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回复: 0

2020-2021春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58万

主题

58万

帖子

3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12412
发表于 2021-3-3 15: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2021学年度
富民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比如*等。本学期我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最后“整理与复习”。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7.进一步切实落实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重中之中,通过提优补差,尽可能的让我班的徐天佑、周鑫源、管文昊、杭天宇等同学成绩有所提高,让陈静、段俊旺、陈贤盛、汤梦涵等这些优等生的潜力能有更高的发展。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6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上述活动既给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又暗含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线索,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数学方法的独特魅力。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课堂作业
(建议)
备   注
1
2.222.26
方程(5)
P6第4题
P66
P612
P1134
2月22日
上课
2
3.1~3.5
方程(5)
P11第7、8题
P121115
P16第2、3题
P16第6、7题
3
3.8~3.12
方程(2)机动(2)
折线统计图(1)
P195
P197
P263
4
3.15~3.19
折线统计图(2)实践活动(1)
机动(1)因数和倍数(1)
P21第7题
P2110
5
3.22~3.26
因数和倍数(5)
P2217
P393
P395
6
3.29~4.2
因数和倍数(5)
P4548
P4611
7
4.5~4.9
因数和倍数(1)探索规律(1)机动(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
P491112
P563
8
4.12~4.16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
P5778
P5711
P581718
P644
清明节放假
9
4.19~4.23
机动(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
P649
P651516
P693
阶段性测试
10
4.26~4.3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
P708
P7014
P736
P731213
P7667
11
5.4~5.7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
实践活动(1)
分数加法和减法(3)
P7612
P8234
P825
P831011
劳动节放假
12
5.10~5.14
分数加法和减法(1)
机动(1)圆(3)
P841718
13
5.17~5.21
圆(5)
P94第3、4题
P94—95第8—10题
P100第2题
P100第4、5题
P100第8题
14
5.24~5.28
圆(3)机动(2)
P1011215
P10378
P1031041213
15
5.31~6.4
解决问题的策略(3)机动(2)
P1093
P110672)题
16
6.7~6.11
整理与复习(5)
P11246
P1131516
P1142022
17
6.15~6.18
期末复习
端午节放假
18
6.21~7.1
期末复习、考试
期末考试
7.1日学生放假
19

五、提优补差措施
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不可少的一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制定本措施,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享成功。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具体内容
培优人员:
补差人员:
四、主要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水平,使他们永远好学上进,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高峰
2021.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