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回复: 0

曾国藩用人成功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5 05: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上的人物,能够办事兼传教之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宋代的范仲淹;一个清代的曾国藩,到了晚年,毛泽东做了共和国的领袖,重新来审视曾国藩,第三次评价说曾国藩现在想来仍然是地主阶级当中最厉害的人物。以下是师哈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用人成功之道,欢迎阅读!
  毛泽东一生对曾国藩有三次比较重要评价,那就是早年的时候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后来他又说,中国历史上上的人物,能够办事兼传教之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宋代的范仲淹;一个清代的曾国藩,到了晚年,毛泽东做了共和国的领袖,重新来审视曾国藩,第三次评价说曾国藩现在想来仍然是地主阶级当中最厉害的人物。
  这是毛泽东对他的一个评价,蒋介石一生中呼应曾国藩,其实有很多做法后面都可以看到属于惩罚曾国藩,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主要是写给儿子的信,大家金国(音)先生在莫斯科读书的时候,父子两个人书信不断,读更多的内容是读曾文正之书,其实谈论更多的内容,曾国藩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足以为吾人之师,曾国藩不单单自己能够立得住,也能够让别人立度住,不单单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其他的东西就可以抛却,就是这一点足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最近的台湾的当选总统马英九先生就是湖南人,他父亲在去世之前,马英九遇到一生当中最大的困难,他父亲临终时就给到两句话:惟天下之诚能胜天下之伪,惟天下之拙能胜天下之巧也就是让他以诚战胜自己和他人,最后能够立得住,这是属于最近的一个评价。
  曾国藩应该对自己也有一个很深刻检讨,一生都在检讨自己,所以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
  他讲人生就是三个境界,用他的话来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镜,老年经不得逆境。这三个境界和时段正好是曾国藩一生典型写照,曾国藩在最早的时候,27岁写了一个曾家历史就是中进士,达到传统社会的敲门砖,京师为官20xx年当中,就做了两品的大元,就是部级领导干部,37岁成为清帝国最年轻的部级干部之一,他最后能够担当国家的重任,在传统社会基本的门槛、路径有直接的关系,中年是他最奋斗时间,后来艰难成功20xx年,这是和太平天国每天的较量,最后和清朝政府怎么协调关系,老年的时候受到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外国势力逐渐进入时,为清朝政府承担更多的骂名,后来自己说:外见心意(音),内忧神明(音),自己受到的举世的唾弃,湖广会馆就是自己题写的匾额,得到的卖国贼的称号之后,后来匾额也是打翻在地,曾国藩受到了良心上非常大的不安,在6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今天用这么短的时间总结曾国藩成功和用人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概括的东西,我想首先第一个方面是打破成规,敢于担当,我这里想从一个对话当中谈起,曾国藩第二次做两江总督书后花园,就是今天南京的总统府,两个人晚上的时候,曾国藩和心腹赵烈文聊,赵烈文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说:老师你所经历的在极顺境和极逆境时候,仿佛从严冬走向盛夏,在顺境和逆境的时候对自己是否有成功的把握,这个问题就是困扰曾国藩一生当中最大的问题,曾国藩沉吟良久,史书上记载说曾国藩摸着自己的胡须写了半天,他说你所说的把握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经历了这么多年坎坷、风风雨雨,就是有一点我做得到,就是不怕死,赵列文说:人生最高境界就是生死两字,一个人能够把生死置之度外,不记利害,有什么事情办不到,这是对曾国藩的肯定,在佛教看来,人生如果有生死两字每天缠绕在心中的就是不了意,什么是料意,就是没有生死,这是完全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点书呢?赵列文就推荐佛教之中的四大经典《圆觉经》两个人在探讨的过程当中,读了一个月之后又跟赵烈文在一起谈话,《圆觉经》写得太深奥,以我现在对佛里的掌握还无法了解妙意,能不能推荐浅显的一点,又推荐了《圆觉经》的书略,就是《圆觉经》的解释的文本,这就可以见得曾国藩就有不怕死的一种精神,所以走向了成功,这是属于第一点,我们在这里面打破成规,躬身入局,一个人能够成功,就是参与到时代当中最重要的变革当中去,在曾国藩时代,清朝已经走过了康乾盛世,已经进入到家到中衰,一个人重新为自己定位就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清朝的皇帝打仗的时候,跟太平天国已经多少年打了胜仗,重新来启用在地方上团练的这些人,当时咸丰皇帝三次下诏书,当时就有34位团练的大臣,皇帝的下诏,湖南巡抚一致的表白,就应该让曾国藩出来为国家办事情。
  曾国藩就有三难,我平身就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拿起兵器来,因为我读得更多是儒家的东西,关于打仗这件事情我分不清楚南拳北脚,怎样能够率领杀敌,第二件事情是正在为母亲守丧,按照中国家法,如果重新出山就要受到天下世人不耻,现在有一个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这是酌情重新的出山,就是受到舆论的挑战,这是一个难处。第三个难处就是国家没有钱,只是给了一个政策,你自己招兵,自己来筹钱,自己不懂得兵法,打仗这种事情就是要人命的事情,还有更重要是平身结交,结贫寒之士,没有跟更多的富豪打交道,我到哪里去筹款,这里面遇到了矛盾,后来在在月落书院里面结识了郭嵩焘,郭嵩焘得到了这条信息以后,以到家里面拜谒他母亲为名,到深夜的时候,到曾国藩的家里面,一直劝曾国藩出山,后来曾国藩讲到这三点理由,应该说郭嵩焘非常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在一个一个驳斥曾国藩的时候,讲到功素有澄清天下之士(音)你想澄清天下,现在的天下不是乱了吗?你这个时机还不抓到,还有这样的时机吗?一个王朝能够经历一次的衰退,还有机会吗?曾国藩真正的心动,还想说服他就需要更重要的理由,于是就找到了父亲,第二天时父亲正是发话,让他出山,所以我们中国讲孝之天下,如果子不听父的话也是称之为不孝,曾国藩就是投入到镇压太平天国的中,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只有总是无益,必须躬身之局,天下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翼。
  这个躬身之局就是参与到时代的变革当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后面还有四个字就是挺膺负责,敢于承担,自己的胸膛挺起来,方有成事之可翼这样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我们看每个时代变革当中,那些领时代之先的人总是属于参与到时代大变革当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曾国藩早见先机,已经参与到时代的变革当中,怎样能够得到时代的先机呢?这是曾国藩有独特的东西,后来又一位幕僚是洋务运动的思想家薛福成,他总结曾国藩为什么成功,用了两句话,曾文政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幸其改途速,此其所以能成功,清朝政府任命32位大臣就有曾国藩,但是曾国藩开始起家的本领也是靠团练开始,最终没有停留清朝政府设定的底线当中,一直是团练,大家清楚,团练是做什么,主要是保卫小家乡,当太平天国的力量到达一个乡或者是村或者是县的时候,就用小的力量抵挡太平天国,曾国藩就是虎狼之狮示,就有根据地,小打小闹,解决不了太平天国的问题,我把团和练两个字拆开,重要的是练不是团,走了另外一条图,所以薛福成讲幸其改途速,所以幸运就是为什么成功,改途就是走了另外一条道,而且这条道走得非常的快,转轨非常的快,所以就用了一个速字,我们讲毛泽东曾经有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上,就跟同事们在一起谈曹操的问题,曹操对政治局人员说,曹操为什么成功,就有六个字:见机走,行动快,然后又说多谋善断,这个机不是机会,而是事务发展的一种苗头和征兆,还没有大的趋势,而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捕捉到这种机会,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经常用易经来衡量,就是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会和时代同步的,都是这两种途径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先一种途径先天而弗违就是就是抢占了先机,更遭的预料到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和大的趋向,你能够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这是属于先天而弗违,那后天而奉天时天是什么呢?你的步伐慢了一点,你没有领时代之先机,但是你会和时代同步,跟天是一起来激荡,就是跟时代的风云一起激荡的,就是属于这样的,不是历史的潮流,而是顺历史的潮流而动,后来者居上,我们看到曾国藩在这方面是打造另外一个平台,超越了清朝政府所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团练,但是打造了一个更大的东西就是湘军,湘军开拓了近代史的格局,后来受到了很多的启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由此而来,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性的变革。
  在这里面,曾国藩还是一生三变,就体现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经当中讲的这一段,早年最喜欢就是申韩,韩非子这样的政治家,杀人立威,用他的一种强大的权利或者是强烈的手段来树立个人的权威,所以我们知道曾国藩早年得到一个绰号是曾剃头;中年的时候,感觉到这种法家的东西太生硬了,跟外界的世界无法圆通,所以中年特别用什么东西来继续呢?就是用儒家的东西,进退有据,晚年的时候学的老庄和佛学,人生已经登泰山而晓天下,人臣能够达到最高的境界,离君主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在这个时候,更多就是用老庄这种东西讲自己的对手,怎样能够保持完结最好的收场,成为一个完人,这是所想的东西,为什么不任封疆之谜,就是因为知道湘军太大,如果打下武汉城的时候,武汉三镇收服了,这是清朝和太平天国交战以后,从来都没有过的一次胜利,所以咸丰皇帝特别的高兴,立刻珠笔一挥,任命曾国藩为湖北省巡抚,就是湖北省的省长。
  当时在旁边一个大学士汉人奇骏德(音)就提醒咸丰皇帝,说曾国藩是一个侍郎就是匹夫儿,跟普通的老百姓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我们加了一个括号,相当于一个副部级代理,就没有任何的的区别实权,就是说打造的这个湘军力量太大了,而是以前八旗兵绿营兵不能兼容的东西,今天能够把武汉打下来,明天把天津打下来,后天也可以把北京打下来,所以咸丰皇帝圣旨已经发下去了,曾国藩接到圣旨以后就谦虚一番,就说自己没有地方领导的经验,还是要在历练一番,没有想到这还没有到的时候,咸丰皇帝紧接着下第二道圣旨,就不再任命为湖北的巡抚,咸丰皇帝直接道路去世的前一年,经过了七年之久,曾国藩就没有在地方上任总督的巡抚,地方的封疆跟他没有关系,清朝政府只要他在前面卖力气、打仗,其他的权利不在给他,这是跟以前的体制就不能兼容,所以也就是说那位宰相提醒他的时候,所以这个咸丰皇帝第二次的时候,召见大臣的时候,主笔颤抖掉在地上,湘军的力量就太大了,成也是在湘军,耻辱也是在湘军,这是属于体制的问题,说到这里了,我想到曾国藩一生三变到后期的时候,主要是用易经来衡量自己,一年最爱读四部书,特别看到《论语》讲的,孔子讲的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后面就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场合就是用己经来衡量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衡量一个时代处于怎样的位置,所以四部书当中,第一部书我们被称之为六经之首,就是儒家经典之首就是《易经》爱不释手,第二部书是《史记》,中国古代的学问是四部全书,就是经史子集的书,那第三部就是读《庄子》第四部就是读《韩愈》。
  在敢于担当或者,早见成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破除世俗的文法,这是属于曾国藩自己的总结,在和赵烈文谈话当中就说,老师你想想一生主要是跟天平天国打仗。曾国藩说你说错了,我平身的经历与长毛斗只占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斗,只占十之六七。长毛就是指太平天国,世俗文法更多就是曾国藩所考虑的问题,中国有一句话朝中有人好做官,后来改成朝中有人好做事,曾国藩敢于与世俗文法斗,而且绞尽脑汁,怎样在考虑跟世俗文法能够划界限,什么是世俗,世俗是传统的力量,你摸不到,看不到,但又实实在在左右每个人思想和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