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8|回复: 14

《红楼梦》中四次接驾的甄家是指曹家吗?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1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2-4-6 05: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吴雪松  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十六回有这样一段文字: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胡适据此指出“独他家接驾四次”正好与康熙六次南巡时曹寅接驾四次完全对应上。胡适派红学家们也都把这种附会当做了铁证。顾颉刚是胡适的坚定支持者,他因为写曹寅传,搜集到了翔实的资料,发现曹寅不是四次接驾,而是五次!
  其实,翻开历史,我们不难查到康熙南巡足迹。下面我们看康熙南巡与曹家接驾:
  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曹玺为苏州织造(计划接驾,但曹玺死于南巡前而改为他人应急)
  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
  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南京)接驾。
  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南京)接驾。
  康熙四十二年:第四次南巡。曹寅作为巡盐御史(扬州)接驾。
  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南京)接驾。
  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南京)接驾。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曹寅是五次接驾,跟《红楼梦》中提到的四次接驾根本对不上号!怎么四次接驾就是指曹家?
  又《振绮堂丛书》内有《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一卷,记康熙四十四年的第五次南巡,写曹寅既在南京接驾,又以巡盐御史的资格赶到扬州接驾;又记曹寅进贡的礼物及康熙帝回銮时赏他通政使司通政使的事,甚详细。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也说: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也就是说曹寅一共五次接驾。
  

  胡适在喊出四次接驾后,得到俞平伯和周汝昌的赞同,胡适的观点很快就影响了全国人。顾颉刚发现问题后给胡适写信,说史料记载曹寅接驾应该是五次。胡适傻眼了,只用了百许字表示曹家确实是五次接驾。
  俞平伯、周汝昌很聪明,他们从此不再提曹寅接驾的事了,也不再进行“甄家四次接驾”的考证。然而,胡适的错误至今仍被他的支持者们当做《红楼梦》写曹家事的“铁证”,喋喋不休地拿曹家五次接驾对应《红楼梦》中的四次接驾。有的人也发觉曹寅五次接驾对应不上四次接驾,于是就说,《红楼梦》中说的四次接驾指的是曹寅在南京接驾,在扬州接驾不算。总之,胡适的追随者们总是要想方设法把《红楼梦》附会成曹家事,把本是化名的增删者“曹雪芹”安在曹寅的孙子头上。
  其实《红楼梦》这段情节很明确说的是“太祖仿舜巡”。胡适及其追随者们完全不顾“太祖”、“仿舜巡”关键词。再说,清朝的太祖可不是康熙,清朝的太祖努尔哈赤始终龟缩在辽东,他从未到过中原的江南。“太祖仿舜巡”跟曹寅接驾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从宋朝至清朝,宋、辽、金、元、明、清六朝开国皇帝都有“太祖”庙号,辽,金,元,清太祖可以直接排除,因为他们在位时并未入主中原,故南巡是绝无可能,更何况明确说出扬州姑苏南方地名以证。唯有宋朝和明朝两太祖之一有此可能,排除宋朝无需多言,因此,《红楼梦》里的“太祖仿舜巡”只能是指明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2-4-6 06: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赵妪怎么能知道曹寅的扬州接驾?如果她说是五次那才是真撒谎,因为身在金陵的她怎么也不可能“亲眼看见”曹寅在扬州接驾!
  “太祖”是春秋字法,正是讽刺玄烨的庙号圣祖之意。玄烨为圣祖,置皇太极、顺治于何地?点出满夷实没有祖宗法度,故才有末世之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2-4-6 06: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脂砚是湘云 2017-05-07 11:05:17
  【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赵妪怎么能知道曹寅的扬州接驾?如果她说是五次那才是真撒谎,因为身在金陵的她怎么也不可能“亲眼看见”曹寅在扬州接驾!
  “太祖”是春秋字法,正是讽刺玄烨的庙号圣祖之意。玄烨为圣祖,置皇太极、顺治于何地?点出满夷实没有祖宗法度,故才有末世之论。
  -----------------------------
  好的!多提提多辨辩多交流才是好事,没得一出个自己的论点就非要把别的人踩上几脚嘲弄别人连边都没摸到,在这个平台各抒己见对错各自小心看待。没谁一定对!
  关于接驾我说点意思,各位综合考虑,不要掉进一个坑里吭哧吭哧憋的满脸通红。
  康熙南巡不管他几次,无需自己臆造咱们就以婊子宣传的为证:彷舜游!康熙南巡的目的是什么?他查什么去了?出行前下旨出行费用全部有内务府出,不得惊扰地方这又为什么?所以闷头在那里说“银子花的跟流水一样。。罪过可惜”云云会是你们的“千古一帝”“圣明太祖”能干出来的事么?那不是违背他出行的初衷么?那要不就是婊子们宣传的有误,康熙下去“秉风情,擅月貌,”败家去了!也就是说红楼作者才说的是大实话大揭秘。哎呀!有损圣祖英名啊!!!!这书咋流传下来的,真心不容易呀!
  再说说接驾的意思,在自己屋里接当然可以,红楼梦里就是自家园子改造接的。但是如果领导下来住在宾馆,大小官员准备点贺礼送去就不叫接驾?出行陪同当个导游什么的就不叫接驾?康熙到底是住在行宫还是每次巴巴的跑到曹邸去“惊扰地方”?曹奴是在自己屋里参见还是每次跑到行宫里参驾?请老师们综合考虑!不要为一己之立而那个啥
  也讨论下“省亲”,没文化没知识,不过倒是听说过崇祯朝有过这样的说法。参见袁可立吴梅村,他们都有“省亲”的记录。。。
  多方考虑,咱这无知无畏说错不害怕,老师们是作学问的,要严谨!要严谨!
  请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2-4-6 06: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太文化了,能不能让本人说粗话:
  一、人家说的是曹寅家接四次。
  二、王熙凤还小,没去。
  三、此后,王家与曹家联姻,才说此你不懂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发表于 2022-4-6 0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懂了吗?
  确定你懂不了!
  熙凤随后话都不懂,出书何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发表于 2022-4-6 08: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甲戌:幼儿小女之死,得情之正气,又为痴贪辈一针灸。凤姐恶迹多端,莫大于此件者:受赃婚以致人命。贾府连日闹热非常,宝玉无见无闻,却是宝玉正文。夹写秦、智数句,下半回方不突然。】
  【甲戌:黛玉回,方解宝玉为秦钟之忧闷,是天然之章法。平儿借香菱答话,是补菱姐近来着落。赵妪讨情闲文,却引出通部脉络。所谓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细思大观园一事,若从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如何能顺笔一气写清?又将落于死板拮据之乡,故只用琏凤夫妻二人一问一答,上用赵妪讨情作引,下文蓉蔷来说事作收,馀者随笔略一点染,则耀然洞彻矣。此是避难法。】
  【甲戌: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甲戌: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惜感今!】(按:“南巡”在这里是典雅语体词,用舜帝南巡至苍梧典,指“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杜甫《忆惜》:“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康熙三十六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祭舜帝文》:
  康熙三十六年,遣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瓒(1655-1702,落款“梅溪”的《石头记》原著作书人)致祭,告平漠北:
  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制治绥猷,必禁暴除残,以乂安黎庶。缅怀往烈,道实同符。朕钦承帝祉,临御九围。兹以狡寇跳梁,亲征漠北,荡涤寇氛,廓清边徼,永靖兵革,以与普天率土,乐育太和。敬遣专官,代将牲帛,昭告古先哲后,虔修禋祀,式彰安攘之模,用展景行之志。
  仰企明灵,俯垂鉴飨!
  张廷瓒《传恭堂集》卷二《南巡恭纪》:“青阳吹律入春迟,圣主东巡正此时。事重省方符舜典,制尊时迈叶周诗。”)
  【甲戌: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
  【甲戌:大鬼小鬼论势利兴衰,骂尽攒炎附势之辈。】
  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讪笑吃酒,说“胡说”二字:“快盛饭来吃碗子,还要往珍大爷那边去商议事呢。”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作什么?”【己卯(庚辰)夹批:一段赵妪讨情闲文,却引出通部脉络。所谓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细思大观园一事,若从如何奉旨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如何能顺笔一气写清?又将落于死板拮据之乡,故只用琏凤夫妻二人一问一答,上用赵妪讨情作引,下文蓉蔷来说事作收,馀者随笔顺笔略一点染,则耀然洞彻矣。此是避难法。】贾琏道:“就为省亲。”【甲戌(己卯、庚辰夹批:二字醒眼之极,却只如此写来。】【甲戌(庚辰)眉批: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畸笏】凤姐忙问道:【甲戌(己卯、庚辰夹批:“忙”字最要紧,特于凤姐口中出此字,可知事关巨要,非同浅细,是此书中正眼矣。】“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甲戌(己卯、庚辰夹批:问得珍重,可知是外方人意外之事。[庚辰署名:脂研]】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甲戌(己卯、庚辰夹批:如此故顿一笔,更妙!见得事关重大,非一语可了者,亦是大篇文章,抑扬顿挫之至。】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甲戌(己卯、庚辰夹批:于闺阁中作此语,直与《击壤》同声。[庚辰署名:脂研]】(按:《击壤》即《击壤歌》。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八十三《杂歌谣辞》一:“【击壤歌】《 帝王世纪》曰:“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谢杰(1535-1604)沈应文(1543-1627)《顺天府志》:"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板。板,古称所称击壤者也。"刘侗(1593-1636)《帝京景物略》卷二:"二月二日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柭柭,古所称击壤者耶? 其谣云: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芽儿,打柭儿。"周亮工(1612-1672)《书影》:“秣陵童谣,有‘杨柳青,放风筝,杨柳黄,击棒壤’之语。”“童谣中只杂一棒字,使显然易辨。《博艺经》所云长尺四者,盖手中所持木,阔三寸者,盖壤上所置之木。二物合而为一,遂令后人不知为何物矣。阔三寸者,两首微锐;先置于地,以棒击之,壤上之木方跃起,复迎击之,中其节,木乃远去。击不中者负,中不远者负,后击者较前击者远,则前击者亦负。其将击也,必先击地以取势,故谓之击壤云。此是少年有力者所为,必非老人所宜。”)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补近日之事,启下回之文。】【甲戌眉批:赵嬷一问是文章家进一步门庭法则。】【庚辰眉批:自政老生日用降旨截住,贾母等进朝如此热闹,用秦业死岔开,只写几个“如何”,将泼天喜事交代完了,紧接黛玉回,琏、凤闲话,以老妪勾出省亲事来。其千头万绪,合榫贯连,无一毫痕迹,如此等,是书多多,不能枚举。想兄在青埂蜂上,经锻炼后,参透重关至恒河沙数,如否?余曰:万不能有此机括,有此笔力,恨不得面问果否。叹叹!丁亥春,畸笏叟】贾琏道:【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大观园一篇大文,千头万绪,从何处写起?今故用贾琏夫妻问答之间闲闲叙出,观者已省大半。后再用蓉、蔷二人重一渲染,便省却多少赘瘤笔墨。此是避难法。】“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按:每月十二日,6×2=12。第十八回“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列藏本为“二次”,乃因将第十六回“二六之期”每月十二日误读为“二、六之期”之故;此与第七十回初二是社日相冲突,是列藏本为盗版的典型标志之一)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按:《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又一样布置。】(按:用典《百家姓》“周吴郑王”)这岂非有八九分了?”(按:后妃省亲古已有之,《石头记》假借汉唐名色)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庚辰侧批:文“忠公之嬷”。】(按:“接咱们大小姐”就是接驾。【庚辰侧批:文“忠公之嬷”】一批中的“文”字因上文【甲戌眉批:赵嬷一问是文章家进一步门庭法则】而来。《石头记》全部文本中,有且只有此处有“文章家”字样。“文文”故复修复格,重不见重,特犯不犯。《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当前脂批所批当前正文是“[‘咱们’]大小姐”几个字,而“[‘咱们’]大小姐”又与上文“周贵人”“吴贵妃”相对,故应读为【文“忠公之嬷”】。“文”为谓语动词,“忠”为非谓语动词,“忠公之嬷”用典《后汉书?左雄传》“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翻译成现代汉语类似于“公仆”“公务员”之类;赵天梁赵天栋之名也因之而来。)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一段闲谈中补明多少文章。真是费长房“壶”中天地也。】(按: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二?集情》:“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忽接入此句,不知何意,似属无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按:诸本中,只有戚序本校改为“倣”(仿)字,这是戚序本为盗版的标志)舜巡(按:访巡,察访巡查。皇帝察访巡查,口头就叫“访‘舜’巡”。有清一代,太祖未南巡,南巡非太祖,“太祖南巡”对于清代而言是个悖论。这种悖论就像“西洋酒令”一样。
  《康熙三十六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祭舜帝文》
  康熙三十六年,遣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瓒致祭,告平漠北:
  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制治绥猷,必禁暴除残,以乂安黎庶。缅怀往烈,道实同符。朕钦承帝祉,临御九围。兹以狡寇跳梁,亲征漠北,荡涤寇氛,廓清边徼,永靖兵革,以与普天率土,乐育太和。敬遣专官,代将牲帛,昭告古先哲后,虔修禋祀,式彰安攘之模,用展景行之志。
  仰企明灵,俯垂鉴飨!)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庚辰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按:【“舜”巡】是借代修辞格。皇帝察访巡查,关防甚严,不可能热闹,让妇人女子看到,所以她们只是过嘴瘾,耳闻而不目睹。煞有介事)我偏没造化赶上。”【庚辰侧批:不用忙,往后看。】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按: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按:明代樊维城《海盐志林》:“海盐一带海塘,外以捍海潮之入;循塘拒守,墩堠相望,可以御海寇之登犯。塘以里皆良田,富室烟火相望,所恃以为外护者,一塘而已。”)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庚辰侧批:应前“葫芦案”。】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辰侧批: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按:接凤驾,四人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按:正题是接凤驾,王府和贾府二三十年前接龙驾是副题。开场是论贾府接凤驾,中途插入王府和贾府二三十年前接龙驾,收束仍归正题,不过,已经是论甄家接凤驾了。)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按:甄家是钦差,钦差是由皇帝亲自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故钦差接龙驾是一个悖论。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汇词而非短语词,也非貌似词汇词的短语词。短语词只有基于辩证逻辑或曰辩证论理进行概念乘法因素分析,分解为词汇词后,才能够被理解。这种“理”“解”过程,称为“拆词”。双音短语词拆词后形成的是两个“义节”,如“现在”这个双音短语词拆出来的就是“现?在”——“现”“在”都是不可再分的词汇词。
  男女授受不亲。赵嬷嬷耳闻接龙驾,目睹接凤驾。如今现在江南,“当时”在都中——接[凤]驾四[人]次是“当时”事。甄家有两个女儿在宫中为妃(第五十六回中),甄妃每妃有两次省亲机会,4人次÷2人=2次,故贾妃在第十八回用一“倘”字期待二次省亲,2次-1次=1次,而第五十五回开头文字则是应笔。)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辰侧批: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按:化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心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按:化用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辰侧批: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戌(庚辰)侧批:是不忘本之言。】(按:化用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甲戌侧批(己卯、庚辰夹批):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47

帖子

12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0
发表于 2022-4-6 0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47

帖子

12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0
发表于 2022-4-6 09: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次接驾是针对康熙后来的四次南巡而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发表于 2022-4-6 1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独他家接驾四次“来看:
  一个”家“字很能说明问题。指的是在曹寅家即织造府接待了四次,与曹寅接待五次并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45

帖子

3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3
发表于 2022-4-6 12: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  从曹家沟里跳出来一切都豁然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