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回复: 0

【原】香菱为什么学写诗,为什么能够成功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2-5 0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曲征
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性人物,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籍江苏苏州的姑苏。系甄士隐独女,一生坎坷崎岖,命运多舛。四岁那年的元宵节,被家奴霍启(谐音“祸起”)抱着看社火灯会,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英莲已被拐子拐走。拐子将其养大后,先卖给金陵公子冯渊(谐音“逢冤”),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冯渊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但是“呆霸王”薛蟠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带领众豪奴将冯渊打死了。英莲到了薛家,宝钗给她改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薛蟠外出做买卖,香菱便跟随薛宝钗来到大观园与宝钗一起居住,然后主动找林黛玉学习如何写诗。
香菱为什么学写诗呢?一则,香菱之父甄士隐未出家前是本地望族,其人“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饮诗为乐”,所以香菱幼年时对于书本诗词耳濡目染,受过熏陶。二则,受薛宝钗的影响。尽管宝钗认为写诗不比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女红重要,但是宝钗毕竟也是一个才女,家里肯定有诗词书本,香菱说不定也会不时翻看。三则,大观园是个比较开放宽松的场所,又是众多文艺青年汇聚的地方,还成立了诗社,香菱想迅速融入其中,也想与各位文艺青年看齐,所以下决心学写诗。
《红楼梦》“香菱学诗”这段描写,既突出了香菱的钻研精神,也道出了把诗写好的具体做法。这一点,对于今天想把诗和文章写好的人们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香菱学诗找的老师是林黛玉,真是选对了老师。林黛玉才华横溢,聪慧出众,其才识唯有薛宝钗可与之比肩。在三十八回大观园诗社组织的“菊花诗”比赛中,林黛玉的《咏菊》夺得第一,可见其才情非同一般。香菱找林黛玉学习写诗,可谓找对了人。有了精通诗歌的老师,剩下的就是遵从老师教诲,认真学习写诗了。
林黛玉首先解除香菱对于写诗的恐惧心理,“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这其实是林黛玉在消除香菱学诗的恐惧心理,令其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如今的许多人害怕作诗写文章,总认为写诗写文章是多么难的事情,其实这种想法最要不得,“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自己的写作压力,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害无益。所以要想写出好诗、好文章,必须先从“不惧怕”开始。
之后,林黛玉要求香菱必须多读。先读熟《王摩诘全集》(也即《王维全集》)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了之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杜甫)的七言律,然后再读李青莲(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之后再把陶渊明、应(应玚)、刘(刘桢,一说刘禹锡)、谢(谢灵运)、阮(阮籍)、庚(庚信)、鲍(鲍照)等人的一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林黛玉深知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求香菱必须要多读、精读、泛读。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想写诗写文章,在文学方面有点成就,但是总是写不出东西,即使心有所想,也无法成文,原因之一便是读得太少。不想阅读,不愿阅读,不会阅读,造成词汇枯竭,驾驭文字能力太低,莫说文思泉涌,就是想把文章写的文通字顺都非常困难。
大量阅读经典文字,不知不觉之中就会被熏陶,被浸润,被指引,慢慢地就会发觉,许多精美的文字不经意间已经变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不知不觉地从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来。
阅读很重要,但是写作实践同样重要。只读不写,写作水平同样不会有很快提高。林黛玉要求香菱一边读一边写,不管是读还是写,香菱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精神。林黛玉出了一个“月”的题目让香菱作诗,香菱为写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达到入迷的程度。写出第一首诗,林老师说“措词不雅”,她返回重写。她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山石上坐着出神,认真推敲,来往的人都很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都远远地瞧着她,宝钗笑道:“这人定是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写出第二首,林老师还是不满意,香菱并不气馁,又搜肠刮肚,殚精竭虑,此时的她一心只在作诗上,听了探春一句“菱姑娘,你闲闲吧”竟说“‘闲’字错了韵了”,引得大家一片笑声。晚上三更上床五更才朦胧睡下,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早晨起来急忙将梦到的诗句写下来交给林老师,大伙一看,新巧有意趣,确是好诗!梦中得诗,其创作欲望何等强烈。试问,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够达到如此境界?
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这样的勇气是不行的。有了这样的勇气,才能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也才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写作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现实中有些人,空有一腔作诗写文章的宏远志向,却缺乏香菱那种孜孜不倦的读写精神,其结果当然作不出好诗,写不出好文章。
【作者简介】曲征,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高级教师。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校园版)《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格言》《特别文摘》《词刊》等上百家报刊;文章被编入《杂文集》《2012中国年度幽默作品》《2012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2013中国年度杂文》《全国克服“四风”杂文大赛文选》《中文诗刊汶川大地震专辑》等文集。《齐鲁晚报》副刊专栏作者。多家网站专栏作者。评论多次被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采用。报纸特约评论员。多次获奖。其幽默杂文诙谐辛辣、入木三分。诗歌短小精悍,意象丰满,情思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