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回复: 0

【原】“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觉得有道理吗?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2-1 0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实质。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眼界,他们的做法,却放在了更低的地方。这往往就让孩子的未来成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眼界?
静洁在《父母的格局》一书中说:
”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
说得更简单一点,那就是看得更远,想得更多,要求更高。
那么,怎么做一个有眼界的父母呢?

一、懂得教会孩子爱与责任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教育榜样作用很重要”。爱与责任,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因为家里孩子多,原来作初中老师的妈妈也因此而没了工作,成为了农村里最低层次的穷苦人家。
但是,他的妈妈对家里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有一次他没完成作业,被妈妈打了一下,痛斥到:
“人家是看林的,你是种林的,你跟着人家到处逛,别人巡完了林子了,你的树还没有施肥!”她特别严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小学生,“不读书,以后家里一辈子都得在村里当低保户!”


这句话点醒了他,从此以后努力读书,并且成为那一年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
而邻居家,靠卖烧烤成了全村最有钱的人,却很不屑,认为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跟自己女儿一样,早早就出来挣钱了。
结果,很多年过去,再次见到面时,这位网友早就因为教育和读书,生活彻底改变,而那位邻居家的女儿,却因为早年没有好好读书,更只看到可以早点去挣钱,而生活却越来越困苦。
这让他感慨,咬着牙读书,从小获得的教育,才是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基石。

爱与责任下的孩子,更加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不易,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中所说:
“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所以,父母没文化不要紧,没钱不要紧,但没有格局和眼界,那就不是一代人的苦,而是把苦传给下一代,让贫穷成为了一种基因传承给了下一代。

二、不去限制孩子成长的高度,让孩子有更广大的天空说说一个网友的例子,那简直别说有没眼界了,那真的是血泪的弯路啊。
高考前夕,这位网友一番努力,学习成绩冲到了班里前二十名,本是有希望上二本,所以他报了某师范大学。

父母找了班主任后,给了句,你儿子考不上这所师范大学的。
于是各种找人,换学校换专业,最后出来成绩,他的成绩超过某师范大学分数,却在换后的学校落榜,当年这个大学的分数线历史最高。
后来要上大学,可以花2万块钱改专业,他的父亲不同意,舍不得这钱。
结果,毕业后因为这个专业,真是吃尽了苦头,悔青了肠子。
再后来,当地招商局要招事业单位人员,不限专业,他问他妈妈要不要去考。
他妈给他说了一句话:
“100块钱能买一条裤子的了,报那个做什么?你在家里等着给你找工作”。
自此,圆满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

此后大彻大悟,不再听父母的安排,而是自己奋斗,经历前后50多次考试,10年左右时间,才找到了合乎自己想法的工作。
父母的眼界,如果不够高,反而就会制造孩子成长路途中的障碍。
很多孩子的挫折与失败,一定是先从家里开始的。
父母要做的,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还要有足够的高度,让我们看到前进的方向。

三、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是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来做到的。
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红色连衣裙小女孩林妙可,一举成名。

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父母的安排下,林妙可走上了演艺之路,童星所带来的热度和收益,更让她不顾自身形象,什么广告都接,什么戏都敢拍。
这些年来,出现在少女林妙可身上的标签,已经是“世故”、“做作”、“早熟”等这样的负面评价。

妈妈对此也有一番辩解,说是“看着孩子那么满足,你也很难不让她(做这个事情)。”

而当年奥运会上,隐身幕后的真唱杨沛宜,她的爸爸在面对潮水般的商演和片约时,冷静的拒绝了:
“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应该在小孩子范围内,不要涉及成人的世界,会对心灵造成冲击。
有一些信息,别人的议论,小孩的理解和成人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偏差,或者大人开导不够及时,对孩子的后续发展很不好。”


在父亲的呵护下,女儿获得了自己充实的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
09年,小沛宜考入七大童声合唱团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
初中时,以学霸身份,从人大附中实验班考入北京八中国际部,彼时林妙可成绩垫底。

19年,代表北京八中参加全美经济挑战赛,斩获个人金牌、满分第一名的个人和团体佳绩。

在林妙可和杨沛宜的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两类父母的不同做法。
是早熟,是赚钱,还是静下心来,走自己成长之路,待到时机合适再灿烂?
我们不能说林妙可父母的做法就一定有问题,也许孩子的机会就那几年。我们也不知道坚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但是,有一点却是主线: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把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不论赚多赚少,一个人在最重要的童年与少年时期,没有良好的成长,未来长大后想弥补,往往需要付出无数的代价。
所以,“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深以为然。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