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回复: 0

【原】古玺临摹:别想了,古玺其实也有规规矩矩的满白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过汉印的朋友都知道,汉印发展到东汉以后,出现了满白样式的汉印,所谓的“满白”,就是白文笔画刻到足够粗或者足够盘叠以占满印面,使红色仅留一线,猛然一看,几乎整方印的钤盖效果满满都是白色。比如这方晋官印:

(晋官印里的满白)后世将这种印式发展到尽善尽美,渐渐成了经典的“满白印式”,如陈巨来这方“徐安私印”:

(陈巨来的满白印)汉印式的满白印基于缪篆的方方正正,如此就很容易构成“到边到沿”充满方形印面的“满白”效果。比如孙洪伟先生刻的这方满白印,即用缪篆:

(网友的满白印)但在古玺印里,我们极少见到“满白”效果的玺印,这是因为战国玺入印的战国文字字形并不规整,这导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纵横恣肆、自由奔放的战国玺印,时间久了,大家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战国玺没有规规矩矩的满白印,都是狂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本课我们临摹一方楚玺,却是接近“满白”(满白没有完全满的印,必然有红地的点缀)的战国玺印,就是这方“湘夌莫嚣”:

(楚玺:湘夌莫嚣)释印这是一方楚玺,印面四个字,一般释为“湘夌莫嚣”,其他字没有问题,有争议的是第一个字。徐畅的《古玺印图典》(2016年版)中释为“湘”,但稍晚一些的曹锦炎《古玺通论》(2017年版)释为“在‘相’字上加注‘丧’声”的双声字。但无论这个字解释成什么字,“湘夌”都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可考。“莫嚣”,是楚国特有的官名。比如《汉书·五行志》引桓公十三年《左传》:“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驭曰:‘莫嚣必败,举止高,心不固矣。’”颜师古注:“莫嚣,楚官名,字或作敖,其音同。”据曹锦炎《古玺通论》考证:楚置“莫敖”之职,始于武王时,起初是全军的统帅,后来只是一军主将,地位在令尹、司马之下。据《左传》,楚国中央一级的“莫敖”多为屈氏之世职。……此玺为湘夌莫敖之印,则此“莫嚣”亦应指地方军事长官。章法特征这方玺的最大章法特征当然是“满白”,印面文字基本撑满了印面,当然,同后世的“满白”印一样,这方印也有相应的“红地”点缀,这是满白印形成红白对比的审美特征,真正的纯满白相对呆板,并不好看。这方玺里的“红地”点缀有两处,基本形成了呼应关系,如图:

(两点红地的呼应)但这方印的满白并不是简单的盘叠屈曲,改变篆法的满白,整方印里,印面的四个字,由于古文字的特殊原因,几乎看不出是四个字,似乎是更多的单字,成了一方多字印,呈现出众星丽天的多字印章法特征。1、错角呼应。这方印的印面四字,“湘”字字形足够繁复,与其对角的“嚣”字也相对繁复,两字占位都超过了印面的四分之一,形成巧妙的“错角呼应”关系。如图:

(空间位置的错角呼应)注意,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人为的,因为在战国文字中,“莫”和“夌”都是纵向长的字,而在这方印里,两个字的高度被匠人生生压缩了,目的就是达成错角的章法效果。2、字形呼应。汉字很奇妙,因为汉字有很多相似的文字部件,这足以构成呼应的手段,比如这方印里的“湘”字里的“目”部与“嚣”字里的“頁”部中间的“目”部分,形状是相似的,在这方印里,这两个部件构成了左右呼应,团聚了印面,即便印面由两列文字组成,印面团聚异常紧密(当然,这也是“满白”的附加效果),如图:

(相似部件的呼应)同样,也别说这是偶然凑巧,因为不管是“相”还是“嚣”里的这个部件,虽然在战国文字里有足够的自由度(在战国文字里,这两个字均多次出现,字形各异),但这方玺里所呈现的倾斜角度、笔画方向全部是经过人为设计的,其目的就是达成呼应关系,绝非偶然。所以,你看,实际上,古玺也有规规矩矩的满白印,只是,秩序和规矩藏在混沌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