jpg

qnuiru3i1ci.jpg

人是情感性的动物,不仅需要填饱肚子,更多的时候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从古至今,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而那些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还能够引起全人类的共鸣。
对很多读者来说,中国古典诗词无疑是文学作品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代表,或激昂、或深婉、或悲怆、或典雅、或清丽、或华艳……他们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够引人深思,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认识自我。其中,有些诗词因为凝聚了诗人自身的生命体验,从而具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dt5askwzrid.jpg

dt5askwzrid.jpg

正如宋代文豪苏轼的很多诗词作品一样,豁达、爽朗、积极、乐观,不仅艺术水平很高,而且感动人心,经久不衰。今天,与大家分享一首苏轼最温暖的诗作《赠刘景文》,不仅值得收藏,更应背下来,失意时就想想它。全诗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k1a3oiat4a.jpg

ck1a3oiat4a.jpg

此诗作于1090年冬。当时,正是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的第二年。苏轼生性豁达,喜爱交友,在杭州任职期间,与时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过从甚密,交情很深。刘景文出身将军之家,才华出众,个性豪放,被苏轼称为“国士”。可是,他一直沉沦下僚,快60岁了还只是一个管兵马的地方小官,很不得志。
尽管苏轼屡次向朝廷举荐刘景文,都因为奸臣阻碍而不了了之。对于刘景文的遭遇,苏轼不仅非常同情,而且还时常对他进行勉励。这首诗就是刘景文遭遇挫折,苏轼为安慰他而创作的。谁知,这首诗竟成了一首千古绝唱,抚慰了无数人心。

eqqg4rwcbk4.jpg

eqqg4rwcbk4.jpg

时值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萧索。在很多文人眼中,这样的景色是容易让人意志消沉、心情低落的。可是,苏轼乐观洒脱的天性却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美。诗作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初冬的景象:夏日里碧叶接天的荷花,此时早已凋零,枯败的茎叶再也撑不起绿伞般的莲叶。
然后诗人将视线转向篱笆边的几丛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到了初冬,虽饱受风霜侵袭,枝叶残败,却仍然凌霜傲立。自然界中的花朵千姿万态,盛放在不同时节。人生不就像这些花朵一样,在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遭遇,何必太过在意了?

a5aoxoj0lnh.jpg

a5aoxoj0lnh.jpg

而且,即使像荷叶一样衰败了,像菊花一样凋残了,至少荷叶曾经为荷花的美丽产生过不可或缺的作用,菊花的枝干还傲然独立斗风凌霜。这两句,诗人观察细致,视角独特,一气呵成,可谓是神来之笔,令人赞叹。而这也为后面称赞“橘、橙”作了铺垫。
诗作后两句是全诗灵魂所在,点出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用意:勉励称赞友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荷与菊毕竟都过时了,要让位于冬天的骄子──橙和橘。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友人: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橙黄橘绿的初冬时节!

41p4hbmre1w.jpg

41p4hbmre1w.jpg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看似橙橘并举,实则是偏重于橘。因为“橘”在古人心中,一直都是品性高洁的象征。它“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品格坚贞,是荷与菊难以媲美的。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橘树一直是文人们争相歌颂的“嘉树”,受人垂青!
在苏轼心中,友人刘景文品性高洁,豪迈洒脱,就像“橘树”一样,令人尊敬;同时,他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如四季,每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肯定并欣赏自己。千百年来,这首小诗以其清新脱俗、温暖感人的笔调,抚慰了无数人心,传唱不衰。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