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七上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想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6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19XX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土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皖南事变前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4年3月,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1949年后担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四、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缥(piāo)  缈(miǎo)
(2)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3、 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学生再读全诗,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韵律美。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象。
1、研习诗作第一节,体味联想的自然。
思考:
(1)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为什么把“街灯”比作“明星”,又为什么把“明星”比作街灯?
(2)在第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明、闪、现、点
①“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七上14
    ②“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
    ③“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④“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一字传神,意境尽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那么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产生了哪些无穷无尽的想像呢?
    2、研习诗作后三节,体味想像的丰富和意境的优美。
    (1)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诗作是怎样逐步展开想像的?
    (2)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3)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六、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预习《静夜》。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 听《静夜》诗歌朗诵。思考:
    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 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明确: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
    三、朗读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四、比较阅读: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点:
    (1)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2)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3)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4)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2、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七上14
    六、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作业布置:背诵默写两首诗。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三、写作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3)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学生讨论并归纳:
    (1)“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联想街灯。这样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逐步展开想像的过程:
    街灯
                    天上的街市
    明星
      珍奇的物品→自由的牛郎织女
    (2)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作中描绘了两幅令人心醉的图画:骑牛图、闲游图。“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天上街市的美丽、富庶、幸福、自由体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否定,表达了诗人对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七上14
    (4)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1、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
    3、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   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结尾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
    1、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夜晚景(写实):朦胧、恬静的美
    鲛人泣珠(想像):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七上1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