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从四个教学案例看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体验如何设计?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2-19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实现这一目标,LER不满足于收集整理既有的研究数据,而是更进一步,依托由研究人员、学校及学区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群,广泛调动社群的力量,共同开展关于PBL有效性的研究。在实践中提升PBL的教学效果、推广高水平PBL的经验成果、促进高水平PBL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是本研究报告的题中之义,也是社群的共同愿望与智慧心血 。

何为“高水准”的PBL

所谓高水准的PBL,即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经验,促成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觉得有趣、着迷,更是“学习的核心”。要达到这一标准,项目需要具备如下特征(参见图1):

图1:高水准的项目式学习框架
在课程收尾之际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主题相关的项目,就是项目式学习了吗?并非如此。好的项目设计应该紧密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不仅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有课堂之外的真实受众。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引人入胜的情境,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指导与参与至关重要,此外,教师还要支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
1.项目是真实而有意义的
高水准的PBL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编排的学习经验构成,既服务于教学主旨,又不失真实性和现实意义。在高水准的PBL中,“一门课的全部教学都是通过项目实现的。项目不是零星的活动,不是教学收尾之际的汇报演出,也不是用于点缀传统旋律的活泼插曲。”(Parker & Lo, 2015, p. 4)。
真实的项目有助于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当项目的产出是面向真实的受众创作真实的产品时,这种效应尤其显著。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即学生在真实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时,学习效果最好(Bransford,Brown & Cocking,1999)。
案例:知识在行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和教师设计了“知识在行动”(KIA)项目,采用PBL教学法教授三门传统的AP课程,每门课程由5至7个项目构成,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怎样的生活方式更具可持续性?”,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为什么”。
学生以一种“循环往复”的方式探究知识和观点,在不同的场景中有意识地重温概念和技能,不断加深对重要观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发展融会贯通的能力。和传统的线性授课方式不同,KIA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重复出现的观点和技能,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Parker&Lo,2016)。举例来说,要回答KIA《AP环境科学》中关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学生需要完成四个项目——一个关于个人生态足迹的项目,涉及到全球水资源的议题,以及三个关于全球和社区问题的项目。  
2.项目与核心的学科知识及实践深度融合
PBL研究文献中指出,项目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着眼于核心学习目标,促进知识的建构(Condliffe等,2016; Thomas,2000)。项目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和实践提供了连贯的经验基础。一些常见的做法,如在单元教学中穿插探究活动,或利用创客空间制作产品,并没有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或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和高水准的PBL有本质差别。后者融合了学科知识与实践,致力于为学生创设完整的、连贯的学习体验。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修改、反思和改进想法,他们学着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学着构建科学模型来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案例:PBL中的多模态读写能力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合作开展了名为“PBL中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项目,面向小学高年级设计、开发和测试高水准的跨学科PBL课程。从许多方面来看,PBL都非常适合跨学科教学。真实的项目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如物理、生科、地球、工程)和自身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在开展“如何在社区中种植可供食用的植物?”的项目过程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不同的地点具有不同的环境属性,会对植物的性状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要运用阅读、写作和数学知识,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真实的情境与学习动机。  
语文和数学的教学活动,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参与科学探究和知识建构。目前,项目团队正着手研发将语文和数学教学融入科学项目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对于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概念性理解应该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项目团队长期关注的课题。
3.提倡有意义的、富于支持性的互动
高水准的PBL离不开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持续的学习与发展;简言之,PBL中的互动必须既有意义又富于支持性
在PBL的语境下,有意义且富于支持性的互动超越了“给予积极鼓励”的范畴,而是致力于创设让学生感到安全、能够积极面对困难、不害怕尝试和犯错的真实情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课堂文化,尊重学生和社群的专业专长。依托这样的文化,高水准的PBL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机会与空间,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大胆表达、果敢行动、审慎决策。  
案例:创作我们的世界学生需要在一年中完成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模式和工具来展现自己不断发展变化的想法,并与不同的受众交流。这些创作经验将学生定位为多模式设计师,并把PBL推崇的关键习惯和程序,比如协作、同理心、反思和修订技能,如“脊柱”一般贯穿始终。例如,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单元预设了“当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慧”的假想场景。学生在思考“人意味着什么?什么会被保留下来?”等重要问题的过程中,会培养进行反思性写作的习惯。定期写博客、记日记,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对于上述重要问题的理解,积累相关的文物素材,最终呈现一场以人性为主题的展览。课程将社会情感过程视为提升语文素养和贯彻国家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也特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勇敢的空间”以交流想法、修订作品和设计公共产品。通过这种方式,社会情感学习不再是独立于学术内容之外的附加元素,而在英语语文学习中承担核心作用。
4.运用过程性评估改进教学
要促进深层次的理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了解学生是否做好了学习新内容的准备。开展循证实践对教师的辅导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理解时,教师能够巧妙地提供反馈,并运用过程性评估来改进教学。
案例:从表现中学习在PBL中巧妙地融入评估和考核,可以帮助我们多方位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在“从表现中学习”项目中,PBA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需要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理解以回答核心问题。PBA有助于加强PBL的核心要素,比如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时的声音与选择,复习与反思,以及与真实的受众沟通。PBA明确鼓励向小组和个人问责,促使学生生产能体现重要学习成果的产品,从而提升PBL的质量。通过使用学习证据来指导教学,PBL的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真实的、有意义的项目中能学有所得。
                                          我们该怎么做?
1.通过能力建设推动PBL实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PBL的实施与师生技能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课程素材,还需要工具和资源。如果能将资源整合进主旨明确、具有持续性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确立高水准PBL的有效性,为回答“PBL在何种条件下最为有效?”这一问题积累证据,贡献力量。
2.提供持续的机会来实践和改进
对教师而言,专业发展的需求并非一次性的培训所能满足,最好能贯穿于学年之中,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随时随地”为教师排忧解难。在开展具体的项目或实践特定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都可能需要帮助。随着教师对PBL教学法的理解不断深入,他们会形成自己的特色特长和专业发展目标。要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引导教师围绕“如何提升自己的PBL实践能力”抒发个人观点和专业见解非常重要。
对学生而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他们较少有机会发展领导力、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发展上述能力,教师需要精心的设计与指导,循序渐进地把责任让渡给学生[x1] 。举例来说,教师不会开始就要求学生以公开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是从低风险、低压力的教学活动入手。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听取同伴的反馈,通过举例和示范帮助学生明确对学习成果的预期,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允许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在高水准的PBL中,表达并非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系列紧密衔接的流程,练习提出想法、沟通表达、回顾反思、修正优化,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3.关注核心的工作方法与步骤流程
要营造适于PBL开展的课堂文化,需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桎梏。教师不再拥有毋庸置疑的权威,而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社会情感学习的习惯和程序,促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向积极高效的方向发展。LER也关注社会情感学习在PBL研究与实践中的作用,致力于考察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师生的表达、协作、反思和主动性有怎样的影响,以及与最终教学效果之间的关联。
4.与研究人员和教师社群建立伙伴关系
在PBL教学大纲的研发过程中,学者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社群精神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通过学者和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们采用改进科学(improvement science)的方法论,围绕PBL的步骤、流程、效果和本地化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证据收集。这些工作帮助我们改进了基于数据向一线提供即时反馈的流程,让长期的、持续性改进成为可能,而这正是所有合作伙伴共同需要的。我们在所有的PBL研究中都采用了社群主导的视角,因而可以更为系统地梳理、描述证据,为PBL在新场景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来源: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文摘自“新校长传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