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angengyuna

故乡散文(系列,添加中)

[复制链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河》
  在家乡的田野上,淌着一条小河。它像一条漂亮的绸带,自村子中间穿过,妆点着美丽的村庄。
  小河的水很清,很清。站在岸边,能看清水底的沙子、石块,能看见水里的小草,能看见水里的小鱼,小蝌蚪。小伙伴们经常赤脚在河里玩,女人们聚集在水边洗衣服。没有搓衣板,用的是皂角,一件衣服放在大石头上,返来复去地揉搓,用棒槌用力地敲打,直到衣服上面的汗水污浊敲打干净。女人们脸蛋儿红扑扑的,身材健壮,浑身仿佛又使不完的劲。她们总是一边洗衣服,一边说笑,咯咯的笑声,压住了水流声,连小河都在羡慕这银铃般的笑声。女人们一年四季,拆拆洗洗,缝缝补补,总有干不完的活。小河边常常有她们活泼的身影,有她们的欢声笑语。有了孩子和女人们,小河是永远不寂寞的。
  小河边种着柳树。春天来了,细细嫩嫩的柳叶长出来。这柳叶像姑娘头上一条一条秀丽的发辫,看上去特别迷人。小伙伴们的家里枯枯燥燥,找不到一件像样的玩具,便相约跑到清清的小河边。看看流水,看看水上的蜻蜓。那蜻蜓忽而高高飞起,忽而低低地吻着水面。看得人心痒痒,伸手去捉,却怎么也捉不住。河边的草儿都绿了,长得精精神神。有人问,玩什么?有人答,编草帽儿。于是,一根柔柔的柳条折下来,弯成圆圈,一个嫩绿的草帽儿成了,戴在头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有聪明的小伙伴,会用柳条做口哨,做出的口哨,虽不能吹出优美婉转的曲子,但是,从小伙伴们自己的口里,吹出一种声音,也是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快活。
  小河上原有一座小桥。站在桥上往下看,一切乡村美景尽收眼底。小河边分布着高高低低的田野,便是人们眼中的河滩。河滩地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夏天的时候,一片碧绿。秋天的时候,充满了色彩。白的是棉花,红的是高粱,金黄的是玉米。收获的时候,满河滩里晃动着人影,丰收的喜悦妆点着小河。河滩的不远处布置着村落。一幢一幢素色的小屋掩映在绿色的树木里。春天来了,小屋的周围开出了花儿。那雪白雪白的桐花,开得美丽饱满,芬芳飘洒在空气里,走到哪里,香到哪里。小屋的上空炊烟袅袅,甚至能闻见鸡鸣狗吠,一派田园风光,不禁让人心生留恋,哪怕一辈子住在这里,也心甘情愿。
  我眼里的小河,其实只是与我相关的一段。它的上游,下游,更大的空间,我并不知道太多的事情。我的家,在小河的北边,与小河相望的是另一个村子。与我一个村子的也有个别住在河对岸。他们白天干活,收工回去的时候,往往抄近道,从小河踏着大石头,一跳一跳地跳过去。上一个坡,穿过一片密林,然后就看不见背影了。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去过小河对岸的小村子。我常常站在小河边往对岸看,它在我心里,充满了神秘,像一个礼物,引诱着我,又让我恐惧。我深知莫名其妙地同情住在河对岸的人家,从他们的背影里读出孤独。河对岸的密林与小村庄,一直隐藏在我的生命,成为一种纠结。好多次做梦,我梦见自己走进密林,走进小村庄,过了一个关口,又一个关口。都是陌生的人,总是在寻找出口。总是在寻找能回到我熟悉的村庄的出口。但是,没有一次,我能够找到这样的清晰的出口。从迷茫中醒来,仿佛又回到儿时。
  村里有一个瘦瘦的老头。他被划为地主。因为这一顶无形的帽子,使得他原本就有点弯的腰更弯,背更驼了。一天到晚,老人带着草帽,从村子里走过,我几乎看不清他的脸,看不到他的笑容,更没有听到过他的话语。他恰恰是住在河对岸的一户人家。夏天时,他穿着白棉布衬衫,黑裤子,背着锄头,从小河上,淌着河水,踩着石头,慢慢地满腹心事地过河去了,上了陡坡,走进密林,消失。我能够想见,他一个人戴着纸帽子,被众人簇拥着喝骂着被批斗的场景。场面宏达热烈,唯有他的内心凄凉无语。他,一个瘦瘦的一阵风也能吹倒的老人,如何能扛得住这暴烈的运动?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过去,可我现在看到的是他的毫无抵抗的沉默与虚弱。他的驼背与沉默,一直写在小河的流水里,淌在我的心底,让我无法读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子飞来》
  燕子穿着迷人的黑色燕尾服,在家的上空出现了。它轻快地划着弧形,仿佛认路,又仿佛在轻叩家门。母亲在院子里做家务,一抬头看见了小燕子,忍不住喜悦地自言自语了一句:“哦,小燕子飞来了!”
  小燕子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儿,压低了飞翔的速度,只轻快地一闪,飞到东房屋檐下,落在木梁上。屋檐下的木梁,遮住了风,遮住了雨,高高在上,是小燕子可爱的家。小燕子喜欢把家安在这里。
  春天来了,田野上麦苗返青,麦地里长出了许多杂草。这时节,父亲和哥哥及时地背着锄头,下地除草。收工回来的时候,父亲拖着疲倦的身体走进家门。哥哥赶快把父亲手中的锄头接住放在角落。然后,取下打子,给父亲和自己的身上拍掉尘土。之后,父子俩坐在椅子上稍稍歇息。母亲忙着做饭,奶奶坐在院落里,望着父亲和哥哥,心里满是怜惜与疼爱。我依偎在奶奶身旁,奶奶看上去特别慈祥。屋檐下的小燕子打破了院子里的寂寞,唱起好听的歌儿:“唧唧唧,啾啾啾”。歌声婉转优美,清脆悦耳,煞是好听。这一下把全家人的耳朵都吸引过去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都去看木梁上的小燕子。小燕子仿佛得到一种鼓励,又开始欢快地唱起了歌。院子里飘荡着美丽的鸟鸣,把家里人的疲倦与枯燥赶得无踪无影。
  春天的阳光,明媚地洒在院子里。奶奶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出来晒太阳。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扔,我就跑到奶奶身边,和奶奶一起看小燕子。燕子看上去有些忙碌,漂亮的身影,一会儿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我问,燕子在忙什么啊?奶奶说,燕子是出去找食物吃。后来,奶奶又说,燕子在忙着盖房子。我傻傻地问,怎么盖啊?奶奶说,燕子用自己的嘴巴衔来泥块和树枝,在木梁上一点一点盖。奶奶说,别看燕子每次衔的那么少,日积月累,一天一天下来,一个窝就改成了。我听信奶奶的话,天天放学回来,在屋檐下看。果然,燕子的窝一天天在增大,终于有一天半圆形的窝盖成了。我和奶奶看在眼里好喜欢。
  后来有一天,家里人从房子里进出时,忽然听见屋檐下燕子的叫声比往日多了几分热闹。哥哥眼尖,看到燕子窝里露出了小燕子头。他赶快把这好消息报告给家里人:“奶奶,奶奶,生小燕子了,生小燕子了”。家里人都聚集到院子里看。果然如此,燕子哺育了一窝小燕子。小燕子嗷嗷待哺,叫个不停。母燕子又是心疼,又是焦急,一会儿出去觅食,一会又急急地飞回来。母燕爬在窝口,用嘴巴喂食给小燕子。它们母子们在一起,真是亲热异常。此情此景,总是令家人特别羡慕。小燕子吃饱了就乖乖地呆着,而一旦饿了就唧唧地叫个不住。而这时候母燕子出去还没有回来,家里人真是替小燕子着急,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在啼哭一般。直到母燕子胡来,大家猜喜上眉梢。一家人与燕子相处久了,有了一种说不清的感情。
  老辈子人说,燕子是吉祥鸟。燕子呆在谁家,谁家就门庭兴旺。所以,农家人都喜欢燕子,信任它在屋檐下筑巢生仔唱歌,繁衍后代。有时候,燕子也淘气,把自己的窝搭在窗台上方。有时候,把自己的窝搭在锅台上方。家人进进出出,烧火做饭,不小心,一团燕屎啪的一声掉下来,落在家人的头发上或者锅盖上。这时候,家里人从不埋怨,从不生气,微微笑着拍掉身上的眼屎,继续做活。有时候,家里人会在燕窝下放一块木板,这样子燕屎就落不到人的头上了。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是善意的,人也是善意的。那些年,人和燕子已经成为农家生活融洽的一部分。已经习惯了,人的生活里有燕子,燕子的生活里有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12.《童年野草花》
  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到田野上打猪草,日子一久,便能叫出一些野草的名儿来。
  第一个是打碗花。
  它多生长在土堰上或者沟渠崖畔,零星的一颗或几颗,清清爽爽,卓尔不群。走在田野边,往路边一低头,冷不防眼睛一亮。咦,脚边不是一朵打碗花吗?细细的叶子,柔柔的蔓上,迎风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儿不张扬,不媚俗,像邻家小妹,神情羞涩,粉粉嫩嫩。它的花型简单大方,形似一个个精致的小碗儿,所以乡下人叫它打碗花。我喜欢它的模样,每遇见时,总要摘一朵儿,嗅嗅花香,拿在手上玩半天,消磨掉好多时光。如果它仅仅是一朵素朴的花儿,也罢了。它又是猪喜欢吃的野草。乡下人家喂猪娃子,一半靠剩饭,一半靠野草。我和小伙伴挎着篮子去打猪草。田野上,打碗花又好看,又好认,又耀眼。一时间,许多美丽的打完花都纷纷跑到了篮子里。回到家,把粉嫩粉嫩的打碗花草扔进猪圈,不一会儿猪便风卷残云把草和花全吞进肚里。我心爱的打碗花没有了,被猪吃光了,心里空落落的。但是,第二天,到田野上去,沟渠边又长上出来新的大碗花。我的心又快活起来,乡下的大碗花真是层出不穷。
  第二个是蒲公英
  它也算得上乡下一种俏丽的花儿。锯齿样的叶子,中间长出长长的藤,茎上开出细小的花。那黄灿灿的花儿,极其明净,极其亮眼,远远地就被它吸引住。因为它的单薄柔弱,常常在风中摆来摆去,似弱不禁风。但是,它的俏丽的色泽,则不容忽略。它长在田间地头,给粗犷的田野,点缀了可爱的小花边。看见了它,繁重的体力活,也透出了一丁点轻松愉快。仿佛一种诗意,忽然邂逅了一下人的心,心底忽然就有了一种亮色。等到蒲公英花容失色,容颜渐老时候,它的华端会长出白色的棉絮。孩子们天性好玩,把那白色的棉絮揪出来,放在掌心,口里念念有词:“宝宝爷,宝宝爷,我给你打火,你上天!”念叨完了,轻轻朝掌心一吹。刹那,那白色的棉絮便一下子脱离手掌,飘飘摇摇地飞起来,然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小伙伴的眼睛看得酸了,看得累了。再看时,头顶是一大片白色的云朵儿。孩子们兴致颇高,一遍又一遍地尽情地重复着这种好玩的游戏,忘记了时间。孩子们那银铃般的笑声散落在广阔的田野上。
  第三个是棉花车子
  这种草,叶子稍厚,叶子背面有白色的绒毛,手摸上去肥肥腻腻的感觉。它的花成簇状,像今天公园里菠萝花的样子,高高地直立在叶子中间。那花儿一节一节地长,一节一节地开,开出的花特别细微,乳白色,花瓣极为细小。但它确实是花。等它开花的时候,女孩子们就腻在它身边了。你摘一朵,我也摘一朵。两朵花并起来,中间用一个细签儿穿过去。拿在手上看,一边一朵,像极了妈妈防线用的棉花车子呀!女孩子们极爱玩这种游戏,常常三三两两地聚在花边,玩得特高兴。但是,女孩子们心里想知道,这好玩的花叫什么名字?细心的女孩子回到家问妈妈,妈妈就告诉说,那种花叫棉花车子。奥,原来是这么回事。从此,棉花车子这种花草,就落在了女孩子们的心间。
  第四个是玲玲草
  这种草,叶子细长,形似韭菜叶,中间长出细长的茎,茎的顶端长出银杏叶似的苞片。秋天来的时候,苞片里会结出黑色的种子。人家屋后,大麦场上,田野上,到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一看见细长的茎,茎的顶端有个苞片,就是它啦。无风时,它静静地享受着阳光。起风时,它细长的茎儿随风轻轻摆动。那苞片会发出轻微的声响,犹如铃声阵阵。所以,乡下人亲切地叫它玲玲草吧。没有见他开过花,它和打碗花一样是猪爱吃的野草。有时候,女孩子也爱拿它玩儿,用手掐下它一截细茎,用手在耳朵边轻轻地摇一摇,一边摇,一边侧耳细听,嗨,真的,好像听到了里面清脆的响声呢!真好玩,就是不知道,谁给它起来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玲玲草。
  第五个是苦苣
  它的根扎得很深,长得很实在。一般用手不好拔,得用镰刀割,才能连根割下来。如果不小心弄断了它的叶子,会流出白色的乳汁,黏黏腻腻,有苦味。《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苦菜,味苦寒”说的可能就是它。小伙伴们一般不愿割这样的猪草。但它也是猪爱吃的一种野草。所以,到了田野上,只要是看见苦苣,还是不忍空过去,用镰刀连根拔起来,带回家,留给猪。书上说它的嫩叶可食,但印象中不记得家里蒸过这样的野菜,也不记得吃过这样的野菜。只是记得它的叶子上会挤出白色的汁水,很苦。小朋友都不喜欢这种苦味,会不大喜欢接近这种野草。
  这些野花野草,犹如儿时的伙伴,星星点点,轻轻浅浅地印在心上,不能抹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3: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9

帖子

3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9
发表于 2020-9-28 14: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13《棉套袖》
  棉套袖,形似圆筒状,戴在手腕上,柔柔软软,暖暖和和,是过去农村里冬季驱寒保暖的一种生活用品。
  它差不多可说是是妇女儿童的专用品,大约因为她们体质弱,不耐冻的缘故。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常常下雪。茫茫雪花中,孩子背着小书包去上学,走不了多长时间,那四围的寒气直往身体里钻,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僵硬。好容易挨到放学,急急忙忙往家赶,嘴里不住地喊,好冷好冷好冷啊!小孩子前脚刚进了家门,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那份寒冷,哇哇地哭起来。妈妈好心疼,连忙奔过来,双手握着孩子的小手,一边揉搓,一边替孩子擦掉眼泪。从那以后,妈妈给孩子做了一双棉套袖。上学的时候,在教室里写作业的时候,小孩子手腕和双手大部分都在暖暖的套袖里,比往日暖和了许多。
  那时,女人们多不用护肤品,因为缺少的缘故。冬季西北风刮起来,像小刀子割人的皮肤,生疼生疼,一不小心,手上就裂出许多小口子。更有甚者,手上长下冻疮,又红又肿,好可怕,好可怜样!所以,为了保护双手,几乎每个女人都给自己和孩子缝制了棉套袖。白天里紧着做活,没有功夫照顾自己的双手。到了晚上,女人们用微热的水泡洗了双手后,抹上猪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戴上棉套袖,给双手一个保暖保养的时间,让伤口慢慢愈合。不过,一旦落下冻疮,年年复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所以,棉套袖一定要及时地做,及时地戴,及时地保养,以便安全地度过一个长长的冬天。
  做棉套袖,用不了多少布料,做衣服的布头即可。剪下一个长长的布条,垫上柔软的棉花,四个边合住就成了。做出来的套袖,各种花色都有,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大抵老人们用的色调暗一些,比如黑色,蓝色,咖啡色。而年轻人和孩子用的色调则偏亮些,比如红花,绿花,方格子一类,活波俏皮。到了冬季,闲来无事时,女人们,小孩子见面,闲聊,玩耍,手腕上都戴着各色棉套袖,争奇斗艳。有时候妇女们喜欢把双手往袖筒里拢起来,站在家门口聊大天,家长里短,田间活计,无话不谈,幽默风趣。而一双手在棉套袖里,不透一丝风,捂得暖暖和和,十分美好。当然即便是干活,纳鞋底,剥棉花,剥玉米,切菜做饭,戴着套袖一样做,自自然然,恰恰当当,及保养了手,又做了家务,两全其美,两不耽误。
  过去,在有钱的大户人家里,用的是小手炉。曹雪芹《红楼梦》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节,这样写道:“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刻青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刘姥姥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当然包括凤姐手上的小手炉,那是多么温暖富贵的物件啊!但是,这种用品,刘姥姥只有眼羡的份儿,岂能用得上它。自己连喂饱还不能解决,那顾得上这等奢侈排场!
  到了现在,暖手的用具越来越精致实用方便。一个小暖宝,插上电,不到几分钟就能发热。大冬天,摆地摊,做小生意的,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真是时时刻刻温暖如春。就在去年,在公交车上,我见到一个女孩子,坐在座位上,手里笼着一个液体暖宝,很类似于过去农村里的棉套袖形状。我当时就眼睛一亮,仿佛又回到过去的旧时光,见到了久违的棉套袖,心里很是兴奋激动。当然,女孩子手里的暖宝,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棉套袖,只是眼熟形似而已。但是,我想,这样的产品制作,一定是沿用了过去的棉套袖样式。灵感闪现的时刻,制作者一定要和我一样,回到了那遥远的亲切的故乡。
  棉套袖,是农耕时代,农村里特有的一道风景,看着土气,用着实在。现在,就是回到乡下,恐怕也再难寻觅到它的身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行者逍遥松 回复日期:2012-09-21 16:25:57  回复  
  拜读。
  --------------------------------------------------------------------
  问好朋友,谢谢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6: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木锨》
  家里只有一把木锨。大部分时间里,这一把木锨孤零零地闲置在一堆农具里。
  别的农具都是用铁做的,唯有木锨是木头做的。它翻不了地,挖不了东西,但它确实是家里少不了的一件农具。
  木锨使用的机会不多,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下才用到它。而父亲是使用木锨的一把好手。
  夏天的时候,收割的麦子在麦场上经过无数次的碾压之后,轻轻的麦秸皮被人们用铁叉挑到了一边,剩下的则是小山样的黄澄澄的麦粒。这个时候的麦粒,混杂着杂质,不够干净,不能入库。所以,要用一架扇车(cha)来扬净麦粒。
  扇车,是木头做的,宽敞的大肚子里装着铁轮子,外面装着铁制的摇把。它像一个巨人一样稳稳当当地停放在麦堆前,准备着投身工作。当哥哥把摇把一圈一圈转动起来时,巨大的扇车呼呼地扇着风,开始工作。随着轮子的转动,前面出风口喷出一股一股强劲的风来。母亲坐在扇车顶上,手里拿着簸箕。一起准备停当,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木锨了。父亲早就等候在一旁了。父亲扬起手中的木锨,一锨一锨地把黄澄澄的麦粒,抛进母亲手中的簸箕里。母亲端着簸箕的双手均匀地左右摇摆着,那些杂质被风吹跑了,剩下的干净的麦粒,瀑布一般,纷纷落下来,落在地上。这些地上的麦子就是干净的可以入库的麦子。
  我喜欢看父亲干活。他不仅有力气,而且干起活来总是很漂亮,很好看。他站得稳稳的,用力均匀,一下一下,貌似悠闲。一把木锨在他手中, 仿佛玩一样,玩转的随心所欲。他每一木锨上去,都不浪费麦子。每一木锨下去,都有尺度,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不多不少恰恰好。
  父亲头戴草帽,身上落着灰尘,站在那里,一气能赶上好长时间,不困不乏不让人替换。我打心眼里佩服父亲。那把平时不用的木锨,在父亲手里,运用自如,仿佛是父亲身上的一部分,那么自然,那么美丽。在我看来,那笨笨的木锨,好像一下子变得无比轻盈美好起来,我真像上去用用它呢!可实际上,木锨还是那把木锨,只不过是父亲天长日久熟悉它的秉性熟练运用而已。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看父亲干活真的是一种享受,劳作虽然是辛苦的,但他创造出来的美,却让我留恋。那黄澄澄的麦子,在他的手中,扬起落下,扬起落下,划出优美地弧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那麦子积累的过程,分明是一道流动的风景!沿着浑圆的山脊,金黄的麦子,一层一层,层层不尽地落下来,落下来,落成一个金色小山包。这金色的小山包,就是庄稼人的富足与希望。
  秋收时节,父亲还要用到这把木锨。这把木锨同样会出现在打谷场上,米粒和麦粒是相同的质地,所以,同样要用到木锨。结束了秋收,除此之外,一年四季,这把木锨再没有别的用途。
  木锨孤零零地闲置着,抛掷着岁月,回忆着自己曾经的美好。谁让它是一把木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7: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5.年尾炸麻花
  炸麻花,是乡下人在年尾要做的一件盛事,是一件顶顶要紧的事。这一天,大门是关着的,而院子里飘出的一股一股香味儿,则向外人宣告着:这一家人在炸麻花哩!
  头一天晚上,母亲就活好了面。次日一早,母亲又把面弄成一小块一小块,抹上油,醒着。一家人在紧张地期待中,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把炉子和风箱抬到院子中间,把面案抬到东屋里,支好。小凳子摆放起来,把所有能想到的小东西都放到手边。时间差不多了,先把炉子生起来。爷爷负责烧火,红红的炭火在风箱的一推一拉中,窜起熊熊的火苗。油锅支起来了,慢慢地热着。母亲最后走到南屋里看了一下面,出来时对家人发话到:“面发好了,可以开始啦!”一家人于是投入到紧张而快活的炸麻花中。
  除了奶奶以外,一家人各有分工,都不闲着。父亲搓麻花最好,是搓麻花的主力。两个姐姐和哥哥是学者搓麻花的人,母亲是油锅边用长长的筷子捞麻花的人,我和弟弟负责来回跑腿运送麻花。这一天,要炸好多麻花,从太阳升起到西阳下山,饱饱一天的功夫。乡下人,一年到头,吃不上麻花,只有盼到这一天,才能吃上香喷喷的麻花儿。而且,春节里,家家户户席面上缺不了麻花,它可是待客的佳品,一家人能不重视嘛!
  炸麻花时,不但油要好,味要正。最要紧最重要的一点,麻花要有型有款,模样周正。这样出锅的麻花才好看,好吃,受欢迎,受称道。家里面,数父亲的手艺高,麻花搓得漂亮,他可以说是我们兄妹几个的师傅。我们都喜欢看他搓麻花。长长的面案前,父亲一个人占据一角。只见他脊背微微地曲着,两臂自然伸开,一团面块,在他的双手揉搓下,渐变渐长。然后,把面团对这一下,接着揉搓,直到面条儿搓得又细又匀时,把两股面条儿交叉,边交叉边揉搓。最后,只见父亲左手把麻花轻轻一提,麻花稍稍转动几圈,一条麻花大功告成。“啪!”的一声,父亲把搓好的麻花扔到面案的一边,接着搓下一个。父亲搓出的麻花,常常是一家人赞赏的焦点。一家人看着说着笑着,无不表示钦佩。不但如此,母亲从油锅里捞出麻花时候,都能清晰地辨别出哪个是父亲的手艺,哪个是我们兄妹的手艺。搓出的麻花,生时好看,熟时好看,吃到嘴里,同样喷香美味。一样的面,一样的油,平时吃麻花,都爱挑拣父亲搓的麻花吃。看看,一个人的手艺顶顶重要,直接影响人的食欲哩!
  寒冬腊月,只要是不刮风下雨,都是好天气。尽管屋子内外都生着炉子,但时间一长,大家都要起来活动活动,奶奶也要到院子里转转看看。孝顺的母亲,总是急着把新炸出的麻花,让我拿过去给爷爷奶奶尝尝。家里年年的麻花分两样,一样是专门给爷爷奶奶吃的油酥麻花,其余的是普通麻花,给我们吃。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牙不好,咬不动,给他们炸的麻花稍胖一点,吃起来格外的酥,比普通麻花好咬。父母亲是限制我们吃油酥麻花的,只许我们每人尝一点。可爷爷奶奶心疼我们,暗地下偷偷地让我们多吃一些,我们会特别开心。
  比起搓麻花,坐在油锅前捞麻花的母亲也很辛苦。油呛烟熏,一天到晚老那么坐着,眼睛难受,腰酸背痛。别看捞麻花简单,捞麻花也有学问,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只有炭火均匀,炸出的麻花,色泽好看,口感嫩脆。母亲捞麻花,得用专门的长长的两根筷子,不停地在油锅里翻腾。时间一长,母亲也摸索掌握了一些火候与技巧,知道什么时候该捞,什么时候欠火候。母亲的身边放着一个大笼节。先把捞出的麻花放在笼节上,沥干净了油,麻花凉一些了,我和弟弟才把这些麻花放到一个特大的补蓝里。补蓝底子上铺垫着一层新麦秸皮,以防麻花油渗到补蓝上。到一天结束时,大大的补蓝内装得满满的都是麻花,丰收了一般,让人心生喜悦。
  炸麻花这一天,是没有时间吃午饭的,谁饿了就吃点麻花。只有到了太阳落山,天黑下来了,麻花才炸完。收拾了油锅,一家人活动活动筋骨,个个累得腰酸背痛。想想,可真不容易,炸了整整一天的麻花。大家都有些腻味了,也不觉得饿,也不知道晚饭该吃什么。做什么饭?母亲有些发愁。大家就说,做一些酸饭吧,解解油腻味。母亲这才说,好吧,那就顺便做一锅酸饭吧。母亲麻利地挽起袖子,麻利地在案板上切白菜,且葱花,锅开了,把新炸的麻花揉碎了,放进汤锅里。煮一会儿,完了点上米醋,立刻酸酸的味儿,飘满了屋子。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坐在小桌边,一人喝一大碗酸酸的麻花酸汤饭,吃得又饱又舒服,打着饱嗝儿,身心惬意。炸麻花这一件大事完成了,一家人可以睡个安宁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7: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6.木头轿轿
  过去,在农村里,有好多人家照看周岁内的婴孩,常常用到木头轿轿。它是小儿的一种坐具。
  木头轿轿是全木结构,没有一颗钉子,却衔接的严丝合缝。它方方正正,朴朴拙拙,稳稳当当,结结实实。它的设计简单大方,合情合理。它上层前面有挡板,后面留出恰当的不空间,给小孩子坐。中层有专门给小孩子尿尿的凹槽。小孩子坐在上面,站立自如,活动自如,可以自己玩玩具,从而给大人腾出了做家务的空间。
  上世纪的农村,生活条件还不是那么富足,许多家庭用具还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木头轿轿便是这样的产物。它是木匠师傅一刨子一刨子打造整修出来的作品,带着木头的清香,古朴端庄,很具有实用价值。
  照看孩子的通常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一边要照看孩子,一边要做家务,还要趁空烧火做饭,真是忙得团团转。没有办法,只好把木头轿轿放在院子里,然后把孩子放进去。孩子还不到会说话的时候,两眼不解地看着妈妈,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把自己放这样的坐具里,妈妈好狠心呀。妈妈心疼地亲了一下孩子的额头,抱歉地连声说:“乖啊,做饭去啦!”然后,急急火火地收拾锅灶,抱柴禾,切菜,煮饭,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忙得热火朝天。这期间,妈妈不忘偷偷地瞧孩子,不忘远远地逗一逗孩子。孩子起初还乖乖地坐着,新鲜地拿着玩具摩挲来摩挲去,有时还用小嘴咬一咬,仿佛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些时候,孩子渐渐地失去耐性,一个人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好孤独,好可怜啊,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好焦急啊!孩子终于忍不住哇哇地大哭起来,而且边哭便抬起屁股,表示示威。妈妈正在煮饭,听见孩子的哭声,心急得不得了,放下手中的活计,赶紧奔到孩子身边。看到孩子小脸鼻涕混着眼泪,哭得稀里哗啦,一把抱过孩子,把孩子揽在怀里,亲个不住。妈妈真是对不住孩子,只顾着做饭,冷落了孩子。妈妈只好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拉风箱做饭,两头不耽搁。
  木头轿轿上层挡板上的一角,通常栓着一个橡皮娃娃玩具。娃娃身上装有芯子,一按肚皮,芯子就发出“呜呜”的哨响声,声音清亮清亮。也或者栓着一个塑料摇铃,里面装着一个铃铛,用手一摇,里面的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哗哗的响声,发出好听。装这些玩具,是为了不让孩子寂寞,便于大人干活忙碌时候,孩子有个专注的地方,不至于常常哭闹,纠缠大人的手脚。这些轿轿,并不是个个家庭都有,很多时候,都是借来的。别人家的孩子大了之后,不用了,可以借来用用。所以,一个轿轿 ,东家借西家借,那些栓在上面的玩具天长日久,都摩挲的发黑了,依旧栓在那里,舍不得扔掉。那时候玩具缺乏啊!
  我家兄妹五个,印象里不记得母亲用过轿轿。到是母亲常提起小时候,姐姐照看弟弟的情景。虽然如此,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轿轿这个用具。走街串行,走亲戚拜朋友,到了人家家里,凡是有小孩子的人家,就有可能见到这种用具。进了家门,看见了白白胖胖的挺可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坐在轿轿里,不由自主地就上去逗一逗,亲一亲。这个时候,把栓在上面的玩具娃娃用手一捏,娃娃便唱出美丽的歌来。小孩子听得歌声,便裂开嘴笑,笑的流出口水来。见此情景,大人小孩其乐融融。主家急忙迎出来,见到这种欢乐场面,更是喜欢的合不拢嘴,忙让座。谁不喜欢小孩子,孩子是主家的命根子啊!亲热孩子,就是亲热主家,一下子主客的关系就亲近起来。农村里,风俗习惯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孩子,一个摇铃,就能把彼此的感情拉进。
  上个世纪末,走在农村里,偶尔还能见到暗淡发旧的木头轿轿的身影。但是现在,轻便时尚的各式各样的新式手推车,已经取代了它,恐怕再难见到它古朴稳健的身影。(2012.0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永远在游子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