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原】汉语谐音文化告诉你:为何蝙蝠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蝙蝠,一个长相奇丑、全身携带数百种病毒的飞行物种,在西方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常常与“恶魔”、“吸血鬼”等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却是吉祥的符号,是福运的象征,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喜爱。所以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无论在传统物器还是在传统建筑上,到处可见大量的蝙蝠图案。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能够让中国古代先民把这个“移动毒物”捧上“神坛”且历代一直将其奉为祥瑞之兽呢?这一切皆要从中国的谐音文化说起。
谐音文化的形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善于玩谐音梗,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对联、俗语到今天的广告语、网络段子,从古韵十足的地方方言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谐音现象无处不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谐音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形成自然与本民族背后的性格特征、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1、中庸含蓄的民族特性《中庸》里面讲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人有了喜怒哀乐等情绪不要随意表露出来,就算表露出来也要适当地调节控制,不能因情绪冲动而失了礼节,这便是中庸和谐之道。由于受到儒家哲学的影响,中庸和谐之道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的主流思想。在此种思想环境的长期熏陶浸润下,中华民族也逐渐形成了温婉含蓄、深沉内敛的性格。所以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时往往不会直截了当地表述出来,而是选择较为曲折婉转的方式,使对方心领神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经常喜欢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
而汉语谐音的使用,恰好能委婉而深刻地传递出人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情感,并且还可体会到汉语那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境,所以它便成了人们在语言表达中的一个绝佳选择。
在古诗词中,诗人就非常喜欢用“柳”这种物象来描写离别场景,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里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里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还有折柳枝赠离人的习惯。这是因为“柳”为“留”的谐音,诗人借之来含蓄表达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惜别之情,将那些说不出口的话语与情意全都寄托在那随风摇摆的柳枝里,意境悠长而深刻。

而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人们总喜欢在结婚当天往新郎与新娘的婚床上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这四种食物,原因就是这四种食物的名字连起来读与“早生贵子”谐音,此种方式既含蓄表达了大家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也暗含了家中长辈对他们繁衍下一代的殷切期盼。
2、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求吉利避凶灾是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心理,而最能体现这一心理的莫过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数字的态度了。在0到10中,6、8、9这三个数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因为“6”与“溜”谐音,有顺溜之意,其次汉语中还有“六六大顺”这个寓意顺利吉祥的成语,于是“6”便成了汉文化中代表顺利、好运的数字;而8和9则谐音“发”、“久”,代表发财和长久之意。为了凸显其寓意,人们还特别喜欢用“666”、“888”、“999”这样的组合。相反,像“4”一类的数字因与“死”谐音,人们总是避之唯恐不及,在一些饭店、宾馆楼层当中,由于考虑到顾客的心理需求,“4”字大多数时候都被会隐去用其他数字代替或者直接跳过。

此种心理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为一些平凡普通的事物添上吉祥好运的色彩,以寄托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憧憬,同时又有意识地躲避因言语产生的对不祥意义的联想,借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谐音文化就是在此种民族文化氛围下形成的,并逐渐丰富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谐音文化下“蝠”、“福”、“符”之间的转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福”是人们一切美好的想法,是生活的理想目标。从过去的福气、福运到今天的幸福,数千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求“福”的脚步,“福”文化也早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当中。
然而“福”毕竟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概念,“福”具体是什么,许多时候人们都说不清道不明。所以它便需要一种载体,一个人人可观的象征符号来传递这种抽象的概念。而因为谐音关系,蝙蝠这种似鼠似鸟又非鼠非鸟的神秘飞行之物便成为了“福”的标志。把“福”字所蕴含的意义——福气、吉祥等通过“蝙蝠”这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外化出来,瞬间就拉近了民众与“福”的距离,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福就在身边
有意思的是,蝙蝠作为一种吉祥符号,它多数时候并不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吉祥物一起组成各种寓意丰富的吉祥图案。例如“五福捧寿”,这是由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的图案。《尚书·洪范》有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而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它们围绕着一个寿桃或“寿”字翩翩飞舞,寓意着多福多寿,是民间极为常见的吉祥图案。

再如传统的“福禄寿”年画图案中,福、禄、寿三吉星齐聚,各自手捧仙桃、持挂葫芦手杖、脚下牵鹿,四周还有蝙蝠飞舞环绕着,共同组成了一幅寓意五福临门、高官厚禄、长命百岁的图案。

而在所有的蝙蝠中,红蝙蝠历来就被视为最吉祥之物,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本就有辟邪之意,再加上“红蝠”谐音“洪福”,所以当人们遇见红蝙蝠时常常会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一生洪福无量。
“蝠”亦“符”同音,因此蝙蝠也被引申为具有消灾辟邪之意的“符”。民间术士法物“九星化煞钱”就是由一只蝙蝠和一个大圆钱组成的,民间流传此物可化解流年太岁之用,避免无妄之灾的发生,是为吉祥护身之符。

自古以来,谐音现象就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谐音文化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对其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蝙蝠本是一种样貌丑陋、住地阴森、行踪怪异的飞行毒物,按理说与美好之意是完全不沾边的,正是因为汉语谐音的存在,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福运的象征。所以,可以说是汉语谐音文化赋予了蝙蝠这种生物更加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它也拓展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内容。
参考资料:
郑博、王仲轲,谐音现象中的文化成因[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7(2):73
文┃拾月
图┃网络 若侵权请作者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