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回复: 0

【原】诗词大会导师康震点评《回乡偶书》,引网友质疑,他真的错了吗?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高考试卷上,都有一类题型叫做:诗歌鉴赏。这种题经常会问及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某一句诗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些题往往是选择题,说明命题人认为对一首诗歌的理解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
之所以会出这类题,其实我们也能理解。一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往往是能通过它的上下文,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经历及心境,分析出来的。这也就是考这类题的意义所在。但问题就在于,还有一部分诗的意思并不明确,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也相差比较大,这种诗歌一般是很少出现在试卷上的。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这首诗,都会觉得奇怪,这有什么好争议的?这首诗小学就学过了,因为写得朗朗上口,直到现在多数人都还会背。但事实上,这首诗其实并不好理解,诗词大会的导师康震就因为赏析它引起了争议。
当时诗词大会上考的是填字,填的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对这个字大家要注意一下,以前我们念的都是cuī,但现在有些教材里认为念shuāi也是可以的。

对于这首诗,康震的点评是这样的:贺知章做了很大的官,临走的时候皇帝让太子率百官送他,还送了他一块镜湖。但是你们看这位86岁的老人,离开家乡50年了,回到家后还能写出这样天真的一首诗……就跟他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样。
对这首诗的理解,其实争议点就在于它是否是一首“天真浪漫”的作品,贺知章写此诗时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康震的理解来看,它应该是较为轻松、愉悦的,所以才如此天真。

但有网友对于康震这一解释却表示:他根本没有读懂。这些网友认为这首诗写得是感慨万千,格调上也是带着岁月沧桑之感的。在他们看来,“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出现了“笑”字,也出现了儿童,看上去是一幅很有趣的画面。但对这位86岁的诗人来说,心里却未尝没有物是人非之感。
其实这次还真不是网友们挑康震的刺,其实《回乡偶书》并非只有一首诗,它其实是一组诗,共有两首。只是课本里只收录了第一首而已,我们再看看第二首,或许就能对贺知章当时的心境有更深的认识: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诗可以看成是诗人走到村口时的情形,而这一首则是诗人走进村里后,到了自己家门口中时所写。诗的大意是:我离家这么多年了,如今回来才发现人与事变化都这么大。只有门前的这片镜湖的水,春风吹起时还和从前一样,泛起波纹。
这第二首诗如果用4个字来概括,写得无非就是:物是人非。所以在《唐诗品汇》中,文人刘云才会说这首诗其实是“说透人情之”。诗人虽没有交代清楚到底“人事半消磨”具体是什么事,或许是多数亲人已经逝去了,或许是在世的亲友们也已经与他感情淡漠了,总之这个家乡里是有很多地方让他颇感伤怀的。

在写完这组诗后不少,贺知章就离逝了。至于他在家乡的这几个月里,到底过得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再写出如“二月春风似剪刀”这般轻松、俏皮的诗篇。
《回乡偶书》真的是一首天真浪漫的作品吗?个人认为康震从字面上这样理解也不能说他就一定错了,就算第二首诗写得颇为伤感,也不代表第一首诗就不能轻松快乐,毕竟我们都不是贺知章本人。但结合上下文,笔者更认同质疑他的网友对此诗的理解,不管是从诗风还是与第二首诗意思上的统一性来说,个人认为当时贺知章其实是伤感的。

当然,大家翻看各类诗卷就会发现,关于这一点很少有题目会去考它,原因就是它本身就是有争议点的,也自然就没有标准答案。对此事,大家怎么看呢?赞同康震的观点吗?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