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来自大地的声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7 16: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我接近散文写作以来,一直在想“诗意的叙述”该在散文里如何展开。来自大地的声音是怎样在文字里出现呢?正想不出头绪的时候,在新散文里值班期间读到了耿翔的散文。说实在的,我以往遇到被大家都称说好的散文,就会自动警惕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解读了耿翔的散文以后,我不但没有保持距离,反而更接近了,这是很少有的现象,或许也就是仅有几次中的其中之一吧。因为我在耿翔的散文中感到了那就是来自大地的声音,是来自现场的声音。比如粮食响动的声音,粮食在太阳晒后的味道等,在耿翔的散文里一一呈现了。
我认为好的散文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的字眼来做评价的,只能用“意义”来进行解读。然而,解读耿翔的散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种精神的劳动,一种精神的遇合,必须在一个早晨,迎着朝阳,想到自己下乡时的农耕劳动,想着自己怎样在农田里孜孜不倦地劳作,才能逐渐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散文里,精神的闪光远远要超过具体的意象操作。

一、耿翔精神追求的解析
乡村在耿翔的散文里是怎么的表象呢?“于我,马坊不只是一个乡的名字。”他的散文整体上还是一种回归,一种存在,一种反醒,一种寻找。也就是说,读者可以从他的散文里感觉到他在寻找什么,虽然他没有具体告诉读者他在寻找什么,但还是能够感觉到的。他把诗歌精神贯穿在散文的语言叙述里,张开了诗歌的翅膀,精致地推出了他理想的村庄——一个叫做马坊的地方,终于完成了整体渗透诗歌意境的散文,路程虽然很漫长,怎样象征都找不到它的归期,但他还是一直飞翔着,就这样坚持飞下去。总之,耿翔的散文包含了诗歌的精神,只是没有用诗歌的形式而已。
在耿翔的散文里,诗歌的精神和散文的叙述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了。诗歌在他这里,是一种精神的寻找,是一种心灵安慰的寻找。这种慰籍一般人是不容易寻找到的,需要一个心胸广阔的,有精神与自然同在意识中的人才行。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对于读者的欣赏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诗歌给人的感觉是代替神来说话的,而散文则是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切交流,由于他的散文具有浓浓的诗意,所以让人感到有一种神在的感觉,比如“我以为,宇宙间最隐秘的声音,是神教导万物,如何在大地上带着善意生长。万物能在夜色里没有欲望地站着,突然一前一后地息声,开始虔诚地接受什么,这些自然的生命链条,在这里依然保持着它的完整和庄严。”还有“这些都说不来,只要心追着神迹到了,我相信大地会把一切隐现。”
在生活中,耿翔是回家乡寻找精神依托的。城市是让人迷惘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人人几乎焦灼的时候,需要有一种精神载体来承担些什么,他寻找到了农村,曾经像母亲一般给了他一切的乡村,“每一种粮食在农村,都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是有明确的神位的。当然,苜蓿在我们这里,既是一种青草,也是一种粮食。”
在耿翔的散文里,人和动物和谐地交流,闪烁着农业耕种时代闪光的文明。耿翔对农业时代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把农业劳动中最精细、最质朴、最动人的声音,就保存在它的呼吸里”,还有“我想说,想一想农村,想一想农业,想一想农民,我们困顿于城市的心情,会由此好起来。”虽然农业文明不是文明的终极,工业文明也不全是洪水猛兽,但是珍惜农业文明是我们人类至少应该保留的一份良心。

二、耿翔散文语言的欣赏
对耿翔语言的感觉是容易完成的,因为语言可以通过直觉来完成,还有藏着语言下的那些东西。耿翔写的是一个叫马坊的乡村,所以“马”的意象出现的特别多,可以说一直贯穿在叙述中,他让人感受到有“一种栗色的光滑”。但耿翔确确实实在写散文,不是在写诗歌,文体中没有很大的跳动和跨越,也没有诗意的抽象,一切都是具体的,是可感的。淡淡且又平静地叙述马匹,近距离地叙述。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