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后,中国为何要收兵?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5-5 0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时志愿军果断收兵,既符合战争早期就已经制定好的计划,也是当时志愿军为赢得援朝战争的最佳选择。
从1950年10月入朝开始,到12月,志愿军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与朝鲜战场上的敌人展开了两次大的战役,并且全部取得胜利。在接连取胜之后,紧接着,第三次战役也将在当年年底正式打响。

由于志愿军入朝的前两次战役都大获全胜,这让之前一直被联合国军压着打的朝鲜方面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不仅如此,朝军甚至显得有些轻敌了。当时,朝鲜方面曾有同志提出要乘胜追击、以求速胜的战略,即一鼓作气,乘胜南下,一举突破“三八线”,顺势使朝鲜人民军的两个军团深入南方。
这样的战略在当时的情况看来,无疑是有些草率冒进了。在综合考虑当时的战争形势以及敌我实力之后,志愿军司令部还是决定采取更为务实、以求稳进的战略。在将战局情况与各方想法上报中央之后,不久便得到中央指示,第三次战役的战场不宜向南方深入,中朝军队都应控制在三七线与三八线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要向后撤退数十公里,进行休整。
那么,在前两次作战中都取胜的志愿军,为什么要在制定第三次战役作战计划时如此谨慎呢?
首先从朝鲜战局中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我方虽然在入朝之后的战役中接连取胜,然而,实际上我方与敌方的军事力量相比还是相差悬殊的。在刚刚入朝作战时,实际上以美军为首的敌方,对我国派出的志愿军的作战实力的认识还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甚至对我国支援朝鲜作战的决心也有很大怀疑,因此,在第一战役时,我方志愿军靠着对敌人较为充分的了解、正确的战略战术决策,以及英勇无畏的保家卫国决心,成功地给敌军来了一次迎头痛击。

虽说第一次战役时,敌军对我方了解不多,我军是凭借战备充分、出其不意赢下一筹,但是,第二次战役的较量却是实打实的连续作战,也正是因此,此次战役我军伤亡数目也很大。当时,正值隆冬,战场又在朝鲜北部,天气十分寒冷,这更加增大了作战的难度。在这场战役中,不少志愿军战士都是在受寒受冻的状态下坚持作战的,很多都被冻伤了,其中受损失最大的9兵团,更是在战役一结束,便收到上级命令进入休整状态了。
因此,在前两次战役结束之后,志愿军能够投入作战的部队就只有六个军了,大约23万人,而当时朝鲜人民军方面能够协同作战的也只有三个军团,大约七万人。也就是说,在第三次战役开战之前,我方能够投入一线作战的兵力加起来一共才三十万人左右。这与当时敌方的军事力量相较,实在没有什么优势,当时仅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驻守的兵力就已经有二十余万了,除此之外,还有东线的南朝鲜军与美军也在陆续赶来,因此,在作战人数上看,我方并无优势。而且,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军的武器装备,实在是比我方装备先进很多,敌我双方在火力上也是差距很大的。

由此可见,虽然敌军在之前与志愿军交战中接连被挫,但是我方在兵力和火力优势仍不明显,而且随着战场的迅速南移,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也越拉越长,在美军越来越密集的轰炸阻断下,我军来自国内的补给线面临重大压力,而当地由于战火的侵扰,本地人民生活物资也很匮乏,军队想要就地筹粮也是困难重重。因此,在之后面对遭受连败、士气大挫的敌军时,志愿军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深知战场上尚存诸多对我方不利的因素,于是坚持采取稳进的战略。
实际上,在两次战役的较量之后,此时战场上敌方的战略意图已经比较明显了。就敌方而言,他们要想取得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卡住中国志愿军,而志愿军千里驰援,补给很显然成为了能够与之作战前提和关键,因此,在连续战败的这个时候,敌军若想取胜,其战略意图最可能的就是在拖延消耗志愿军的同时,向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施压,然后整顿力量准备反扑。

敌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方面,美方操纵联合国,制造“先停战,再谈判”的国际舆论,另一方面,美方又在美国国内加紧动员,积极组织战备,当时的美国军队极速扩充一百余万,武器装备也倍速生产,其中坦克产能一年提高了四倍,而飞机产能一年更是提升了五倍之多。可见,当时以美军为首的敌方根本没有停战的意思,他们的真实目的就是打着停战谈判的幌子,暗中休整备战、准备反攻。
敌人拖延撤退的这招缓兵之计,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以便于为之后的反攻做准备。为此,当时美方明确指出,在朝美军的战略行动就应坚持“逐次防御作战”的策略。由此也不难看出,在朝美军并不担心我军步步南逼,也不害怕派出志愿军参与援朝的中国作为大国具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敌人最担心的是他们在朝战场上的有生力量的损失。

敌人畏惧的就是我们取胜的关键!因此,志愿军的战略意图就是:尽可能多地消灭南朝鲜军队,使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陷入孤立局面,打破他们长期驻留朝鲜的可能,当然,若是在此过程中可以歼灭更多的美军,那朝鲜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容易了。
至此可见,在当时的战局中,中美两国的作战军队无疑已经成为朝鲜战场双方较量的主力。并且,此时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已将消耗对方列为重点,由此可见,之后一线作战中双方军队有生力量的消长已成为影响这场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因此,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遵从己方的战略意图,以“稳进”为策略,放弃“深入追击”。
在战役打响之后,敌人集中了大量兵力驻守汉城,通往各方向的交通也全部被重兵占领,同时,敌人又将兵力分为两线,前线为南朝鲜军队,二线为联合国军,实施双线防御。很显然,敌人这是两手准备,在这种部署之下,如果我军战事大好,乘胜追击,追随南朝鲜军队的败退路线继续南下深入,就正好会落入敌人的圈套。
而志愿军早已看破敌方的意图,采取的策略也是与其针锋相对的:见好就收,绝不上当。敌人虽然已经结好了套子,很想诱我军深入,但是我们就偏偏不中套,“痛打南军,但不穷追”。因此,我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具体战略意图就是痛打南朝鲜军队,只要敌人跑到三八线以南就不再深入;若是敌人撤出汉城,我们就直接占领,若是敌人顽抗到底,我们也不与之死磕。按照这样的作战计划,志愿军在追击时也不会超过三七线。
不过,在真正的交战时,战役进程与之前的计划还是有些许出入的。在战役一开始,志愿军方面的作战便很顺利,甚至超过了之前我军的预想。敌方一线部队在与志愿军交战不久便迅速崩溃,敌人毫无坚守的意图,撤退速度远超我军预想。半月之后,在汉城驻守的联合国军,主动撤军出城。

鉴于战场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志愿军司令部决定把握战机、乘胜扩张,左右纵队都向南扩张,顺势占领汉城、水原、洪川等地,进一步将敌人逼退到安城、平泽一带。可见,战机的变化使得我方在实际作战中的深入情况超出了战前的规划,不过,此次战役乘胜深入占领的汉江以南的部分地区,为下一次的战役创造了优势。
当然,虽说是比计划深入更多了,但是志愿军还是及时打住了。敌人的撤退显然是有计划的,而且与志愿军多是步兵不同,敌人多是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很强,在敌人全速撤退时,我军很难追上,然而他们还走走停停,利用自己机动、火力上的优势,对志愿军进行反击,意图消耗我军。于是,彭德怀总司令果断叫停追击。

事后来看,志愿军在形势尚好的战局下果断撤军休整的决策,实在是高明。因为,原本我军对此次战役中敌军反攻的时间判断定为二月,因此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春季的战备中。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敌军竟然在志愿军停止追击、主动撤军的两周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反攻。而且,在美军李奇微的组织下,敌军还发展了许多针对志愿军的战术打法,这让我军很不适应。
之后的战斗我军打得十分艰苦,这还是在没有穷追敌军、及时停战休整的情况下应战的。也可见,若是志愿军没能及时撤军,反而大举深入,那么之后在敌军反攻时,必定会陷入连续追击、弹药补给消耗过大困境,那么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