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散文:人间幻境花果山高中语文教和学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17 1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文:人间幻境花果山
汪曾祺
花果山的出名,是因为据说这里是孙悟空的老家。我对这种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这回到了连云港,上了趟花果山,我的看法有些改变了。花果山是云台山的一部分。程学桓《云台诸山记游》云:“河自西来,薄于淮,折而东北走,盖将入海矣。距海既近,天地于是蓄其力而隆为山,以持束之,……其最高大而横绝海上者,则为云台山。”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淮安人,淮安没有山。我曾听朱自清先生说过:淮安人是到了南阁楼就要修家书的。吴承恩平生未尝远游,没有见过多少名山大川。云台山距淮安近在咫尺,他又有一个朋友是海州人,他到过海州,上过云台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他写《西游记》曾经从一座什么山受到过启发,那么便只有云台山较为合适。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山呢?云台山自来就有点神话色彩,有点仙气。传说这座山本来没有,是从南方徙来的(漂来的么?)。《山海经·内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璞注:“今在东海朐县东,世传此山自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物也。”明顾乾《云台图识》引《三元真经》云:“三元神圣,驾五色祥云,乘九气清风,云台山上,放大毫光”。这座山原来在海里。山与州之间,隔着一个渡口,风涛险恶。康煕年间,海涨沙淤,渡口忽成陆地,游人才能“骑马上云台”。这样一座“幽深秀特,常冠云气”(《江南通志》)的缥缥缈缈的海上仙山,作为一个神魔故事的产生背景,并非偶然。——吴承恩是会看到或听到过这一类的传说的。我们上花果山,在十二月初,满眼看到的是遍山新栽的松树和不少银杏。银杏的树龄多在千年以上,老干婆娑,饶有古意。银杏虽也结果,叫做白果,但是大家都不拿它当果树看,所谓“果”,通常指的是水果。然而从前山上的花果是颇多的。崔应阶云此山“多古木,杂植花树,殆以万计,实为大观。”吴承恩如果上过云台山,他虽然不一定看到《西游记》里所写的“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的景象,但和今天肯定是很不一样的。坚持这是孙悟空的老家的同志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山上有一个水帘洞。水帘洞倒是在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就已经有了,并非因为有了《西游记》而附会出来的。明朝人顾乾《云台山三十六景》里的一景是“神泉普润”,记云:“三元殿东上一里许有水帘洞。”刺史王同题曰“高山流水”,又题曰“神泉普润”。王同题字刻石,今犹在。水帘洞的洞口作“人”字形,像一间屋。旧记:“洞中石泉极浅小,冬夏不竭,泉甚甘美。”这口泉今犹可见。这样高的山洞里有泉水,倒是很新鲜的。至于泉水是否甘美,不知道。因为泉面落满了一层枯黄的柳叶,谁也不想捧起来尝尝。水帘洞甚浅小,勉强可以放下一张单人床。一个外来的旅客也许会觉得失望:“这就是水帘洞么?”他大概想看到一股瀑布飞泉,“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石瀑布,真似挂帘帷”。他也许还想看到一道铁板桥,铁板桥后“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板凳生花。乳窟龙珠倚柱,萦回满地奇葩……”还想看到石座石床,石盆石碗,“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那未免太天真了。世界上绝对找不出这样的地方,这只是吴承恩的想象。想象总得有点现实根据。吴承恩的根据,大约就是云台山上的水帘洞。往游花果山之前夕,枕上曾想了几句诗:刻舟胶柱真多事,传说何妨姑妄言。满纸荒唐《西游记》,人间幻境花果山。游罢花果山,所得印象总括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