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回复: 0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7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4-16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 玉璧
春秋晚期
外径 11.9厘米 孔径5.5厘米 厚0.15厘米至0.3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蜡黄色,灰褐斑,半透明。体扁平,正圆形。器表光滑,碾磨不均匀。素面。好略偏向一边。肉的宽度不一。制作不够精细。

122、玉璜
春秋晚期
长7.8厘米 宽1.7厘米 厚 0.2 厘米
1979 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乳白色中泛青色,玉质细润,有光泽。正面雕琢隐起的勾云纹和骈列的多条细阴线纹,背面光素无纹。周边琢有对称的牙脊。此璜顶端钻一穿,右端钻二穿,左端钻一穿。

123、

123、124、 玉佩
春秋晚期
长 10.9 厘米 宽3厘米 厚 0.2 厘米
1979 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偶有褐斑。透明度较大。器表遗留有朱砂痕迹。体扁平。龙身蜷曲,龙首与龙尾均上翘,龙足分别向上下旋转。龙体表面雕琢卧蚕纹。龙体上下共钻八个小孔,以供系佩之用。

125、 玉璜
春秋晚期
长9厘米 宽3.5厘米 厚0.3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 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有青褐色浸斑。扇面形,平体。两端并不完全对称。整体不足正圆形璧的三分之一。两面光素无纹,一角略残。

126、玉双龙首璜
春秋晚期
长 10.5厘米 宽0.6厘米 厚1.5 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为黄褐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扇面形。但面积不足正圆形璧的三分之一。上下缘琢对称的齿脊。两面纹饰相同,布局可分三段,中间作横长方形,其内雕有隐起的云雷纹;两端琢成龙首形,以致密的细线组成编索纹衬托着云雷纹浮雕构成的龙首形主纹。玉璜的顶端及两端的龙口处钻有小孔,以供系佩。

127、

127、128、玉双龙首璜
春秋晚期
长10.9厘米 宽3厘米 厚0.2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 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为黄褐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但不足正圆形壁的三分之一。上下缘琢对称的齿脊。两面纹饰不同,琢工有别,正面隐起背面双勾,布局可分三段∶ 中间作横长方形,其内琢有隐起的云雷纹,两端琢成龙首形,以致密的细线组成编索纹衬托着云雷纹浮雕构成的龙首形主纹。玉璜的顶端及两端的口钻有小孔,以供系佩。

129、玉环
春秋晚期
外径 1.7厘米 内径1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l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为墨玉,表现有光泽。表面琢成由细密的阴线组成的绞丝环。器形巧小,攻治难度较大。

130、玛瑙管
春秋晚期
左∶长1.2厘米 最大径0.4 厘米
中∶长 2.6厘米 最大径约0.4 厘米
左∶长1.4厘米 径0.3 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l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上述最长的一件玛瑙管呈红色,透明,器表有光泽。其左右的玛瑙管均呈黄褐色,有透明感,器表光亮。这三件玛瑙管皆自上而下各钻一穿,用于贯线,与其他玉器组成串饰,悬挂于墓主人的颈项间。

131、玉瑷
春秋晚期
外径10.7厘米 好径6.4厘米 厚0.5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浸有黑斑,半透明,器表有光泽。肉的内外缘雕琢有齿脊。玉环表面琢有勾云纹,并以羽状纹作衬地。另一面纹饰与其相同,但微较其有浮雕感。

132、玉环
春秋晚期
外径9.2厘米 好径 5.9厘米 厚0.3 至 0.2 厘米
1979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质地温润,半透明,器表碾磨颇光洁。体扁平,正圆形。环内外缘雕琢有绚索纹轮廓线各一周,表面三重勾云纹组成的装饰。两面纹饰相同,不过有一面纹饰隐起,具有浅浮雕感。

133、玉壁
春秋晚期
右∶外径 3.6.厘米 好径 1.4 厘米 厚0.4厘米
左∶ 外径 3.6厘米 好径1.3 厘米 厚0.35.厘米
1979 年河南省固始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部分有黑斑。半透明,有光泽。壁的内外边缘有阴刻周线。两面均琢有勾云纹。另一面的纹饰突起,具有隐起感。另一件玉料青白色有黑斑。体扁平,正圆形。壁面内外缘坏有阴线条轮廓线。两面皆为勾云纹。但一面剔地,使勾云纹突出于壁面。

134、玉人首
春秋
高6.9厘米 宽 3.7 厘米 厚1.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白色。通体有小黑斑。体扁平,人首形,平顶。两上角各雕琢一兽。长耳,各佩一环。面部雕出双眼及隐起的勾云纹。颈部作圆筒形可套入他器。背面略凹,并饰以蟠虺纹。从头顶中央至颈部中心纵钻一孔,作为佩系之用。此器与1983年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所出土的一件玉雕人头的形象有某些相似之处,惟后者面部的五官颇清晰。

135、玉兽面
春秋
长4.6 厘米 宽3.9厘米 厚0.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色,表面布满紫褐色浸斑。长方形,扁片状体。左右雕作齿边形。运用双阴线雕琢兽面纹。兽面纹上下二重,位于上面的双目雕琢作圆形,两眉及双耳突出于两上角;位于下面的兽面双目雕成菱形,眉间刻一圆形,其下琢出鼻梁和鼻翼,下边雕琢宽扁大嘴,脸庞的边沿雕琢细密的短阴线作为边饰。兽面的双颊皆雕有卷云纹。此器无钻孔,当附贴于他器作为饰物。

136、玉蟠龙纹戚
春秋
通长9.8 厘米 宽 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玉料呈黄褐色,有铜绿色浸斑。戚身长方形,表面雕隐起的龙纹。龙身琢有丝束纹。刃部较钝另一端原来嵌入青铜柄内。此器应为仪仗用器。

137、 组玉佩
战国早期
大玉髓环径 5.5 厘米 小玉髓环径 3厘米玉璧3.6厘米 石夔龙长7.1厘米
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1316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组玉佩是由玉髓环2、玉环1、石夔龙1、绿松石5和紫晶珠3组成串饰,佩戴于墓主人的胸部。其组合方式是∶ 最上是一件较大的玉髓环,器表光洁明亮,截面呈六棱形;中间分为两行∶一行是一颗钻孔的小绿松石珠、两颗钻孔的小紫晶珠作为琚瑀,下面是雕琢有勾云纹的玉璧,再下有两颗钻孔的绿松石与最下方的石夔龙背部小孔相连接;另一行是钻孔的小绿松石和紫晶珠各一,其下是一件小玉髓环,此环琢制规整,光洁明亮,截面呈七棱形,其下有一件钻孔的紫晶珠和一件绿松石珠,下面连接石夔龙背的穿孔。夔龙回首,曲身,尾略向上卷翘,器表雕阴刻的轮廓线和虺纹。夔龙背上方钻一孔,可以与上述各种饰物串连成一套完整的组玉佩,而石夔龙垂于全佩下方。《诗·有女同车》云∶'将翔将翔,佩玉琼琚。'即是描写这种佩饰之美。

138、石人面形片饰
战国早期
石片最长的3厘米 最宽的3厘米左右
1954 年至 1955 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 1316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墓主人面部覆盖一组人脸形有穿璞片,用眉、眼、鼻、口等形状的石片排列成人的五官;在头骨下放1件圆角长方形石壁;在两耳的地方各放1件圆形石片;在两颊的地方排列6件兽形石片;在这些石片的两侧和下边排列10件长方形石片;其下再放2件兽形石片。上述26件石片及1件方璧上有一至四个圆孔可以穿缀于织物之上。《仪礼·士丧礼》云∶'瞑目用缁。'注∶'瞑目覆面者也'。又云∶'商祝掩填设瞑目。'所谓瞑目,就是以上述玉石片缀于绢帛的面幕,此图下方的两件玉石片出土于墓主的足端,不属瞑目范畴的遗物。墓主头下的方璧长约7厘米、宽约5厘米,中部钻一个3厘米直径的大穿,当属另有用意的葬玉。

139、玉壁
战国早期
外径32.8厘米 孔径11.6厘米
1978年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乙组 52 号墓出土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料呈深绿色。扁平体,正圆形。肉上纹饰分为三层,内外两层饰双尾龙纹;内层纹饰三组有隔栏;外层纹饰五组,有的有隔栏,有的无隔栏。中层饰卧蚕纹。在上述三层纹饰之间有绚索纹相隔。此器形较大,雕琢亦精,在战国玉璧中亦属精品。

140、玉壁
战国早期
外径 13.4 厘米 内径4.4厘米
1978年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乙组 52 号墓出土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料为青白色花玉,有光泽。肉大于好。内外缘有阴线纹轮廓线。表面阴琢蒲格,每格内雕有隐起的涡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