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之后。首先由“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此定理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又一种重要方法,为以后几何学习提供重要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本章及初中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几何推理论证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存在识图难、产生为难情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c组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几何说理题。
    2.b组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简单几何说理题。
    3.a组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问题,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c组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b组、a组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提高他们的归纳猜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数学思维中,培养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a组:(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b组:(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图1                                    图2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图3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教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c组写出几何推理过程;a组动手操作验证;b组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a组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c组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的结论。
    2.例题学习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c组学生根据已知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b组学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b组学生自主完成,c组学生帮助a组学生完成。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总结(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先认准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再得角相等,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边相等,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也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b组学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c组学生回答)
       (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a组学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a组学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a组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b组必做题目:
        1.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 △abc是什么三角形?
       2.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     
       b组学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c组学生必做题目:
       1.课本p79   1、2   。
       c组学生完成:
       课本p79   3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c组学生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帮组a组学生,体现同伴互助,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问题设计的不是很合理,对a组学生引导、关注还欠缺,对c组学生应在如何进一步拔高多下功夫,从而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