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回复: 0

张岱的徐渭情结(转载)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20-9-24 0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岱的“徐渭情结”
  记者 徐霞鸿
  近日,在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里,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曹诣珍,与听众们分享了这个发生在400多年前的绍兴城中,徐渭与张岱家族之间历经五世、荡气回肠的文化故事。
  “徐渭与张岱家族的情谊,始自张岱高祖张天复、曾祖张元忭。”曹诣珍在研究中发现,徐渭从小居住在绍兴大云坊观桥弄大乘庵东边的榴花书屋(今越城区青藤书屋),距张天复、张元忭居住的车水坊状元府,大约只有十分钟的步程。“虽然据文献记载,徐渭和张天复、张元忭父子的第一次交往是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但他们很可能较早就相识、熟知而交往。”
  徐渭一生科举、仕途均不得意,曾八次参加乡试都没能考中举人。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在后世的声名虽大不如徐渭,但在当时,他们的功名和地位却远在徐渭之上。对于经济窘迫的徐渭,张氏父子时常以各种方式接济,比如经常邀请徐渭赴宴等。在徐渭文集中,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张氏父子邀宴的诗作。
  不过,张氏父子对于徐渭的恩重,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于徐渭入狱后的营救上。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徐渭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杀死张氏,因此被下狱,服刑7年。而他之所以能够免死,后来假释出狱,直至最后被正式释放,张天复、张元忭父子等人功不可没。
  “案发后,张天复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努力营救徐渭,并给狱中的徐渭寄赠了云南土特产马金囊,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病痛,为此徐渭作《张云南遗马金囊》诗表示感谢。”曹诣珍说,徐渭入狱前期,张元忭还只是一个举人,在营救徐渭一事上未能发挥很大作用。但在明隆庆五年(1571)得中状元后,他的话语权大大增强,徐渭也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在很多诗文中都有流露。而张元忭也不负徐渭所望,为营救徐渭出狱四处奔波。
  明隆庆六年(1572),经过张元忭等人的多方努力,徐渭杀妻案得以复查,最后定为误杀,53岁的徐渭也于明万历元年(1573)出狱。绍兴民间曾流传张元忭改徐渭状纸的故事,说的是状纸上本来写徐渭用刀杀人,但张元忭改“用”字为“甩”字,用刀即为故意杀人,甩刀即为误杀,一笔一划之差,性质却有了很大的差异。虽为传说,却也反映了张元忭在营救徐渭出狱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徐渭出狱后,张氏父子对他依然多方照应。在张元忭的极力推荐下,徐渭获得了参与纂修县志的机会,并暂缓生活之窘困。而这部明万历《会稽县志》也因为有徐渭的参与,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深受好评。
  明万历八年(1580)秋,徐渭又应张元忭之邀,来到北京。徐渭被招至北京的两年,一直住在张元忭宅旁,经常给张元忭代写文章。起初,二人相处甚欢,但时间一长,却嫌隙渐生。
  “徐渭与张元忭的不和主要是由于二人性情差异太大,而这种性情的差异又主要是基于人格追求的不同。”曹诣珍认为,张元忭的规矩森严和徐渭的狂放不羁,终究难以相容,并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
  徐渭从京城南返后,虽然与张元忭逐渐疏远,但双方关系并没有彻底破裂。他有时仍与张家应酬,还代张元忭作文。这是徐渭对恩义的态度:张氏父子对他的才华的赏识,尤其是活命之恩,他永记在心,只是恩义虽重,却不能动摇他坚守自己独立人格的心志。
  张元忭去世后,徐渭仍与张家交往甚频。张元忭的长子、张岱的祖父张汝霖,自幼与徐渭相熟,徐渭也非常喜欢这个灵俊诙谐的后生小子。徐渭晚年经常至张汝霖处喝酒,并关心他的八股文写作,愿以毕生的经验教导。而张汝霖的儿子们进一步继承了这种作风,尤其是长子张耀芳,即张岱之父。从个性上来看,张汝霖、张耀芳父子显然都更接近徐渭。而这些都进一步增进张岱对徐渭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徐渭死后五年,张岱才降生。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张岱的‘徐渭情结’。”曹诣珍在研究中发现,两人虽隔了三辈,却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性情方面,皆有侠烈之气,喜好诙谐,为人直率不避讳,张扬个性,注重真性情等。在文学层面,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张岱对徐渭诗文的模仿和学习;第二,是他对徐渭诗文佚稿的搜集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