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策略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2-17 17: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要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职教20条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三教”改革推进新形态教材建设,成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变革
“教材形态”是指教材承载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等介质的表征形式,能反映教材建设者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2000年以来,教育部组织了多轮大规模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职业院校教材的外在形态由单一的纸质教材,发展为“纸质教材+外链数字资源”的形式,形成了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融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服务的立体化出版物集合。
教材的内在形态也由注重严密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转变,形成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组织结构。
教材形态变革最根本的因素,是满足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是了解真实岗位工作过程的情景、要求、原理与机制,在心理和认知上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与内容;二是掌握真实岗位必备的实践知识与技能,能按要求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三是理解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内涵,领会产品高质量与服务高品质的意义,形成创造创新、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劳动光荣、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四是掌握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能按任务要求自己设计学习目标、制订学习方案、实施学习任务、评价学习成果,从而学会学习,使自己持续发展。随着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快速发展与更新,职业院校学生这4个方面的学习需求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素质等领域关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教材究竟应该甄选哪些知识?专业知识的获取、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应该以何种方式在教材中呈现,以何种逻辑组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急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职教 20条”提出了“活页式、手册式”两个新形态教材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教材固有的形式,有助于职业院校教材组织模式的变革、逻辑结构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拓展。
(一)“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助力内容组织模式的变革
传统教材多按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组织教材内容,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连续性,方便教师按先理论、后实践的程序组织教学,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技术技能。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弱,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愿望很难实现。建设“活页式”教材的目的,一是教材内容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快速发展;二是内容组织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服务师生“做中教、做中学”。要实现以上目标可借鉴“模块化”的思想,教材内容“模块化” 的特点,一是不可拆分,模块是课程中最小的知识点;二是完整性,每个模块都能培养某项能力;三是独立性,模块的学习不需要以其他模块为基础;四是灵活性,模块可以按需求进行组合。因此,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不是形式上的散页装订,本质上是最小单元或任务的设计保证独立和完整,能保证部分教材内容的撤换和更新不破坏教材的整体结构。同时,按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把学习内容从易到难、由零到整进行排序和结合,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逻辑。
(二)“手册式”教材的特征助力服务功能的提升
“工作手册”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是学生在专业学习或工作实践中制订任务实施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检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得力助手。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或行业协会编制的各类“工作手册”“作业规范”已成为专业教学和实践的必备工具。但“工作手册”本身只是工具,不具备教材的属性,“手册式”教材并不是将教材手册化,也不是把行业企业的“工作手册”改为教材。“手册式”教材应吸收“工作手册”的专业性、实用性、易读性等特征,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学生实践与学习相互融合,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学生情感态度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基于任务进行同伴协作、自主探究。因此,“手册式”教材一定要有清晰的岗位任务描述、图文并茂的工作任务操作流程、具体的作业指导、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及易用的质量验收标准或考核要求。学生有了 “手册式”教材,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要求自主学习和探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策略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展现了职业教育教材切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接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所做出的变革与适应。因此,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应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设计教材的体例结构
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是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安全规范等职业标准是教材内容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的重要参考。
1.从岗位中梳理职业能力清单
职业院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依据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分析课程对应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列出职业岗位能力清单,并按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类。例如,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应的岗位是机电设备维修员,职业岗位能力清单见表1。

2.基于职业能力清单设计教材体例
列出职业能力清单后,教材开发团队需要对每项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化分析,列出每项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点、任务载体、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形成用于教材体例的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为确保每项学习任务的课时数,各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符合教学标准的要求,职业能力教学处理必须基于教学标准和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样例见表2。

从岗位中梳理出职业能力清单,进而以职业能力清单组织教材内容的建设方案,从四个方面彰显了职教特色,一是能有效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设计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都是基于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开展的,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过程,实质是对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二是有助于组成校企融合的教学团队。以往企业参与教材开发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咨询和一手的工作材料,现在把分析凝练岗位职业能力清单作为教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实现校企协同主导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三是提升了教材的实用性。按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组织教材内容,避免了教材成为知识的堆积,教材中具体的操作流程、实施方法,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也能有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四是增强了教材内容更新的灵活性。按职业能力清单设计的各项学习任务,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内容上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部分学习任务按技术发展、学情变化适时更新或更替不会破坏教材的整体结构。
(二)重视教材中学习任务的精细设计
注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服务“做中教、做中学”是体现新形态教材编写理念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教材把按学科知识编排的“章、节”改为了“项目、任务”,但本质上依然按学科理论知识的逻辑编排学习项目和任务,教材内容依然重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求的解释与说明。即使教材把真实的生产项目、工作任务及案例转化为学习任务,也仍然存在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思考的问题。要真正提升职业院校教材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可按如下要求对学习任务进行精细设计。
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做”合一的学习任务单
典型工作任务最好选用或关联能激发学生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案例,如,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伟大建设的建设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学习任务单应包含任务描述、实施环境、完成时间、能力要求、质量要求、考核方法、注意事项、问题思考以及知识链接等信息。师生通过研读学习任务单能清晰地认知任务的来源和实际意义,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任务实施的步骤、方法、限定的时间,工作成果呈现的状态、达到的标准,任务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及资源获取的途径。
2.基于学生学习特点,设计能力训练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任务实施方案做过了并不等于能做好,学生在情感上有精益求精的愿望,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技术要领和工艺规范。教材可利用表格、图片、文字及外链资源展示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每项操作的具体方法、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及作业的安全准则,以此精准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按流程实施各项操作。教材还应基于任务实施流程,从作业的规范性、操作的熟练度、质量的达成度三个方面,设计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评价的过程性考核表,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要融入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如,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沟通协调、服务关怀等。
3.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立体化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音频、动画、仿真等数字资源,VR、AR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具有“数字土族”的特征,建设多媒介、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是新形态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和功能补充。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不同于网络精品课程开发,可从以下3个方面增强数字资源的教学适用性。一是数字资源和纸质教材紧密关联,资源的组织结构、形式、内容与学习任务的组成及实施流程相适应;二是数字资源呈现的形式应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如针对某项操作技能,可提供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供师生选用;三是要增强数字资源的服务功能,如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模拟,对任务实施的成果进行测试,对任务实施的关键环节应用虚拟现实等。
新形态教材在适应内容更新、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适用性问题。公共基础类课程的知识内容、组织逻辑较为稳定,不一定适用新形态教材。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较为系统,适用的专业较广泛,也可不采用新形态教材的方式编写。教材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教师、教法改革和学生需求,要深入理解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理念和内涵特征,切实掌握新形态教材建设策略与方法,才能编出真正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
(文章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