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回复: 0

《交通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材分析〗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和教参之后,我考虑了这么两个方面:
  1. “平移”的思考方法和“上楼梯”问题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但难点的分布和教材的内容都显得分散、凌乱;
  2. 由于教学难点较多,所以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在一个课时内难以完成。
  于是,我寻找了一根线,将一些教学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同时移动某些教学内容到下一课时,并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遵循学生正常的思维过程有规律地进行排列。于是,上学歌和上学情境对教学内容的串联首先定了位,并将不属于上学情境的第52页第2小题内容作出移动。
  根据课改精神,除了灵活地运用教材,我现在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备学生:
  1. 怎样转换教师的角色,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
  2. 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会以多大的兴趣对身边的数学内涵予以延伸?
  3.什么样的课堂鼓励对学生学习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4.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前:出示卡通人物,引入闯关内容
  课一开始,我就故作疑惑,问:“刚才小朋友们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可老师在哪里呀?”从而指出我今天不是老师,而是一位主持人。主持人为同学们带来了五位新朋友,除了教材主要人物小东,其余的就是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小丸子、皮卡丘和机器猫以及与交通标志有关的警察叔叔。学生立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随后指出我和这五位新朋友是来为××班主持节目的。在我们的节目中,有美丽的动画、有趣的问题,而且答对问题的同学还可以和主持人一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头饰。因为个人的回答又代表着小组的荣誉,所以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将会成为这一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帮助和被帮助就更加普遍,否则本小组成员戴的头饰就不会最多。在我看来,头饰也成了学生已经回答问题的标志,使我尽量避免重复地让某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更大程度地面向全体。除了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小集体,还有整个班级这一大集体,小组之间既是竞争,也是合作,在整个班级每过一关时,我都设置了令学生心动的奖品。
  作为主持人,我开始采访小朋友:你每天是怎样到达学校的?知道汽车每分钟能行多少千米吗?你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呢?知道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告诉我你最好的朋友是谁,知道你和他谁的家离学校近吗?其实这些数学问题,学生并不太留意,我的采访要告诉学生的是:他们上学,有坐车的,有步行的;有住得远的,有住得近的;有走得快的,有走得慢的。原来上学途中充满了数学问题。由此可见,交通和数学密切相关,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小东上学
  小东快乐地出现在上学路上。主持人和学生一起唱上学歌。上学第一关:1. 小东上学来了,你能计算出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吗?2. 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在第1小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图时间与地点的变化,可以轻松地过关。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交通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生1:第一幅图小东是在家中,时间是七点十分,而第二幅图小东已经在学校了,时间变为七点二十分,过了10分,因为小东每分走65米,所以65×10=650(米)。
      在第2小题,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提出了多种思维方法。
      生2:第一问小东只需要走两段路,所以650×2=1300(米),而第二问小东需要走四段路,所以650×4=2600(米)。
      生3:1300×2=2600(米)也可以。因为1300米是一个来回,小东中午回家吃饭,是两个来回。(“来回”是口语,用在这里却更加贴切,十分准确。)
      第一关中,为了使学生稍微踮踮脚就能够摘到果子,初步体会小组合作的愉快。我将最后一个小题(爬楼梯)这个难点分解掉,将它单独设置为第四关。既然闯关成功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恭喜学生:你们以智慧赢得了第一关的胜利,将得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花环。学生立刻跟随主持人打出“v”的手势,第一次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二:小丸子、皮卡丘上学
      由于第一关获得成功,学生兴趣倍增。师生打起拍子,再次唱起上学歌,皮卡丘和小丸子快乐地出现在上学路上。上学第二关,是一个难点。要摘到果子,需要跳一跳。
      首先我为跳一跳做了一个铺垫:从皮卡丘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到达学校比较近呢?
      生1:从皮卡丘家到学校有2条路可走,两条路到达学校一样近。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用的是平移法,将那两条横线移到最上面,将那两条竖线移到最左边。(多媒体配合操作)
      从小丸子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最近的路有多少米?(教材第53页第3题图,图中“小明家”改为“小丸子家”。)
      生2:通过我们小组的计算与讨论,知道从小丸子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最近的路有620米。
      师:为什么呢?
      生2:第2条路是100+350+180+80=710(米),第3条路是280+150+190=620(米),第一条路没有数据,但它往上绕了路,我们组观察它是最远的。
      生3:我们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用刚才的平移法解决问题。
      师:是吗?请你上主持台演示给其他小朋友。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对不对啊?
      生:想。
      一个刻着班级名称的金奖杯出现了,闪闪发光,学生看见了自己班的名称在闪耀着,异常自豪,也异常兴奋。不用主持人带领,自然发出的“耶!”响彻课堂。学生心中已经期盼着第三关的到来,那将意味着更精彩的礼物,那是什么呢?
    (四)活动三:机器猫上学
      师:对了,还有谁没有上学呢?
      生:警察叔叔。
      师:警察叔叔要上学吗?
      生:哦,是机器猫。
      师:对了,就是这只小懒猫。它又贪玩又贪睡,如果还是步行上学,一定会迟到的,不过机器猫有的是办法。
      机器猫变出了一辆汽车,然后坐上了汽车,轻快地开在上学路上。师生再次欢快地唱起上学歌,学生已经被教师的儿童化语言逗乐了,平等和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课堂。上学第三关:一个超级大难关。
      其实这一关的内容并不难,只是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完全可以进行大概的猜测。只是第二个“窄桥标志”学生可能猜不出,设置了交通警察的帮助,教育学生在接受帮助后说:谢谢!
      看见了注意儿童的标志,说明机器猫已经到达了学校,使情境完整。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这些交通标志可以怎样分类?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交通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集体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讨论的结果是比较全面的。
      生1:可以按颜色来分,红色的一类,黄色的一类。
      生2:我们认为可以按形状来分,圆形的一类,三角形的一类。
      生3:我们认为,画线的那种标志是表示不能做某些事情。
      师:表示“不能、不准、禁止”,是吗?
      生3:对。
      师:哦,你是从意义上来分类的,这一类确实是禁令标志,那另一类呢?
      生3:它是提醒大家的标志。
      师:对,它们起到了警告、提醒的作用,属于警告标志。
      师:奇怪了,设置这么多的交通标志干什么呢?
      生4:保护我们的交通安全。
      生5:爸爸妈妈说,上学放学要注意交通安全,他们的车都开得很慢,有时会告诉我这些交通标志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这一次我们将会得到――
      一块晶莹剔透的大水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看呆了,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声:“哇!”平时生活中不能得到,而现在它却能属于自己,属于整个集体共享,学生异常兴奋。
    (五)活动四:上楼梯
      轻柔的音乐中,出现了四层的教学楼和以上四位没有迟到的小朋友,适时地进行按时到校的教育。上学第四关:一个超超超级大大大难关。
      这四位同班同学同时到达了学校,要同时思考这一个超超超级大大大难关。他们的教室在4楼,皮卡丘和机器猫飞上去了,如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20秒,小丸子和小东在1分内能从一层走到教室吗?(小丸子:不能;小东:能)他们争论不休,小朋友能帮帮他们吗?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会支持谁?(这时,一场辩论赛正在酝酿之中。选出持不同意见的代表,允许不同见解,造就民主的课堂氛围。)
     师:你能说服对方吗?
      生1:4×20=80(秒),不能走到教室。
      师:你有没有被对方说服?你能反过来说服对方吗?
      生2:3×20=60(秒),能走到教室。
      教师配合第二位同学的说法演示多媒体,多媒体直观的动画效果十分容易辨别正误。
      师:现在你们支持谁的意见?
      师:你的教室在几层楼?从一楼要爬几层楼梯?
      师:主持人的家住在6层楼,从一楼要爬几层楼梯?(课本原题)
      师:我们校长住在50层楼――(故意拖音)
      生:从一楼要爬49层楼梯。
      师:中计了,中计了吧!想一想,我们校长会天天爬49层吗?
      生:哦,上当了,是上电梯。(学生有的被逗笑了)
      师:是电梯上49层,对吗?
      生:对。
      师:小心上当。
      生:哈哈哈哈。
      好了,这一次是什么礼物呢?哇,那不是一座金光闪闪的皇冠吗?它似乎已经戴在了小朋友头上,不然,他们为何开心到了极点呢?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课中有一种现象:总有些学生,他们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形成习惯,无意识地等待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正确答案,形成一个被动而简单地获取知识的习惯。我每次看《幸运52》或《开心词典》的时候,体验到每一位参赛者为了获取某种胜利,必须要经过层层的思考和挑战,而主持人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我想这种身份,才是真正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师身份。所以这一节课较好地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因为学生从电视中已经对主持人的作用了解得十分清楚,知道了主持人是不可以公布答案的。如果被动地等到主持人给出答案,那么整个班级就已经失败了;如果等到其他小组成员回答了问题,那么自己小组就失败了。因而只有主动探究才是胜利的途径。有句话说:“儿童最好的教师是本质上富有童心的人。”主持人的儿童化语言也有利于自己身份的转变,例如“噫?这老师在哪里啊”“对,就是这只小懒猫”“哈哈,中计了,中计了”这些话语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童趣,我们完全不必拘束。所以,今天已经不能依靠这位嘻嘻哈哈的主持人,他今天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一切必须靠自己的思考与合作,靠自己陈述充分的理由民主地进行争辩。这样,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获取自己的胜利。当然,创设新的课堂模式,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形式绝不是单一的,主持节目或辩论赛的形式都只是其中之一。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交通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且会对身边的数学内涵予以延伸,甚至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比如说,上学这个情境贴进学生生活,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来回”这个词语(课堂设计为“往返”),所以650×4之后的另一种思维延伸1300×2就不算是个难点了。教学到上楼梯问题,另一个班级的学生辩论到,从一层上到四层,需要走三层楼梯,但是我们一般是从地下停车层上去的,所以还是要爬四层。我突然想到深圳特区的这个特点,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但还是强调要从一层走到四层,正确地解答题目。
      多媒体课件的成功制作也是这一节课的可取之处。除了设置动画情境,比如创设小东、皮卡丘、小丸子、机器猫上学这个比较连续、完整的情境,同时还有动态演示,比如“平移法”的操作。但更意想不到的是它带来的鼓励效果。课前我考虑到给朵红花,给个头饰太过普遍,重施故技,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于是我考虑用动画进行鼓励,但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强烈。从这节课看来,精彩动画的鼓励要比教师经常性地自掏几十块钱买奖品的鼓励更佳。
      这一节课学生主要是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但我认为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陷,还是搭配使用,交*使用比较合适。小组合作有利于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讨论的结果往往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说交通标志的三种分类。然而单纯地进行小组合作方式,就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可以依靠集体。如果将来的社会需要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你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呢?因而,我认为应该多种方式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案例点评〗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以完整的情境,配合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乐学;教师正确地变换了师生的上下关系,以亲和力平等地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学。此外,合理新颖的鼓励,让人感受到师生在一种十分融洽的气氛中共享着成功和快乐。
    〖编者点评〗
      本案例的写作风格很独特。这也是我们选编此案例的一个理由。教师如何记录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跳出来带着研究的眼光看待每天都发生着的普通而又平凡的课堂,如何在这些普通而又平凡中寻找、反思教育者的快乐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沈老师的这篇案例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从沈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友善、和谐的关系,从“闯关”内容的设计,我们又清楚地看出教师为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所付出的心血。无疑,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交通与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及评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