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2021高考时评素材汇编:生命、青春、努力、“倍速播放”利与弊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2 23: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户外运动,当遵守法纪敬畏自然
(人民日报)如今,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其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让人能够在拥抱自然的同时挑战自我,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户外项目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足迹越来越广,安全印记却没有越来越清晰。有人为了逃避景点门票,在未开发的区域追求刺激;有人拒绝大众化的旅游路线,追求不顾风险的自然体验;有人在经验和装备都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每一起户外运动爱好者被困、失联、遇难的事故,都打破了敬畏自然、爱护生命、遵守法规的出行原则,都耗费了救援力量和公共资源高速运转的巨额成本,不仅严重威胁自身安全,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我们懂得,再罕见的风景也不及生命的珍贵。近日,一则“90后小伙在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被找到,却拒绝接受行政处罚”的新闻,最终以“穿越者认罚,交齐了5000元罚款”而落下帷幕。该事件一连串的波折引发的公众讨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在此次穿越无人区的三人小团队中,有人曾成功纵穿羌塘,有人曾攀登过雪山高峰,堪称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正是那些极限挑战与奇特经历,推涨了他们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底气。但勇敢不是逞强,冒险不是弄险。尽管那位失联的穿越者创造了“断粮7天,只能吃草根、苔藓”的生命奇迹,这样的户外运动却不值得提倡,更何况一行人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活动属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追求挑战乐趣,需要我们牢记,再遥远的眺望也要留意脚下的土地。有生态人士指出,一个易拉罐被大自然完全分解需要200年,塑料制品需要1000年,一个玻璃瓶需要长达200万年。对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而言,宁静才是最大的守护。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荒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探险者在无人区的一举一动,比如留下一张包装纸、扔掉一个干粮袋、点燃一堆柴火,都会变成高寒地区的一道疤痕,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失。可以说,以亲近自然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举,既不是户外运动的风向标,也绝不会成为极限运动的功勋章。
2、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每一次努力都值得铭记(央广时评)回首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可以发现,面对疫情,中国的选择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抗击疫情,见证中国意志,淬炼中国意志。中国意志就是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在人民面前,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面前,必须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令人充满信心。“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我们是一线中的一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的话掷地有声。“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这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马凌的铮铮誓言。“当危难的时候,我可以用生命去保护他们,我可以做他们的盾!”这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陈红的肺腑心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个人都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在为了最后胜利而和病毒赛跑。“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使命担当,他蹒跚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有人的努力和奋斗,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坚强意志,展现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抗击疫情,见证中国精神,激荡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不屈服,不放弃,逆行者勇往直前,普通人勇于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医护人员的奉献担当令人充满感动。“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的内心独白。“这就是打仗,和病毒战斗、和时间赛跑,跑赢了,我们就能挽救更多生命、获得更多安全!”这是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的赤诚叮嘱。“我没有路可以退!整个疫情没有结束,我们重症监护室就不能退!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是国家新冠肺炎危重症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的真实心声,他和他的团队尽最大努力将一个个危重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这是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了警报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的由衷欣慰。“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这是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危机时刻对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战斗在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驰援疫情灾区的人民子弟兵,科研攻关的科技工作者,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拼搏在建设一线的施工人员,默默奉献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和所有人共同的英勇奋斗,才阻断了疫情蔓延,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性胜利。中国精神的火焰在他们内心燃烧,中国精神的光芒在他们身上闪耀。抗击疫情,见证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抗击疫情的力量来自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力量来自万众一心。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战之地和决胜之地。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集中显示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这身军装,是用来战斗的!秉持科学态度和乐观精神,依靠完整的防护体系和专业力量,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传染病防控专家毛青的话语充满坚韧的力量。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面对全球疫情,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凝聚合力、呼吁团结的方式,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以多种方式为国际防疫合作作出贡献,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中国力量。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今晚,我就会和你们一样,陪家人一起吃饭,陪孩子做作业、玩耍,弥补79天缺失的陪伴。收起过去,平凡的我,汇入万家灯火,回归平淡的生活。”这是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退役军人李晓静返回上海后的叙述。“等长大了,我也想做个像妈妈一样为国家作贡献的人!”这是驰援武汉的河北衡水饶阳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护士长耿雅娜的儿子对妈妈说的心里话,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就这样在每个人的心中默默传递。在疫情面前不屈服,在疫情面前不放弃;在疫情面前更团结,在疫情面前更坚定;在疫情面前,凝聚更大合力,守护更多希望,推动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选择,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历史!3、用生命守护生命(新华时评)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由专业小分队组成的“尖刀连”,是一支支在重症、危重症高地冲锋陷阵的“生命特战队”。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筑起一道白色长城。疫情告急,重症患者病情告急……“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插管小分队来了,冒着患者喷射气溶胶的风险,对危重病人实施气管插管;重症ICU里,护士日复一日守候,唤回了生命的春天;康复小分队,让更多患者摆脱后遗症困扰,恢复生命的活力……胸中有大爱,凡人亦英雄。“尖刀连”的英雄们以无我之姿义无反顾地坚定前行,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一种看起来平凡,实则可贵可敬、可歌可泣的使命担当。“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是同济医院这家百年老院的院训。身处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深深懂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八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在危难之际勇于作为、善于作为,同死神较量、为生命护航。同济医院“尖刀连”的无畏担当,正是抗疫阻击战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写照。
4、生命与青春可贵,请多一些敬畏  (海报时评)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校内发生的 “杀师”案,至今牵动着众人的心。据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嫌疑人1月2日21时50分左右行凶、21时52分从校门翻出逃离学校;被杀女教师业务能力强,人非常好……有不少网友感喟:教书育人怎可成为高危行业?嫌疑人李某某作案后逃离现场,令人愤怒:只因索要被值班老师没收的手机未果,便对其他老师痛下杀手,是怎样的认知让他对生命不存在半点的怜惜与敬畏?  学习是学生的使命,上晚自习玩手机本身就是浪费宝贵时间的不妥行为。考试在即,时光如水,一去不复回,怎能不珍惜?老师善意的管教,没有唤醒嫌疑人知耻而后勇发奋学习,换来的却是其不知感恩又殃及无辜的残暴报复。生命需敬畏,怎能不珍惜?他人的生命竟用来泄愤,人性何在?这是一场不该发生悲剧,也是一场必须进行的反思: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未满18周岁的他如此漠视生命?是怎样的成长环境让一个本该一心读书的少年为了一部手机出手如此狠辣?  在网络上,一言不合就“杀师”、一遇坎坷就“自杀”,这样的新闻并不算少。这些花季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对人生的轻视,让人不寒而栗。要知道,在校学习,终究是人生旅途的一段路程,做人才是一生的修炼。家长的约束、老师的管教都是用心良苦的外力而已,七彩人生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下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库,如今的孩子明显“早熟”,这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爱子,教之以义方。”年华易老,不可糟践;生命易逝,不可不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但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永远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必修课。
5、珍爱地球,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东方时评)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2020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幸福的家园。我们应该在珍爱地球中进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美丽。地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珍爱与和谐是人类命运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旗帜引领下,珍惜、爱护好我们的地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不断进步、蝶变、升华。  在“珍爱”地球中进步,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珍爱地球,就要珍爱地球的气候,珍爱地球的资源,珍爱地球和谐发展的秩序。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从珍爱地球,呵护家园的角度出发,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都应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出发,去打造全球价值观,去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今年的疫情对人类是一次大考,这不仅是对人类卫生健康水平的大考,更是对人类团结协作,经济发展,如何珍爱地球的大考。面对这场大考,我们应该团结协作,同心战疫,才能赢得胜利。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个别国家、个别政客,趁机作乱,不团结、很傲慢,不但影响自己国家的抗疫,而且,破坏世界团结战疫的正常秩序。这是不珍爱地球,不懂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折射,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人人珍爱,才能让我们这个家更美好。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升华,让我们的人类文明更美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人类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只有遵循好这个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让人类的文明更加美丽升华。但是,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让人忧心。人类的活动对地球造成了诸多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共生造成的恶果,面对这些恶果,人类发展必须悬崖勒马。今天,人类文明发展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数字科技的文明福利,也是人类文明联网思维,命运共同体思维的崭新认识。人类必然告别“唯我独尊”的傲慢思维,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人类历史文明长河浩浩荡荡,必然走向更加美丽。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珍爱地球,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能生出一个文明进步的崭新时代。
6、“倍速播放”时评素材

“倍速播放”利与弊
            “倍速”生活调查:6成网友视听加速,半数难以分清利大还是弊大
2019-10-28 13:08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选择过上“倍速”生活:边吃饭边刷微博,边洗澡边听音频,还用倍速模式看视频听音频……在南都发起的民调当中,六成受访网友表示自己开启着“倍速”生活模式。

资料图片 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受访者中近八成为上班族 最喜欢倍速追剧
喜欢倍速播放音乐娱乐和知识技能类内容产品
南都发起热点站站队调查,截至10月27日17时,参与的网友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最常见的“倍速”生活习惯是“倍速追剧”,占68.2%,其次是“倍速看视频节目”和“边听音频边做其他事”,分别占59.1%和47.7%。

站队调查截图
其中,选择倍速模式观看类别当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占据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接近半数。

站队调查截图
上班族阿鹏表示,自己看到有人在地铁上倍速看节目很吃惊。“语速一快就觉得很奇怪,他真的能听清楚吗?”阿鹏觉得平时工作生活节奏已经很快,“不用倍速可以放慢节奏,身体大脑都可以得到休息。”
“倍速”生活大多非被动选择 难以分清利弊
“身边的人都用倍速,那我要不要也用一下呢?”受访网友中仅有13.6%认为“倍速”生活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主动选择的占34.1%,而过半网友则是“两者兼有”。

站队调查截图
有网友一言道破“倍速”生活的苦恼,“好像我一个人说慢就慢得了一样,生活工作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
选择“倍速”的背后各有原因,有56.6%的网友表示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谈资”,为了职业发展提升技能,身边的人都在加倍努力担心被淘汰,现代生活快节奏下人们的“压力山大”也可见一斑。另外,以抽空娱乐放松为目的,内容良莠不齐也是人们在吸收内容时选择倍速的原因。

站队调查截图
上班族阿钊表示觉得自己选择“倍速”的原因是太焦虑,“怕内容消化不完,就加倍听或者看,到现在听到普通正常语速的反而不习惯了。”至于吸收效果,他坦言“真的不好说。”
“倍速”生活是利是弊,半数网友表示难以分清。网友小捷表示,“每天睡得比高三少,一直在抢时间,但是忙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心甘情愿。”

站队调查截图
网友Miss point表示,倍速时吸收的内容容易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云里雾里。他表示支持深度学习,“除非是自己了解透彻的东西,能倒背如流,可以倍速,对于新的东西,还是习惯普通速度认真了解清楚。”
对于“倍速能最大程度发掘自己潜力”一观点,有网友觉得应该有所取舍,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需要的领域必须花时间钻研,其他相对于自己不那么重要的才考虑倍速。
网友阮阮表示,“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同,有的时候慢点没什么不好,更多的会去享受生活。”
想清目标,选择过程,接受后果,选择“倍速”生活,或者是放慢脚步,各有各的精彩。

“倍速播放”,赢了时间?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10-15 09:38
本报记者 胡珉琦
  1.0倍、1.25倍、1.5倍、2.0倍,近年来,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必备功能。既提高了观看效率,又能不错过主要情节,如今,能够正常看完一部剧的人还剩下多少?
  有人说,倍速播放的背后是对内容注水的反抗,也有人担忧,这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大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倍速生活的时代,这一功能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倍速播放会使人更焦虑?
  去年,不少都市媒体发起了针对“倍速”生活的调查。
  比如,在《南方都市报》的调查中,有68.2%的人会“倍速追剧”,59.1%的人会“倍速看视频节目”。《新京报》也调查,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在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倍速播放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一功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也更自由。
  事实上,早在5年多前,国内的音视频平台和软件就已经存在倍速播放功能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倍速也能达到不卡顿、声画一致的水准。这一功能最直接的作用是,用户使用1.25、1.5甚至2倍速度播放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后来,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涌现出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制作的“鬼畜”效果视频,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人们选择“倍速”的背后各有原因,在娱乐休闲的内容中,质量良莠不齐是人们在吸收内容时选择倍速的重要原因。再者,是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职业发展的技能。
  不过,随着“倍速”生活越来越普遍,网友们也开始讨论起这种习惯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知乎上,就有网友提问:“看视频时总是使用2倍速播放会有危害吗?”
  有人认为,“在1.25倍的速度下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语速也比较快,能让人保持专注。但是1.5倍及以上,有些声音糊了,就适得其反了”。
  还有人表示,“听人说话或者做一些事情容易着急,觉得太慢了,感觉不够效率;总觉得较为无聊的部分加速还不够快;眼睛很容易疲劳;听正常倍速的语音感觉很慢也容易睡着”。
  关于倍速播放的影响,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认为,首先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而论之。如果是兴趣较低、质量较差甚至是无用的信息内容,通过倍速迅速略过,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有利的。
  “而且,大脑对于速度的适应是有弹性的,在1.25倍、1.5倍的情况下,不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本质上的破坏性影响,无需担心。”李葆明说,事实上,盲人在听取信息时,可接受的播放速度要快得多。由于盲人的视觉信息通路被关闭了,他们的听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这就意味着,大脑对速度的感知是适应的结果。
  “一般地说来,倍速播放习惯不会对大脑造成负面的、不利的影响,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播放速度的加快导致理解不充分、不完全,有可能对内心造成压力、焦虑和不安。”李葆明建议,人们不妨自我关注一下,如果这个习惯明显增加了你的负面情绪,那么长此以往是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的。
  倍速播放能提升学习效率?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
  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
  同样是在2017 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 倍速和 2 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 1.5 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一项学者的研究——MOOC 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查了拥有 MOOC 学习平台使用经验的 185 名学习者。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不同播放速度条件下被测试者的保持、迁移测试成绩由高到低是 1.25 倍速、1.0 倍速、1.5 倍速。1.25 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 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 1.5 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
  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 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在李葆明看来,现场教学和视频课程很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一种无监控无约束式的学习,而且缺乏互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适当提升信息输出速度,缩短课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他同时也强调,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应性。“尤其不要轻易地、过多地给低年龄段的学生观看倍速播放的学习视频,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认知发展还很不成熟,速度太快会导致他们听不懂、看不懂,反而增加学习压力,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得不偿失了。”
  倍速播放是对内容创作的不尊重?
  去年,著名的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开始测试在智能手机上的倍速播放功能,但这一做法一度引起了国外大量影视从业者的抵制。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表示,倍速播放代表控制和改变创作者们的工作成果。
  对于倍速播放的功能,国内有评论人士指出,为了娱乐无伤大雅,但如果成为主流,给影视艺术带来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它甚至会缩短艺术的生命周期。
  在此前的媒体调查中,就有用户指出,倍速播放对内容创作者不够尊重,“看电视都要加速,现在人是多缺时间”。
  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高强度、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这种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做法其实并不缺乏反思,表达对“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日子的向往。
  在李葆明看来,不能简单评价倍速播放的选择是好或者不好。
  “倍速播放并不等同于浮躁,因为对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的选择与个体的年龄、修养、人生经历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年轻人不停地放慢他的节奏。”他直言道。
  “而且,所谓倍速播放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这一说法本身就是片面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愿用1.5倍速欣赏,同样有人愿用0.75倍速欣赏。是否倍速播放,一点也不影响艺术作品寻找真正的知音。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不应该、也不能去要求和评价受众用什么方式欣赏作品。”
  李葆明告诉《中国科学报》,归根结底,选择什么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人都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享受,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才是最好的。


“倍速播放”精选时评
01.评论:别让视频网站倍速播放成为常态
           来源:光明日报  郑紫薇 李蕾         
       在当下各大视频网站,“倍速播放”的功能备受用户青睐。人们可以任意选择0.75、1.25、1.5乃至2倍的播放速度观看影视作品,有的网站还在进度条上提示关键情节。这种技术手段让观赏速度大幅提高,有的观剧者甚至可以“一集十分钟、一天一部剧”。“倍速播放”的兴起,究竟是观众太着急还是影视作品节奏太慢?它对影视创作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总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习惯于高强度、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具体到影视领域,随着产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电影、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等艺术门类在内的海量影视作品在视频网站上线。“爆款”产品次第涌现,与之相关的各种关键词也成为社交网络热搜榜单上的常客。稍有倦怠,就有可能错过一个观剧热潮,少了一次和大家就某一话题讨论畅谈的机会。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地追赶舆论潮流的进度,越来越多人选择倍速刷剧的捷径。
  影视作品的长度和质量也是人们打开倍速播放的重要因素。当下大多数播出平台按照“单集价格×集数”的方式购买影视产品。把篇幅拉长,多卖几集,就能收回更多成本、获得更大利润。于是,国产影视剧的篇幅越拍越长,集数越来越多。据统计,2010年全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约430部15000集,而到2017年则达310部13000集左右。单部电视剧集数从2010年单部电视剧平均三十多集,发展到了2017年的四十多集。然而,长剧集不代表高质量,反而成为剧集“注水”的征兆。为了把有限素材转化成更多成片,难免会出现篇幅冗长、情节拖沓的情况。“内容不够、回忆来凑”成为行业的惯用手段。部分创作者还采用拖慢对话节奏、重复台词和无意义留白等方式凑剧情,将一集五六十分钟的电视剧稀释地只剩下二三十分钟的有效观看时间。此外,随着阅片数量的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观众的观赏水平和审美品位也水涨船高,对于一些缺乏创新精神、试图以套路糊弄过关的作品,往往看到开头就猜出结局。为了直奔主题,尽快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只得自行挤干“水分”,点击倍速播放的选项,或直接拖动进度条。从某种意义上讲,倍速播放承载着时下观众对影视剧注水问题的抵触情绪。此时,观众手中掌握的不再仅是选择剧集的“遥控器”,更是能够决定剧作影响力的“传声筒”、检验剧作质量的“试金石”。
  海量但良莠不齐的影视产品,有限且碎片化的闲暇时间,以及不喜欢延时满足的大脑特性,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倍速播放”成为时下越来越多用户选择的观剧方案。不可否认,这既方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剧情人物,丰富日常谈资,满足社交需要,也意外地营造出一种娱乐效果,如加速后“鬼畜”感十足的音乐和“连珠炮”式的对白。这种碎片化、带有戏谑性质的观剧方式看似无伤大雅,但如果一旦成为主流,给影视艺术带来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很多使用过倍速看剧的人表示,用2倍速看剧看多了,就习惯了那种如同摁下快进键一般的声音效果和画面动作。再看正常倍速的影视剧,仿佛看慢动作回放一般。缺乏诚意的注水作品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影视剧都是集编剧、导演、演员等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心血和巧思于一身的诚意之作,其中蕴藏着大量需要认真揣摩的悬念铺垫和情节转圜,包含着诸多值得细细品咂的生活细节、心理变化,及人性的幽微之处。如果观众总是匆忙地在网上“打卡”完一部剧集,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刷”下一部,缺少消化、吸收和思考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将很难再产生那种对某个情节丝丝心动、对某处艺术处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敏锐观感,甚至使感知美的能力有所下降,只剩杂乱琐碎的片段挤占脑海。
  以“倍速播放”为主要特点的快速追剧,不仅辜负了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良苦用心,破坏了观剧过程必要的背景铺垫和情绪积攒过程,更使影视作品原本让人们“慢下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文化功能逐渐消解,反而助长了大众在快节奏生活中本就严重积压的焦虑情绪。而这种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观剧需求又倒逼影视创作——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情节强、节奏快、思想浅的“爽剧”,一边吸引观众的目光,一边受到业界的批判,挤压了内涵深刻但节奏相对较慢的精品剧作的生存空间。所以,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乃至全社会必须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赶快想办法应对——探讨改变播出平台以集数作为购买剧作量化指标的可能性,适当借鉴国外电视剧“边拍边播”“按季播出”的制播方式,让观众口碑成为决定剧集长短的主要因素;严把影视创作的质量关,规范剧集长度,抵制情节注水,为虚胖的影视创作抽出多余的“脂肪”,补充艺术和思想之钙,从而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观众有机会歇一歇,喘口气,寻回原速观剧的乐趣,顺便领会“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02.不要让“倍速播放”主宰我们的生活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庆峰   如今,大多数视频平台配备了“倍速播放”功能,提供从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还有“只看TA”的多样化播放选择。拿着平板电脑开着倍速播放,一晚上刷完十集二十集,第二天声称“看完”、交流剧情成为年轻人生活的标配。调查显示,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将近七成(67.38%)会在观看视频节目时使用倍速播放功能。
  年轻人为何喜欢“倍速播放”?首先令人想到的是,一些电视节目“注水”现象比较突出,动辄七八十集,又臭又长,跳着看已然是一种尊重,如果不支持“倍速播放”,恐怕许多人已经弃剧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可不仅是“注水剧”的独有待遇,一些被世人传承的经典作品,无论拿了多少奖,被怎样好评,许多人仍然选择“倍速播放”。这种新的阅听形式,充满了焦虑、急迫,也催生了媒介的刻意迎合,除了“倍速播放”外,随时互动的“弹幕”,无处不在的“打赏”,“5分钟看完电影”等缩减版,都成了一种常见现象。
  从媒介的角度来看,“倍速播放”等许多新功能,其实是争夺观众注意力的一种表现。在大众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性,决定了电视剧《渴望》可以做到万人空巷,金庸系列影视剧风靡一时,电视因此是单向灌输的;再后来,电视节目多样化,而大众注意力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同时看这个和那个,于是更加重视节目吸引力,以收视率为评判标准;互联网时代,大众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各种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短视频等争妍斗艳,都要争夺大众注意力,于是催生了“倍速播放”等新功能。
  不必放大“倍速播放”的功能作用,但回望简明的电视媒体历史,我们能依稀看到一种发展趋势,即人们越来越难以拥有时间。乔纳森·克拉里的精彩著作《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讲到,人们清醒和睡眠的界限正在被侵蚀,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其他重要界限的消失,比如白天与黑夜、公共与私人、活动与休息、工作与休闲,人们进入了一种无眠状态。“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这些速成的办法格外受欢迎,可以说是“碎片化”的精妙注脚,是当下媒介环境的真实反映。
  以“倍速播放”为代表的快餐文化,特点是快,人们在很短时间内,就知道了故事的脉络、记住了人名、积攒了谈资,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体会不到浸入其中的感受。如果是又臭又长的肥皂剧,匆匆掠过也不算是浪费时间,但对于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品,其中的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细节的真情实感、表达理念,需要我们投身其中去细细体会。而且需要认识到,视频这种媒介形式,虽然它直观、形象和快速,但人们很难产生记忆点,也没有时间进行联想。就这点而言,我们不能因为视频好看就远离了文字。
  总而言之,“倍速播放”是很好用,但它只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已,千万不要让它主宰我们,并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
          03.“倍速播放”一天半刷70集 观众忙还是剧集水?
                             来源:北京日报 | 徐颢哲 
       集数高达70集的《延禧攻略》,通过“倍数播放”,观众只需一天半的时间即可看完。
       针对热门大剧《如懿传》,视频网站提供了只看某位演员的观看方式为观众“省时间”。
“当代年轻人时间有多紧张?看个剧都要开2倍速。”近日,一位普通网友这样一条看似不经意的微博,竟然获得了多达几千次的点赞和评论。的确,“倍速播放”如今已成为众多年轻观众追看国产剧的常态。所谓“倍速播放”,是近几年视频网站新添加的功能,用户可使用播放软件加快或减慢视频播放速率,范围一般在0.5倍至2.0倍。在“2倍速”的情况下,一天半就可以刷完70集的热门剧《延禧攻略》。
       今年4月公布的《2018年中国电视剧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电视剧立项总量在465部以上,平均单部集数达到39.8集,而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三四百部电视剧播出。在碎片化时间里,要想看完这么多剧集,确实需要花不少时间。在当下年轻人的社交生中,“爆款”电视剧是重要的谈资,不少人为了跟上朋友圈的节奏,会选择在休息时间用倍速播放刷剧。
       对不少“一帧都不想错过”的观众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倍速播放至关重要。观众盖伦的经验是,2倍速确实有些快了,1.5倍速正好,“剧情基本都能清晰呈现,演员台词的语速也算正常。”而改变倍速后,还会让剧集产生“鬼畜”的娱乐效果,在众多年轻人聚集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上,时常会提供“1.5倍速播放专区”和“配合2倍速播放效果更佳”的视频。
        提起倍速播放,众多观众的态度是“不得已而为之”。让观众苦恼的是,有些国产剧为了拉长集数、凑剧情,往往用大量记忆闪回和无用对话来填充。“回忆杀”原本是推动剧情进展的手段,但一集中有半集都在回忆,再有耐心的观众也会选择倍速播放。而在一些爱情偶像剧中,为了表现男女情感的发展,还会大量出现慢动作镜头。
        一些国产剧的剧本创作之草率,令人咋舌。业内人士透露,对比通常情况下美剧12集剧本耗时半年左右,国内一些大IP剧50集、60集体量的剧本,5个月就能完成。在“剧本速成”急功近利的思路影响下,观众用倍速播放的方式迅速刷过“无脑剧情”,也就很正常了。
       另一方面,国内电视台采购电视剧,多是按集数购买,为了商业利益,不少电视剧注水严重。国产剧动不动就六七十集的“顽疾”由来已久,《楚乔传》67集、《甄嬛传》76集,和古装玄幻沾点边儿的基本都在60集以上,都市现代剧也是最低40集起步……在今年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的吐槽很直接:“有太多‘龙头烂尾水蛇腰’的剧,好像古装剧没有七八十集就不能叫大剧,那中间是否有注水?大家对长集的电视剧争议很大,观众需要50集以下不掺水的干货剧,市场需要30集左右快节奏的创新剧!”
       国产剧选择注水,所以观众们选择“拧干”。反讽的是,除了倍速播放外,视频网站也推出了其他的“拧干”服务。例如“只看TA”:该功能将每一集几位主演的戏份集结成片段,用户可自主选择只观看与某位演员相关的部分,这一方式适用于粉丝。再如“听剧”:该功能将视频音频化,让用户在不方便观看时可通过声音了解内容,适用于通勤途中。还有“关键剧情提醒”:该功能将每一集的精彩部分,以关键点的形式显示在进度条中,用户将鼠标放在关键点上就能看到大致剧情,以此决定停留还是跳转。
      如何让更多观众不再倍速播放,这是对影视作品质量的考验。当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更多观众的选择时,电视剧产业的从业者们就需要深刻反思了。在评论人戴先任看来,只有精品才能够赢得市场和丰厚回报,电视剧产业也才能进入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他也直言,当电视剧真正做到慢工出细活,故事精彩、表演精湛,倍速播放无法很好传递出优质的内容时,观众才会对这些优秀作品原速播放甚至反复品味。
04.“倍速播放”警示国产剧当自强
来源:四川文明网
        现如今,大多数视频平台不仅配备了“倍速播放”功能,还提供从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还有“只看TA”的多样化播放选择。调查发现,在214位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国产剧和综艺是使用倍速播放最频繁的视频内容类别;视频节目内容注水和私人时间减少是他们采用倍速播放的两大主要原因。(9月23日《新京报》)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时间是最宝贵的,很多人都在争分夺秒,努力追赶一切事物,包括追剧。对于观众来讲,面对剧情拖沓冗长、节奏迟缓、动辄数十集的“注水剧”,实在是无法耐心追剧,“倍速播放”则是无奈选择,也是一个次优方案,既能满足观众追剧的现实需求,又能跳过那些垃圾剧情、“注水”内容,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追剧任务。
  显然,近七成观众“倍速播放”的现状,对国产剧制播方也是一种提醒:需要尊重观众,用心打造精品剧。
  处于互联网时代,电视机的开机率逐年下滑,观众正在快速迁移到网上看剧,很多家庭的电视机成为摆设,或者沦为网络视频的播放器。而网络看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主动权转移到观众手里,网友可以根据兴趣所在,自行选择喜欢的电视剧类型以及收看方式。因此,网络点播特有的跳跃、拉进度条、倍速播放等功能,就成为观众最常用的方式,遇到“注水剧”时,就可以使用“倍速播放”对付它了。
  而且,网络上有海量影视资源,诸如日剧、韩剧、泰剧、美剧等,都能在网上找到资源,不仅类型丰富,制作也精良,“注水”问题没那么严重,自然也就吸引到很多网友分流。事实上,在“更愿意选择倍速播放观看的内容”中,国产剧的得票数一马当先,综艺节目紧随其后,韩剧、日剧、美剧的得票数依次递减,就证明了这一点,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电视剧的质量优劣。
  “写了30集的剧本,拍出来40集,最后剪辑成50集”,这种国产剧行业里盛行的“潜规则”,导致国产“注水剧”泛滥成灾,剧情拖沓臃肿,节奏混乱不堪,台词累赘,一个小事能延续好几集,严重损害了观赏性,令人难以忍受。“注水剧”的源头是利益,一部成本已定的电视剧,最终能够剪辑出的集数越多,成本越被摊薄,制播方的收益自然越高。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注水剧”遭到观众用脚投票,“倍速播放”成为挤压“水分”的一个手段,亦令制播方的“注水”策略和利益打了折扣。可见,与其恶性循环,任由国产剧“注水”下去,制播方不如早日采取自强行动,遵守行业规范,尊重观众和市场规律,摒弃流量利益,专注品质优先,依靠精良制作赢得观众,才会让观众放弃“倍速播放”。(江德斌)

05.“倍速播放”成看剧标配,妥协变通难掩尴尬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蒋璟璟
       据中国之声,随着一些网播剧的火爆,用视频软件追剧成为不少网友的选择。用软件播放电视剧时总能看到“倍速”的功能,从0.5倍速度起,最高可以达到2倍,可以大大缩短观剧时间。
       倍速播放,优缺点其实都很明显。就有益的一面来说,倍速播放可以节约时间,如果感觉故事不精彩,可以迅速地选择弃剧。此外,在剧情约定于谈资的社交文化下,有一些“爆款”的电视剧从开播就会有种种热门话题的讨论,稍不留神,就可能和大家失去共同的话题,为了追随潮流,选择在短时间内用倍速疯狂刷剧也是一个小技巧。但,也必须承认的是,倍速播放后的音视频中许多细节、对白、场景都变得“夸张”,无法感受到创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情绪,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失真”了。
       开倍速看剧,之所以流行,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当然在于“剧集本身品质堪忧”。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所谓网络小说大IP孵化的浪潮之下,诸多的网络小说被翻拍成了包括大量网剧在内的电视剧。可事实上,网络小说许多都是薄薄的小册子,其中更有大篇幅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不适宜用影音的形式来呈现。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不少改编电视剧叙事拖沓、情节注水等各种怪现象。不到十万字的小说被翻拍成几十集的电视剧,观众不开倍速何以消受?
      许多视频软件之所以开发出了“倍速”功能,至少表明其是有自知之明的,也还存着一点为用户着想的善念。但是,“倍速看剧”本质上还是一种妥协、一种变通,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是能从制剧、购剧等环节严格要求,那么又何须以“倍速”来留住观众呢。

06.“倍速”播放成标配 倒逼国产剧少注水
来源:天津网  作者:宋学敏
       当代年轻人时间有多紧张?看个剧都要开二倍速。”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数千条转发评论里,网友们都有相似的想法——“不开倍速都不适应”“那是因为没有三倍四倍的播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倍速”播放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追剧的“标配”。
  想看的剧太多,能用的时间太少,似乎是倍速追剧的主因。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设备移动化、欣赏快餐化,年轻人忙里偷闲追剧;而在社交媒体上,小伙伴们都在追剧,剧情话题不断更新,追剧稍慢一些,就不知道大家在聊啥,没有共同话题的焦虑,也驱赶着人们倍速追剧。拜技术进步所赐,视频软件大多有“倍速”功能,一些视频软件甚至推出了“只看”的功能,满足观众只看喜欢的明星或只看主线剧情的部分,更神奇的是,无论是“倍速”还是“只看”,都不影响观剧感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倍速追剧真的是因为年轻人太忙吗?非也,一些国产剧剧集冗长、剧情拖沓才是“倍速+拖进度条”模式的真正推手。一般五六十集,动辄八九十集的电视剧,节奏太慢,对白无趣,更不能忍的是还用大量的记忆闪回凑剧情,拉长集数。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且加的是劣质面“揉不成块”。这样的“注水剧”别说“倍速”,就是“跳着放”都无妨,反观很多烧脑美剧,观众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细节,非但不“倍速”,还得倒回来看捋一捋剧情。不只是美剧,一些优秀的国产剧,比如,86版《西游记》二十多集能看出八十集的感觉,《三国演义》八十多集,观众也不嫌其长。
  时下国产剧注水现象严重,有人为拉长集数,追求投资回报的驱动,更有收视率造假,刷流量骗广告商、骗观众的套路作祟。如今“倍速追剧”神器成了观众检验剧集好看与否的手段,如果感觉故事不精彩、人物对白不吸引人,观众可以迅速地选择弃剧。而广告商也要多些内容意识,紧盯“倍速追剧”效应,从而筛选导演编剧以及制作方和播出方,广告投放有的放矢。如此或可倒逼国产剧改善注水问题。
  其实,也不仅是国产剧,文艺作品都存在类似“倍速追剧”的现象。比如,过去读小说觉得枯燥就快速翻页,现在阅读软件翻页又快又准;电影更是以有无“尿点”来论优劣。一部文艺作品不想落得被倍速、被尿点的下场,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精心打磨,才能禁得住琢磨。
附相关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1届徐州高三期中)
  1.0倍、1.25倍、1.5倍、2.0倍,近年来,倍速播放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平台的必备功能。这一功能既提高了观看效率,又能保留主要情节。   有人说,倍速播放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更自由;有人说,倍速播放的背后是对内容注水的反抗;也有人担忧,这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大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   针对这一现象,班级准备举行以“倍速播放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写篇辩论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