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回复: 0

背负万千骂名的隋炀帝,是个文武双全,军政全能的末代皇帝?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5 08: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千百年来花开花落,朝代兴旺衰败,不计其数。打破时空的屏障,回顾往昔,唯一的依靠便是那泛黄的史书。历史,多为胜者所书,当我们回顾历史之时,太多太多时候戴上了“正史”有色眼镜。如果能从辩证的角度重观历史,你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人们铭记秦汉大漠孤烟,称颂唐宋京城繁华,却忘了它,那个不过三十几年的王朝,虽短小,但似车轴一般推动着历史的马车,不可缺失,它是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唐王朝经济昌盛的基石。而他的末位皇帝(也就是第二位),被世人所憎恶,被史书所谩骂,祖君彦评之“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昏庸无道,遗臭万年,荒淫放荡,不错,他就是背负万千骂名的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

ybbax5nmop0.jpg

ybbax5nmop0.jpg

一、历史真相
谥号,权威的解释为:中国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而这帝王的谥号极为讲究,有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平谥(如:怀,悼,哀,闵,殇),以及只在宋朝之前存在的恶谥(如:厉、灵、炀)。而隋炀帝所得到的便是恶谥,据古书《周书·谥法》记载:“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简而言之,杨广便是一个好色无礼,背信弃义,欺压百姓的形象。在古代的得谥的规定里,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新朝皇帝为了给自己树立一种拯救天地的光辉形象,往往会给前朝末位皇帝抹黑,所以可想而知,为何众多末位皇帝总会被扣上昏君暴君的帽子了(当然,他们的执政方式必有问题,否则不可能亡国),所以关于隋炀帝的评价其实有待商榷,其实,得谥的规定中还有一条便是由遗民政权上谥,所以我们的“隋炀帝”还有一个谥号,便是隋世祖明皇帝,简称隋明帝。可这卑微的遗民政权怎能压得过强势新朝的风头?不过只是走个形式罢了。
史书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年代越接近,越贴近史实,所以唐代的文献至关重要,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朱敬则在史书里写到:“彼炀帝者,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悖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违河洛之重阻。言贼者获罪,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心,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李唐学者及君主“上下一心”对隋炀帝进行诋毁,全而不提他的功绩,所为之事。其实,根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治理时期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昏庸无道之人所为,南北大运河,开创科举,御驾亲征扩张疆土等这些都是板上钉一般的事实,而这些本应该颂扬的成就矢口不谈,对其淫邪昏庸,暴躁的形象大肆渲染,未免有失偏颇。所以,李唐的丑化是致使隋炀帝形象恶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xetpd3dgbek.jpg

xetpd3dgbek.jpg

其次,便是儒家学者在道义上对于隋炀帝过于苛刻的评价,儒家提倡的是仁字,主张仁政治国。而自李唐来被妖魔化的隋炀帝则为他们提供了完美的反面典型,暴政灭国,于是历代以来的儒家学者便不假思索的完全否定,为后世帝王作出警告,暴政,昏庸,腐败亡国,把其描绘成“末代昏君”给予告诫,简直是“完美”的逻辑。
再然后,便是民间所传,市井百姓怎能知道历史的真相,不过通过宫里的传出的流言蜚语,便大肆宣扬。古时候并无现在这么多的娱乐设施,也就听听说书,看看小说,说书先生为了吸引听众的兴趣,自然有时需要夸大其词,海吹一通;而民间演义小说本就是为了宣扬民间英雄而生,怎么会给末代皇帝扣上好帽子?再者,从陈胜起义前散布谣言安复人心便可得知,所谓民间的传言甚至可能是君主派人故意传出。一传十,十传百,直至现在,昏君隋炀帝的故事已经脍炙人口。
在中国的历史里,隋炀帝杨广是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一被视为暴君,与商纣,夏桀齐名;二被视为庸君,二世亡国,与刘后主,秦胡亥同视。由于李唐的丑化,无视亡国问题的复杂,直接将责任全权推在了隋炀帝个人的身上,百姓盲目的认为是隋炀帝个人的暴虐昏庸引发天下大乱,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本所在—门阀之祸(这个问题直至唐朝初期都尚未解决),而这一场面是李唐政权乐于去看到的,有利于巩固自身的统治,提升自己的历史地位。为自己叛主篡权提供了完美的理由。
其实杨广真实为一名非常有才华的君主。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这几人一样,同属于在政治、军事、文学、诗词领域颇有建树,上马领军作战,下马挥毫赋诗。在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打通丝绸之路等行为中,无不蕴涵着过人的创举和勇气,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民生价值。充分证明杨广并非无为之君,借用剑桥中国隋唐史里的一段话“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隋朝灭亡,另有原因。

z1i1eeyllic.jpg

z1i1eeyllic.jpg

四大功劳
(一)建功立业
受封晋王时期,杨广二十岁便为南征伐大军主帅,挥军灭陈朝,结束了自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战乱局面,一统天下,之后他主政江南十年,招揽士人,推广文教,有效促进了南北统一,而他也借此替代长兄杨勇,成为太子。可见军事才能非同一般。
隋朝初建时,统治东北和西域诸族的突厥不断侵扰,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杨广“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足见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603年,突厥汗国的首领达头可汗在隋文帝时经历三次突厥攻隋战争已耗尽国力。被迫分为东西两只突厥,公元604年隋炀帝登基,在隋朝大君的压迫之下,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首领启民可汗被迫于606年归降于隋朝,逐步在隋朝的扶持下稳定了河套地区的政权,隋朝由此获得了北方的稳定,直至雁门之围。
其实,隋炀帝即位前就参与过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事,皆大有所获。对突厥的自卫战争的初期,隋朝采用的是“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离间”之计,晋王杨广对此计特别赏识,后明代李贽在评述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善用兵”。而正因为他的赞许,才实现了计谋的推行。
虽然,在与突厥的战争中最主要的还是在隋文帝的领导下,他主张稳定的打法,虽老练却过于保守,而年轻的杨广却倾向于积极进攻,而正是因为他渐露头角的出色军事才能,一举给匈奴以沉重的打击。
开疆扩土五万里,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辽阔疆域,大业五年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还先后征服了南越、流求(今台湾),一时间,四海臣服。据《隋书-炀帝纪》记载:“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籍。”

iakbgele4hb.jpg

iakbgele4hb.jpg

(二)开通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而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的南北大运河则为这宝贵的历史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至六年(公元605-610年),花费6年时间,在疏通扩大“邗沟”的同时,分别开凿了从洛阳至山阳(今江苏淮安)的通济渠;从通济渠延伸到北接涿郡(今北京)、南连黄河的永济渠;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这几段运河衔接起来,便完成了大运河的全部工程。隋朝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它北起今天的北京,南至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公里,水面宽30至70米。
而此举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从经济上来看,中国古代南方北方有大河山川阻隔,商品流通极为闭锁,而大运河的出现打破了这道阻隔,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农副产品的交换与商品的流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二,从政治上来看,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的同时,也加强了隋炀帝对北方的控制,运输军队,文书,物资都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政权。虽然这点并没从短命的隋王朝体现出来,但在往后的唐朝乃至宋朝快速的北御抗敌即可看出。
(三)开创科举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文帝时期便废除了在此之前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分别等第,完全掌握在地方上退任中正的门阀氏族手里,中央王朝的吏部基本上都是按照郡州大小中正所选拔和评定的等第来任用的,这样,所选出的人又必然是世族,且门第愈高,品第也就愈高。而隋炀帝便是使科举制真正推行第一人,他设立了进士科,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六月,炀帝“诏诸郡学业改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等绝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这种大规模的按不同的科目来分别选举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考试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直至清朝,使寒门弟子真正能够入朝为官,为当时最为科学的选为官,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贡献。

4vwpbell1u1.jpg

4vwpbell1u1.jpg

(四)经营西域
三国末年开始的乱世中,中原政权对西域的控制力严重减弱,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经常被北方蛮族如突厥等控制。隋朝统一后,文帝养精蓄锐,杨广也就有了底气,琢磨着要恢复这条通道。
在公元609年初,隋炀帝做出了一个让朝野都为之震撼的决定,他向文武百官宣布,说他要西巡河西走廊,并且还要邀请西域诸国的首领在那里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为了消除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隋炀帝还要御驾亲征,这可以说是一个壮举,就连汉武帝当时也只是在黄河的岸边向西进行远眺。公元609年的3月,隋炀帝便率领着文武官员、嫔妃以及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了。
途中经过了扶风、临江关,两个月之后,隋炀帝就带领着大军在这里对吐谷浑进行了全面的进攻,隋军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让吐谷浑的十万人全部投降,只剩下了几十个人和吐谷浑的可汗逃到了青海湖边。
他命令“有智数”的三朝重臣裴炬掌管重镇张掖的西域贸易,从各族商人那里收集情报,把了解到的民情民俗,山川地理,政治军事等整理成三卷本的《西域图记》,为中原王朝对丝路的重新开发做好了准备。
重开丝路,经营西域后,内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即便是原来常遭劫掠的沿边郡县也出现了“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人物殷阜”的现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还是个爱赋诗的皇帝。历代文学家对其有着不低的评论,所谓(起六朝敝,风骨凝然一洗颓风;新声竞作,为后世戏曲之萌芽;律体大进,又有以导唐人之先路);《炀帝集》55卷,《全隋诗》今存40多首,实为闳丽壮阔的唐音前奏,在整个中国文学占有重要地位《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一篇,雄迈高远,千古佳句。近代翻译家郑振铎评论道:“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其作品《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词句优雅,昭示出了极高的文采。据《诗薮·内编》记载,明代胡应麟认为此诗“绝是唐律”。可见其文采斐然。

41r1adace5l.jpg

41r1adace5l.jpg

有功必有过
无论前文所说隋炀帝有多么多么的丰功伟绩,他毕竟乃是一位亡国君主,无论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好,个人秉性也好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蒙曼曾有言:“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民生问题,在那个时代至关重要。相传,隋炀帝夜里梦见琼花,惊艳美丽,于是便召集群臣,要求修筑南北大运河,去看那只属于扬州的琼花。这个传说源自隋唐演义,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传说故事,如此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不是一个梦可以解决的。不过,这从侧面表现出一个问题,隋炀帝修筑大运河的行为,极大地引起了人民的不满,不错,大运河的修筑的确是正确的选择,但时机不对,年轻的隋炀帝过于急切的建功立业,忽视了民生问题。据资料显示,开通济渠征男丁百万,凿永济渠共征发河北地区男女百余万人,连女人都被征调开渠,可见劳役的繁重。此外,同一时间,营建东都,共耗时10个月,每月役使男丁200万;两次修长城,也耗民力达百万以上。在一个处于稳固政权阶段的传统农业国家,过分集中的发展公共工程无疑是大错特错,直接引发人民的不满,而隋炀帝高坐在自己梦想的高楼大厦中,殊不知,愤怒的火焰悄然将其吞噬。
三征高句丽,其实是隋亡的直接原因。高句丽,是当时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政权,趁北朝末年、隋朝初年,中原战乱不断,北方突厥频频入塞侵扰的形势,多次派兵侵入辽东地区,掠夺土地、人口。隋文帝就曾因此欲发兵讨伐,后高句丽上表谢罪,文帝方才罢休。而隋炀帝无法容忍这种行为,为了维护所谓的大国尊严,未曾将重心放在发展经济,反而举全国兵力讨伐高句丽。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需要血来换取胜利,也在燃烧着金钱。第一次征高丽,隋军兵士死伤大半,4万海军在平壤中埋伏,生还者仅几千人;高句丽将诈降,大将宇文述被其所骗,30万将士,仅有2700人得以生还。而此时,东突厥的首领突然叛变,发动雁门之围,突袭炀帝,突厥军队包围雁门郡,隋军上下惊惧恐怖,拆毁民房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可汗最终并无杀死隋炀帝之意,最后放走了炀帝和数千名残兵败将。而国内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终,隋军难以抵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不久,隋朝灭亡。
隋朝的灭亡其实与隋炀帝个人性格有着不小的联系,虽然炀帝做出决定果断有魄力,但从其好战,好建功,可以看出他性格浮躁激进,更有着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性,炀帝首次南下,便乘着龙舟。何谓龙舟?乃巨型游轮分为四层,有六层楼高,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可以举行朝会;中间两层有100余间房子,供炀帝休息、娱乐之用;下层是宦官、宫女等近侍的住处。船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与宫殿没有两样。皇后、后宫、王侯、大臣、僧尼、道士等等,分乘不同船只,还有其它不同用途的大小船只数千艘随行,最后还有兵船数千艘护驾。陆地上,几万名纤夫、骑兵一路相随。船队前后绵延二百余里,水陆共有二十几万人同行。所过州县,都要为船队献食。这样的排场,一去一回,反复三次,隋炀帝可谓风光无限,挣足了面子。可他只知兴奋、满足,忘记了乐极生悲的典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最终断送了国家的前程和自己的性命。

vums1vxbzlp.jpg

vums1vxbzlp.jpg

亡国的真相
周昙:“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朱敬则:“彼炀帝者,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悖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违河洛之重阻。言贼者获罪,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心,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大多数历史学家,名人认为隋炀帝亡国是因为其性格以及不注重民生的原因。但在我个人看来其实还应当有一点,便是前文所提到的门阀之乱,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与隋朝之前,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由于负责人的徇私舞弊致使世家大族的出现,垄断了当官的权利,他们手握政权,有大片土地,是王国最庞大的势力之一,一旦他们的利益受损,将威胁隋炀帝的统治。
首先,便是科举制度的实行,科举制度完完全全的阻挡了各位世家大族送子孙后代进入官场的道路,此举将严重威胁他们的利益,世家的发展与延续,当然,他们敢怒不敢言,不过要知道世家大族早已遍布朝野,一日削弱他们的权利,谈何容易?纵皇帝一手遮天,与自己的万千爪牙做对并非好事。

4dffaph3o4x.jpg

4dffaph3o4x.jpg

其次,开通大运河更加激化了他们的矛盾,大运河的开凿,必然要触犯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开凿如此冗长的河道,不仅要拆迁许多百姓的住所,而且更要大量的拆除地主的土地房屋,甚至祖坟。此举必然会使天下人愤怒,他们怎么会管大运河开通会有多少好处,在那个愚昧的年代,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隋炀帝此举彻底与天下人站在了对立面,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评价
世事万千,唯有辩证统一,方能知晓真理,杨广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可惜未曾看清局势,克制自己骄奢的性格,致使亡国。但他所留下的种种功绩仍遗惠于万世。建功立业,御驾亲征,为万千帝王拔萃者;创立科举,选官公正,遗用千年;开凿运河,沟通南北,至今沿用;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扬我国威。纵万千之人讽其罪过,不识民生,性骄奢跋扈,其功绩尚能小视否?杨广并非历史上所述的昏庸无道,荒淫,他只能说是一个并不能识全大局的野心政治家。虽然暴虐但却绝非昏庸。可惜,本该扬名万世的君主,被历史的尘埃无情地吞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