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回复: 0

李白诗中的“羞花”美人杨玉环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4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发表于 2021-5-21 14: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必多数老中青三代文学爱好者,都知道中国有传说中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被文人骚客美誉为“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沉鱼”是指西施浣纱;“闭月”是指貂蝉拜月;“落雁”是指王昭君出塞;“羞花”是指杨玉环观花。
  话说时下有若干中国女人,不知是从何年何月何日起,突发奇想地开始崇尚“白骨精”。于是,她们千锤百炼地不停减肥减肥减肥,若不将自己减到瘦骨伶仃便认定自己不美,情绪低落至悲悲戚戚。
  不过,古往今来也有若干男人更钟爱身材丰腴、体态性感的女人,并将这类女人视为绝代佳人百般地爱慕怜惜。其中,唐朝皇帝唐玄宗是如何的迷恋宠爱身材丰腴、体态性感的杨玉环,不仅在唐诗中多有名篇绝句风行一时,且还传唱千古,经久不衰。
  尤其在古诗词爱好者中,多数人都将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视为赞美杨玉环(贵妃)的上品佳作:“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种偏爱,无可厚非。因在《长恨歌》中描绘的杨玉环,的确是个世间难得一见的绝色美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压倒群芳!
  不过《长恨歌》虽堪称千古绝唱,却没能唱出杨贵妃的“羞花之貌”。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的《清平调》这三首诗,却将杨贵妃“赏花”时的“羞花之貌”写得淋漓尽致,描绘得栩栩如生,当然必令后世诗人们无不为之拍案叫绝!
  若问李白诗中“身材丰腴、体态性感”的杨贵妃究竟有多美?答案请读李白的《清平调-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三首》的由来
  时值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因而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谱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下了诗《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三首》的浅析
  从表面上看这三首诗,似乎仅是描写杨贵妃的美貌艳丽,而且还写得文采飞扬,精雕细琢;但倘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大视度去看,其实是在侧面地记载和称颂唐代盛世的辉煌!它表现为:有尊贵的皇帝唐玄宗,有天才的诗仙李白,有美若花仙的杨贵妃;有娇羞欲滴盛开的牡丹花;还有衣冠整洁的梨园弟子......于是,鼓乐齐鸣,贵妃起舞,君王面笑。这一幕又一幕,无比辉煌,美不胜收!
  再说“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两句,其实是在刻意隐晦地表明李白的诗歌修炼层次。因为群玉山和瑶台,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那么便表示李白在元神离体之时是来到过这些地方的,所以他才能写得出这样美诗。
  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四句,则讲述了云雨巫山,是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并接受楚王宠爱的故事。但那却是在另外的时空所发生的真实一幕,而并非人们的臆想。那是由于汉成帝的妃子赵飞燕也是传说中的大美人,而李白则似乎也看到过真实的巫山神女和赵飞燕,认为她们都不如花仙般的杨贵妃美艳,所以才有了如此惟妙惟肖的描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