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首届“灌河杯”作文竞赛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用
  wangdaqun2@126 的 首届“灌河杯”作文竞赛文集
  序
  许立群
  到过不少地方,见过许多风景,却只有走在响水这片土地上,看着麦苗青,菜花黄,楝树枯春,杨柳抽芽,我的心里才会有那种踏实感——脚走在地上的踏实感。
  小时候,我是怎样地嫌弃这片土地啊!恨不能早一天逃离它,再也不要回来!
  白花花的盐碱地,总是稀稀拉拉地长着盐蒿或茅草,无精打采的。用水漫灌好几遍,才可以长水稻;水稻产量很低,种过几季,土熟一些,才能种麦子、长棉花。门前屋后、沟畔田边没什么称得上风景,多的是表情木讷的楝树、矮爬爬的枸杞;远远的一排树便是天边,除了屋和坟,土地上再没有看得见的高度。
  总是吃不饱。闻到一丝炸油味,总要赔上几口咕噜的口水。吃不完的山芋、山芋干子、山芋叶子,端起饭碗胃里就开始泛酸水。后来进了城,看年轻漂亮的女人围着烤山芋摊子呵呵哈哈地享受“粗纤维食品”,那种幸福表情真让我羡慕不已。
  响水人把夏天叫“苦夏”。我的“苦夏”记忆,是这样的片段:父亲顶着毒日头收麦子种水稻薅棒头薅山芋,老蓝的粗布褂子上满是白花花的汗渍;母亲不止一次晕厥在密匝匝的玉米田、棉花地里,歇下来时就咕咚咕咚一口喝掉一瓢盐开水,然后耷拉着头喘粗气;我和表哥大叉着腿站在堤坝口,拉着巴斗为秧田戽水,一直要戽到瘫在晒得发烫的浅水里。在这片贫瘠的盐碱地上生存,夏天就是泡在汗水里的苦。父亲母亲总是望着我说,就指望你跳出这个苦海了。
  也有一些记忆是欢快的。比如初夏,灌溉渠上水时。忽然听到一声“水来了”,便和小伙伴一起奔上渠堤,看清洌洌的灌溉水迎面滚来,先是又细又急的一小股,沿着渠底往前窜,一路都听见干裂的渠底响着穷凶极恶的滋滋喝水声。转眼间大渠满、小渠盈,块块地里都汪起浅水。过不了几天,灌溉渠边、大小河里的芦苇开始拔青,知了鸣,青蛙叫,夏天就开始了。大人告诉我说,灌溉渠的水是从洪泽湖里用抽水机翻到我们这里来的。有了洪泽湖水,才有泱泱的灌溉渠,盐碱地上才有芦苇荡,才有禾苗壮。于我的童年,洪泽湖是个神奇的地方。那时我就想,我要能出去,就先去看看那个装满水的洪泽湖。
  二十多年过去,我是早已逃离了这片土地。看过洪泽湖,看过大上海,看过英格兰。可曾经那样可恶的盐碱地却还是会不远万里入梦来,与那些楝树、枸杞、盐蒿、茅草、芦苇、庄稼、村落、灌溉渠一道,与后颈粗黑的父亲、指节暴突的母亲、大我两岁的表哥一道入梦来。
  再回响水,盐碱地正越来越少。几辈子人的辛勤劳作,历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应用,换来了良田万顷、稻谷满仓。海边的滩涂仍是盐碱地,却成为城里人旅游的好去处,孩子们再不会像我们整天饿得前心贴后背,烈日下再也难得见到朝天的脊背,母亲们吆喝着圈里的猪羊、脚边的鸡鸭,露着温暖舒畅的笑意。响水仍然是落后的,很多年轻的响水人仍有着和我一样逃出去的渴望。可我知道,逃得再远,喝着咸咸的灌河水长大的人们啊,响水也还是我们的响水。我也知道,二十年后,入了他们梦乡的响水印象,肯定不再是我的那样。我还知道,嫌弃过也好,逃离过也好,只有再走上这块土地,我的脚下才是踏实的,心里才是踏实的。
  这个春天,正直基金会和响水中学举办首届“灌河杯”作文竞赛。看着又一代响水人笔下哗哗流出的,是那样活泼生动的文字,我相信,数辈子人牛马一样的劳作,换来的不仅仅是温饱,还有不一样的精气神。有了这种精气神,这片土地上就会走出徐悲鸿、华罗庚、钱钟书、费孝通这样名动天下的江苏人物。
  XX年6月2日于上海
  江苏省响水中学首届“灌河杯”作文大赛题目
  题目:
  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了管仲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结合你的政治、历史知识或你了解的时事或你自己的见闻,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
  2、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你的经历就是时代的经历,你的感受就是时代的感受。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或“我家的故事”或“我们村庄的故事”或“我们街道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3、以“门前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三个题目任选一题。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高中同学不少于800字,初中同学不少于600字。
  门前屋后
  高三(8)班 张倩
  毕淑敏为自己的精神建了一间小屋,拜访她的小屋,我感受到她那高洁的灵魂。我也即将独立,正式迈入这个社会,我该怎样装点我的精神小屋的门前屋后呢?
  屋子门前是张随时随地给社会检查的考卷,这张考卷做得好与坏,社会会给予公正的评价。为圆满实现我的社会价值,我将在门前栽上开拓之树和爱之花。
  栽上开拓之树,我的生命才会像奔腾的溪流,永不止步。我是个开拓者,永远不会栖息在肥沃安逸的土壤。我向往的是高山的崇竣,敢于挑战头顶万钧雷霆的权威;我向往的是瀑布的雄伟,乐于接受俯身时九死一生的豪迈;我向往的是大漠的辽阔,欣于面对回首时千里无人烟的孤独。因为我是个开拓者,征服,是我的使命。险象环生又怎样,孤独寂寞又如何,那是与独立同在的渴望;至于结果,让社会去评判吧!
  栽上爱之花,我的小屋才不会显得阴森。三生有幸,让我有能力去开拓,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面对那些不幸的人们,我要采一朵爱之鲜花,给他们帮助,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爱是经常被遗忘的孩子,遗失在人们匆忙追逐名与利的路途中。我不敢想象世界上少了天真纯洁的孩子会怎样,或许会和童话故事里有巫婆居住的恐怖的森林一样吧。所以,为了这美妙社会的存在,我保留一份真诚的爱。
  门前已装点完,屋后呢?
  当从忙碌的世俗中退下,我该面对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在屋后,这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不必为其他人所左右的小天地里,我应该摆放的,是一份恬淡。因而我要让这里开满鲜花,溢满书香,并有音乐盈耳。
  诗人说:“有花,有书,有音乐的一生,是三生修来的福分。”或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或在秋日清新的微风里,处在花丛之中,灵魂让音乐牵着,心灵便随着书本驰骋古今:感受庄周:“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逍遥;感受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豪迈;感受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凄婉……感受的是与自己灵魂的暗合。
  门前,是一曲唱与他人听的歌;屋后,是一首写给自己读的诗。
  门前,是如现代都市般奔放,激情的拼搏;屋后,是如僻远乡村般深邃,理智的思索。
  门前,是如夏日太阳般炎热的青春,为自己,为他人燃烧着;屋后,是如秋日潭水般冷静的老年。思绪横亘千古,灵魂随历史缓缓流动。
  门前屋后,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要求每个人去认真面对,认真装点。
  【评委点评一】
  这篇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当代青年理想的生活图景,展示了他们美丽多姿的心灵世界。构思巧妙,由毕淑敏为精神建构小屋展开联想,自然巧妙地过渡到主题。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门前”是面向社会的通衢,在人生的征程中要不断地奋斗、开拓、进取,同时,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表达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不仅如此,“屋后”是幽静的蹊径,应有鲜花、书香、音乐……这样,生活才充实,人生才完美。最后进行总结,揭示主旨。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美而又流畅自然,可以看着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评委:吴加才)
  【评委点评二】
  “门前屋后”这个题目,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写好已不易,虚写写好更难。此文先从毕淑敏的精神小屋,联想到自己将迈入社会,也要装点精神门前屋后,把实际的门前屋后,转化为“虚”的精神小屋的门前屋后,巧妙扣题点题。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结构缜密,不落俗套。门前将“栽上开拓之树和爱之花”;屋后是“完全属于我自己”,“摆放的是一份恬淡”。文章立意深远,视野开阔。议论大气,精妙又富有哲理。抒情真诚丰满,又别具一格。栽开拓之树,实质就是充分发挥生命创造力。向往“高山”、“瀑布”、“大漠”,直面人生的艰辛与挑战,不畏惧“险象环生”和“孤独寂寞”,而且特别重在过程,“让社会去评判结果”,显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深度和豪迈情操。栽上爱之花,表现了作者真诚、温柔、深沉的爱之心。爱也是生命本质属性,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没有真正爱心的创造,是残缺的,甚至有时是可怕的。爱使创造、开拓富有人性的光辉,增加了社会价值。作者的议论是严密而又深刻的。屋里的自我天地,作者抒发了恬淡、高雅、丰富的情感,展示独特的精神世界。作者在春日、秋风的花丛中,“灵魂让音乐牵着,心灵便随着书本驰骋古今”。门前是为社会为它人而进行创造和爱的奉献,屋后是自我生活享受和精神修养,以及灵魂升华的过程,然而两者又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为社会,为他人,也是自己在创造和爱中享受;屋后的生活享受、精神修养,又是创造和爱的基础,同时也有着创造和爱的渗透。全文最后四句“门前”“屋后”的议论抒情,充分说明了“门前、屋后”的内在联系,彰显了文章深刻的意蕴和哲理。
  行文流畅活泼,自然洒脱又文采斐然,古今中外的引经据典恰如其分。作者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用得自然、得体,才华横溢,文辞优美,又文气连贯如行云流水。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引用了毕淑敏、庄周、辛弃疾、纳兰容若等作家的名言名诗,很恰当。
  此外,作者思想感情健康积极向上,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符合中学生心理和身份,实实在在,令人信服。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富有创意的好文章。
  (评委:张扬生)
  我们村庄的故事
  高三(24)班 薛松磊
  潮河水潮涨潮落,时光流淌在河水中,静谧的小村庄就靠在河边,在潮声中集聚着村里的点点滴滴。
  汪大爹是我们村长,自从人民公社时期到现在,他与村后的灌河一道见证了小村庄几十年的成长,劳碌一生的他,如今却清闲地寂寞。
  常看见他落寞地坐在河坎上,旱烟一圈圈在头上凝成愁云,老伙计放缓流淌的脚步听他诉苦,他的双眼凝视着村口,希望的影子依旧渺茫。
  在从前,乡村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村后的灌河载着幸福,欢快地流淌。
  农忙时分,生产队里一有事,各家出力,汪大爹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东村借犁头,西村扛大耙,南村叫劳力,北村赶耕牛,真是实足的大忙人。问他,他呵呵一乐:“累!但很充实。”
  上工下地,大人们总也是赶趟的,有说有笑,干活时,互相帮助;有时候,张家的麦收人手紧了,大家齐上手,不半天,一颗颗饱满的谷粒便上仓了;有时候,王家的水稻赶不上趟了,大家齐上手,不半天,一排排秧苗便幸福地向人们招手……
  农闲了,但人未“闲”,村口、墙根、树下满是唠嗑的人,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坐着的,他们也各拿着什么,有拨弄草条的,有抽旱烟的,有抠手指的……此刻,数汪大爹最活跃,滔滔不绝地讲着。吃饭时,人们也常端着碗串门,有时甚至一碗饭吃完了,半截庄子也串完了,此刻,便满载欢喜凯旋而归。
  无论何时,孩子们总玩野了,一大早便三五结群地,选出个孩子王,上树掏蛋捕鸟,下河捞鱼摸虾,然后便偷偷地享受一番。村庄的每个角度都留下他们顽皮的足迹。
  前后三庄,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苦点,但大家乐在其中。
  经济飞跃的时代,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急……
  皱纹渐渐爬满大爹的眼角,额头,海风也终于吹暗了大爹皮肤的光泽,岁月在日积月累中,将青丝染成白雪。
  汪大爹老了,从前的孩娃子,我们,长大了。
  物欲随着打工之风袭卷我们的小村庄,打破原本的平静,如静潭中落入一粒石子,人们的心,便随着潭波荡漾开来。
  孩子们各自纷飞,除了极少数登入学府龙门的,大多数都随父母进城打工了。城市的生活好呀!他们嫌弃了这贫穷的小村庄,嫌她穷,嫌她丑,也似乎淡忘了这位劳碌一生的老村长。
  唉!
  每次,独自走在村内,除了鸡鸣狗叫就是些鸟叫虫鸣,在这荒杂的声音中就是缺少了人声。
  房子都无例外地加了锁,锁住了一屋空寂,门前,长满杂草,长出一地荒凉,村中留守的人除了汪大爹以及更老的老人,就是更小的孩子。
  村庄笼罩在寂静荒凉中,灌河声似乎也从以前的欢乐流成了呜咽。
  汪大爹,此刻最企盼过年,那时人们都回来了,也只有那时,欢乐才会浮上他心头,也只有那时,那混浊的双眼才会有神。
  于是,每日饭后,他照旧坐在村口的河堤上叼着旱烟,一圈一圈浮起愁云,眼睛盯着远方……
  【评委点评一】
  读本文的第一个强烈感受是作品的时代气息浓。作者抓住了家乡(应是农村)目前最为沉重的话题之一――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问题,触及社会焦点,体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显得大气。
  其次,多种写作方法的使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如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采;老人外貌、动作的特写定格,画面感极强。
  第三,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慧眼。他(她)能选取农村生活中典型场景、典型细节来写,生动传神,生活气息浓郁。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小作者已深得写作之道。
  还有本文的语言,流畅鲜活,汲取了多种语言元素,有方言土语(如“齐上手”),有电视语言(如“唠嗑”),有诗意的语言(如“东村、西村、南村、北村”句、“锁住了一屋空寂”“长出一地荒凉”等)。
  总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这么有思想,这么有文采的文章,实在是可叹可嘉。               
  (评委:于红秀)
  【评委点评二】
  小作者用他的目光关注着留守的村庄,用他的耳朵聆听着灌河的欢唱与呜咽;汪大爹的旱烟圈让人不能不思考:也许城市工业的发展正是以农村的荒凉与寂静为代价的,因此什么 才是和谐持续的发展理应成为执政者乃至我们每个人深深关注与思索的主题。尤其是那些“更小的孩子”,小作者以灌河的流淌构思了我们村庄的故事,以汪大爹的愁云作为文章的立意,并用流畅的行文和优美的文笔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他这样的年龄实属难能可贵。希望今后不断的保持这份关切,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才智为我们的村庄,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最大的贡献,让灌河的水永远载着幸福欢快地流淌。
  (评委:刘中秀)
  【评委点评三】
  作者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社会形态的关注令人欣慰和感动。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仍高达64%的国家,农村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村不应该被遗忘,欢声笑语必将回到那片土地上。
  作者对生产队制度下农村生产和生活情景的怀念令人怀疑。那个年代的贫穷、愚昧和落后对于本文作者来说可能过于久远,从而被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反思。
  作者在对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够清楚的情况下,其实可以缩小文章覆盖的时间跨度写自己知道的变化。这样可能更能写好。
  作者的故事弥漫着一股怀旧情绪,向读者展示了农村令人伤感的变化,显示了作者善于用文字营造氛围的写作天赋。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局部细节描述真实细腻,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可读性。但是也存在部分用词拿捏不准的情况,比如“欢乐流成了呜咽”显然有点过了。在文章的结构上似乎可以对目前古龙式的行文略加调整,让文风与相对沉重的主题更加吻合。
  总之,本文的人文情怀令人尊敬,可读性强;但是,在笔调的一致性、文章整体构造、人物形象的丰满程度上还有改进之处;从立意上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希望本文作者保持对社会的关注,发扬自己的写作天赋,给读者写出更多的故事。
  (评委:许立群)
  门前屋后
  高二(11)班 周善国
  房子很老了,斑驳的青砖绿瓦已经能够证明它的年龄。然而它又是年轻的,房主的更迭,每一次都会赋予它更为年轻的心。它是新潮的,却又是怀旧的,别人赋予的一连串的名字,它都记在心里。你可以叫它九州,自然也可以叫它汉唐,或者,你还可以叫它中国。
  房子的后面有一条河,不是长江,也非黄河,它的名字叫做历史。
  历史很长,也很宽。关于它的源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云南元谋,也有人说是三星堆,更为流传的,则是北京的周口店,不过这倒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炎黄。
  河边的人很多,沿河而下,第一眼见到的是黄帝,他顺着河流打败了蚩尤,联合了炎帝,建成了房子的雏形。姜太公在河边悠闲的举着钓杆,是他的添砖加瓦,让这座房子叫了八百年的周。当然,你也可以看到屈原行吟泽畔,荆轲易水送别,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而战;谢安之手遥指淝水,曹操之心痛于赤壁……
  从屋后望去,河里还有许多撑着船的船夫,撒着细密的网,捕捞着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刻在竹简长,便成就了一卷长长的史册,史册就铺在房子的前面,便成了一条小径。
  小径是从《春秋》开始的。一路往下走去,还有着批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与一部又一部的历代史书,它们组合在一起,叫做二十四史,这大概就是小径的主体了,当然,也有一些是其它史家的缝缝补补。然而,小路是个浩大的工程,像日夜不断的历史,它也是处在不停的修建之中的,由孔子开始创下的使命是永远也没有完结的一天。
  房子是不寂寞的,在房子的四周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种下的花草树木。
  花是美丽的,由老庄开始便一朵又一朵地盛开着,是盛开在中国的耀眼的明珠。贴着地面的,有两种草。一种叫儒,是起之于周公,扬之于孔孟,盛之于汉唐的张扬之草。相对而言,成熟于韩非子的法则要低调得多,由战国开始盛行的它,深刻的吸引着房子一代又一代的主人,往高处去,是繁茂的灌木与乔木,灌木是思,乔木是实。灌木在先秦时都是杂文,而乔木则更多集中在农业;灌木从此以后有了很多名字,有铺陈的汉赋,整齐的唐诗,典雅的宋词,悠扬的元曲和引人入胜的明清小说,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文学;乔木也是一路发展下去的,由基础的农业到精细的矿业,由闪耀的天文学到深沉的数学,它们也戴了同一顶帽子,叫做科学。
  几经辗转,历经更迭,屋子此刻的主人已变成人民。他们本在房子的最底层,此刻却一起变成了这座房子的主宰者。有人说这是他们的幸运,然而历史的长河里却在冥冥之中昭示着某种必然。
  门前屋后,此刻的人民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河中的船夫们依旧在撒着网,铺路工人也都在兢兢业业的铺着路,园丁新栽了一棵又一棵的花草树木,虽是新芽,却似乎在掩映着某种博大,是直承于汉唐的,却又明显高于汉唐的博大。
  一片忙碌中,有人看见房屋笑了,河笑了,小径笑了,花草树木都笑了。
  门前屋后,又是一派欣欣向荣!
  【评委点评一】
  作者构思新颖,意蕴深刻;视野开阔,表达大气;文字有力度,独具情趣,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近年来受国外教育思潮影响,很欣赏从论述文入手,培养中学生的思辩能力,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此文作者,构思新颖,将泱泱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以“门前屋后”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连贯的叙述,反映了作者本身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深刻了解;同时,作者运笔娴熟,文章清新活泼,也反映出作者很好的语言功底。
  (评委:杨权)
  【评委点评二】
  何永康教授的一句话“亏你想得出来”,用来评价本文很是恰当。赞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赞美祖国丰厚的文化底蕴,赞美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生活,用“门前屋后”出之,立意高远。联想大胆,用“小”来体现“大”,以“小”来比喻“大”,将祖国的历史比作“屋后”,将祖国的文化比作“门前”,将人民比作“屋子的主人”,热情讴歌今天的人民“热火朝天地忙碌”,新奇而又独特。结构上起承转合,深得文章的章法。从房子写起,直入正题;用“房子的后面有一条河,不是长江,也非黄河,它的名字叫做历史”,承题,解说历史;用“房子是不寂寞的,在房子的四周有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种下的花草树木”,转入到对文化的概述;用“一片忙碌中,房屋笑了,河笑了,小径笑了,花草树木都笑了。门前屋后,又是一派欣欣向荣”,作结,以景结情。本文写得大气,但在比喻的转换上还有些生硬,整体的思考上还有些不严密,一些常识上还有待推敲的地方。
  (评委:王达群)
  【评委点评三】
  这是一篇非常大气的作品。
  “门前屋后”这个文题,学生比较容易写成关于家的情趣小品,而作者却匠心独运,独辟蹊径,把它写成回顾中华历史的抒情散文,视角独特,语言精当,文思汩汩,笔力纵横,气度雍容。作者利用其丰富的文史知识,巧妙地将中华五千年文明浓缩在看似狭窄的命意空间中,实在出人意料。文章运用的比喻恰当,编排精巧,写作的素材信手拈来,文笔流畅,谋篇布局一气呵成,不仅在文字功底上表现了一定的水准,还展现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才情。文章结尾不忘对我们所处时代进行歌颂,赞而不谀,颂而不喧。此文反映出该生有丰厚的文史知识,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融通创新的精神。
  (评委:杨帆)
  门前屋后
  高三(11)班 王丽丽
  “门前屋后”如脸与屁股。脸得暴露于外,人人瞧见,人人看到,所以那得讲究个面子,涂脂沫粉,修眉整眼……纵使挨枪动刀,也得求个完美。至于屁股,即使面目全非,若非至亲至近,他人何知?所以,有粉,宁愿扔掉,也懒得去抹它啊。弄巧成拙,还成个笑料呢。
  所以,人人于门前不惜一切代价,铺瓷砖,摆盆景,砌围墙……那得力求个气派。至于屋后,管它臭水横流,垃圾成堆,没人瞧见!
  言而总之,劲要往前门使,钱要往门前花。不做无用功,不花冤枉钱。这成了社会的普遍共识。
  家庭经营是如此,城市建设更要奉这为金科玉律,毕竟,这是当今城市迅速兴起的“终南捷径”。更甚者,凭此绝招,多少官员成就了斐然政绩,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街道要美化,美化,再美化。两旁的旧楼房得全部拆毁,整齐、划一。树木花草要时刻修整,保持形象,不失仪态。路面务必寸纸不留,力求一尘不染。
  市中心要豪华,豪华,再豪华。三轮车、小货滩……一切有碍市容之物全部清除。即使乞丐也不能停留。酒店,宾馆,休闲,娱乐……一切与国际接轨,与时尚同步。
  于是走在大街上,漫步市中心,只见高楼大厦,耸向云天,灯红酒绿,繁华似锦,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可当你从“门前”绕到“屋后”,不经意地拐入某个不起眼的小巷。你会从“天堂”掉入“地狱”。
  破烂不堪的屋子拥挤交错着,房屋与臭水相连,与垃圾相伴,臭气弥漫,蝇虫围绕……令人作恶。臭水沟旁,还坐着或躲着个街心逃亡来的乞丐闭目养神着……
  这就是“屋后”,一个繁华城市的“屋后”!
  我想这样的繁华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终有一天,一切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丑态毕露。
  所以,官员们,顾了“门前”,别忘了“屋后”。正如,一个人,既要洗脸,也要擦屁股。
  【评委点评一】
  作者以一般百姓视角观察当今正如火如荼的城市改造大业,道出了部分百姓的心声,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均衡现象进行了批判并对“官员们”提出“既要洗脸,也要洗屁股”的忠告,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反思。这样的关注和反思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者应该认识到造成发展中的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官员们的作为并不是问题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考评官员的制度。发展必然带来不均衡,不发展则没有新的楼、新的路、新的绿化,就不会有作者看到的反差。当然,如何在发展中均衡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保持社会形态,包括城市形态的和谐一直是党和国家提倡和强调的,也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如此看来,我似乎可以对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广的视角来观察现象。
  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写出了杂文直接、锋利的特点,读起来很过瘾。作文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层次清楚,转折自然,一气呵成,显示了作者的表达天赋。本文文字铿锵有力,富有表现力;长短句结合,节奏感好,读之朗朗上口;遣词造句注意对仗,避免重复,看似简单其实功夫。
  总之,本文仅从文章本身几乎无可挑剔,但是立意稍显单薄,不能更为广泛地为读者所接受。即使是杂文也可注意进退有据并保持一定得幽默感从而赋予文章以真正的力量和说服力。果能如此,本文应该在本届竞赛中获得更多评委的认可。
  (评委:许立群)
  【评委点评二】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有很浓厚的杂文味道,读后有如下的几点感受:
  一、内容深刻大气。把 “门前屋后”写成一篇批判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文章让人意想不到,而把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批判得这样深刻同样让人觉得惊奇,行文时老到的文笔可能更让人想不到是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
  二、结构细密严谨。作者在写作时非常善于布局谋篇,使得文章极富整体感和层次感。作品以“门前屋后如脸与屁股”始,以“既要洗脸也要擦屁股”终,前呼后应,干脆利落。而主体部分内容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街道而社会,环环相扣,细针密缝,一气呵成,堪称大手笔。
  三、语言简练犀利。作者在行文时多用短句,干净简洁,使文意顺畅,文气流动。然而语言的精致并不是作者追求的目标,作者选用这种形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承载起批评现实的重大责任。
  所不足的是文章剖析有余,而树立不足。
  (评委:徐金宝)
  【评委点评三】
  这是一篇关心社会生活,手法、篇章完美,语言幽默生动的优秀作文。作者将视野放到城市建设这个大环境中,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写作的对象,提出了一个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见解独到,切中肯綮。运用类比的手法,以“‘门前屋后’如脸与屁股”,开篇入题,类比恰当,随之以人们的常识“重脸而轻屁股”类比家庭的“重门前而轻屋后”,紧紧扣题,然后以“家庭经营是如此,城市建设更要奉这为金科玉律”过渡,讽刺当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步步递进,层层升华,最后以“官员们,顾了‘门前’,别忘了‘屋后’。正如,一个人,既要洗脸,也要擦屁股”结尾,令人警醒。运用类比,善于描写,说理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紧扣文题,层层递进,令人心悦诚服。语言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本文在对城市的“屋后”的描写上还有瑕疵,需要加工。
  (评委:王达群)
  门前屋后
  高三(15)班 张新星
  暮色是一只诡异的蜘蛛,涉水来袭,复足暗暗地起落,平静的门前屋后不见任何踪迹,只知道一回顾,你我都已被擒,落入它吐不完的网丝里去了。
  门前几步远便是一片杂草丛,屋后仍是一片混入杂草的丛林,这便为暮色下的世界添了几分阴森,为蜘蛛的潜伏提供了危险的便利。屋内的人们在这般危机四伏的夜晚不知苦熬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也不知还要忍受多少次烈日、寒冰的交替折磨。
  这里的人们为了延长那短命的白炽灯的寿命,为了躲避黑暗的恐吓,便养成了早睡的习惯。然而痛苦不会因为人们的拖延而结束。夜晚,直挺挺地躺在硬板床上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们却被迫全神贯注地听门前的狗是否有什么异常的动静,屋后的丛林中是否有人窃窃地议论着今晚在谁家下手。当然,我也不例处,我想我敏锐的听觉正是在这种环境、这段时间练就的。
  贫穷的暮色笼罩着门前屋后太过长久,以至于人们也变得神经质;睡梦中的人们常会惊叫:“抓贼”,去丛林里方便的人们会大呼“有鬼”,即使是光天化日。门前屋后的一切让人们陷入了无止尽的惊恐中。
  如果事物是静态的,那么缠在人们头顶的暮色将无法挥去,人们也将在煎熬中彻底崩溃,幸而,事物是发展的。
  门前的杂草在阵阵哀嚎中被连根拔去,屋后的丛林在痛苦的换气中被层层翻新。丑陋的事物被打倒一次,它便缩小一次,与此同时也将美好弘扬了一次。美好于是在弘扬中上升为生活的主题。
  门前种上了新鲜美味的瓜果蔬菜,惹得春日的阳光都垂涎三尺,有情调的人家还种上了奇妍的花卉,任蜜蜂嬉戏挑逗。屋后成了一片朝气蓬勃的小树林,流落在外多年的鸟儿也回来安了家,整天吱吱喳喳地与孩子们闹个不停。暮色在阳光下散成无数尘埃,无奈地葬身门前屋后的沃土中,失去网灰的蜘蛛灰溜溜地逃回只属于它的黑暗角落。
  在这样一个海晏河清的年代,敏锐的听觉似乎显得多余,我做作地惋惜一下,毫不留情地埋葬了过往的所有痛苦与不安。
  坐在门前的无花果树下,我不禁想到:曾经倍受贫穷煎熬的远不止我们吧,那么今天,彼处的人们是否与我们同样幸福,甚至更幸福?忽然又觉得自己有点傻,坐在同一方土地上,活在同一个太阳下,岂有不同之理!默默地,我为我的祖国,为祖国的人民祈祷。
  门前屋后的一切见证了我们生活的转变,我深情地抚摸着每一寸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
  【评委点评一】
  门前屋后曾经是暮色笼罩的杂草,更是潜伏了危险的蜘蛛,贫穷的象征着暮色与蜘蛛,让人门陷入恐惧。然而人们终于迎来了好时代。春日的阳光垂涎着门前的瓜果飘香,流落在外的鸟儿重新回到了屋后的小树林,美好上升为生活的主题。门前屋后的先后对比见证了时代的变化。作者显然善于以小见大,最后又把目光投向更广处——我的祖国,并且将感情宣泄而出,于是主题在情感的汹涌处得到升华。
  作者对于象征暗喻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构筑了其独特的视角,使这篇结构简洁匀称的文章显得与众不同。作者关于贫穷与发展的思考闪烁其间:如果事物是静态的,那么缠在人们头顶的暮色将无法挥去,人们也将在煎熬中彻底崩溃,幸而事物是发展的丑陋的事物被打倒一次,它便缩小一次,与此同时也将美好弘扬了一次。美好于是在弘扬中上升为生活的主题。这样的视角与思考显示出作者不平常的敏锐性和创造力。
  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品不仅有诗人的闭韵,也有哲人的沉吟,这篇有着异样光彩的文字显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气读来,不禁击掌——好一个有潜质有天赋的少年!
  (评委:刘中秀)
  【评委点评二】
  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作品!
  初读这篇文章只感觉语言和构思有一些特点,再读几遍便愈发感到意蕴深刻、构思巧妙。
  文章在开头两节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把暮色比喻成蜘蛛,而且此虫是涉水而来,说明它的阴森和恐怖,更兼有门前屋后的杂草和丛林作掩护,更使人们对暮色产生畏惧。那么人们为什么对暮色产生恐惧呢?为什么后来的人们却能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夜景,而过去的村民却不能?一言以蔽之,村民们对暮色的恐惧其实就是对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和所处的时代的恐惧。然后文章自然而然地写到成年累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和心里状态。如果说一二三节的文字风格是冷峻和沉静的,那么到了第四节,语言忽起变化,活跃了许多,通过“抓贼”和“有鬼”这两个动态的词语,使自然冷暗的恐怖变成了人世凶险的恐怖,文章顿时由阒寂变得活泼。这四节写出了生活在贫穷中的人们不仅物质匮乏,精神空虚,而且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给人们带来许多精神负担。
  接下来文章写了变迁之后的门前屋后,海晏河清的时代终于到来,环境焕然一新,门前屋后春光融融,人们欢天喜地,生活幸福。文章显然用的是对比手法,于冷静中见讴歌,于恐怖中见弘扬,于对比中见思考。                
  (评委:杨帆)
  门前屋后
  高二(11)班 李宇洁
  每个春天,无名的蓝色小花捧起一地清香;每个夏天,深绿的爬山虎敛起了弧形的群裾;每个秋天,一地金黄点燃了365天的希望;每个冬天,挺拔的枝干傲立在天地间……这些都是篱笆给我的最初的快乐。
  小的时候,门前屋后围了一圈高高的篱笆,当然那是就孩子的身高而言的。我总是像只白色的蝴蝶绕着篱笆跑来跑去,穿着白色的布裙,爸妈在下班的时候常会和变戏法一样带回些说不出名子的种子,由我小心翼翼地种下。他们忙着小菜园里的事,我就到处捣乱,有一次妈妈真的生气了,把我关在家里,可她一离开我就推开木门,沿着篱笆跑了几圈,再洗洗手,坐在门槛上,叭嗒叭嗒吮着手指,隔着篱笆看外面的世界。篱笆似乎很有人性,漏开大大的孔,一阵风吹过,篱笆的门一下子开了,我这才知道,妈妈没锁门。
  篱笆的消失是在XX年。初一放假,我欢欢喜喜地回到家,一时竟找不到篱笆,也找不到家,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青砖白瓦,我失落地寻找着自家的房子,直到看见一个正在砌墙的背影,我哭了出来。那个晚上我哭得很厉害,不依不饶地要爸爸别再砌墙了,爸爸以为我是想家想得太多,劝我说:“等墙砌好了,咱家更漂亮。”头顶的灯猛烈地晃了几下便也不再有声响。
  第二天早上,爸爸早早地起来砌墙,我绕着门前屋后走了一圈,地上的砖已经砌了两三层,看看邻居,高高的围墙真的是很高,森然地立在那里,土里剩下的细屑的篱笆仿佛欲哭无泪。
  就像在一夜之间,村子里家家户户跟风似的垒起了高高的围墙,装上朱红色的大铁门,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在门上安了猫眼,几个人夸张地趴在门上挤着向外看。以前,人们喜欢隔着篱笆大声谈着张家娶了新媳妇,李家姑娘出嫁了,王家老两口又在闹别扭……遇上什么急事隔着篱笆吆喝两声大家就都来了。篱笆仿佛既是一位谦谦老者,静静地听着故事,又是一个新生的婴儿,时刻承载着生命的活力。
  有了围墙,他粗鲁地把声音隔在墙外,真遇上什么急事,人们都跑得气喘吁吁,脸红脖粗。不仅仅是围墙,不仅仅是篱笆,人们把自己关在围墙里,却通过电视观看外面的风景;人们把自己锁在围墙里,却透过猫眼观看变了形的世界,人们……
  回到学校,我将这些事告诉同学,同学笑着回答说,没什么,学校四周不也是篱笆嘛。起初我只以为她是在安慰我,但后来才发现,学校的一面真的是围了“篱笆”,那是用铁杆做成的,漆了黑漆的篱笆。
  我勉强地把它当作是篱笆的回归,这样想来,门前屋后的围墙在一夜之间崩塌,篱笆也会带着最初始的快乐回来吧。
  门前屋后的欢乐呦,
  你永远离不开篱笆,
  离开的欢乐,
  会把篱笆背走。
  听,欢乐声声,
  正在回家的途中。
  【评委点评一】
  作者笔下的童年欢乐和泪水真实感人,美丽的心灵才有美丽的文章;作者青春的思索触及了人类文明发展永恒的话题——得到与失落,由己及人及世乃好文章之通途。现代文明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了层层藩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作者透过篱笆看人情冷暖和事态变迁,流露出对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关系的怀念和赞许。作者心灵之美美得脱离了小我,美得大气。
  本文文笔清新优美,构思精巧,一圈篱笆,一段故事,一种情怀,脉络清晰,铺陈有序,娓娓道来。首段描述篱笆的语言欢快优美,起到了很好的铺陈作用;文中几处对篱笆拟人化的描写贴切传神,为点睛之笔;“那是用铁杆做成的,漆了黑漆的篱笆”一句透着些许无奈和些许自嘲,展示了收放自如的行文能力。
  本文性别特征明显,女儿家的眼睛,女儿家的心思;同时又不失大家之气,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在遣词造句和整体构思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写作素养,但是语言还可以更精练,构思还可以更严谨,这样整体风格将会形成,小故事一样可以有大作品。下面是我对部分字句的改写,供作者参考:
  原来的家,房子四周围了一圈杂木篱笆。春天里篱笆根底无名的蓝色小花捧起一地清香;夏天里深绿的爬山虎展开它摇曳的群裾;而秋天,篱笆上东一颗西一颗地挂着留种的丝瓜,点点金黄点点希望;冬天的篱笆有些落寞,北风吹过瑟瑟发抖。
  头顶的灯猛烈地晃了几下便也不再有声响。此句删除。可能是作者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放在文章里因为缺少交代显得突兀。
  文章其他部分再写得饱满一些,写到“漆了黑漆的篱笆”戛然而止。原结尾、结尾诗歌以及“最初的快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评委:许立群)
  【评委点评二】
  语言雅致,描写细腻。作者很有语言天赋:文章开头四季情景的铺排自然妥帖,季节特点鲜明,语言清新雅致;文章结尾的小诗自然流转,情感纯粹而质朴,主旨含而不露。主体部分中无论是对天使般的的自己和像谦谦老者的篱笆的描写,还是对透过篱笆交流着村里发生事的叙述,以及人们在院内通过猫眼看外面的世界的描绘,都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巧用对比,彰显主旨。作品先写门前屋后的篱笆,次写门前屋后的围墙。篱笆似在隔离,却并没有阻断邻里之间的联系,反而为普通人家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后来建起的围墙,不仅板起面孔把邻里乡情拒于千里之外,而且阻隔了多彩的自然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就会随之产生。“各人自扫门前雪,莫问他人瓦上霜”已经成了许多人潜在意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文中是借曾经的篱笆呼唤纯朴真挚的人际关系的回归。作者的用心可谓良苦。
  (评委:徐金宝)
  我家的故事
  高二(2)班 仇真
  外婆穿着刚买的大红色棉袄站在饭店的门口,笑容满面。爸走过来:“妈,今天您七十大寿,迎接亲朋好友的事,我们几个小辈做就可以了,您进去和乡下几个亲戚说说话,毕竟好长时间不见了。”外婆瞪了爸一眼说:“我高兴,就不想闲着。”爸无可奈何地叹口气:“成!我说不过您,您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别累着了。”“累不着,我又没老到哪儿去。”外婆笑咪咪地说……宴会很快就开始了。
  主持人说了一大通废话后,总算到了赠送礼物的环节,妈走到外婆面前,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金手镯,音乐恰到好处的响起,妈边帮外婆戴上边说:“那天和您逛街,看见您挺喜欢这个的,当时想买的,您又说不喜欢,我知道您是嫌这个贵,怕我破费才故意说不喜欢的,可是和您几十年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姐弟长大相比,这几千块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您好好戴着,别以后又拿去给人家重新换什么给我,我不需要。”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看得出妈妈正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情感。外婆的眼泪早已无声无息地落下来,滴在才买的大红棉袄上,于是开出了无数深红色的“花朵”。妈妈轻轻抱了下外婆,我看见妈妈的眼泪终于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洒落下来,而此刻的我,心里的翻江倒海般的难受,不想哭却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舅舅送给外婆一个大大的红包,说:“您以后想买什么尽管买,别舍不得,现在不比以前,您就别那么节省了。”外婆一开始的笑容此刻再也见不到,站在外婆旁边的我轻轻握着她的手,我不知道除了这些,我还能做什么。
  主持人说:“请我们的寿星说几句。”外婆接过话筒,停了好久,缓缓说道:“我也不多说什么,大家也知道我的身体,现在幸亏条件好了,咱手里的钱多了,才能把这病治好。孩子们也不容易,为今天忙前忙后,花了不少钱,大家伙今天敞开肚皮吃,别浪费了。要换作以前,哎,咱不提那些,大家尽兴,啊,吃饱了比啥都强。”
  我以为外婆要忆苦思甜,却没想到,自己会突然开始理解外婆那些絮絮叨叨背后隐藏着多少对新时代的感恩,外婆常说:“一个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这句常常在我浪费时敲打着我的神经。
  去年五月份的时候,在外婆家聚餐,大家都在讨论着前几天那场震撼人心的地震。外婆识字,也看报纸,对这些还是了解的。
  临走的时候,她叫住我:“丫头,平常是不是外婆最疼你?”我说是。“那好,外婆请你帮个忙,你帮不帮?而且你不可以和你爸妈讲。”我说好。
  外婆从柜子最底层拿出一本存折。说:“这是你舅舅给我的一万块,我也用不着,你走邮局把这钱寄到四川去。”
  我惊讶好久才缓过来。“外婆,你说真的啊?”外婆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傻丫头,当然是真的啊,咱们这辈人一生经历了太多苦难,要不是这不断繁荣的中国,哪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四川出了这么大事,咱有能力,为什么不回报下社会呢?”
  我不能理解,但我不想拂了外婆的心意,我把存折放在包里,说:“那我走了啊。”外婆笑着说:“去吧!”
  走在半路上,突然忆起,我不知道密码啊,赶紧回头。
  推开小院的门,外婆躺在那把老式藤椅上,闭着眼,轻轻用那把蒲扇摇着,旁边的小圆桌上,一台老式收音机正放着京剧,柳条被风不时吹起,便是一阵悦耳的乐音。我退出来,轻轻关上门,我不想打扰外婆,更不想打破这份宁静,这份由新生活构建的安宁,至于密码,还是回去问我妈吧,毕竟这么大一笔钱,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寄。
  回到家,妈说:“寄吧,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外婆安心哪,而且,咱有能力,就尽力。”
  走在去邮局的路上,突然发现,天空很蓝。
  【评委点评一】
  本文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故事中突出刻画了一个有浓浓生活味而又深明大义的外婆形象。本文写了两件事,两个层面,立体地刻画外婆的形象。前者刻画了一个平凡的外婆,一个充满活力的外婆,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感恩的外婆;后者刻画了一个崇高的外婆,一个宁静的外婆,一个对地震灾区悲天悯人的外婆。两个外婆统一在“感恩”这条线上,层次分明而又主旨集中。小作者善于调动各种刻画人物的技巧,尤其是善于运用场面渲染、侧面烘托的技巧,直接描写又能画龙点睛,刻画的外婆的形象真实而感人。外婆的“大红棉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头的场面描写有先声夺人之效。对其他人物的刻画,虽寥寥数语,但人物的形象鲜明。但本文在对外婆捐款一事的语言描写上有些生硬,这是本文的缺陷。
  (评委:王达群)
  【评委点评二】
  这是一篇生活味很浓的文章。
  文章写了两件事,一是过寿,一是捐款。过寿几段写得真实而有形象,于纷繁中总能抓住主脑,于枝蔓中不忘突显要务。这部分是比较成功的文字,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使外婆的形象跃然纸上。捐款这一件事有些人读后认为有点虚假,但也有很多人读后是相信的,可能功利境界中的人是很难理解道德境界中的人。比如孔子被困陈蔡之间,多日缺食,师徒均饿得槁项黄馘,然孔子终日弦歌不息,这让子路很是气愤。再如比尔盖兹把585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而我们国内的巨富大多不会如此。这都是境界使然。
  不过捐款这部分写得显然不如前一部分,只出概念没出形象,如果前一部分用花团锦簇来形容,那么后一部分只能用菽麦暧暧形容了。因为后一部分笔力弱,造成文章头重脚轻,前后失衡。
  (评委:杨帆)
  门前屋后
  高三(10)班 康劲松
  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记忆中的真,的确就存在于那平淡的门前屋后,那一亩三分地里。
  一间青瓦房,一扇墨漆门,这就是我曾经的家,坐北朝南。每天,太阳的线条透过敞开的门,在正屋的青石板上静静地由西走到东,再一点一点地离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量着飞舞的轻尘,斑驳的家俱以及忙忙碌碌的一家人。
  最初的记忆就开始于这不慌不忙的日影之中,坐在摇篮里,随着规律晃动,一点一滴地看着这个世界,看见了懒散地晒着太阳的猫,看见了青石桌,也看见了青石桌边的爷爷那专注于棋盘的白发。就这样,我用眼神巡视着不大的院落,想像爷爷的笑脸,想像青石的冰凉,想像着柔软的猫。
  阳光总带着一股奇妙的甜味,总让人晕晕的,数完了阳光中飘舞的灰尘,听着院子传来的家长里短。我渐渐蹒跚地走出了大门,走进了阳光,小院中的一切在另一个角度总有另一番不同。不曾了解到猫会有双炫蓝的双眸,不曾注意到青石桌下一直趴着一只青石般的老龟,不曾了解总用一片阴影为爷爷挡住阳光的不是神仙,而仅是一棵茂盛的梧桐,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普通梧桐。
  于是,我又找到了新的风景。屋后,两株并排生长的白杨为那张陈旧的吊床找到了归宿。再次躺下,从这儿看,已经无法找到前面和墨门相映成辉的青玄砖墙。与洁净的小院不同,如今我的四周有的只是支棱的杂草和一片片细密的青苔,以及,充斥鼻翼的草木气息。
  呆呆地看着白杨高高的树冠将阳光剪切成碎屑地斑点,一片又一片地和过往的云打着谁也听不懂的招呼。又或者在夜里一颗一颗地数着天上不停眨动的眼睛,开心地和它们一起大声地笑。我遇到了一天的会笑的星星。
  出门,走七步,遇到永远半满的水缸;右转十步,青石桌,三只石凳以及欢笑的爷爷;右转,可以满地打滚的小场子连结着装载我们一家人的青砖瓦房;前行,二十步,吊床、白杨、苔藓以及斑驳的墙硝,那儿的夜晚,会有一天会笑的星星。转身,侧行五步,穿过支棱着头发的杂草,前行十步,右转,回身,进屋。
  我用脚步丈量老屋的门前屋后,也丈量着一段悠长逝去的光阴。门前屋后的点点滴滴,这儿,是我童年的家。
  【评委点评】
  这是一篇实写“门前屋后”的作文。小作者在这个不大的地方做足了文章。首先,婴幼儿时期眼中的“门前”,用了一个个特写,展示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既而,写会奔跑的童年,顺理成章,会奔跑的“我”发现了屋后,屋后相对于简单的门前更为简单,但童心是无限大的,白杨、白云、星星、杂草、青苔组成了另一个更为高远,更为灵动的世界。然后,一个空间的完整介绍将前后(实物)贯穿起来,这确实是个不大的地方,但一切都充满了韵味,不是吗?何况它还是“一段悠长的逝去的光阴”的见证呢?至此主题得到升华。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想像是本文最大的亮点。挑一点瑕疵的话,本文写人的活动比较少,要知道,人有时才是真正的风景,一切风景在有了人之后才具备了意义。
  (评委:于红秀)
  我的故事
  高三(14)班 周桂禾
  都说90后是垮下的一代,我便是90年,平凡甚至平庸的我应该算得上是垮下的典型代表,我拜金,我嚣张,我喜欢把头发染得黄黄的,我喜欢烟草的味道弹烟灰的快感,我是学校里政教处的常客,补考的大榜中我的名字总是那么扎眼。
  在学校我认识的人不多,倒是认识我的人不少,算上高三这一年我已经在这呆了七年了,高一我念了两年,倒不是我希望做个留级生,只是我妈对我的期望太高,次次考倒数第一,她还指望我能上个本,本·拉登开办个恐怖学校估计我有戏,直到她发现我连考个倒数第二都要费劲到等班里有人缺考时,她痛下决定令我再念一年高一。
  我无所谓,一本小说我可以看个几天,无非是再多看些,其他的影响基本不大。只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辛苦一年的高材生女友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分手,理由居然是和低一级的小朋友恋爱实在太没面子!除非我能考到年级部top100,呵呵,分就分,何必还那么有人情味,好像还有余地似的,我这辈子最恨的便是打了人还tmd的说不是成心的。
  没了女朋友整日浑浑噩噩的,我也不再看见手机频繁的振动的了,垃圾短信几乎充斥了整个收件箱,移动营业厅的美女服务员见我也不再那么热情了,倒是地摊上卖武侠小说的中年妇女见我就招手,十里外都看见她咧嘴对我微笑的恶心模样,这世界上比我拜金的多了去了!
  当我的小说正好摞出一百本时,我茫然的发现日历的开头已从XX转为XX了,我已经步入高三了,再有一年我将何去何从,莫名的烦躁涌上了心头,明年的今天我能在何处看小说呢!曾经的女朋友早已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了。当我试图再次钻进小说里的刀光剑影时,手机振动了,一个陌生的号码:“你空虚了吗?”
  “你他妈是谁,空虚有你个鸟事!”我没好气地回了。
  隔了好久,手机又振动了。
  “还是那么嚣张,知道空虚就要充实,现在悔改还来得及,我是你的旧朋友。”
  旧朋友,难道是她,不可能,她怎么会还会记得我。
  “你是小晴,不会吧?”我试图验证。
  “怎么不会,不记得我了,想改过自新了吗?”
  “怎么会这么了解我,是有点后悔了!”
  “放学后南大门向西第二个冷饮店,我等你!”
  太突兀了,她究竟会干什么?
  我忐忑不安地熬过了晚自习,不等将书签插入未看完的小说便向外飞奔。
  ……
  “知道你会来,我考上苏大了,你打算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你考上跟我没关系。”我假装态度强硬。
  “别伪装了,当初就是为了激你,但是你实在进步不大,怎么也要算个朋友吧,我是这么认为的。”
  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我知道你想过了,你悔恨了,好好学还来得及!这一年就别看小说,别上网了,写下你的西祠id,qq,梦幻号。”
  一阵犹豫我终于写了,我知道跟了我三年的西祠,qq,梦幻都会在这个世界永远消失。
  那一晚说了很多,直到冷饮店打烊我们才离开。回家后,我在后院烧了所有小说!
  转眼已是五月了,还有三天就是我二十岁生日,还有二十三天将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五月我等来了晴的最后一封信,说好的每月一封。拆信的感觉从来都很美好,那是坚持下去的动力。
  很喜欢阿信一句:
  “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
  只要有阳光,一定会灿烂。”
  在六月,那是金色的六月,光芒的六月,六月不再是炎热,有的只是对拼搏的考验,我朋友的论证,金色的六月,一路有你!
  【评委点评一】
  此文给人的印象首先是诚实、直率、大胆。作者开门见山说自己是“90后”“垮下的典型代表”,“拜金”、“嚣张”、“染黄发、抽香烟”、“政教处常客”。非常直率大胆,甚至有点惊世骇俗。诚实诚信是作文做人的底线,但真正做到也很不容易。
  作为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这样另类、反叛,甚至有些颓废?文中有些反映,例如成绩不好,妈妈期望太高,一本小说我可以看个几天,谈女朋友,沉迷网络等等。从这些叙述中可以感觉到,除了作者自己的因素外,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的影响,丰富而又混杂的网络信息冲击,另外还有现行教育的缺位和弊病。家庭教育中妈妈的期望太高:只想儿子上本科;学校的教育呢?文中没有直接说,但作者眼中就是分数、补考!最后作者思想有了重大转变,决心告别过去,努力学习。但这转变的原因、动力、契机则是原来的女朋友,虽然真实而有效,然而有些悲哀。也许我们学校、教师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面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们的教育也显得很无奈。
  作者的文字老辣,有才华,有个性。语言流畅,用词老到,叙述自己情绪变化很生动。特别是对话描写简洁精准,符合作者和女朋友的身份、心理,非常传神,显示出较强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感染力。
  当然,作者最后的巨大思想转折略显突兀,原因略显单薄。但总体说,这是一篇诚实大胆,特色鲜明,语言精彩,发人深思的好文章。
  (评委:张扬生)
  【评委点评二】
  与其它的《我的故事》相比,本篇文章更能扣住“我”来写,并且有着较强的故事性,且能较为真反应部分90后年青人生活状态。有许多时候,他们会迷失自我,更会在乎自我。染发叼烟,奇异的装饰,大声喧哗,招摇过市等等行为无不显示出他们这一矛盾的心理状态。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别人接纳和理解。就像作品中的“我”一样,在学校里看小说,谈恋爱,有时候还会故意地犯点小错误而进“政教处”。当受人关注和鼓励时,能“在后院烧了所有小说”,完成了自我救赎,并向着曾经的目标努力因此,故事很有典型性。
  其次本文的语言风趣调侃。文章自始至终,很少看到作者有正经说事,而是采用与内容相适应的语言形式进行自我揭露和曝晒,如自己进政教处和补考的情况,在班级的排名,移动公司服务员的态度等等情况的介绍,无不精彩绝伦,妙处横生。如果没有平时对写作语言的追求,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评委:徐金宝)
  我的故事
  高一(4)班 刘畅
  生命的华彩因磨难而绚烂。我想,是的。
  时光倒转到XX年的秋天,那时,我正在高二奋勇进取,准备为高三的冲刺添柴加火。不料,一团阴霾出现在了我的上空。
  一天,我忽然发现我的左眼有一部分看不清东西了。怀着忐忑不安心情,我去医院接受检查。
  医生为我做了仔细的检查,得到了一个糟糕的结论,左眼视网膜脱落,需尽快接受手术。
  手术,手术!我向远处望去,眼中的液体潺潺地落到那干枯的树上,形成大片大片、不知名的白色花朵。
  第二天,我便前往南京,再次经过确认,我当天便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中的小花园中百无聊赖地走着,看着灰色的天,偶尔不时飘落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觉得一切都是凄迷的黑色,没有一丝光亮。
  母亲不时地安慰我:“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你一定没事的。”
  望着母亲焦虑的神情,我勉强点了点头。
  手术前一天,医生对我和母亲说:“手术的成功率只有70%,所以,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70%,这个数字在不停地鞭笞着我的心灵,母亲也悄悄地离开,我知道,母亲哽咽了。
  突然,从内心最深处,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对我说:“坚强吧,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不要让爱你的人受伤,加油!”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我抹去眼泪,坚定地看着远方。
  晚上,我对父母说:“相信我,这是击不垮我的。”
  XX年10月31日,伴着心脏的不断跃动,我走进了手术室。
  因为我的手术是局部麻醉,因此,我基本上还保持着清醒的意识。
  医生对我说:“孩子,如果痛苦,就喊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也在坚持,我的病服已经浸透了汗水,我的手牢牢地抓着床单,因为,我相信,我能行!
  终于,手术结束了,医生对我说:“手术成功了。”我笑了,第一次笑得那么开心。
  在随后呆在医院的七天中,我的情况十分良好,很快地,我便出院了。
  不过,虽然我出院了,但我至少还需要四个月呆在家里休养,之后才可以上学。
  随后的四个月中,虽然我不可以看书,看电视,但我还在坚持,我知道,现在一切困难都挡不住我。
  XX年2月18日,阔别课堂四个多月的我重新回到了学校,由于缺了太多的课,我重新选择了高一。
  重回高一,我觉得我成熟、睿智,也更加坚韧,即使四个多月没碰课本,我还是在月考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我的生命更加美丽了,我成为歌咏比赛的领唱者,班级活动的组织人员,以及校运动会上为运动员呐喊的宣传报道人员。
  原来,乌云过后,太阳可以如此美丽。
  看着耀眼的光芒,拂着清风,聆听着鸟儿婉转的歌声,我发现,磨难使我的人生更加夺目。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平凡的人,拥有的一个平凡的故事。
  【评委点评】
  这是一首坚韧顽强的生命赞歌。文章以自己患病、手术、康复、重新回到课堂的经历,真实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抗争的风貌。而且,经历了曲折、磨难,作者对生命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诠释,懂得了更加珍惜,比过去加倍努力,懂得了关爱集体,关心他人,逐渐走向成熟。看似平凡的故事,揭示了不平凡的道理,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语言简洁、老练,生动而又富有哲理。
  (评委:吴加才)
  我的故事
  高二(10)班 张娓娓
  18岁,花样的年华,我的记忆应该充满快乐。我的回忆应该如阳光般温暖,如花儿般清香……可是,它虽不乏欢乐但也充满着辛酸!
  两年前,我正在为中考做着冲刺的准备。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我异常勤奋、异常安静,可也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初三一年,我是在怎样的痛苦下坚持过来的,我有先天性尿道疾症,是看不好的。也许由于学习压力大,每天都犯病,坐也不能,站也不能,难受得要死,每天在教室里我忍着酸痛强迫自己学习,实在忍不住了,就躲到操场的墙角边哭泣。回到家,母亲总是皱着眉打量着我,可我从未让她看出来。每夜等到她睡熟了,我就一个人悄悄地拿着书到厕所去,一蹲至少2个小时,但并未减轻我的痛苦,一夜,母亲悄悄来到厕所看见了我,我告诉她:“没事,不是那个犯了,是拉肚子了,你去睡吧!”妈妈皱着眉低下头走了。其实她知道我在撒谎,妈妈走后,我的泪无声地流,恨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怪病,可是我不敢出声,因为我知道,我的哭声对妈妈来说是一种折磨!
  就这样,我熬过了朝朝暮暮,中考,我以670分的成绩考入响中,暑假是漫长的,我想利用这个假期为贫穷的家庭减轻负担,也想接触一下社会。
  在哥哥的安排下,我进了张家港的大娘水饺店当服务员,一切在我看来都是新鲜的,都是激动的,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可是,一切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那里的老服务员教我做事,我什么都不懂,教烦了她们就骂我笨,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一次一个老服务员让我倒垃圾,好大的一个桶,我拎不动,她就拿手里的抹布砸我脸上,没办法,我还是得忍着。她们把错误推到我身上,经理经常批评我,没办法我还是得忍着。还有一次,由于我的手很小,碗很大,规定的姿势是三个手指夹住碗,而我很费力,一不小心,滚烫滚烫的汤把我的手烫得通红通红的,一时间觉得自己满心委屈,就躲到更衣室哭起来了。可是,我还得擦掉眼泪,出来仍然要面带笑容。晚上10点下班,爸爸来接我,我高兴地向爸爸诉一天来的好事情,而关于自己的委屈,我只字未提。说完了就趴在爸爸宽阔的背上哭起来了,却没有一点声音。
  突然听说,响中要军训,我开心地回来了。可是我却未领到一分钱的工资!军训过后,妈妈说不能把时间浪费了,所以我和妈妈帮人家洗车,每天15元钱,这样的暑假一天天过去了,我正式进入了高中阶段,开始了我的大学梦想实践旅程。
  高中的生活,也是极不平凡的。
  爸爸今年54岁,可是却比实际年龄老得多,头发多半是白的,连胡渣也白了。同学们说他是爷爷时,我心里难受得要死,由于经济危机,爸爸下岗了,找不到工作,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爸爸低声下气向别人借的。
  上次,学校里普遍丢钱了,每个同学的包都被翻过了,有的同学被偷了几百块仍若无其事,而我的仅剩的40块钱被偷了,却哭成了泪人。同学们安慰我说,不就40块钱嘛,有什么好哭的?越是这么说,我越是心酸,有谁可知那40块钱积聚了我爸爸多少汗水与尊严,我恨同学们的不懂事,不知人间疾苦,不知天下父母心!我握着手里借来的几块钱,给爸爸打了电话,可是我始终开不了口要钱,就告诉爸爸我一切都好,只是想他了,然后我打给哥哥要了200元钱,要他不要告诉爸爸,否则他又要向别人借钱了!200元足够我一个月了!
  开学以来,我就发现自己头老是晕晕的,上周才下定决心到中医院去看看,到了医院在门口徘徊了半天才进去,检查花了100多元,医生说我是脑神经衰弱,还有眩晕症比较严重,我看了医生开得密密麻麻的药方,手里的钱握出了汗来,我还是走了,没吃一粒药。今天上午第四节历史课差点晕过去,头猛地摇在桌上又醒了,挂一次水就要50多块,所以我一步未踏进校医室,即使此刻坐在这里,我的头也还是晕晕的。得知有作文比赛,我是这么跟老师说的:“要报名费我就不参加了,不要,我就去。”来时同学们还笑我,说我的水平也敢参加作文竞赛。他们没人知道,也许我可以得到奖金,我就不用向爸爸要生活费,爸爸就不用向别人借钱了!真的!我只希望爸爸过得轻松一点!
  我的故事讲完了,我知道我身负的重任,我知道,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即使我的作文不得奖,就当是把心里的苦倾诉了一番吧!
  【评委点评一】
  顾城有诗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你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奇迹。天生的疾病没有挡住你努力奋进的脚步,也没有弱化你对于家庭的责任感。端盘子、洗车子,你用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力所能及的份量;读书、考试,你凭自己的实力考入了重点中学。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缺陷,也许正是那些缺陷给了生命与命运抗争的巨大力量。
  你的作文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缺少必要的技巧,但还是成功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真实的体会。四十块钱的故事似乎可以作为引子放到文章的开头导出你的整个故事,这样,也许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出于拿奖学金的目的来参加作文竞赛有些无奈,但无可厚非。你的故事感动了本届评委会。评委会将“评委会感动奖”授予你,同时希望你明白评委会不仅仅是出于对你的同情,更多的是出于对你的尊敬。
  希望你继续保持可贵的责任感和顽强的力量并寻找到属于你自己人生的光明;希望你下次不再以奖金为目的而参加我们的作文竞赛,而是以更好的作文与我们分享你积极向上的苦乐人生。
  (评委:许立群)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