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回复: 0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04: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
  (教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雪”字的下面、“录”字的上面等。
  (教师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
  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我去过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大家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了几次?
  生:一次。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想读我们就读,自己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同桌一块读,也可以小组读。但不管怎么读,你读完以后要有话说。说什么,我也不管。我想你不会站起来说你放学回家想吃什么饭吧?(笑声)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看样子差不多都读完了,有话要说吗?
  生:我读了课文后觉得草塘真是个好地方,有那么清的水,草也很绿,还有好多鱼。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么意思,那些狍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吗?
  师:你提了一个问题。好,你先记住你的这个问题,看上完课能不能解决。如果快下课了,你还不明白,你再举手说,“老师我提的问题您还没解决呢!”行吗?(生答:可以)
  生:野鸡为什么往饭锅里飞?(笑声)
  师:哈哈,这些鸡可能要舍已为人吧!(众笑)不用着急,这个问题你一会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写什么?是写草塘美丽呢?还是写他喜爱这个草塘?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们呆会儿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生:我还想说一点,这个草塘物产很丰富,有鱼、有狍子,刚才王文问的狍子干什么要用棒子打它?我认为是猎人不用枪,用棒子去打狍子,说明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声,师插话:“啊,善良就打它,这不是欺负老好人吗?”众笑)这是物产丰富。
  生:老师,我看了书上的插图,那草那么高,那么密,密密麻麻的,人还能进去吗?那不迷失方向吗?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笑声)别担心,当地人总会有办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进,这一丛丛的芦苇能把人吓住吗?好了,大家说了一些,说得还可以,特别是那位女同学提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她说这篇文章究竟是要写什么,写草塘还是写作者喜爱草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是写草塘的美丽富饶。以前我们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这样写的。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又写草塘的美丽富饶,又写作者爱草塘。因为草塘美丽富饶,他才爱草塘。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师: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有点别扭,照你这样说,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么办?还爱不爱?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这篇文章讲草塘景也美物产也丰富。
      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多数同学都认为课文是写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说,我一说你们可能就都跟着我走了。我们先按大家的看法来试一试。如果能讲得通,那就说明大家的看法是对的。大家打开书,这篇课文虽然不太长,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几个比较大的自然段。但这几个主干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课文的内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实际上只起一个连接作用,或是简短的对话。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把几个较大的、主干性的段落找出来,看它们各写了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个段,它们都是三行以上的。(笑声)
      师:啊,你还有个标准——三行以上。(笑声)好吧,你先说第一个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课文第一段就是。
      师:这一段中心意思是讲什么的?
      生:讲作者,不,讲“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
      师:(打断)这样说太复杂了,简单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么了?
      生:(看书,找,突然醒悟)他呆腻了!
      师:对,这不就概括出来了吗?我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在黑板靠边处写“呆腻”)知道什么叫“腻”吗?
      生:腻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师:为什么不想再呆了?
      生:他觉得没意思。
      师:大家看这个“腻”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和肉、人体有关系。
      师:对。你们吃过肥肉没有?就是那种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过吗?什么味道?
      生:太肥太油腻,吃不了几块就饱了。(众笑)
      师:那就叫“吃腻”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腻了,当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师:对,没意思,没趣味、无聊、对吧?再说,还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师:这一段讲什么?概括。
      生:这一段讲他看到了草塘,说草塘真美。
      师:我们概括为“景美”两个字。(板书“景美”)下面还有哪段?这次既要说是哪一段,还要直接把内容概括出来。
      生:还有第7段,写草塘富饶,什么都有。
      师:那就是“物富”了。(板书“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讲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讲的还是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这一段又讲景美。(教师板书“景美”)
      (此时板书出现如下字样:呆腻、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个主干段落,它们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像你们说的,主要写了草塘的美丽富饶。可是你们仔细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先写一个呆腻了,第二写景美,下面一下子连续写了三个物富,最后却又写到景美。这样安排材料,弄得我们给课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们试着分分段!
      生:可以这样分段:第一,呆腻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个物富算一段,最后一个景美是一段。
      师:你这样分段,从每段看,内容似乎很单一,各是各的内容。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把景美写到一处,搞得前一个景美,说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个景美,头绪是不是太乱了?
      生:呆腻是一段,它不能和别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个物富算一段,讲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两个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写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师: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为什么只包含了一个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进去行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说,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样,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说不出什么根据,可见也有问题,或者是说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个呆腻单独算一段,以后的再分两段,一个景美和三个物富分一段,最后一个景美算一段。
      师:啊,更随意了,显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有点颠三倒四,写了半天,又想起一个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声)
      (还有学生要发言)
      师:好了,先不说了,其实,按照景美、物富这样的思路来分段,不管怎样也分不好,说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当然不是,是我们对文章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大家看课题,“可爱的草塘”,它是说草塘美丽富饶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说草塘怎样?
      生:说草塘可爱。
      师:这说对了。说草塘可爱,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他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看,怎么样?我刚才说我一表态,你们就要跟着我跑。现在就跟随上跑了吧?(众笑)不过,这样跑过来就对了,(笑声)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想,文章中确实写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这景美物富当做抒情的凭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爱它!因此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单纯写景写物的文章。明白了吗?共8页,当前第2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生:明白了。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既然这样,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不能用“美丽、富饶”这样的思路去研究课文,应该去研究作者的情感,这是学习抒情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记住,要学会运用它。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想一想,作者一开始,初到北大荒时,他爱这草塘吗?(学生读书)
      师:好了,有见解可以说。
      生:他开始不爱草塘。因为第一段课文说得很清楚:不习惯、没意思。小丽也说他呆腻了,这都是说他不爱草塘。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板书:“不爱草塘“)你能读一下第一段,把人物的情绪读出来吗?
      (生读课文)
      师:听我读一下(师范读),这段的第一句很重要。他不爱草塘就是这一句说出来的。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这回好多了。大家再读一读。他说“没意思“,你就得读得没意思。(众笑)
      (生齐读,读得不错)
      师:很好,我想问一下,他为什么不爱这个草塘呢?
      生:他不习惯。
      师:好像不是,为什么不习惯呢?
      生:他不知道草塘那么美,所以他不爱。
      师:有点道理。(板书“不知草塘“)他根本不知道草塘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不会爱这个草塘了。可是他又为什么不知道草塘的样子呢?
      生:他没去过草塘。
      师:你怎么知道他没去过呢?生:因为课文后面说他是第一次看到。  师:不用去后面找,第一段就有答案。
      生:他到草塘以后,一直在家里看书,根本哪儿也没去,一下子看完了好几本书。
      师:对啊,他只呆在家里看书,当然知不知道草塘的实际情况?
      生:不知道。
      师:他离开实际情况远远的,这叫远离实际,可以这样说吗?
      生:可以。(教师板书“远离实际“)
      (此时黑板上板书为“不知草塘不爱草塘远离实际”)
      师:挺有意思,课题是《可爱的草塘》,可他一开始先说他不爱,作者想干什么?
      生:想让读者大吃一惊。
      生:想吊一吊读者的胃口。(众笑)让读者接着往下看,看他的感情是怎样变过来的。
      师:有道理,有道理!作者要写出他的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吗?
      生:是。
      师:我们再来看板书,看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能用上关联词语说这三个词语吗?
      生:因为他不知草塘,所以他不爱草塘。
      师:对,再说。
      生:因为他没去草塘,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意思对,但我要求说黑板上的这三个词语。
      生:(重说)因为他远离实际,所以他不知草塘。
      师:能把三个词语都说上吗?
      生:因为不爱草塘……因为远离实际,所以不爱草塘……
      师:再想想,谁是谁的原因,谁是谁的结果?
      生:因为远离实际所以不知草塘,因为不知草塘,所以不爱草塘。
      师:说对了,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他之所以不爱草塘,是因为不知草塘。
      师:接着往下说。
      生:(接)之所以不知草塘,是因为他远离实际。
      师:很好,能不能不说因果关系的句子?
      生:作者不但不知草塘,而且不爱草塘。
      师:听起来好像能说通,但是细一琢磨,有点不合理。对于不认识的,不知道的事物,一般不会产生什么情感。我问你,你爱王大强不爱?(教师随口杜撰了一个人名)
      生:王大强是谁?(众笑)
      师:你不认识他吧,爱他不爱?
      生:不知道,这个人要是讨厌,我就不爱他。(众笑)
      师:说得很好,你不认识他,就是不知道他,是吗?
      生:是。
      师:所以你也说不上爱他不爱他。你又说他要是很讨厌,你就不爱他。当你知道他很讨厌时,说明你认识他了,知道他了,才可能产生情感,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你只能说“我不知道或不认识王大强,所以不爱他。”能说“我不但不知道王大强,而且不爱他。”能这样说吗?
      生:(思索后)我觉得也能这样说。(众笑)
      师:那么后来你知道王大强是一个很可爱的人,那怎么办?
      生:我再爱他。(众大笑)
      师:你不是已经提前说了“我不但不认识王大强,而且不爱他”吗?说得那么肯定。(生无言)
      师:不能用刚才他说的递进关系的连词,能不能用别的?
      生:(齐)不能。
      师:别那么快表态,好好想想。(生议论)
      生:如果作者知道草塘,他就会爱草塘。
      师:能说得通,但这样假设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知道草塘而且草塘很美,那当然能爱草塘了;但如果知道草塘了,但草塘都被白色垃圾污染了,你还能爱这样的草塘吗?
      生:不爱了。
      师:关于第一段,作者刚去北大荒,他还不爱草塘的情况,我们先说到这里。下面大家往后看课文,你有什么感觉了?(学生读课文)
      生:“我”这次走出去了,他在草塘中看到了草塘的美景。于是就说这草塘真美啊!
      生:课文写草塘美那一段写得非常好,还由近到远地写了草的颜色。
      师:你说的不错,能把这一段读得很美吗?
      生:(读)“说走就走……跟蓝天相接。”
      师:第一次看到,激动不激动?
      生:激动。
      师:你激动了吗?(众笑,教师示范)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大家把这句读一下。(生齐读)后面的句子,从近到远,听我怎么表现。(范读)“仔细瞧那浪花……跟蓝天相接。”大家一起读这一段。注意看我的手,咱们打上拍子读课文,把草塘的美读出来。(学生在教师手势指导下齐读课文)共8页,当前第3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师:读得不错了,你们推荐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一下。(学生推荐一人)
      (被推荐的学生读课文,读得很好)
      师:名不虚传!谁敢跟她比?(一学生自荐起来读)
      师:比得过去吗?(学生众说纷纭)啊!男同学说男同学读得好,女同学说女同学读得好,还都有点“地方保护主义”!(众笑)
      确实他们读得都不错,很难分出高下。好,并列第一。先别坐,你们现在是站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谁比他们读得好,就站在领奖台上,他们就坐下。谁能把他们读坐下?
      (众笑,一学生起来读课文)
      师:你们自己衡量一下,谁觉得自己该坐下,就自己坐下。(后读的学生自己坐下,众笑)
      师:(对这个学生)其实你读得也不错,就是这几句,(范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你听我这么读,有什么感觉?
      生:您读得比较快,好像在跳跃。
      师:你非常会感觉,说得一点也不错。你看,浪花在欢笑,在翻滚,这是动态还是静态?
      生:动态。
      :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得最好的?(有两三个学生举手)我最欣赏这样有自信的同学。人要没有自信,就干不好事情,自信可不是骄傲,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办好,就会努力去办。好,你来读。你还可以选一个伴儿和你一起读。(学生指一人)
      (两个学生齐读课文,读后老师又让他们每人一句轮读一次)
      师:真好,你们都坐下——啊!都是第一名!(众笑)大家也像他这样再读一次,还要看我的手。(学生再次齐读,老师指挥)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刚才我们读的内容是“我”亲眼看见的,可以叫目……
      生:(接)目睹。(教师板书“目睹”)  师:这次随小丽出来,他只是看到了草塘吗?
      生:小丽给他讲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事情。
      师:对,那就是说,他不仅有了目睹,还有了什么?(生答:耳闻)对,耳闻。(板书“耳闻”教师看表)哟!光顾读课文了,时间过了,我们先下课,一会再学好吗?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刚才课上大家充分地显示了读的水平,我还不知道你们“说”的能力行不行,敢不敢让我考验考验?
      生:(齐)敢!
      师:那好,刚才说小丽给“我”讲了棒打狍子、瓢舀鱼和野鸡飞到饭锅里三个情况。正好是刚才我们说的第7和第9两个主干段落的内容,是不是?
      生:是。
      师:你们好好地读一下这两段课文,读好后我请你们上台来说故事,一人说一个,要求是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这就需要创造性。看谁说的好,我们要评出故事大王、故事二王、故事三王。好,大家开始读书准备。你想讲哪个故事,就重点准备哪个故事。行,开始。
      (学生各自读书准备。教师又提示,准备好了,先在小组内两人相对互相试着讲一讲)
      师:好了,大家安静,个人都准备了,有不少同学还在组内讲了一下。现在我们全班讲。谁来讲“棒打狍子”的故事?(选一人)谁讲“瓢舀鱼”?谁讲“野鸡飞到饭锅里”?(各选一人上台前)大家注意听,你们都是评委,他们说完了以后,大家要给他们亮分。就用一只手,每个指头一分,最高五分,最低一分。好,开始吧——你们讲故事的,讲之前先自报节目:我给大家讲××故事。
      生:我给大家讲“棒打狍子”的故事,冬天更好玩,冬天来到了……
      师:(打断)啊!冬天先好玩一下,然后才来到了?(笑声)
      生:(重说)冬天来到了,北风铺天盖地地刮来,大雪铺天盖地地下着。(师插话:哈,都是铺天盖地!众笑)大地上一片白,到处都是雪,有没膝盖深的雪。那些狍子在雪地上跑,本来它跑得挺快,可是没膝盖深的雪太深了,狍子跑一步,就掉到雪里面了,跑不动了。人们就拿棒子一打,把它逮住了。(笑声,鼓掌)
      师:讲完了,大家,各位评委亮分——大多数同学伸三个指头,那就是三分了。你们为什么只给他评三分?
      生:他说得太罗嗦,光“没膝盖深”就说了好几次,有重复。
      生:他讲得也不行,人家是狍子的腿陷到雪里拔不出来了,他说狍子掉到雪里面。
      生:他也有优点,他说了冬天来到的景象,书上没有,是他的发明。(众笑)
      师:冬天是他发明的?比爱迪生还了不起!(众笑)
      生:应该说他说的有一点创造。
      师:嗯,可以了,下面接着讲。
      生:我讲的故事是“飘舀鱼”。冬天过去了,美丽的春天唱着歌儿来到人间。小草长了新芽,树叶也不甘心落后,把它的嫩叶也舒展开,像是和小草比赛。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好像在说:“春天你好,小草你好,树叶你好!”河水里的小鱼听见了,赶紧从水里探出头来说:“小鸟,我也挺好!”话还没有说完,就让小丽用瓢舀走了。(大笑不止,热烈鼓掌)
      师:(忍住笑)好啦,大家亮分!啊呀!全是5分!说一说,为什么都打满分?
      生:他讲得很生动。
      生:他把春天描写得很美丽,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小鸟向大家问好,也很有礼貌。
      生:老师,我没有给他评5分。
      师:你评了几分?
      生:我只给他评3分(众生:啊?)
      师:为什么?
      生:他讲得虽然生动,说明他有想象力。但是我觉得他想偏了。他应该重点讲瓢舀鱼,但他全说的是小草、树叶、小鸟,只用最后一带就过去了说了一下瓢舀鱼。说得也和课文上不一样……不过课文上说“河水刚开化”我也弄不清是什么意思。共8页,当前第4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师:谢谢你!第一谢你说出了正确的意见;第二谢你敢和大多数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敢说出来,这就叫独立思考。(对大家)这位同学的发言的确非常好。大家只注意了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忘记了这个故事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这就和你作文时详略没有安排好一样,该详细写的,他说得很简单;该简单写的,他倒说了一大堆。这就叫“重点旁落”。书上说的“河水刚开化”,是这么回事:在东北,冬天非常冷,有时冷到零下三十多度。这时,河水就结冰了。但是河水结冰,都不会全冻实了,冰冻得再厚,底下也有水在流。水中的鱼还活着。但是河水一冻最少也得三个多月,鱼在冰底下觉得憋气不憋气?
      生:憋气。
      师:对。所以到春天,河冰化了,裂开了口子,书上说“藏了一冬天的鱼”就怎么样了?
      生:浮上来了。
      师:应该说“游”上来了——死鱼才说“浮”上来了。(众笑)对不对?
      生:对。
      师:它们游上来干什么?生:看看春天。(众笑)
      师:那是童话。真的鱼可没那么潇洒,它不懂得欣赏美景。它是游到水面附近来呼吸新鲜空气。因为空气从冰上裂口的地方溶进了水里,这样,水的表面含氧气多,鱼就游到水面来呼吸。鱼都聚到水面,结果怎么样?
      生:用瓢就舀起来了。
      师:对啊,所以要做到瓢能舀到鱼,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生:冬天河水结冰,春天裂开口子。
      师:对,裂口还不能太大,裂口太大鱼就分散了,也不好舀了,还有什么条件?
      生:鱼得很多。如果只有一条鱼,也瓢舀不上来。(笑声)
      师:很对,瓢舀鱼的事大家都不太了解,他没有在故事中讲清楚。这一点我们不扣他的分。现在大家重新给“瓢舀鱼”亮分!(大多数学生亮4分)
      师:好了,现在开始讲第三个故事。
      生:我要讲的故事是“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等一下,你是不是刚上课时提过一个问题,说“野鸡为什么会往饭锅里飞?”
      生:是。
      师:你当时弄不清楚,现在反而来讲这个故事,哪儿来的勇气?
      生:因为我弄不明白,我就特别用心地读了这一段内容,所以就会了。
      师:真好,相信你一定能讲好。
      生:我给大家讲“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故事。冬天来了,我来到了北大荒。这里真漂亮!大雪覆盖着山坡、土地和各家各户的屋顶,简直是银色的世界。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到雪地里去玩。看我们穿的衣服真有意思极了。我头上戴着虎皮帽子,手上是大皮手套,脚上穿着和膝盖一样高的大皮靴,身上穿着羽绒衣,(笑声,师插话,哈哈,现代化的装束!不过老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你戴虎皮帽子不太合适吧?笑声)我们听大人说,到冬天野鸡很好逮,我们今天来碰碰运气。真是的,我们远远看见有好几只野鸡飞来了,就跑过去。那些野鸡看见我们,就把它的头插进雪堆里。它以为我们也看不见它了。真傻!我们就悄悄走过去,它还不动。我们就抓住它的尾巴,从雪堆把它像拔萝卜似的拔了出来。它还在我们手里扑翅膀挣扎,但是已经晚了。我们把它带回家就煮着吃了。(众笑)因为抓得太容易了,就好像它自己飞到我们的饭锅里似的。(鼓掌很热烈)  师:先给他亮分!不出所料,全是5分!也来评价一下吧!
      生:他讲得生动有趣,好像他真去了一样。
      师:你怎么知道他真的没去(生无言,师转头问讲故事的学生)你真的去了,还是想像?
      生:没去,我看电视上北方人到了冬天就穿那样的衣服,一下大雪到处都是一片白。
      师:很好。其实确实想象得不错。
      生:他讲故事时,还有动作表演。
      生:他讲的好像不是书上说的,是他自己去逮野鸡。还说:“有一天”什么什么的,像真的一样。
      生:他把“野鸡飞到饭锅里”解释清楚了。原来野鸡没有飞,是作者打的比方,是夸张的说法。
      生:他还添上了抓住野鸡后在他手里挣扎的情况。不过您刚才说,要保护野生动物,野鸡也是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把朋友都吃了,有点……有点……
      师:有点太残忍了,是吧?
      生:是。
      师:说得很好,有了环保意识。不过课文讲的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也正是因为人们滥捕乱杀,现在北大荒到了冬天也看不到野鸡了。我冬天也去过那里,就没有看到。真的太可惜了。好了,现在大家给他们三个人总地评一下,谁是故事大王、谁是二王、谁是三王。(学生评的结果“野鸡飞到饭锅里”主讲人为大王;“瓢舀鱼”主讲人为二王;“棒打狍子”主讲人为三王)
      师:你过来,(对“大王”)你敢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举起手来,自豪地宣布:“我是故事大王!”
      生:敢!
      师:好,宣布。
      生:(立正,高声、举手)我是故事大王!(笑,鼓掌)
      (师又请“二王”“三王”分别宣布)
      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其实都是谁给谁讲的?
      生:小丽给“我”讲的。
      师:那就是说,“我”不但亲眼看了草塘,有了“目睹”,现在又有了什么?
      生:耳闻。
      师:对,耳闻。他现在对草塘还是“不知”吗?
      生:知了。
      师:什么叫“知了”,说清楚。
      生:他已经知道了草塘不但美丽,而且很丰富。
      师:而且物产很丰富。他对草塘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吗?共8页,当前第5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生:没有。
      师:只是看了看,听了听。那这里怎么写?(指板书)
      生:刚知草塘。
      师:不好。
      生:浅知草塘。
      师:也不好,但比“刚知”好一点。
      生:初知草塘。
      师:好!你来把它写到这儿,注意:“初”字是什么偏旁,有几点。(学生板书“初知草塘”)他已经对草塘有了一些认识,有了一些了解,他现在对草塘是什么情感?
      生:他爱草塘了。
      师:你怎么知道他爱草塘了?有什么根据吗?
      生:课文上说“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这是对草塘的赞美,不爱草塘就不会赞美草塘。
      师:说得有道理,你刚才说,情不自什么?
      生:情不自禁(jìn)
      师:读错了,读情不自禁(jīn)(学生跟读)在“禁止”时读jìn
      ,表示“不许可”“不让”的意思;表示“忍住”“忍受”的时候读jīn。情不自禁是忍不住自己的情感,控制不了情感,读jīn。记住了吧!(生:记住了)大家一起读一次。(生齐读“情不自禁”)好,他刚才说得有道理。我们这里写什么?(指板书)
      生:爱草塘。
      师:这里写爱还不合适,情感发展有点太快了,不如写……他说什么话了?
      生:(接)赞美草塘。
      师:对!赞美草塘。(板书“赞美草塘”)我们再研究一下“我”的感叹。大家听我把这句赞叹再读一次。我用两种方法读(教师用高扬和低抑两种语调范读)你们认为哪一种读法正确?
      生:第二种好。
      师:对,因为他的赞叹不是说给别人的,不是那种奔放和激昂的情感,只是一种内心的、独白式的赞叹。所以要读得深沉一些,内向一些。大家试着用第二种方法内向地、深沉地读一下这句赞叹的话。(学生读)还可以,以后多练。(到此第二行板书为:初知草塘
      赞美草塘目睹耳闻)
      师:下面还像刚才一样,用关联词语讲一下行吗?
      生:因为他目睹……
      师:(打断)“目睹”前面加上个“有了”,你再说。
      生:因为他有了目睹耳闻所以初知草塘,因为他初知草塘,所以他赞美草塘。
      生:如果他有了目睹耳闻……
      师:现在他有了目睹耳闻没有?事实上,有了没有?
      生:有了。
      师:事实上已经发生的事,就不能用“如果……就”这样的假设连词了。没有发生的事,可以给它假设一下。刚才说这句(指第一行板书)“如果知道草塘,他就会爱草塘”可以。因为事实上他当时“不知”草塘,我们给他假设“如果知道……”这里(指第二行板书)他确实已经有了目睹耳闻,就不能硬说他“没有”,却再假设他“如果有了”。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课文还有一部分,大家先读一下,读完把感觉告诉我。
      (学生各自读课文)
      师:好了,谁来说说感受?
      生:这一部分课文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我”下水去抓鱼,一是看见一条小河,小河很清澈。
      师:他一下子把课文内容给概括完了,你们觉得这次他的行动有什么变化?还是听人家说吗?
      生:不是了,这次是他亲自下了水。
      师:亲自下水,那可以叫什么?
      生:亲自抓鱼。(笑声)
      生:亲自感受。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师:嗯,差不多了,我告诉你们一个词儿吧,这叫亲身体验,可以吗?
      生:可以。(师板书“亲身体验”)
      师:谁来把他的体验读出来?
      生:(读)“往前没走多远……再往哪儿装呀?”
      师:读得不错,我建议再把他捉鱼的动作读得快一点。为什么?
      生:读快一点表示他很忙,他一忙,手忙脚乱,就说明鱼很多,抓不过来了。
      师:非常聪明,你光会说,会读吗?
      (该生读课文)
      师:由于“我”有了亲身体验,所以这次写物产丰富和刚才写棒打狍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刚才只是听说,他连见也没见过;这次他亲手抓到了那么多鱼,是实实在在的。
      师:对,实实在在的感受。肯定要比目睹耳闻怎么样了?
      生:更深刻了。
      师:很对。看下文,好好读读这条小河。(学生练读)
      师:谁能以最高的朗读水平表现一下河水的清澈?(指一举手学生)
      生:(读)“我举目四望……显得更白了。”
      师:读得好,大家跟着他一句一句学着读一次,看看读得小河清澈不清澈。
      (该生一句一句带读)
      师:下面我找两个同学,合读这一段。先请一位,谁还没有起来读过?(指一学生)你自己选,愿意和谁合读?(该生指一同学)好,你们俩一起读这一段。第一句,两人齐读,第二句以后每人轮着读一句。中间的分号,也按一句读。明白了吧?开始。
      生:(读)“我举目四望,茫茫的一片草海,哪里有什么河呀?”
      师:“茫茫”大不大?什么叫“茫茫”?
      生:很大,看不到边,也看不清。
      师:因为太大了,看不清边界了,怎么读就能表现很大?(示范)“茫茫的一片草海”,读得浓重一些,甚至用点鼻音,你试一试。生:(试读)“茫茫的……”
      师:有进步,两人重新开始。(学生重读)
      师:大家一齐把这三个“倒映”读一下,女同学读第一个,男同学读第二个,大家齐读第三个,开始。(学生按要求分合读)
      师:很好,谁能站起来,再用最高的水平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然后大家跟他“打擂台”,谁能把他从“擂台”上读坐下,谁就是朗读“状元”!(师指名一学生主擂,读完后先后有五人朗读“打擂”,互有“胜负”。教师最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打下”最后的“擂主”)共8页,当前第6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师:我觉得有点奇怪。作者说,映在水中的芦苇、天空、云朵的影子都那么漂亮。他本来要写小河,可他写这些东西干什么?
      生:这些东西映在水中比真的芦苇、天空云朵颜色还要好,说明水非常清,所以他连用了三次“清凌凌”,就是要表现水清。
      师:你说的意思是用芦苇、天空、云朵这些东西来衬托水的清澈。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你说得对。作者这里用的是“互衬”,让景物和水互相衬托——景物入水景更美,水映景物水更清。但是,我还是感到奇怪,那些水中的影子的颜色,真的比芦苇、天空、云朵本身还鲜艳吗?
      生:应该是很鲜艳的,因为水太清了。
      师:不敢相信。作者说的这条小河我没去过,但我去过微山湖,就是《铁道游击队》电影歌曲里唱的“微山湖上静悄悄”的那个微山湖。夏天,微山湖上五百里荷花一望无际,也有芦苇和蒲草。我们坐上小木船,穿行在荷花的叶丛中,随手可以采摘莲子吃,清香甜嫩,很好吃。我特别注意湖水中荷花芦苇的倒影。微山湖的水也是清澈透明的,可荷花和芦苇的倒影不管怎么看,从那个角度看,也都是发黑发暗的。绝没有真的荷花那么漂亮鲜洁,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无话,可能是因为没有实际经验)
      师:大家在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花潮》,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海棠花没有风怎么能动呢?其实,这是作者个人的独特感受。同样的花,别人去看,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写的昆明圆通寺里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我也去看过。但我也是怎么看那花儿也不动——除非来一阵风。一个人的观察越细密,感觉越敏锐、情感越丰富、思考越深刻、想象越非凡、阅历越广泛,他对周围世界的感悟、领受也就越深沉、越细腻。所以说,像这种别人感觉不到的描写,只能是属于作者个人的。其实也是一种亲身体验。这就是这一段写景与第五自然段写景最大的不同。我可能讲得深了点,没关系,能理解能听懂更好。听不懂也没关系,知道有这样的情况,以后多留神,阅读中多注意,会自然弄懂的。
      生:老师您再讲一讲第五段写景与这一段写景,到底有什么不同。
      师:想听吗?好!大家看第五自然段,作者写了一个比喻句以后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一直到写“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这些描写你去看,也是这样,他去看也是这样。谁去看也是这样,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是不是?
      生:是。
      师:这种描写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没有加入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它和后面写水映芦苇影子更鲜的描述是很不一样的。有感觉吗?
      生:有一点。这时作者可能已经陶醉了,他对看到的一切都有了自己的……
      师:有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好了,不往深里说了。总之,文章写到这里,作者确实是以亲身感受、亲身体验来说话的。他现在对草塘的认识已经可以说怎么样了?
      生:很深了。
      师:刚才是“初知草塘”,现在呢?
      生:(齐)深知草塘。
      师:确实是深刻地认识了草塘。(板书“深知草塘”)那么他现在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该段课文)
      师:什么情感?
      生:热爱草塘。
      师:他现在的情感似乎不是那种热烈奔放的。
      生:喜爱草塘。
      师:比喜爱深刻得多。
      生:疼爱草塘。(大笑)
      师:啊!草塘变成一个小宝宝了!(笑声)大家再读一下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该段)
      师:他想洗脸,但怕弄坏了水里的倒影。水里的倒影坏了,还能不能恢复?
      生:能,水一静下来,影子就又有了。
      师:对啊。哪怕暂时消失一下,他都不忍心,舍不得。他对这一切已经有点什么了?
      生:珍惜这一切。
      师:对,这叫“珍爱”,又珍惜,又爱护,恐怕失去。(板书“珍爱草塘)
      (此时,板书已完成,三行板书为:)
      不知草塘不爱草塘远离实际
      初知草塘赞美草塘目睹耳闻
      深知草塘珍爱草塘亲身体验
      师:大家看黑板,现在你能看出来课文怎样分段吗?
      生:课文分三段,黑板上的三行正好。(笑声)
      师:你倒简单干脆!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既然同意一定能说出这是按什么分段的。
      生:按他对草塘的喜爱程度分段。第一段他不爱草塘;第二段开始爱了,爱得还不深,就赞美了一下;到最后第三段,他深深地爱上了草塘。
      师:刚才这两个问题答得真痛快!我们确实是按人物情感的发展来分段的。上课时我们说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而且写出了这种情感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大家认识得很好,那么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刚才你们是横着看的,这次你们竖着看,板书一共写了几栏?
      生:三栏。
      师:对,你从这三栏之间没有发现什么吗?可以互相议论一下。(学生议论)
      生:这三栏各有内容,最边上的……
      师:哪个边上?左边?右边?
      生:左边。
      师:可以这样说:左栏、中栏、右栏。
      生:左栏的板书从上往下看,写的是作者对草塘的了解,先是不知,后是初知,就是初步有了一点知道,再后是深知……共8页,当前第7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师:你先停一下,咱们先把这一栏搞清楚。左栏的内容你说对了,但不够概括。不用从上到下一个一个地说。用一句话把全栏都概括了,行吗?
      生:左栏写的是作者知道草塘的变化的……发展……过程。
      师:你说的“知道”两个字,把它换成“认识”两字。再说说试试。
      生:左栏写的是作者认识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师:好多了,其实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谁来说第二栏,中栏?——你先坐下,一共才三个栏,别让你一个人都说了。让给同学们一点行不行?
      生:(笑)行。
      师:好啊!孔融让梨。谁说中栏?
      生:中栏刚才说分段时其实已经说了,是作者情感的发展过程。
      师:你很会听讲,记得也清。好吧,把右栏也奖励给你。说吧。
      生:右栏,右栏……
      师:看,给你发个奖品,你领不回去!(众笑)
      生:我认为右栏讲的是作者的观察方法。
      师:嗯,说得有点沾边了,但仅仅是观察吗?“亲身体验”也是观察吗?
      生:老师,他下水抓鱼这个亲身体验也得观察呀!
      师:是得用眼看着去抓鱼,但是那次他知道水泡子里鱼那么多主要是靠眼,还是靠他的内心体会?
      生:大概是靠体会。(众笑)
      师:这个问题我要一讲,可能又讲深了。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当然首先是各种感官去感觉。比如看见了,听见了,闻见了,用舌头尝出来了,用手摸出来了,等等。大脑得到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结论。他眼看到鱼,手摸到鱼,大脑知道了,最后得出“这里鱼非常多”的结论。可见,这种亲身体验,绝不能说只是观察的结果。不说这些了。作者由远离实际,不去认识,不去了解;到去看了,去听了;又到自己去亲身体验,他这是在干什么?
      生:他在一步一步地了解认识草塘。
      师:对啊。每一步认识的方法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那这第三栏是什么在变化呢?
      生:认识方法在变化。
      师:全对了,是作者认识方法的变化。这个问题又解决了。再进一步,你们看这三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左栏和中栏有关系。知道得越深,对草塘爱得越深。
      师:对。我要是让你离开草塘,也就是让你跳出这一课,把话题扩大一点。会说吗?
      生:那就是……(不能答)
      生:可不可以这样说:人对事物了解越深,就越爱这个事物。
      师:可以说对了。但要是对坏事呢?比如对敌人,认识得越深,就越怎么样?
      生:越恨。
      师:完全正确。归纳一句,就是人的情感的产生,依赖于他对事物的认识。再看其他栏有什么关系?也可以从右往左看。
      生:我看出来了,人的认识方法不正确,就不能很深刻地认识事物。
      师:太好了,你再一行一行对应地说一下。(生不语)
      师:比如:第一行,远离实际就——(指向“不知草塘”四字)
      生:人要是……
      师:(打断)这次你可以用“如果……就……”来说话。
      生:人如果远离实际,对事物就不知……道。
      师:这样说:“对事物就不能认识”或是“就不能认识事物”再来。
      生:人如果远离实际,对事物就不能认识,(师插话:说第二行)如果目睹耳闻……(教师提示:就只能)如果只是目睹耳闻,就只能初知事物。(师插话:这个“只是”加得好!继续说)人如果亲身体验,就能深知草……不是,深知事物。
      师:行,行,行!不容易。我再出个难题,让你用“要想……就得……”来说三栏的关系,你行吗?
      (学生各自思考练习)
      生:要想不知……
      师:还有“要想不知”的吗?(笑声)
      生:要想深知草塘,(教师插话:从草塘中跳出来)要想深知事物,就得去亲身体验。
      师:很好。下面我说上半句,大家一起说下半句。注意,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
      生:(接)就得去亲身体验。
      师:只有一些目睹耳闻,是……
      生:是认识不深的。
      师:如果远离实际,那就……
      生:那就什么也认识不了。
      师:很好,意思全对。听我从头到尾说一次,算是我们这两节课的结尾好吗?
      生:好。
      师:听着,人要想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得亲身去体验,只有目睹耳闻是不够的,远离实际是根本不行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么我们再见吧!共8页,当前第8页12345678
  •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