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英子点评】第32辑:“群英诗会”第34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163期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17 23: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群英诗会”第三十四辑作品选评

      “英子评诗”公众号是一个“诗评一体”的诗词平台,既重视诗词的甄选,又重视诗词的点评。点评栏目主要有“英子点评”“群英点评”与“诗说荐裁”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评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眼光。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真诚客观的点评态度。本期英子选评第34辑“群英诗会”12首作品,欢迎雅赏,感谢交流!

题狮城
范诗银
天上半轮月,人间一座城。
相思沉碧水,有梦问秋声。
英子点评:
        这首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不仅缘于范诗“奇思异想”的构思追求,亦缘于狮城曾是一座特殊的水下古城。中秋前夕,范诗银老师前往狮城检查工作,在湖区姜家镇复建的狮城一条街望月,遂写下此诗。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手法而让人不觉,足见其手法之随意与娴熟,正如杜甫晚年律诗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一样。这首小诗之所以打动笔者正是这种不着痕迹的艺术手法:前两句以对仗句实写,一上一下,空间错落,以简约的白描手法概括了当时情境。后两句则由下至上,以虚写实,虚实相衬,着上了迷离的色调,正像狮城给人的神秘感一般。古往今来,月之意象即是蕴含着无限的相思之情,转句一反常规写法,以“相思”指代“天上半轮月”,化有形于无形之间,而将无形之相思沉于有形之碧水,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更让人遐想不尽。此句一笔三到,既回扣首句,写“天上半轮月”之倒影,与《月之故乡》这首歌十分契合:“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天上半轮月”与“水中半轮月”各自缺半(伴)而相聚遥遥,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思乡情怀;亦扣住次句,因修水库蓄水,此“人间一座城”曾于1959年9月21日沉入碧波之下;又让人想象“静影沉璧”之景象,沉静美好,而在这沉静美好的夜晚,人之思绪是难以静止的。结句紧扣“人间一座城”,看那复建的狮城一条街,在秋夜里闪耀着梦一般的光华。作者没有追溯狮城的过去,而着眼于狮城的未来,复建的狮城蕴含着无限的梦幻,显得活力四射,给秋天注入了斑斓的色调,狮城之梦与金秋之声是那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振奋。全诗善于留白,柔韧有余,韵味悠远。作者“题狮城”,实写似虚,以虚带实,别有情味。如若抛开题目,其转结“相思沉碧水,有梦问秋声”同样具有难以言说的丰富意蕴,令人品味无穷。这,也就是多项主题的好诗魅力所在。

春  光
韩开景
蜂蝶久徘徊,盆花昨夜开。
春光何处放,摆满一廊台。
英子点评:
        此绝前两句采用倒装句式,道出昨夜盆花开放引来蜂蝶徘徊花间,情趣顿出。转结以问答形式巧妙地表现了廊台花团锦簇的烂漫景象,“放”与“摆满”巧化无形之春光为有形可触,想象丰富,形象贴切。全诗善于打破常规写法,句式错落有致,唯觉转句“春光”一词犯题,显得拖沓,可将题目改为“阳台春景”或“阳台即景”。个见仅供参考。
翠谷盘虹
胡文汉
空山水流碧,幽谷石盘虹。
竹影松声下,来追魏晋风。
英子点评:
        此绝妙在开合,开篇巧用通感,将听觉的水流声转化为视觉的色彩冲击,突出空山幽谷中的水清澈、碧透的特点;结句用语新颖,巧以“魏晋风”风清骨骏、刚健朗畅的创作风格来形容松竹之声,且与松竹的高洁相契合。“来追”一词间接地写出松竹与魏晋之风足可相比,巧妙地赞扬了翠谷盘虹这处景点。
中秋夜逢雨怀友
王贞友
一夜潇潇雨,祈天难入眠。
欲将心底月,高挂友窗前。
英子点评:
        月,是寄托思念情怀的意象。这首怀友之作亦是以月怀友,然而因为中秋夜逢雨,无法见到月亮,故将“心底月”“高挂友窗前”,从而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与真诚的祝福。全诗明白如话,流畅自若,唯觉次句表达生硬了些。

荷池清晓
海空
风过水盈盈,人来蝶不惊。
红莲仍未醒,黄雀已争鸣。
英子点评:
        此绝虽不见奇,却很自然,抓住水、蝶、红莲、黄雀等景物描绘了荷池清晓的景象。全诗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先写动景,再写静景;后两句先写静景,再写动景,色彩明丽。同时,作者善以拟人手法表现景物的可爱之状,次句的“不惊”道出蝴蝶的悠然之态;转结的“未醒”与“争鸣”写出红莲的沉静与黄雀的机灵。另外,对比亦是此诗的一个特点,前两句的“过”与“来”,后两句的“仍未醒”“已争鸣”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似对非对,后两句为对仗句。一首小绝,运用了多种写作技法,实属不易。
问  归
九月菊花
无力东风抱病天,归期渺渺到何年?
寒山寺上元宵月,一座姑苏照不全。
英子点评:
        这首诗善于圆融古人诗句,化为己出,以“问归”之形式很好地表现了“思远人”这一亘古不变的相思情怀。首句化用李商隐《无题》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易之以“抱病天”,定下沉郁的感情基调;次句化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突出归期渺渺,其意是一样的。转结大妙,将张继《枫桥夜泊》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杂糅、变通、提升至“一座姑苏照不全”,怀人情感亦达到高潮。元宵月意味着团圆,然圆月无法顾全两地的相思,空留缺憾,让人伤感。
   


晨登长城
陈镇(河南)
砖上湿寒犹未除,楼头秋月有如无。
一时天地都归我,指点春风入画图。
英子点评: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了长城更是好汉,此诗即是表现登上长城的好汉形象。前两句以灵动的对句表现长城的景象,抓住长城砖与楼头月这两处典型物象突出长城悠久的历史,长城砖的痕迹、楼头月的模糊,似乎都在诉说着发生在长城的故事。转结将焦距对准自己:一时天地都归我,指点春风入画图——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就是登上长城的“我”。当然,这是登上长城那一瞬间的感受,以情烘托出长城的恢宏气势,正是“以人托物”手法的运用。唯觉“有如无”读来有些不顺,似可易为“有还无”。个见仅供参考。
题深南大道
陈作耕
芳菲占尽接云涯,璀璨霓虹百万家。
圆了渔村千载梦,一条大道看中华。
英子点评:
        深南大道是深圳市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被称为深圳市的一张名片。此诗借深南大道的气派表现了深圳的繁华景象,突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前两句描绘深南大道的特点,“芳菲占尽”表现其美;“接云涯”突出其长;“璀璨霓虹百万家”写出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作者由此景自然想到:圆了渔村千载梦,一条大道看中华。原先的渔村与今日的霓虹大厦对比鲜明,从而说明了改革开放政策是打开深圳之梦的正确方式,仅以深南大道即可看出祖国的巨变,很自然地与“中国梦”接轨,主题鲜明。

黄山松
范东学
石为乃母云为乳,守此山中皆是主。
枝干曲生偏傲然,游人争倚借英武。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表现了黄山松的傲然姿态,立意不甚新颖,但切入角度与表现手法与众不同。首句连用两个比喻,道出黄山松立足于山石之间,故山石就像其母一般;黄山的云雾恰似母乳滋润着它的成长。如此比喻,不仅恰如其分而且令人眼前一亮。次句以拟人手法道出每一棵黄山松都固守着黄山,是黄山真正的主人。转结再次翻出新意,虽然黄山松枝干曲生,但依然傲岸无比,从不以此自卑,这种形象亦是现实中有骨气的草根写照;因之傲然,就连游人也争相倚靠着黄山松以借其英武了。全诗借物喻人,意蕴丰富,虽然韵脚皆为三声读来有些不畅,但取意为上,亦无大碍。
秋雨夜思
王跃奇
滴泪芭蕉不可听,撩人远思对孤灯。
入秋已是三场雨,明日阶前叶几层?
英子点评: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此绝开篇将雨落芭蕉写成“滴泪芭蕉”,以拟人笔法营造凄清情境;次句紧扣“夜思”,以“孤灯”道出自身的孤独,更增思念之情。转结借景抒情,巧以“三场雨”“叶几层”突出思念之深,问句结尾更是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咏  桂
石兴林
碧树结花黄,盈盈映玉堂。
良宵滋露色,佳节占秋光。
风送天香远,帘开客梦长。
但求明月里,莫再罚吴刚。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善于将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借物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温婉的人文关怀。首联以碧树、黄花状写桂树的优美姿态,盈盈可人,映亮了玉堂。颔联以拟人手法写桂树乃“富贵之身”,它在良宵里得以冰露的滋润;在中秋佳节里占尽了风光。颈联从“天香”“客梦”两个角度道出桂树既是非凡之身,又是引人思乡的源头。尾联反用“吴刚伐桂”之典,以劝诫的口气,表达良好的愿景,希望仙界不要再无休止地惩罚吴刚伐桂。花好月圆之夜,天上人间应该同享这一番良宵美景。将人文关怀写至天界,此种情怀,足见仁者之爱心。
山村黄昏所见
曹新频
犹记黄昏烟袅袅,如今屋顶对斜曛。
经年人物自然去,向晚城乡谁可分。
落日远山虚想象,归舟飞雁不成群。
无心觅旧逢秋月,天上凡间隔片云。
英子点评:
        此律以灵动有致的语言描绘了山村黄昏之景,抒发了怀人之情愫,情感复杂深沉、含蓄委婉。首联以对比手法说明山村过去与现在不同的黄昏景象;颔联由景及人,上分句道出多年前的乡人如同自然现象一般亦告别了曾经生活的村庄,下分句写如今城乡差别已经不大,意谓村里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颈联落笔山村黄昏所见,尤以“虚想象”这一时语新鲜有味。尾联最为出彩,作者“无心觅旧”,偏“逢秋月”,缕缕愁思自上心头,“天上凡间隔片云”借景抒情,水到渠成。唯觉“黄昏”“斜曛”“向晚”“落日”均表同样时间,出现过频。

        评论既要从“心”出发,又要“以理服人”,指足指不足,“精准到位”是最高的标准。这项工作难度很大,评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写出让读者“悦读”的评论来。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英子评诗”的鼓励与支持!英子一直在评论路上行进,不断努力,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163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
微信号:yingzipingsh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