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回复: 0

【原】与父母和解吧,在死亡把我们和他们分开之前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5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国人结婚生子后似乎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把孩子看得太重,而把老人看得太轻。
孩子一出生,全家人全部围绕着孩子转。在孩子面前,所有人的感受都得往后放。你看图书市场、各类自媒体上,关于育儿的道理、经验、方法、技巧,一抓一大把,但如何关心父母身心的,如何跟父母相处的,却少之又少。
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我们当中很多人,跟父母相处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更加不可调和。豆瓣曾经就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当然这句话打上了引号,指特定极少群体,绝大多数父母还是很爱孩子也很会爱孩子的),小组成员竟然达到了十多万,大家争相讨论大晒不幸遭遇。
之前看到一个说法:看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把你们单独关一个空间里,看你们各自是否还能感到自如自在。这么一测试,可能很多人跟自己的父母相处方式都是有问题的。
我们总是听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样的话,但我本人对于这种含有“都是”“绝对”“一定”等措辞的句式,都会保持警惕态度。我们参加工作,需要有门槛,需要培训;我们开车,需要先培训然后考驾照;我们要上台表演“十分钟”,需要在台下练“十年功”……唯独做父母,是不需要持证上岗的。两个人你情我浓之际,啪啪一场,十个月以后,孩子就呱呱落地了,而这两人也就天然地成为了父母。
偏生中国是最容易产生“孝文化”的温床。千百年来,“孝”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子女侍奉父母、为老年人养老送终被看作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在这种孝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父母生养了你,那他们天然是对的。他们具有天赋的教育权威,不需要再学习,也不需要再成长。
这就不奇怪,孩子和父母的代际冲突在中国式家庭中大面积、大范围存在。
2我有个闺蜜,她爸爸是一个典型的很自私的长辈,现在六十几岁了依然像个巨婴。一生出轨无数,对家庭、妻子、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责任心,现在反倒然像是《欢乐颂》里樊胜美的父母一样当了吸血鬼。明面上是要求女儿“尽孝”,实际上是在压榨女儿的劳动所得。
自私的长辈挺可怕,但没有自我的长辈也挺可怕的。他们没有自己,一生只会为家庭为儿女奉献,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和价值,信仰也就崩塌了。
我妈就是这样一个好妈。她不喜欢交朋友,除了劳动无其他兴趣爱好,没什么信仰,自己也学不会找乐子,所有的悲欢喜怒都栓在孩子们身上。可坦白说,现在的我,家里家外一肩挑,能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孩子安排妥当。我对老人唯一的要求只剩下“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这一项,并不需要再多。因为母亲对自己不够好以及对我关心太过的时候,我难免会跟她起冲突,但对于这样的代际冲突,我真是无力调和。
无力调和的原因,是没法跟她讲清楚“对自己好”是个啥概念。甚至,可能在她的心目中,对自己好=自私=不称职=不是好母亲=政治不正确,所以,只要自己稍微过得舒服一点她们就会产生内疚感、负罪感,一生都要被“好母亲”这个角色和身份绑架。
还有一类父母,就是对孩子有极强控制欲的。你穿什么衣服要管,吃什么要管,你读什么专业要管,你跟什么人交往要管……事无巨细,管得无微不至,但也禁锢得无微不至。孩子一结婚,代际冲突越演越烈,而身处这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无一得安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每个人跟自己的父母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人际问题,只不过有的家庭问题很大,甚至发展到了孩子跟父母不共戴天的地步,而有的家庭问题小一些。跟父母一点代际冲突都没有的人大概是不存在的吧?即便有,估计也只能有一个解释:Ta已经没有父母了。
3之前我在微博上谈过跟父母和解这个问题,结果导致很多跟父母关系很差的粉丝“怒取关”,觉得我说得太过鸡汤,可事实上,这些朋友并没有真正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我说的“和父母和解”,本质上其实是“跟自己和解”。
我所说的和解之路,不是说要你去迁就,去服从,去道歉甚至去讨好,而是:只是把父母当成一个人去看待,而不是自始至终把TA当成你自己的父母。
只有你学会从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才能明白和解的意思是什么。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哪对父母是完美的呢?一定有做得非常好的父母,可你看到的终究只是别人愿意展示给你的部分,而且,即便别人的父母再好,那也只是别人的命运,跟你无关。我们总是习惯去羡慕那些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拒绝去承担和面对那些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不堪,可仔细想想:我们内心深处对于那种完美父母的渴望,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还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希望父母可以让我们依赖,希望能从他们身上讨要到无私的照顾。
那些把父母当成祸害的人,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父母既然生了我,就应该对我的人生负责,就得照顾好我、给予我无私的爱、做我的榜样和后盾、不断引领我前行……他们过于认定父母就该是要能满足我们一切需求的人,一旦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愤懑、怨怼。这种充满匮乏感的思维,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可以伴随一个人多年而不可解。
甚至有的人即使做了父母,也会向子女去索求这些,只不过是以要求子女孝顺的名义。
这样的心理,从本质上来说是带点“巨婴”性质的,无论男女老少。
唱《忐忑》火遍大江南北的龚琳娜有一次在采访中说:“我一直在思考父母和孩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后来我发现,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关系,也不是平等关系,因为即便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和他们像同龄人一样交朋友。我觉得父母和孩子其实是前后关系:把孩子带来到这个世界上,抚养他们长大,再把他们送去想去的地方,目送他们慢慢离开你。”
我不知道这段话是不是对你有所帮助,但它却令我思考良久。父母和我们,不可能是平等的,也不该是“上”与“下”的阶梯式关系,而是像古人和我们,我们和后人,一个朝代与另外一个朝代,一个海浪和另外一个海浪……父母把我们带来到这个世上,看着我们长大,而我们看着他们变老,看着他们离开这世界。
所以,当你真正长大,长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并长出慈悲心,那么,谅解父母,不管是怎样的父母,都不会是难事。
早些年,我跟父母也有过很大冲突。比如跟我爹吵架,我怒不可遏到把翻盖手机当他面砸成两半;跟我妈冷战,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母女俩两个星期没跟对方说过一句话。现在想来,其实都是些小事情,但当时就是觉得:作为我的父母,你们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我?
你看,父母和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时候是这么的不完美,甚至不可理喻。但或许你可以去想想他们小时候,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说不定不如我们得到的一半。
比如我的父亲,虽然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我,但他脾气一直比较暴躁,有时还会非常自我。我发现,当我把他当成我的“父亲”、“家长”的时候,心里总会觉得他不够称职;但当我只把他当成一个人,甚至尝试着回到他的童年去,看他是如何从一个孩子长成一个大人的时候,心里就只剩下体谅和心疼。
我的父亲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我的奶奶是个盲人。父亲出生后不久,因为不会哭,奶奶误认为他已经死了,直接就把他丢进了茅厕(可以想见我奶奶是怎样一个糊涂的人),直到邻居奶奶去上厕所,发现这个被丢弃的小男婴还会动,才捡回来拿给奶奶继续养。父亲11岁开始当家,因为那一年爷爷去世了,他就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父亲能成长为那样一个品性优良、自强自立有担当的男人已经算是奇迹。我们作为子女的,如何还能期待更多?
这几年,我慢慢明白了父母的局限并在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中找到成因,所以对父母更容易做到体谅和心疼。也许也是因为到了一定年纪,我渐渐明白了“在相处中先了解对方,比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更重要,于是我尽量退回我“孝而不顺”的本分:不封闭、隔离他们,潜移默化让他们慢慢体会这世界的开阔,并学会尊重我的选择。如果依然学不会,则尽量选择少对抗。
4 木子美说过一句我挺服气的话:大多数人进入中年后,对父母的情感会变浓,无需外力也会主动改善,这大概是处境和经历引发的共鸣。她还说,不要急,爱的返养其实会成为你内心需要的一部分。
也许是长大了,对此我是深有同感的。
仔细想想,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劣根性。也许他们贫穷吝啬,也许他们自私冷酷,也许他们专制跋扈,也许他们永远都学不会反省自己…….但能决定我们未来的,还是自己。
父母给的一切,好的,坏的,都只是原材料。家庭的贫瘠可能会令人奋发图强,也有可能会让人成为强盗;家庭的富裕可以令人衣食无忧、更加自由,也有可能使人成为纨绔子弟;专制强势的父母,可能令人有样学样变得更加霸道,也有可能让你软弱可欺……
出身对我们有影响,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性格,甚至是命运,成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你。
我们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不要去怪罪别人,因为我自己的幸福、快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其意义只是在于:通过了解它们,我们可以了解真实的自我,并全盘接纳自己,从而拥有更完善的人格,获得更幸福圆满的人生。
但它绝不是用来给自己解释弱点的借口,更不是洗脱罪名的托词。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偷盗,是因为他自己选择去偷盗,不能怪罪于父母,哪怕他的父母也是盗贼。
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原生家庭负责任,但从现在开始,可以学会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任,因为我们现在缔造的氛围就是我们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该庆幸,自己有机会重新创造一个家庭文化。
一个人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远大于后生家庭的影响。在无人为阻断下,这种影响将持续三代。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更应该体谅父母,并想法设法从我这一代改变,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而过去好的方式则要把它传承下去,给孩子健康、乐观的童年。
父母其实也跟我们一样,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也会在人生路上犯错,并且,也应该被允许犯错。有的父母,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应该怎么做一个好父母,而有的父母则认为自己天然就是正确的、权威的,不容你辩驳。
这些,我们都无力改变,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父母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对的人,我们也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如他们意的孩子。
我们体谅父母,并且不再以“让父母满意”为追求,其实也是一个与自己握手言和的过程。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一些朋友会问:我父亲(或母亲)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我根本不想再见到他,那你让我怎么和他们和解?
真正的与父母和解,前提是建立在对自己,深深的接纳和理解之后。如果你的父母一直让你感到受伤,那你何苦要去勉强自己,去与他握手言和呢?你不需要勉强你为了达成一个别人想看到的“大团圆”结局,去勉强自己做任何你内心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只需要这样一种和解:完全的,彻底的,深深的,接受你的父母这个真实的样子。这样,至少,你不必在意念中想象出一个称职父母来,并因为真实的父母达不到“称职”而愤愤不平。
这世界上,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有深有浅。感谢他们带你来到这个世界,谅解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并且与自己和解,告诉自己:目前这样的状态就是我心里想要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怨恨谁,也不觉得谁亏欠我。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人生,我没法对他们的人生负责,这就够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美”,但作为比父母更有悟性、力量的一代,我们可以回到内心深处,去抱抱那个不想长大的自己,然后挥手跟它道别。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我们要尽量去练就海量的胸怀,容纳得下自己以及身边人的不完美,也容纳得下世事人情更迭变迁。
当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之后,对父母自然就没有了索求爱的冲动。没有了这种冲动,自然也就无所谓伤害。我们甚至可以像大人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去拥抱他们内心深处那个一直长不大的孩子,给他们如同菩萨或上帝一样的悲悯和关怀。毕竟,留给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了。
我想,所谓的长大、成熟、独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小时候,我们一摔跤,就只能看到自己在痛,但现在,我们也有能力看到别人的疼痛。慢慢的,我们开始学会把指责的手指头一点点收回,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困顿、局限、痛苦和迷茫,并全然接纳命运给予我们的一切。
像是一个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在宇宙星空下,谅解、悲悯和接纳另外一个人类。
所以,去与父母和解吧,在死亡把我们和他们分开之前。
其实之所以想起来写这么一篇文章,是因为上周末我终于没法忍受我妈喋喋不休的唠叨,“反抗”了一下,接着老太太三天没跟我说话,哈哈哈。真是怕了她了,我现在正挖空心思想要怎么哄回去,求安慰兼支招。

4jkjh5waocu.jpg

4jkjh5waocu.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