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成功满

缘起择法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2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种观察能力,才算有了正见,能把这种观察全面全时间地覆盖自己所有的身心活动现象,才算正见修习满足。
  八正道的正见,分为世俗和出世间两种、正见是指正确的知见,一般人通过学法、闻思修,都会有一些正见,但其实这还是属于世俗的正见,这种正见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而出世间的正见,是无法传播的,只能靠自己修行形成。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有了一些正确观点,就以为自己是有正见的了。
  出世间的八正道和世间的八正道,大部分内容都相同,区别就在于一个知苦集灭道,一个不知。为什么这种正见不能传播呢?因为这种正见的能力,是针对自己的,是能对自己身心活动有正观,也就是正确的观察和判断才能形成的。一个人有没有这种正见,对有了这种正见的人来说,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没有正见的人,虽然讲起道理来似乎都是正确的,对事物和对别人的判断似乎也都是正确的,但只要你观察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发现,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有很多很大的错误,这种错误也会使他对周围人事物的判断也都出现偏差。
  出世间的正见,一定是在见法后才有的,没有见法的人,身口意的行为都是在错误中,自己还完全不知道。
  见法是见到了自己的欲贪,见到了这个你才能对自己有正确认知,才能去进一步知道自己身心活动的苦集灭道。这不像世间法的正见,只要我告诉你一个道理,你接受了就能同样拥有。这种正见即使我告诉你,你的苦是什么、苦集是什么,怎样灭苦,你第一不会接受,因为你还和自己完全认同,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和纠正。第二,这个道理,必须经过你对自己的身心活动形成观察力后才能真正懂,就像别人教你游泳,告诉你再多的道理你也不会,只有你自己跳进水里去游了才能学会。
  先有出世间的正见,才有真正之后的其它道品的修行,没有正见之前其实还是属于听闻佛法修习世间八正道的阶段,没有入出世间法的门。
  三十七道品,是佛陀对修行过程中现象的一种区分,这其中有些是有印证的,比如正见的印证是见法,七觉分中的喜觉分和轻安觉分也有具体的现象,五根五力中的念和慧也有现象,但有些可能就没有印证,比如信、精进、四如意足,四正勤等,只能自己体会有或者还没有。
  三十七道品不是按部就班一个个去修的,除了正见是首先的,之后其它的就是同时修的。见法后有了正见,但只是初步,等于破身见一样,只是从水里露了一次头出来,还要长期的修行才能正见满足,身见彻底破。正见修到满足了,才有之后其它道品的修习满足。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自己个人的一些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22: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正见的解释,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在见法前没有真正的修行,那还要不要修行,怎么修行?
  在前面卷十 259经 四果法经中有说过:““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
  这一经其实就是说,没见法前和见法后,从初果到四果,所用的修行方法是一样的,就是对自己的身心活动用佛法的知见去进行观察、纠正,只是说,观察和纠正的能力上有差别,达到的效果有差别。
  佛法的修行方法,可以归纳为是通过模拟状态达到真实状态,从用知见否定五蕴,达到真正脱离五蕴,从戒贪嗔痴,达到真正无贪嗔痴,从修行清净梵行,达到真正清净梵行,从模拟心无住,达到真正心无住。能用缘起法全面如实观察自己身心活动的状态,就是接近涅槃的状态。
  所以没见法前,要达到见法,同样是靠学习缘起法后观察自己身心活动才能达到的。但是,用缘起法形成观察,只是见法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身心状态,并不能通过缘起法就直接见法和从初果到涅槃,这其中,还需要一些特别的方法和其它条件。比如说,五种子经讲的就是见法方法的原理,禅宗的很多公案,说的就是这个见法的方法。还有要达到三果,需要初禅的定力,三果到四果,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方法。
  这些具体的方法,在杂阿含经中并没有,在有的大乘经典中有,但也不是明确说的,一般的修学者完全不能看懂。
  说到这里其实就出现两个有趣的问题,第一,佛陀为什么不自己在入灭前整理出全套佛法留世?第二,既然所有后人都是学习前人的方法得道的,那第一个得道的人是怎么知道这套方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2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029
  卷十二  298  苦缘起经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卷十二  292  苦还灭经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触?思量彼取爱因、爱集、爱生、爱触。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
  卷三十五  984  十八爱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此等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诸比丘,何等爱为网、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谓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
  欲我、当尔时(应该这样的时候)、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如是十八爱行从内起。”
  比丘言:“有我,于诸所有,言我、欲我、尔乃至十八爱行从外起,如是总说十八爱行,如是三十六爱行。
  或于过去起,或于未来起,或于现在起,如是总说百八爱行,是名为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9-6 2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不再更新。
  佛经和中国古文一结合,就更加生涩难懂,单从字面上去探究其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只要真有修行的,依然可以明白其含义,这也是佛经表达方式上的神奇之处。
  佛经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自然有其道理,我觉得相当于一种筛选机制,只有极少数才能真正入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0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