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1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平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习。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习。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音乐活动: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
  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
  (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
  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
  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
  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初步了解瑶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置身于瑶族山寨中,在欢快的乐曲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瑶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老师的号I导下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等方法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体会瑶族人们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心情。
  教学内容:
  1.欣赏《瑶族舞曲》四个主题音乐
  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分辨乐曲的四个主题音乐,并用打击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听赏、多媒体教学
  教具:
  钢琴、多媒体软件、课堂打击乐器、长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随着音乐《爱我中华》律动。欢迎大家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56个成员?你们都知道哪些成员?其中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主要住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不仅山美、人美,音乐更美。听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歌舞。(老师手拿长鼓边跳边唱)
  L欣赏老师的《瑶族长鼓舞》,介绍长鼓。
  师:这长鼓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这是瑶族重要的文化代表,瑶族人们在重大节日时,身穿盛装,就是这样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我刚才唱的歌曲是《瑶族长鼓舞曲》,是作者刘铁山根据民间曲调创作的。
  用可乐杯自制长鼓,出示长鼓典型节奏|学习节奏。
  随着音乐边唱边摆动长鼓做动作。
  师:瑶族人们平时歌唱时充满热情,让我们像她们一样来唱唱歌曲。
  引出作品《瑶族舞曲》
  师:优美的歌声飘在瑶族的山水间,吸引了作曲家。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沅吸取了瑶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创作了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老师的歌舞引出长鼓,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知欲,让学生初步了解瑶族,井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
  二、新课教学
  (—)了解民族管弦乐
  1.介绍四个乐器组
  2.这部作品有引子和四个音乐主题组成,我们分段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讲解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初步去感知民族管弦乐器有哪些,从而更加理解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和学习兴趣。】
  (二)分段听赏
  1.听赏引子部分
  1)乐曲采用低音提琴拨奏的形式,模仿了瑶族什么乐器的节奏?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的小伙子、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
  师:低音提琴模仿了长鼓的节奏,并把这个节奏一直延续到第一主题
  2.听赏主题一
  1)用长鼓轻轻的敲着节奏,并感受主题一重复了几次?从听覚上旋律重复,哪里发生变化?(力度)
  师:乐器从开始的二胡引领,第二遍加进了拨弦,第三遍加进了吹管乐,乐器越来越多。仿佛开始是一位姑娘跳起优美的舞蹈随后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动作。
  师: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表现姑娘们跳舞的场景,但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默契感,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我邀请哪组同学做动作,哪组就跟着我做,我动作停同学们也要马上停。
  3)根据图谱随着音乐做动作,表现姑娘们先后起舞的场景。
  4)用打击乐随着图谱表现主题一。
  师: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演奏,海阳聆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5)讨论主题一在速度、节奏、力度、节拍、情绪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长鼓节奏'学习图形谱动作、伴奏等形式,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在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分析能力。】
  欣赏主题二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
  2)讨论与主题一相比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的变化。
  3)分段感受乐曲
  师:除此之外音色上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第一遍吹管乐曲,第二遍加进了拨弦乐琵琶。第三遍所有乐器一起演奏。随着乐器越来越多气氛逐渐活跃起来,鲜明的节奏热烈欢快,主题一先后起舞,主题二就是姑娘、小伙子一起起舞。犹如小伙子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舞蹈行列,舞蹈刚劲有力甚至有些粗犷热烈。
  4)出示图谱,让学生随图谱做动作,表现热闹的场面。(播放最后一遍的旋律)
  5)关注音乐的变化,根据图形谱用打击乐表现乐曲热闹场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欣赏主题三
  1)让学生随着音乐摆动身体,让音乐从你的身体里流淌出去,感受作曲家让音乐在节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让音乐变的更丰富了。
  2)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师:高音笙吹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轻盈委婉。
  欣赏主题四
  1)随着音乐做动作,听有哪两种乐曲吹奏?
  2)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师:在弹拨乐的衬托下,高音笙时而轻盈委婉,时而跳跃活泼,狂欢之后,人们开始休息,他们在月光下低声细语、相互交谈、倾诉心声。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身体的律动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欣赏第三部分
  1)听赏第三部分,体会乐曲再现了第几部分?
  表现了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的跳了起来,尽情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尾声音量最强也象征着舞会达到了高潮。
  2)讲解曲式结构,老师讲解复三部曲式。
  (三)完整欣赏乐曲
  要求:请用心聆听,大胆展开丰富的想象,捕捉四个主题,随音乐表现
  主题一打击乐表现音乐
  主题二动作表现音乐
  主题三四声势律动
  再现手鼓表现音乐
  关注主奏乐器及音乐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乐曲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扩展延伸
  —起观看西洋管弦乐版的《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
  四、总结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同时能让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习中多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是世界性的。
  五、板书
  结构曲式:A+B+A'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活动反思: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电脑机房,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演唱
  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同名管弦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动人场面。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952
发表于 2023-10-16 02: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b:||cdcab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三、实践与创作
  1、给学生提供大鼓、碰铃、木鱼、响板、镲等打击乐器,学生为《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分成四大组,每一组配一段。在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会演奏乐器的同学根据自己所演奏的乐器音色,商量好选一段主题音乐进行练习,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演奏。教师可以选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用琵琶演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第一组:引子第二组: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第三组: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第四组:第二部分主题
  再现部分在老师的指导下配打击乐器伴奏。
  3、合奏《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
  师:同学们,长鼓舞是瑶族常跳的一种自娱性的舞蹈,今天我们也随着《瑶族族舞曲》一起走进欢乐的瑶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按复三部曲式结构演奏《瑶族舞曲》,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会演奏乐器或没有拿到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拉成一个圈或者是即兴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
  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7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重点和难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2)先随音乐练前8小结,
  (3)再练习后8小节。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打击乐器演奏主题A
  学生和老师琴瑟和鸣,其乐融融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2、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钢琴 电脑 多媒体课件 音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认识瑶族。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二)、欣赏《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
  1、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2、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3、完整全欣赏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建议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老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5.对《瑶族舞曲》的主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二)演奏《瑶族舞曲》
  1.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作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2.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习,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舞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2、用不同的乐器和肢体动作感受乐曲A段中的轻柔和B段的欢快的节奏。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带
  2、纱巾、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二、第一次倾听音乐《瑶族舞曲》
  三、第二次倾听音乐,并用纱巾感受音乐中的.轻柔。
  1、出示纱巾让幼儿用甩纱巾来感受音乐中A段的柔美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甩动纱巾
  四、第三次倾听音乐用乐器演奏音乐。
  1、出示乐器让幼儿自己敲一敲乐器,感受乐器中哪种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是柔美,哪些乐器听起来是欢快的。
  2、幼儿讨论哪种乐器用在A段,哪种乐器用在B段。
  3、幼儿边听乐曲边用乐器表现乐曲中的柔美和欢快
  五、第四次倾听音乐,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1、请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表现乐曲,引出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柔美和欢快。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乐曲。
  六、活动结束幼儿出室。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0  课题:欣赏课《瑶族舞曲》
  年级:四年级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同学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示力,使同学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志;
  2.让同学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局部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假如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示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示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局部第一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局部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局部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假如第一主题表示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示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局部第二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局部主题
  1)、第二局部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局部相对于第一局部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局部主题,让同学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乐曲的第三局部基本上重复了第一局部,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局部最优美抒情(第二局部),高潮是出在哪一局部(第三局部)?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同学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示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扮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示力,在表示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成员呢?”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指着大屏幕)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吗?”可能有的学生能回答正确。如果都不知道,我将向同学们介绍瑶族长鼓和黄泥鼓以及它们的基本节奏型(课件出示瑶族长鼓和黄泥鼓图片及其主要节奏型)。然后带领同学们寻找可用声源,敲击这个节奏型。学生可以敲桌子,可以击掌,也可以拍退。接着,我在学生整齐的敲打声中演唱“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夜中。”唱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瑶家山寨为什么沉浸在溶溶的月夜中吗?”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那是因为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我们来试试看!”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初中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将本首乐曲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是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问同学们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并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出示简谱,然后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初步认识瑶族,师从旁解说学生所看到的片断。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看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首歌曲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呢?”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现在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我们来试试看!”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5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6  年级:四年级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         引入教学: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四、         细听三个主题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3.    第二部分主题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五、         再次复听全曲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六、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篇17  [说教材]
  一、 说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音乐沿海版第十二册第三课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介绍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教学大纲为我们的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1、 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3、 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五、教学重点:
  1、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 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2、 给舞曲创作打击乐伴奏谱。
  [说教法]
  大纲中指出: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瑶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时的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二、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瑶族音乐的特点,并为舞曲创作伴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指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音乐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于整个身体的感应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鉴别。本节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和合奏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五、注意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学生动脑思维,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说学法]
  音乐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指出:音乐欣赏应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即从音响感知出发,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阶段,最后达到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背景,意境,创作手法等理性阶段,只有把四者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一个感性、理性统一的“全方位”欣赏阶段,为此,我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 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助教的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瑶族人民表演歌舞时的情景。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1、 先让学生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2、 点题:《瑶族舞曲》。3、 看一组瑶族风情的介绍片段。  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引起学生倾听的愿望。采用多媒体影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情及音乐特点。
  二、欣赏全曲:1、 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2、 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3、 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热情奔放,从而感受乐曲的美妙之处,进入舞曲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1、 引子部分:633 633|633 633|17 1.2|3.2 3.2|2.1 1. 7 | 6 0 |A. 先提问:引子部分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引子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引子描写的情景:在月光下,把人们带进了瑶寨。C. 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找出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型。 Χ ΧΧ | Χ ΧΧ |
  2、音乐A段:第一主题:63 36| 2. 1 |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A.先提问:A段第一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描写的情景:抒情、优美、瑶族姑娘翩翩起舞。C.为第一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小铃:ΧΟ|Χ Ο| Χ Ο | Χ Ο |双响:ΟΟ|Ο Ο|ΧΧΧΧ|ΧΧΧΧ|铃鼓:ΟΟ|ΟΟ| Χ— | Χ— |大鼓ΧΧΧ|ΧΧ| ΧΧΧ| Χ Χ |注:大鼓模仿长鼓的节奏。
  第二主题:63 2321| 61 63|63 2321|61 63|661 221| 25 3 |232 121|6.0 |A. 听录音
  B.再提问: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何联系又有和不同。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 的情景。描写的情景:热情奔放的小伙子加入姑娘们的舞蹈行列。
  C.视唱第一、第二主题音乐,让学生从旋律和节奏上进行对比。
  D.为第二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拍手:ΧΟ|ΧΟ|ΧΟ|ΧΟ|
  2、 音乐B段:3 3- |1 1- |1 3- |33 1- |6 1 1 |3 6363|2.1 21|6 - - |A. 提问:B段音乐与A段音乐有何不同。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B. 听录音,请部分学生回答。描写的情景: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 划拍视唱B段旋律。D. 为B段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小铃:ΟΧΧ|ΟΧΧ|ΟΧΧ|响板:ΟΧΧ|ΟΧΧ|ΟΧΧ|大鼓:ΧΟΟ|ΧΟΟ|ΧΟΟ|
  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联觉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找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联觉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展开音乐思维,运用联觉现象,想象音乐中所创设的情景。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
  引导学生区别B段旋律与A段旋律音乐的不同拍子。引导学生对比音乐的联系和变化,增强对音乐的认识。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来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四、全曲欣赏:1、 带问题欣赏全曲,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2、 用打击乐器为乐器伴奏(学生根据不同音乐主题转换伴奏谱)
  3、 请学生分析曲式结构复三段体结构:引子+A(a` a``)+ B + A用图形表示:引子+▲(△`△``)+●+▲   通过身体律动来体验瑶族歌舞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音乐韵律的亲身感受。}
  让学生分析、总结,用图形谱形象、直观地分析曲式结构。  五、总结1、 让全体学生讨论对瑶族长鼓舞的舞曲节奏的认识和对瑶族音乐的体会。
  2、 教师归纳作为本课的总结。
  通过讨论来提升学生对乐曲的全面认识。
  总结升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音乐结构、情绪:
  1、 引子部分:乐曲在模仿长鼓的节奏轻轻地奏出,描写了在月光下,人们进入了瑶寨。
  2、 A段音乐:
  第一主题:抒情、优美,犹如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翩翩起舞。
  第二主题:热情、奔放,瑶族小伙子们加入姑娘们舞蹈的行列。
  3、B段音乐:抒情、安宁,歌唱性跳跃的节奏,表达了瑶族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4、A段音乐再现:把音乐推向全曲高潮,乐曲在强烈的全奏声中结束。
  [说教育科研]
  一、本课采用奥尔夫教学体系,运用民族打击乐器来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二、通过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助教的手段,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五、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推荐阅读:
  •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春天在哪里》教案(精选15篇)
  • 《瑶族舞曲》教案(通用16篇)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通用17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