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angengyuna

故乡散文(系列,添加中)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9-28 1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17.蒲墩
  蒲墩,是一种简易坐具。在我们那一带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个蒲墩。小小蒲墩儿,随拿随放,坐在上面,踏踏实实,舒舒服服。
  蒲墩,是用玉米皮编成的。秋收后,金黄的玉米穗子纷纷从玉米皮里脱颖而出,废弃的玉米皮堆在场地上。人做在中间干活,身后的玉米皮越来越多,积累成大大的一堆。巧手媳妇,趁着这个机会,赶着用玉米皮编一个小小蒲墩儿吧。她的一双手抓着潮湿的玉米皮,上下翻飞,特别灵巧,像小时候编麻花辫一样,娴熟而流畅。半个小时后,一个光洁漂亮圆圆乎乎的的蒲墩儿就编成了。巧手媳妇把它拎回家,随便往地上一丢,就可以随时取用了。
  我家也有这样一个蒲墩儿。它有时候放在灶火前,有时候放在屋子里,有时候放在院子里,有时候放在台阶上。反正,用的时候,总能找到它。
  夏天的傍晚,月亮儿挂在天际。一领席子铺在干净凉爽的院子里。我躺在上面眨着眼睛数星星,看浩瀚的星空,看长长的银河,觉得天空是那么美。奶奶摇着一把大蒲扇,慈祥地坐在小椅子上,享受着夏夜的清凉。妈妈搬来纺车,放在席子旁边,再般来蒲墩儿,放在纺车前。做好了这一切,妈妈盘腿坐在蒲墩上,就这月亮的光华,一手摇纺车儿,一手徐徐地抽着软乎乎的棉条儿,悠悠地纺线线儿。纺车吱扭吱扭发出嗡嗡的声响,响在安静的院子里。起初,母亲还能腰板挺直地端坐在蒲墩上,时间一长,妈妈有些累,慢慢打起盹来,身体渐渐倾斜。但妈妈并不能睡得踏实,稍一惊醒,便又摇着纺车儿,接着防线,一直放到很晚。妈妈夜晚防线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奶奶也喜欢用蒲墩儿。在奶奶居住的南屋里间,有一堵隔墙,奶奶常常在这里做自己的“功课”。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奶奶便把蒲墩放在地上,然后缓缓地跪下来,口中开始念念有词。奶奶一辈子吃斋念佛,有着最单纯最纯粹的嗜好。每逢此时,妈妈一再叮嘱,不让我们打扰奶奶。可越是这样,越引起我的好奇心。我总是忍不住偷偷地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去看去听隔墙后的奶奶在做什么,在念叨些什么。淡淡的灯光下,奶奶跪在蒲墩上,那么虔诚,犹如一尊菩萨,又那么充满神秘。只见她的嘴唇蠕动,却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只有那么一次,我捕捉到几句话,奶奶说,菩萨保佑,孩子们快快长大,保佑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轻轻地走开了,从此,我理解了奶奶的举动,再不偷看。奶奶是善良的老人,更是我可爱的祖母。
  除了妈妈和奶奶以外,家里人几乎都用过蒲墩儿。坐着它,在秋天的阴雨天里,剥棉桃。坐着它,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剥玉米粒。在台阶上,坐着它,晒太阳,闲聊天儿。把它搬到大门外的石头上,和小伙伴们玩耍打闹。每坐着它,就感觉天高地阔,与大地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能感到大地的厚实与温暖。坐着它,一下子与小生物们亲近起来,看着它们在面前爬来爬去,看着它们好奇地张望着我们,也会心生欢喜,呵呵地笑起来。
  小小蒲墩儿,坐在上面,冬暖夏凉,方便实用。它陪伴着家人,走过四季,走过风雨。在时间的流逝中,它渐渐退去色彩,变成一件失去光华的旧坐具。现在,它虽然大部分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却永远亲切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9: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醉笑风云 时间:2012-12-12 11:01:19
  故乡永远在游子的心里!
  ------------------------------------------------------------
  谢谢醉笑风云,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8.《无奈的祖父》
  祖父皮肤白皙,常年下地干活,却不见皮肤晒黑。夏天时,他好穿一色白棉布衣衫。他像那个时代多数庄稼户男人一样,腰上系的是红腰带,脚上穿的是圆口黑布鞋。
  祖父年年为队里侍弄瓜田,菜瓜,甜瓜,西瓜,大片大片地种。他是个勤快的人,早上早早下田,收工后,在家里吃罢饭,也不多呆,背上锄头,脖子上搭条毛巾,戴上草帽,又风风火火地下地去了。瓜儿长个儿的时候,野草也会随着疯长出来。祖父就天天锄,晌晌锄,总有锄不完的草。他干活细致,又肯吃苦。所以,队长信任他,把瓜田交给他管理。祖父得到信任,心里很高兴。
  祖父侍弄瓜田时也偏心眼,这是因为他爱我们。每当瓜儿成熟时,祖父下地干活时候,就顺手提个篮子。回来时,悄悄地摘几个新鲜的瓜,放在筐底,上面放些烂草草一遮盖。父亲在人前走过的时候,谁都当他是割了一筐草,却不想里面藏着胖胖的可爱的瓜。祖父呵呵笑着与人打招呼,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家里,祖父得意洋洋地去掉草,露出下面的瓜,家人都被祖父逗乐了。因为这一层的缘故,家里人总是比别人能早早地吃到鲜嫩的瓜。
  祖父脑子快,算账也快,算盘打得烂熟。闲来无事时,祖父说起要叫我学算盘,我很高兴。有一次,吃过早饭,我和祖父来到北房。祖父拿起枣红色的小算盘,指法熟练地扒拉算盘子。可是,我发现,他只是自个儿闷着头扒拉算盘,似乎有一点言语的困难,始终没能流利地用语言来向我灌输打算盘的技巧。我有些纳闷,祖父,这是怎么啦,怎么不对我说话?祖父只对我笑了笑,看起来挺腼腆的样子,很可爱。他这样做,似乎表示一种歉意。过了一会儿,祖父出了北房,下地干活去了。就这么唯一的一次,祖父叫我学算盘,却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这件事发生后没几天,祖父忽然患中风,病倒在家。可爱的祖父右半身瘫痪,失去语言的功能。因为父亲及时请医生诊治,祖父的病很快有了起色,能下地走路,也能说简单的言语。祖父原本应好好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可生性勤快的他,那里能坐得住,仍然背着锄头,下地侍弄他的瓜田去了。他天天锄草,不肯闲着。有一日,在家时,祖父不慎跌倒,第二次病发。自此后,要强的祖父,再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右半身永远瘫痪,一些不能言语。他只得左手拄着拐杖,慢慢地移动着身体。他上厕所的时候,家人不放心,总是一边跟着,防他再摔,加重病情。
  祖父健康时,不常笑。自从病了以后,笑却一下子多起来,时常呵呵地笑。我们说个什么,也不知他听懂了没有,就先笑个不停气。他孩子般天真之态,却让父母和我们看着心酸难过。他这样的病,医生说过,要节食,要多素食,少荤。可病中的祖父,偏偏爱吃肉。每到旧历新年年底,家里煮了肉,一缕一缕的肉香,吸引的祖父嘴馋。母亲不敢让他多吃,他偏不管这些,吃完了,像个孩子似的呵呵笑个不停,看着父母的脸,想再多吃点。善良的母亲,常常为此而作难,引得一时唉声叹气。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得为母亲难,也未祖父难。
  可怜的祖父,身体健康时,不肯闲着。病了以后,也无可奈何这人生了。他日日闲着,不是睡炕头,就是坐在小椅子上等着吃饭。夏天的清晨,院子里石榴树下有大片的阴凉,空气里流动着植物花草清新的气息。哥哥搬来那把结实的靠背木椅,放在树下,再把爷爷搀扶到椅子上坐下。安置好爷爷,然后大家各自忙去。我帮着母亲做早饭,在南屋里进进出出,母亲在屋檐下拉风箱做饭。一时间,大家忘记了祖父。
  祖父一个人坐着,抬头看看石榴树,看看梧桐树,看看南屋,看看东屋,看看脚下的宽敞干净的院子。也许,他做起了梦,回到了年轻时候,回到他绿莹莹的瓜田。他圪蹴在太阳下,带着草帽,打芽儿,锄草,除虫。又想到那一年,小镇上干部不允许做生意。他胆子大,偷偷戴上粮食,到集市上卖掉,换些零花钱贴补家用。回来时,他一脸自豪。他总是走路带风的,风风火火地干活。可如今,他总是迷迷糊糊地坐着。夏天的太阳,从树叶间缝隙漏下里,落在他的脸上,他感到热热的痒痒的,他进入了梦乡。院子里,特别安静,除了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在响着。天越来越热起来。祖父有些天旋地转,分不清是在哪儿?
  南屋外,目前做好了饭,从风箱前站起身,一抬头。母亲惊叫了一声“哎呀!”只见祖父闭着眼睛,睡着一般,从椅子上慢慢地往下滑,“扑通”一声,滑落在地上。这个时候,我也看见了这一切,我和母亲吓坏了。我们赶紧呼叫哥哥。大家围在祖父身边,幸而,唤了数声,祖父醒来,笑,无事。一家人这才落下心来。从此后,再不敢放祖父一个人在在椅子上乘凉,晒太阳,好险啦!
  那一年冬天,我上学去了,回来的时候,祖父去了。我天真可爱的祖父,带着无奈的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与祖父没多少言语,只记得他病后天真的笑声还在耳边。他前半生勤劳,后半生闲着,只做无奈的笑。也罢,忘记人世间的纷纷嚷嚷,还一个舔着孩童般的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一一呈现。
  问候楼主,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9-28 2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小桥》
  在家乡的田野上,流淌着一条小河。在流淌着的小河上,有一座弯弯的石拱桥。弯弯的石拱桥,像一道彩虹,轻轻落在我的心上。
  小桥,古朴典雅,全用石头建城。桥头,一对石狮子昂首而蹲,如一对护卫,威严中透着一股灵性。有了它日日夜夜的守护,小桥安然无恙。大人和孩子们都喜欢石狮子,走过它身旁,情不自禁地会用手抚摸一番,口中喃喃有语,言语间无不羡慕雕刻家精美的手艺。天长日久,石狮子和小桥成为浑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起小桥的模样时,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镇守着它的石狮子。
  小桥儿如诗如画。远望,如一轮弯月。弯弯的身形,倒影在澄澈的河面上,摇曳出一份生动。小桥很陡,从桥头往上走,背了手,慢慢地踱着步,不一会就开始微微喘着气。上到桥顶,不急着下桥,站定了,歇一歇。放眼远望,村庄与田野的美景尽收眼底。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房子,掩映在高大的绿树林里。房子里住着简朴的农人,农人养着鸡狗牛羊,房顶飘起缕缕炊烟,鸡鸣狗叫,炊烟袅袅,是热闹而平静的农家日子。
  小桥的两岸,是连绵不尽的原野。原野上是布满着绿色的棉田,玉米和红高粱。这些庄稼高高低低,深深浅浅,夹杂着各种色彩,是农人的希望。庄稼是农人的命根子,一个农人,站在桥头,目睹这厚实的庄稼,心里会泛起宽慰和踏实的快感。一个粗糙的农人,结满了老茧的双手,捏惯了锄头铁锹的人,他需要的是富足的田野。但是,一个粗糙的农人,当他站在这如诗如画的桥头时,他的心灵不仅仅是庄稼,还有小桥带给他的涌动着的说不出的那种美意,那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的审美观。
  早晨的时候,农人背着锄,经过桥头。太阳给宁静的河水上洒下万道金光,闪烁着无数的碎银,让人心生柔软。河两岸暗淡的庄稼地,顷刻间透出鲜亮的光泽与色泽。下午收工回来的时候,经过桥头。回头看,正是夕阳衔山,夕阳西下时候,那夕阳给原野和土地镶上了最后的静美的花边,让人依依不舍,不忍离去。弯弯的石拱桥,给粗糙的农人心上投下些许艺术的种子。也许,这其中,就有后来与艺术解下不解之缘的农人的后代吧。
  小桥,一头连着村庄,一头连着小镇。从小镇的十字路口走出去,可以四通八达。小镇上的人,有了小桥,有了窄窄的一条街,就有了一种富足的气息。小镇上,逢单数有集,村里人称为赶集。村里人赶集必须经过小桥。村里人都是一身兼两职,平时是农人,做庄稼活儿,种各种各样的蔬菜。赶集的时候,就成为买卖人,手推平车,肩挑担子,手提框子,腋下夹着口袋,尽其所能,尽其所有,把能买卖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集会上。一时间,小桥上热闹非凡。各自工具的响声,各色人的招呼,牛马的叫声,充斥了小桥,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北宋画家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画轴徐徐展开,其中的建筑,店铺,人物,骡马买卖交易,栩栩如生。其中的繁华与古朴之貌,给人无尽的遐想与美感。仿佛一回头,画上的人儿,来到眼前,恍若置身其间。每每想起这幅名画,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的小桥。小桥虽小,偏居一隅,却实在给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容纳空间。它虽比不上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可它的古朴典雅之气,仍使我打心眼里对它怀有深深的好感。
  小桥下面,有一篇河滩地。河滩地散种着树木,这里是骡马交易市场。每逢赶集,骡马都聚集于此。这地方,是男人们聚集的地方,他们有的贩卖自己家的牲口,有的想给自家买牲口。骡马们像姑娘一样,被买主细瞧慢看,嘴里议论着,眼里流露着说不清的情感。妇女和儿童多规避着。男人们时而对着耳根悄声细语,时而粗喉咙大嗓门朗声大笑。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交易规则,外人不知。骡马传来阵阵嘶鸣,吸引人的耳目。集市结束时,男人们各怀心事,喜悦的,忧虑的,喜忧参半的,然后拉着各自的牲口回家去。弯弯的石拱桥下,河水哗哗地流向前方,小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弯弯的石拱桥,也许是桥身特别陡,不利于农人劳作的缘故。总之,有一天,它突然被拆掉了。弯弯如月的身形,再不能倒影在河面上,代之而起的一座平坦如地的水泥小桥。当我走过它的时候,我想起的依旧是,旧日那一座弯弯的石拱桥。那是我日里夜里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美丽的家乡小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蓼江花溆,认识你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扯面
  扯面,是山西面食的一种。在当地,大家都知道叫的最响的属解州扯面。解州,本是一小镇,因为有全国最大的一座关公庙而闻名。解州人凭着这个手艺,纷纷离开乡村,来到城里,开起扯面馆来。
  解州扯面深入人心,它成为招揽顾客的一块金字招牌。当一个人饥肠辘辘地走在小城的街头,一抬头,看见解州扯面的招牌,便心生温暖,两眼放光。于是乎,抬脚直奔店中来。通常店面不大,装潢也不考究,朴朴素素,简简单单几张桌椅。开店的多是一对夫妻,男主厨,女主外,端饭上菜,收钱算账。两人一唱一和,配合甚是默契。
  女店主一团和气,带着村里人诚实的微笑。她先为你倒上一本热茶水,让你一边润润嘴唇,一边稍稍等待。有时候,面案与锅灶就放在门口,客人把整个做面的过程一览无余。只见店主拿起一块面,用擀面杖稍稍擀开,然后,双手握住两头,面团便徐徐伸展开来。店主给了一个背面,腰板挺直,双臂自然伸开。面团在案板上,摔得“啪啪”直响。当面条足够长时,店主把面条折起来,从中间一分为二。紧接着,快速地把扯好的面条放进沸水锅内,盖上锅盖。整个做面对过程快速而漂亮,就让人心生羡慕。
  片刻后,一晚热气腾腾的扯面,便由女主人端到面前。大人小孩用的都是海碗,吃面,图的就是实在,热火。拿起筷子搅一搅,猛地一股猪油葱花的浓香味扑鼻而来,不由人心里大呼一声“好”。好的扯面,要的就是这股浓香味。没有这股浓香味,面食就逊了一截子。雪白的面条长长地盘在碗内,碗里面撒着香菜,虾皮和紫菜,更加诱人食欲,悦人耳目。夹起一根面条到嘴里,那面在舌尖上柔柔韧韧,咸咸香香的,颇有嚼头,颇值得回味。再喝一口汤,只觉喷香喷香,喷香之中略带一丝老陈醋酸酸的味道,特别开胃。这好吃的扯面,吸引着人吃了一筷子还想下一筷子。不知不觉中,一海碗面吸溜吸溜下肚了。吃完了,仿佛还有几分依依不舍。走出店门时,不自觉地回头看一下店门,心理面悄悄记下这个位置,预计着下一次再来光顾。
  当地人的生活中,几乎离不开扯面。关于扯面,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传说,在乡村里,有男子上门提亲。女方家若是相中了男子,则给男方做香喷喷的扯面吃。扯面,谐音就是拉拉扯扯的意思,是说双方可以继续交往。如果不同意男方,则随意做一些揪面片之类的面食,以示断交之意。男方一看,当然心知肚明。虽则这是一些传说,但也说明了扯面与人的生活的息息相关。
  在素常的日子里,我也喜欢吃扯面。我大大小小搬过几次家,每到一个新地方,闲暇之余,总喜欢到附近转转看看,留心有没有扯面馆子。如果有,则要进去吃一次,看看是否美味地道。当遇不到扯面馆子时,则心有欠缺。反之,遇到纯正的扯面馆子,则有说不出的满足与幸福感。过不了几天,就要过去过过瘾。
  小城有一家比较固定的扯面馆子,它的名字叫桂香扯面馆。它位于城市中心,较远,我去的次数不多。这家饭店较大,里面摆着几十张桌椅,凉拼热菜种类齐全,而主打面食却是固定不变的扯面。所以,城里许多人都是冲着扯面而来。上至政界要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慕名而来,济济一堂,其乐融融。坐在朴实的桌椅前,要几样家常小菜,要一碗香喷喷的扯面,就什么都有了。生活在这一刻,多么富足安详。一海碗扯面,虽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小城人就好吃这一口,就好吃面。一海碗扯面下肚,吃得家常随意,吃得口齿留香。
  小城有小城的温暖,扯面便是给了你温暖的给了你想头的一种面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1.刀削炒面
  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条小巷,小巷里开着几家小饭馆。
  小饭馆陈设简单,分里外两间。里间摆几张长条桌,外间是作坊。屋檐下生者大炭火炉子,炉上一口大锅。每到中午,我下班路过时候,总有师傅站在炉边,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拿着飞刀。师傅人到中年,长的粗犷,手里的飞刀削起面来,却是利索的要命,“嚓嚓嚓”,一刀赶一刀,雪白的面条儿似银鱼,一条接一条争先恐后飞入锅内。少顷,面条捞出来,油锅烧热,鸡蛋葱花西红柿面条一起翻炒,一阵“刺啦刺啦”响,腾起缕缕白烟。眨眼间,一大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刀削炒面就端在面前的桌子上。
  小城人爱吃面食,尤其爱吃刀削炒面,几天不吃就想得慌。素常的日子里,常见三五成群的民工,相跟着一起涌进一家小饭店,把一张桌子围定了,然后一人报一大碗刀削面,几样小菜,几瓶啤酒。一顿饭吃得热火朝天,津津有味。小饭店里,除了民工,还有工薪阶层,莘莘学子,一个小店,什么样的食客都能见到,到这里来,无非是想吃一碗刀削面。不吃热菜也可,不吃凉菜也可,一碗刀削面足以。
  刀削面,中间厚,两边薄,形似柳叶,棱角分明。一条一条盘在碗里,看似硬朗朗的,吃一口在嘴里,却是柔中带韧。一个好厨师,做出来的面不但有型有款,还要色想好,红的西红柿,绿的生菜,金色的鸡蛋,再配上豆芽,如果再配上一点青椒,味道会更上一层楼。鲜香中带着有点酸辣味,真是令人越吃越爱,越吃越香。
  前不久,我去外地游玩。一连几天,天天中午吃米饭,吃得让人发腻,特别想念家乡的面食。一天晚饭时,导游问大家,想不想吃面?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想!”导游听了之后,念及大家的心情,特地订了一个饭店,满足大家的口欲。一路上,我都在想着刀削面,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下了车,进了饭店,等了好一会儿,面条才一碗一碗端上来。我一看,傻眼了,这是什么面?不错,面就是刀削面,但完全不是家乡的刀削面。而是红烧肉刀削汤面,完全不对口味,是经过改良的山西面食。我勉强吃完了面条,汤没有喝,实在喝不下去。我只能感叹,它与家乡的刀削面的做法口味差别太大了,无法相提并论。谁知这样以来,更加想念家乡的刀削炒面。
  刀削炒面非常好吃,师傅们飞刀削面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观赏价值。在电视上,展示才艺表演中,来自山西代表团的小伙子们,个个骑着一辆独轮车,双脚踏动飞轮,小车子左右晃动。只见小伙子们头顶面团,手拿一把小飞刀,轻轻划动之下,面条儿如游鱼,嚓嚓地精追无误优美无误地落入汤锅内。那面条儿起起落落,兜兜转转中,给人以美好无限的享受。整个过程,看到人都呆了,无不惊叹小伙子们技艺的独特与高超。
  山西飞刀削面,与武汉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山东伊府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食。朋友,如果你来到山西,一定要尝尝地道的刀削面,一定要看看师傅们精彩绝伦的飞刀削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寂寞祖母》
  祖母自小体弱,经历了旧式女子缠足的苦痛,留下一双令人生怜的小脚。渐长之后,不知何故,一双手常年四季有治不愈的伤口,添加者她生的苦恼。后来祖母在其母亲的劝说和影响下,开始吃素行善,说是这样做,可以治愈她的病。现在想来,这只能是一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而已。然而,祖母从此信奉不移,直到生命终止。
  祖母膝下只父亲一个独子,她极爱父亲,父亲也极爱祖母。但是,后来家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却因此影响了祖母后来的生活,也影响着父亲的心。有一次,哥哥淘气做了错事,惹怒了父亲,气得父亲在院子里追着要教训他。情急中,哥哥一眼看见祖母,像抓着了救命稻草一般,赶紧躲在祖母身后。正在气头上的父亲只顾着哥哥,无意之中一抬胳臂,没伤着哥哥,却一把把祖母仰面带倒在地上。这吓坏了父亲,他连忙扶起祖母,心里懊悔不已。经这重重的一摔,原本虚弱的祖母慢慢就落下腰疼的毛病。祖母原是个高个子,此次后,走路再支不起身子,总是一手扶着膝,弯着腰缓慢而艰难地行走。
  平日里,父亲总是称呼祖母为“奶母”,一声一声地叫着,叫得祖母满脸笑意,心里暖暖的,幸福而知足。父亲的叫法和别家不同,但不知何故。我好奇地问过母亲,母亲只说是父亲自小这样叫,成了习惯。父亲爱祖母,母亲又是个贤惠的人,他们平时的言传身教自是影响着我们兄妹几个,所以家里上上下下都十分疼爱祖母。祖母一直住在南屋,靠近大门,又是家里的厨房。祖母一向体弱,做不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但她自己给自己找活儿干。她特别爱洁净,每天打扫院子,整理南屋,便成为她四季不离手的活计。这洒扫庭院的活儿,虽然不重,却也琐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下去,使得家里物件井然有序,房间里窗明几净,也足见祖母的韧性与耐力。祖母洁净几乎成癖,她的炕头放着小笤帚,炕下发放着大笤帚,屋门上挂着打子(一种除尘用具)。家里无论谁从外面回来,进南屋前,必须先用打子打掉身上的灰尘,才可进屋。我们兄妹几个猴急,放学回家,直奔南屋。常常是脚未站稳,只听得炕头的奶奶问:“打土了吗?”。听得这话,赶紧慌慌张张折回院子,用小手拍拍身上的土,才得进屋。祖母这一辈子,除了偶尔让哥哥用小平车带着回趟娘家,或者在戏院里看场戏外,几乎足部出户。祖母这一辈子,既不能像别人一样下地干活,看看那绿色的植物,呼吸那新鲜的空气;也不会刺绣防线与街坊邻居闲话家常;又不识字读不了书;那年月又没有电视可看。祖母是寂寞的,始终寂寞地坐在炕头。她没有其他的办法打发寂寞,只把寂寞的内心分给了洁净,一生都在与灰尘做不懈的斗争。她四季的单衣棉衣,穿在身上始终是整洁而柔软的,她的炕头、窗台、灯台、炉子四周、碗柜、案板、饭桌、米瓮面瓮、瓶瓶罐罐、旮旮旯旯,所有的地方,每天都整理的亮亮堂堂,干干净净。洁净成为祖母生活的一种方式,就像农人下地干活,工人在工厂做工一样,祖母的日子一天天在洁净尘埃中度过。我想,一个人一旦对某种生活有了自觉意识,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兴趣与勇气。所以,祖母几十年如一日地洁净尘埃,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患了重病的日子,只要能起身,她仍然坚持着洁净。我无法忘记的一幕,南屋的窗台前,虚弱的祖母左手扶膝,吃力地抬起身子,右手握住抹布从坐至右一下一下细致地抹过窗台。青砖在她的手下加深了颜色,昔日的棱角早被磨得光溜。祖母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韧性,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母亲总是想让祖母放下抹布,休息静养。可祖母哪里肯听,很固执的样子。我想,祖母是平衡自己的内心,她想用这种方式让人明白她自己的位置与作用,她想说的,她想做的就是,只要她在,这南屋就会保持一尘不染。
  祖母足不出户的一生里,除了洁净这一外在生活方式,还有一个内在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吃素行善,供奉观音菩萨。她从不参加集体聚会,只是在自己的内心筑起一个虔诚的圣坛。在南屋的隔墙后面,那个狭窄之地,祖母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个什么事情,祖母必会避开所有人,毕恭毕敬地跪在她的小凳子上,燃上香,双手合十,低着头,默默地祷告。此时,祖母回到她强大的内心。母亲则不许我们打扰祖母。可越是这样,越给了我神秘感,我就越想偷看。我悄悄地从隔墙看过去,只见祖母穿着黑色臃肿的棉衣,虔诚地跪在窄小的凳子上,嘴唇嗫嚅着,但一句也听不清说些什么。那一刻,看见祖母艰难的样子,我忽然很同情祖母,祖母这是何苦呢?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的确想知道祖母在念叨些什么。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祖母都在念叨些什么?母亲一边做活,一边说:“她在保佑全家,说些平安健康的话哩!”。后来,我又缠着祖母问,她就笑吟吟地说:“在保佑娃儿快快长大哩!”祖母与母亲的话儿,一再地响在耳边,让我开始慢慢地理解躲在隔墙后面祖母的举止行为。虽然我每一次听不见她说些什么,但我深信,她每次祷告,都是在护佑家人平安、吉祥,一帆风顺,护佑我们兄妹几个努力学习,将来能有出息。我深信祖母是善良的。此次后,我就不愿再偷看祖母的祷告。中秋之夜,满院的银辉之中,祖母要祭拜月神。母亲和我帮着祖母把一张小桌子放在院子里,桌子上摆放着瓜果月饼,摆好后,我和母亲退出,只有祖母在小桌子前,跪在凳子上,对着天上的明月,虔诚地祭拜祷告。月光澄澈,树影斑驳,衬托的祖母那么宁静安详,身影像小山一样凝重。我相信,这个佳节,有祖母的祭拜与祷告,我们会过得格外融洽,那些瓜果会格外香甜。祖母的积福行善,原本是为了治愈她的手病,但渐渐地,在天长日久的生活里,它成为祖母内心坚强的信念,不可动摇。祖母足不出户,既没有眼花缭乱的外界,食物上的禁忌,又使得她收敛了丰富的食物欲望。祖母的生活是枯燥寂寞的吧。可祖母一内一外的生活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渐渐融进了这个大家庭,并影响着大家庭的生活步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祖母式的个性。
  祖母其实在我的成长中起过直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很小的时候,生过一次病,身上出过一大片脓包,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后来竟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瘦的皮包骨头,连母亲都觉得我没有生的希望了。可祖母不放弃,天天照看着我,把我揽在怀里,耐心地给我护理上药,给我擦去眼泪。也许祖母的诚心感动了上帝,我的病竟慢慢有了起色,有了好转,并最终痊愈。我的病是好了,可从此身子骨总是瘦瘦弱弱,胖不起来。这件事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小时候,我爱祖母,也许与这件事情无关。幼小的我,需要一个依靠,晚上需要挨着母亲睡,白天放学回来,需要炕头坐着祖母慈祥的面容和热情问候。也许,祖母恬淡安静缓慢的性格,更适合我的脾气。我一直觉得,我是爱祖母的,祖母也爱我。祖母在生活中有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我会给她说些宽心的话。哪怕简单的一句话,也说的祖母的脸上露出美丽的笑容。这笑容反过来感染者我,让我愉快。每逢此时,祖母总喜欢夸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这句话如今还响在耳边,可祖母人已经走远,再不能够回来,给我笑,给我语。
  祖母生活洁净,修养内心。可病魔无情。祖母后来患了一种不治之症。在小镇医院久治不愈后,父亲借来一辆小汽车带祖母进城去看病。可怜一辈子足不出乎的祖母为治病才第一次出了一趟远门。可医生诊断结果,令父亲无语,这病已到晚期,无法再治。伤心的父亲,只得依旧带着祖母回到家。祖母回家的那一晚,一家人都呆在祖母的南屋,祖母一见到我进来,就努力地笑着说:“娃,以后上学就戴上眼镜去吧,城里,小孩子都戴哩!”我实在没料到病重的祖母回来后会对我说这样一席话,我着实喜出望外。因为,此前奶奶一直不喜欢我戴着近视镜上学,怕村子里老人笑话。那时,村子里信息闭塞,女孩子戴眼镜都不能接受,让人困惑。祖母此次因病重进城,前后反差之大,令我对祖母刮目相看。祖母丝毫不显得病重的痛楚与苦恼,也不显得怨天尤人,却把城里的新鲜事物说给我听,对我是很大的鼓舞。这看起来是个小信息,但我从此,看出祖母接受新事物的眼光与心胸。如果搁现在,祖母一定不再足不出户,而是去寻找自己的天地。我相信,她会的。只可惜,生命留给她的日子不多了。我相信,因为这次进城,祖母几十年闭塞的心,一定有了某种光明,她最后是带着开阔的心胸离开她热爱的这个家和世界。
  一生寂寞的祖母,愿她内心富饶,愿她安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母亲的小米粥
  我是喝着小米粥长大的,我喝惯了母亲的小米粥。
  母亲心灵手巧,心思细腻,在日复一日的农家日子里,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丰富多彩的小米粥。
  春天来了,气候转暖,草木萌芽,各种野菜应运而生。有一种叫地菜的野菜,锯齿状的叶子,切着地面生长,清清爽爽的样子,很可人。母亲下地锄田的时候,会捎带摘一草帽儿回来。回到家,把野菜洗净之后,把它和小米一起煮粥。经过小火慢慢熬煮之后,金黄的小米和嫩绿的野菜充分融合,成为鲜美的野菜小米粥。暖融融的春天里,一碗小米粥捧在手上,既有视觉搭配上的抢眼,又有营养搭配的巧妙,还有口感上的流畅滑润。那时候,别人家常常用地菜拌面菜吃,可母亲却常常用它来给我们做粥喝,改变了春天小米粥的单调,增加了我们喝粥的兴趣和营养,成为春季尝鲜的一道美味。
  夏天的时候,北方的天气特别炎热,母亲改作绿豆粥。绿豆清热解毒,适宜夏季食用。母亲先把绿豆泡好,趁早上凉快,下地干活。快到做早饭的时候,匆匆赶回家,母亲顾不上休息,洗一把脸,抱柴火做饭。熬绿豆粥中不能急,柴火微微地煮着,母亲还可以起身作别的家务。等到家人从地里回来,绿豆粥也正好煮好。母亲炒好菜,便可开饭。干了一大晌活的父亲,又渴有乏,吃一口香喷喷的菜,喝一口香甜的绿豆粥,回身充满舒坦劲儿。那绿豆粥悦人耳目,小米是金黄的,绿豆嫩绿,在小火熬煮下,绿豆纷纷开了花儿,煞是好看。农家人不讲究色彩,但母亲无意之中,总是在一碗粥中,让我感受到色彩的变化的美丽。麦收季节,母亲通常熬一大盆绿豆粥,放在一边凉着。收工回来的家人,拿起勺子,舀上一勺子绿豆粥,一气喝下去,非常解渴,感觉好痛快,所有的苦累一扫而光。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玉米收获之后,细心的母亲把玉米粒碾成玉米仁。玉米仁分粗细两种。做好之后,母亲把玉米仁贮藏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来做玉米糁糝粥。细玉米仁非常好煮,粗玉米仁就要费些时间。所以,玉米仁要提前用水泡好。那些年里,粗粮多,细粮少。母亲把玉米碾成玉米仁熬粥喝,,改变了粗粮的吃法,使小米粥别具一种味道。家里人都喜欢喝玉米糝糝小米粥。玉米糝糝,喝到嘴里,咬起来,咯韧咯韧,有一种嚼头,别具一种玉米香甜的滋味,天天引诱着我们的食欲,也反过来促进着母亲做饭的兴致和热情。
  冬天,是四季中最后一个季节,各种农活消停了,农人有了空闲。天空中飘着雪花,多了严寒的滋味。屋子里里生起炉子,炭火红红的,炉子上坐着锅,母亲可以消消停停地给家人做粥了。那年代,村里实行种一株蔓菁植物。它类似于山药,却没有山药的味道,它类似于红薯,却不是红薯。它就是它,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毫无规则的一大堆,母亲常常用它来做粥。母亲把它洗干净后之后,切掉短续,切成小节,放到锅里,和小米一起煮。它是一株特别的食物,具有一株特别甜特别甜的味道。刚开始,我不习惯它,总是喝道最后,把它剩在碗里,让父亲帮着喝掉。后来,父亲耐心地告诉我,它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食物,喝了它对身体有好处。慢慢地,我也就接受了它。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一家人围着小方桌,吸溜吸溜有滋有味地特别香甜地咀嚼着蔓菁,闲闲地喝着一碗小米粥,周身便暖洋洋起来。
  冬天是漫长的,母亲做的小米粥花样似乎更多些,除了蔓菁,还有花生粥,豆子粥,红薯干粥等等,做出多样的小米粥,度过严寒的冬天。
  记得母亲做过红枣小米粥,那是专门做给奶奶喝的。奶奶体弱多病,需要增加营养。那时候红枣很缺,也不知道母亲从哪里弄来这些红枣。记得也是冬天,是在南屋里,炉火上熬着红枣小米粥。白色的蒸汽徐徐地从锅盖缝隙里冒出来,那红枣的气息,一缕一缕地散发出来,散在空气里,飘荡在小屋里。那味道沁入我的鼻中,那是一种特别好闻的味道,从来没闻过的味道。特别地诱人,吸引着我总是想早早地喝到那红枣粥。那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名义上是给奶奶做粥喝,其实大家一块分享。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父亲在饭桌上,对着大家说:“这红枣粥就是养人,看奶奶的脸色都好起来了。”听了父亲的话,大家扭过头,都去看奶奶,奶奶的起色果然比以前胖了一些,黑里着透红。这样以来,大家都格外高兴,为着红枣粥能让体弱的奶奶健康而高兴。奶奶坐在那把小木椅子上,看着家里人都夸赞自己,自己也忍不住地了乐起来,微微笑着。她的微笑,使我们的大家庭更加地快乐,更加地和睦。
  母亲对这个家的爱是绵密细致的,就像这小米粥,年年月月,日复一日精心制作。母亲用这小米粥的爱,滋养着家人,滋养着大家庭,悠远流长。
  母亲现在已经年过古稀了,仍然勤勉地做着一日三餐。她住在乡下,和哥哥住在一起。隔一段,我们会回家看看母亲和家里人。我深深地觉得,只要母亲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感恩母爱,感恩母亲的小米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