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弓正遗绪

弓正遗绪品读《红楼梦》——简析王子腾之女对宝黛钗婚姻的影响

[复制链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至此,或许会有个别读者心有疑问——果真如此的话,以上分析过程与《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作者关于王子腾与贾雨村关系的陈述不就产生矛盾了吗?在这一回中,《红楼梦》作者关于贾雨村与贾琏、林黛玉一起进京的原因是这样解释的:
  且喜贾琏与(林)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贾)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也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林)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既然京官与外官过从密切会为朝廷所忌,“王子腾累上保本”,一再保举贾雨村使其得以进京任职就没有风险吗?难道王子腾就不怕皇帝猜疑他有结党营私之嫌吗?如此一来,前后两个回目的故事情节不就产生矛盾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矛盾!
  原因何在呢?
  原因就在于此时的王子腾已经不是彼时的王子腾了,贾雨村了结薛蟠涉嫌纵奴行凶殴死人命一案之后,曾经致书王子腾略叙断案始末,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贾雨村自己显然不会把此事大张旗鼓地张扬开来,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当然都会知道此事,但是都察院之类的监察机构却不一定会知道。至于身份是“京官”的王子腾,更加不会愚蠢到自己公开与贾雨村这个“外官”有私人信件来往的内情。
  在贾雨村致书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同一年,王子腾由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理论上来说,金陵应天府所在的省份是有可能在王子腾这个“九省统制”的巡查范围以内的。
  满清入关以后,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大致沿用了明代的行省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居住在长城以南地区的人口基数十分巨大的汉族民众的统治。
  清政府在各省分别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前者主要负责民政财政,长官为布政使;后者主要负责司法刑狱,长官为按察使。各省设置巡抚一人,总揽一省境内的所有军政民政,例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以便监察省内大小官员,加“兵部侍郎”衔以便统领省内驻军。巡抚之上还有总督一级的方面大员,管辖范围不定,大致在一省至三省之间。是否设置总督取决于现实需要,个别省份如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一般情况下不设置总督,以巡抚为地方最高长官。个别省份不但有巡抚,总督也与巡抚同处省城处理地方事务,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共处一城的现象在清代有一个专业的政治术语——督抚同城。例如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同住广州,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住武昌,皆属此类。
  在河南、山东、山西等省,比行省级别更低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府”、“州”、“县”三类,多数情况下是省下辖府,府下辖县。“州”的地位大致介于府、县之间,分为“直隶州”和“散州”两类;“直隶州”下辖若干县,直接隶属于省,事实上相当于府;“散州”无下辖县,隶属于府。
  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人口在本省范围内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而且与京城距离相对遥远的某些省份,清政府曾经在这些地区内实行过长时间的“土司”制度,任用世代居住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宣抚使”、“宣慰使”,维持最低限度的统治秩序。
  清代行省的具体设置情况与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数目,今天的中国大陆地区有“省”二十余个,而截止到清高宗乾隆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置的行省只有十几个。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在清代被清朝统治集团视为本朝的“龙兴之地”,不但曾经在长时间内严格禁止汉族百姓私自迁徙移民,连地方行政机构都与关内的长城以南地区大不一样。清代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不是行省,而是“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等地的最高长官分别称为“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
  至于今天的青海省,在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类中一般被称为“办事大臣辖区”,管理青海地区各项事务的最高长官全称为“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一般简称为青海办事大臣,始设立于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高宗乾隆年间及以后的时间里因为其常驻西宁,一般通称为“西宁办事大臣”。
  相对而言,在清代的三类地方行政区域之中,“将军辖区”的地位最高,“盛京将军”这样的职位例由“旗人”甚至专门由“旗人”中出身于“满洲八旗”的“满人”担任,普通的汉人出任“盛京将军”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行省的地位居次,虽然山东、山西等省的巡抚之职曾经有过长时间内专用满人的限制,但是在云贵、湖广、两广、闽浙、两江等区域,“简在帝心”的汉族官员也不是不可以担任巡抚甚至是总督。“办事大臣辖区”地位最低,如名义上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管理的西藏地区,除了“驻藏大臣”的必要护卫人员之外,清政府甚至都没有相应规模的驻军。
  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作者只是提到了王子腾升任“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并没有明确说明金陵应天府是否在“九省统制”王子腾此次出京巡查的范围之内。然而鉴于清代长期只有十几个省的历史事实和河南、山东、山西三省与京城近在咫尺的现实,再考虑一下两江总督所辖地区(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特别是“金陵应天府”所在的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性,很难想象皇帝会让王子腾重点巡视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这样的边远省份,却对国家的财赋重地如江苏等省份视而不见。
  简而言之,对于十八世纪的中国人而言,上述两个回目的故事情节完全在情理之中,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虽然《红楼梦》作者对王子腾本人着墨不多,但是王子腾在《红楼梦》作者进行创作构思过程中的地位绝对不能轻易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王子腾在整个《红楼梦》故事中的地位,弓正遗绪认为应当从“公”、“私”两个角度来进行必要的解读。
  从公开的政治地位的角度来分析,王子腾“九省统制”这个官职简直大的有点吓人。为了直观起见,弓正遗绪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历史事实为例来略作陈述。
  201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三十四个地方行政区,其中包括二十三个省(包括台湾省在内)、四个直辖市、五个民族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但是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央人民政府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还有六个被称之为“大区一级行政机构”的地方行政机关。其中东北、华北两个地区的“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分别称之为“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四个地区的“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分别称之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大大不同于今天,“省”和“直辖市”的数量比今天要多的多。以“东北人民政府”为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管理东北地区的最高政权机关,成立于1949年8月27日的“东北人民政府”先后管辖过“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省”、“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旅大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等十几个省区市。后来随着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上述省区市或者被撤销建制,或者曾经被调整过行政级别。大体上来说,“东北人民政府”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全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部分地区,河北省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其他五个“大区一级行政机构”的管辖范围大小不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五个或者五六个省区市。
  在行政机构以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各个地区设立了“中央局”作为管理“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地域范围以内党务工作的领导机关,同时设立“军区”作为管理相应范围以内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前者如“华东局”、“中南局”,后者如“西南军区”、“西北军区”。
  相对于今天的各类地方机构而言,“中央局”的职责权限大致相当于各个省区市的党委,只是管辖范围要大得多,不是某一个省区市而是四五个甚至是五六个省区市,而且由于“中央局”对于本区域内一切党政军民事务拥有最高决定之权,“中央局书记”往往还在“军区”和“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兼任领导职务,其实际权力之大远非今天的省区市委书记可比。“大区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责权限差不多涵盖了今天各个省区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这三大机构,同时还可行使各省区市高等人民法院、高等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军区”的职责权限与今天的“战区”的职责权限大致相仿,主要负责军事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范围内一共只有六个“军区”,管辖范围大致与前文重点介绍过的六个“大区一级行政机构”的管辖范围相同。后来随着国际国内军事斗争形势的变化,“军区”的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最多时有十余个,如“华东军区”就曾经一度被分解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在最新一轮的国防军事体制改革之前,全国范围内一共有“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等七个大军区,如果暂且不考虑实际上的驻军数量而仅仅比较辖区面积,管辖范围最小的“济南军区”仅仅下辖“山东省军区”、“河南省军区”这两个省级军区。
  在最新的国防军事体制改革之后,新成立的“西部战区”包括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等九个省区市,是“五大战区”中区域面积最大的。
  如果一定要用今天的军事术语来形容《红楼梦》故事所处时代王子腾“九省统制”的身份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西部战区司令员”或许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需要额外说明的一点是,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三十多个省区市的情况下,以相对地位而言,辖区共计九个省区市的“西部战区司令员”即使同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担任军委委员,恐怕还是比不上清高宗乾隆年间全国范围内仅仅只有十几个行省之时的“九省统制”王子腾。平心而论,新成立的“西部战区”虽然面积广阔,但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外交背景下,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深化的过程中,“西部战区”的战略地位恐怕很难与“东部战区”、“南部战区”相提并论。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日益严峻和复杂的背景下,“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辖区内的陆地面积虽然远远比不上“西部战区”,但是介入大规模军事斗争的可能性反而是“五大战区”中最高的。
  如果对比公开的政治地位,“王子腾时代”的金陵王家与金陵薛家之间,或者再具体到王子腾与“薛蟠之父”之间,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在贾—史—王—薛这“金陵四大家族”之中,贾家、史家、王家的第一代先祖都是有爵位的,高者如贾家一门两国公,中者如史家有“保龄候”的爵位,低者如王家也是“县伯”,“贾—史—王”的排列顺序很显然是以爵位的高低为依据的。相对而言,只有薛家的先祖不但没有爵位,就连官职也不是很高,地位远远低于前三家。如果用一种略带调侃的语言来形容的话,薛家穷的就只剩下钱了。如果不是与王家有姻亲关系,薛家到底还能不能名列“金陵四大家族”只怕都还是未知之数。
  薛姨妈、薛蟠、薛宝钗等人进京的时间晚于“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时间,大致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一年的春季。理论上来说,既然薛姨妈和一双儿女已经不必居丧守孝,可以进京走亲访友了,考虑到薛家进京的具体季节,那么“薛蟠之父”去世至少也是在此之前第三年的事情了。
  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作者正面介绍了薛蟠的身世履历,原文如下:
  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薛蟠之父”是否曾经有过科举功名,但是考虑到薛蟠是“幼年丧父”,即使其父曾经通过科举“正途”入仕,官阶也不会很高。更何况“薛蟠之父”早就去世了,现实生活中的薛家“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
  如果用今天的经济术语来形容薛家的身份,大概相当于某一家长时间挂靠在国资委名下的负责某一个或者几个央企物资供应的私营企业。至于尚未成年的薛蟠本人,只能算是拥有这家私营企业全部股份继承权的名义上的董事长,连具体负责日常经营的总经理都算不上。
  今天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直接隶属于国资委的央企,不但拥有雄厚的注册资本和强大的融资能力,更重要的竞争优势是拥有事实上的垄断经营权,随时都有可能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自然而然,与之有业务关连的各类公私企业也很容易获得丰厚的利润。除此之外,很多国有企业都是有行政级别的,享受副部级甚至是正部级待遇的央企总经理并不鲜见。理论上来说,只要你确实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即使是长时间在央企从事纯粹性的经济管理工作,一样可以拥有相应的政治地位。
  但是对于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而言,无论薛家多么富有,其身份标签都只能是“商”,即使是“皇商”也仍然是“商”。在“士农工商”这四大阶层之中,薛家确定居于第四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薛蟠堂妹薛宝琴的成长经历为旁证来分析,“金陵薛家”的社会地位还有可能会更进一步下降。“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并无薛宝琴,但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故事中,虽然正式出场亮相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薛宝琴的出现及其一举一动在推动《红楼梦》故事后续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特别是因为贾母曾经有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向薛姨妈询问薛宝琴生辰八字的举动,不少“红学”爱好者都有贾母是否属意于薛宝琴,有意选择其为“贾家荣国府宝二奶奶”的猜测。关于这一点的详细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原文如下:
  贾母因又说及(薛)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贾)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从薛姨妈关于薛宝琴身世阅历的介绍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薛宝琴之父”的社会身份肯定不是“士”,而且相对于薛蟠“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的“皇商”身份而言,“薛宝琴之父”究竟能不能算是“皇商”只怕都还在两可之间呢!在金陵应天府府衙门子向新任知府贾雨村出示的“护官符”上,仅仅点明了“金陵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并没有明确说明“薛宝琴之父”是否也像薛蟠一样,同时拥有“皇商”的身份。
  理论上来说,“薛蟠之父”还有可能拥有“士”的身份,至少在《红楼梦》故事的相关回目中没有明显的情节证据可以证明“薛蟠之父”的身份是“皇商”。
  相对而言,“薛宝琴之父”的身份有可能是“皇商”,但更有可能是“私商”。从“薛宝琴之父”还要亲自往来于各省之间直接打理具体生意事宜的情况来看,“薛宝琴之父”是“私商”的可能性显然更大。至于薛姨妈言语之间强调“他父亲是好乐的”,以此作为“薛宝琴之父”常年不在家中久住,而是“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的理由,恐怕是不足采信的,“为亲者讳”的痕迹比较明显。
  简而言之,早在王子腾还是京营节度使甚至是更早的时候,“金陵薛家”中已经开始有像“薛宝琴之父”这样的“皇商”甚至是“私商”了。到薛姨妈携子带女进京这一年,即使“薛蟠之父”还活着,他的地位也远远低于“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从薛家进京这一年开始一直到“王子腾之女”出嫁这一年,薛家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而王子腾先升“九省统制”后任“九省都检点”,“青云直上”可谓是实至名归。简而言之,从公开的社会地位的角度来对比,“金陵王家”的地位远远高于“金陵薛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地位差距还在逐渐扩大。自然而然,“王子腾之女”的社会地位肯定是远远高于薛宝钗、薛宝琴这两个出身于“金陵薛家”的堂姐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3: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舅舅、姑父和姨父三者之间在礼法关系上的亲疏远近,弓正遗绪已经在本文的前言部分进行过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证了。简而言之,如果是以贾宝玉为原点来计算,从姻亲关系亲疏远近的角度来衡量对比,王子腾的身份是贾宝玉的嫡亲舅舅,“薛蟠之父”的身份是贾宝玉的姨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前者的绝对地位都是高于后者的。
  需要额外说明的一点是,如果进一步分析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三人之间的长幼之序和可能存在的嫡庶之别,王子腾和“薛蟠之父”之间的相对地位还有进一步准确定位的必要,因为王子腾与“薛蟠之父”之间的相对地位还有可能会有更大的反差。
  理论上来说,在王子腾是“金陵王家”嫡派子孙的大前提下,如果薛姨妈是王子腾同父同母的亲姐姐,那么即使她早已出嫁,在礼法关系上已经是“薛门王氏”(“薛王氏”),由于相对于王子腾在“长幼之序”上的些许优势,薛姨妈在整个《红楼梦》故事中的相对地位还是有可能会略高一些的。请注意:仅仅是“相对地位”,如果是比较“绝对地位”,嫁入“金陵薛家”的薛姨妈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低于王子腾的。
  反过来说,如果薛姨妈仅仅是王子腾同父异母的妹妹,王子腾相对于薛姨妈来说不但有“长幼之序”的优势,还有“嫡庶之别”的优势,那薛姨妈和王子腾之间的绝对地位就会有更大的反差,薛姨妈在整个《红楼梦》故事中的绝对地位就更低了。请注意:不是“相对地位”,而是“绝对地位”。
  综合分析《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三个回目的相关情节,显而易见的事实有两个:其一,王子腾是“金陵王家”的嫡派子孙,是薛蟠的嫡亲舅舅,自然也是贾宝玉的嫡亲舅舅;其二,王子腾的年龄相对较大,同时大于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两个“一母所生的姊妹”。
  那么,王子腾和薛姨妈之间是否还存在嫡庶之别呢?或者说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两个“一母所生的姊妹”是否是王子腾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呢?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相关情节向读者提供了判定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三人之间是否存在嫡庶之别的基本资料。原文如下:
  (薛蟠)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那日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心中暗喜道:“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任意挥霍挥霍,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对于薛蟠而言,王子腾由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统制一事不是一件喜事而是一件幸事,因为王子腾很快就要以“九省统制”的身份“奉旨出都查边”了,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有机会约束自己了。《红楼梦》作者在描述薛蟠心理活动的文字中明确说明了王子腾是薛蟠“嫡亲的母舅”,可见王子腾肯定是“金陵王家”的嫡派子孙。
  相对而言,“金陵王家”第一代先祖的爵位仅仅只是“县伯”,与“金陵贾家”相比至少要低三等,因为在国公之下至少还有“郡公”、“列候”两阶。而且联系《红楼梦》故事其他回目的相关情节,很容易推断出这样的结论:贾家荣国府的第二代人物贾代善与父亲贾源一样拥有“荣国公”的爵位。详细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原文如下:
  且说贾珍方要抽身进去,只见张道士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二则他又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今见他如此说,便笑道:“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话来。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撏了呢!还不跟我进来。”那张道士呵呵大笑,跟了贾珍进来。
  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张道士口中提及到的“国公爷”显然不可能是贾源,因为贾源是贾宝玉的曾祖父,贾代善才是贾宝玉的祖父(爷爷),弓正遗绪称呼贾代善为“嗣荣国公”即是由此而来。
  按照张道士的说法,贾代善去世的时候贾珠、贾宝玉这两个“爷们一辈”的亲兄弟肯定都还没有出生,就连大老爷贾赦、二老爷贾政这两个“老爷”一辈的亲兄弟也都快要记不清楚亲生父亲的模样了。
  理论上来说,贾赦、贾政记不清楚亲生父亲贾代善的模样可能有两大原因:其一,父亲去世的时间距离现在太久远了;其二,父亲去世的时候自己年纪太小了。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其中之一,也可能是二者兼有。但是既然张道士对嗣荣国公贾代善的回忆之言是对着贾珍说的,那么贾珍显然也在“爷们一辈”的范围之内,因为贾珍与贾珠、贾宝玉是同一个高祖父的堂兄弟,血缘关系虽然不是很近,但是还在“五服”的范围以内。
  按照《红楼梦》故事的情节发展顺序,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到“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前后的时间范围是三个年份。在筹办秦可卿身后之事的过程中,“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最终的结果是贾珍在“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的帮助下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优惠价为贾蓉买到了“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秦可卿“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
  在贾珍为儿子贾蓉买官衔的过程中,《红楼梦》作者明确点明了贾蓉当时的身份和年龄——“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由此推断,到“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这一年,贾蓉的年龄应该是二十二岁,即使贾蓉是贾珍在正式成婚之前与某个丫鬟生出的庶子,这一年贾珍的年龄也应该在三十五六岁左右了。
  既然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以后承袭爵位成为“一等将军”的是长子贾赦,那么可以肯定的事实是按照宗法制度贾赦在贾家荣国府贾代善一房内的地位肯定是高于贾政的,贾赦、贾政之间的嫡庶关系只能有三种可能性:其一,二人同为嫡出;其二,二人同为庶出;其三,贾赦为正出而贾政为庶出。从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以后,皇帝在贾赦已经袭爵的情况下还额外赐予贾政“主事之衔”并且“命其入部习学”的情况来看,后两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在封建社会“嫡庶有别”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是皇帝有心要厚待功臣也不能做的太出格。在贾代善的嫡长子已经袭爵成为“一等将军”的情况下还要再加恩于庶出的次子,难免会引起朝野侧目;如果贾赦尚且是贾代善庶出的长子,皇帝在允许贾赦袭爵成为“一等将军”之后还要再恩赐贾代善庶出的次子贾政“主事之衔”,引发的争议无疑会更大。
  综上所述,弓正遗绪个人认为在《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构思中,从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到“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这一年,时间间隔大约在四十年左右;贾赦、贾政二人都是嗣荣国公贾代善的嫡子,父亲去世的时候年龄都不大,大约在十五岁上下;贾赦、邢夫人二人当时已经成婚的可能性不大,贾政、王夫人二人当时已经成婚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按照宗法制度下的爵位传承规则,既然贾赦、贾政二人都是嗣荣国公贾代善与史太君所生的嫡子,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身为嫡长子的贾赦肯定是有绝对的袭爵优先权的。但是即使是如此,身为嫡次子的贾政也并不是完全就没有机会承袭爵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法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嫡长子甚至是嫡长孙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凡事总有个万一,在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的古代社会,嫡长子未成年而去世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西周时期开始,无论是天子之家还是拥有王、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级别爵位的功臣之家的世系传承过程中,“父死子继”固然是主流,“兄终弟及”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在《红楼梦》故事中就有这样的实证。详细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原文如下:
  (冷)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国)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国)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
  冷子兴的言语之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贾敷、贾敬这兄弟二人之间是否存在嫡庶之别,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贾敷是贾代化的嫡长子而且又没有意外早逝,就算贾敬是贾代化的嫡次子,在正常情况下他还有机会承袭爵位吗?
  显而易见,答案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如果嗣荣国公贾代善生前有意为嫡出的次子贾政选择合适的结亲对象,对方的家世背景可以相对略低一些,但是肯定不能与贾家荣国府相差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4: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贾珍、贾蓉父子二人的出生时间和年龄差距为标准,分析对比贾珠、贾兰父子二人的出生时间和年龄差距,贾敬的年龄大于贾政的可能性比较大,贾敷的年龄自然更大。
  要想准确推断贾珠、贾兰父子二人的出生时间和年龄差距,必须要先行确定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权威可信的参照物。贾宝玉是《红楼梦》故事中毋庸置疑的男主角,以他的出生时间和年龄大小为参照物无疑是最为直观明了的。
  关于贾宝玉的出生时间和年龄大小,弓正遗绪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简析贾宝玉生日为四月二十六日的可能性”,文章的关键要点有三个:其一:贾宝玉这个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其生活原型的生日是“清世宗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贾宝玉的生日是“闰四月二十六日”(“后四月二十六日”);其二,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年,贾宝玉的年龄是七岁,可以将这一年称之为“红楼梦七年”,或者简称为“红楼七年”,“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也是在这一年;其三;到“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这一年,贾宝玉的年龄是十三岁,可以将这一年称之为“红楼梦十三年”,或者简称为“红楼十三年”。在此之前,弓正遗绪已经将其全文发布在天涯论坛的“书话红楼”板块,欢迎阅者指正。
  综合分析《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三个回目的相关情节,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贾宝玉和贾兰虽然是嫡亲的叔侄关系,但是彼此之间的年龄差距却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以说是同龄人。相对而言,贾蓉虽然也是贾宝玉的侄子,但是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年已经十六岁了,比贾宝玉要大九岁之多。
  贾兰的年龄在《红楼梦》故事中是有明确说明的,详细情节可见《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原文如下:
  却说(林)黛玉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与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又说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语。因见王夫人事情冗杂,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贾)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如果将贾宝玉出生的这一年称之为“红楼梦元年”(“红楼元年”)的话,那么年龄与贾宝玉相差二岁的贾兰必定出生在“红楼梦三年”(“红楼三年”)。至于贾兰出生的具体月份究竟是哪一个月,对贾兰年龄的计算过程基本上没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十八世纪的中国,计算某人具体年龄的过程中只计算年份不计算月份。
  贾兰是贾珠和李纨唯一的孩子,判断贾珠出生时间的最有力证据存在于《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原文如下: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之时贾珠尚未出生,而贾珠去世之后其亲祖母史太君、父亲贾政和母亲王夫人都还一直健在。因此对于贾珠而言,基本上是不存在为了给某一个至亲的长辈“冲喜”而提前成婚的可能性的。在清代政府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的历史背景下,基本上可以认定贾珠与李纨成婚之时的年龄大于或者等于十六岁。
  李纨之父李守中“系金陵名宦”,“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国子监祭酒”的品阶并不算是很高,但是社会地位却不低,在当时被视为“士林领袖”。关于“国子监祭酒”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可以参考《清史稿·职官志》,原文摘要如下:
  国子监管理监事大臣一人。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祭酒,从四品。初制满员三品。顺治十六年俱定从四品。满、汉各一人。司业,正六品。满、蒙、汉各一人。
  祭酒、司业掌成均之法。凡国子及俊选以时都授,课第优劣。岁仲春、秋上丁,释奠,释菜,综典礼仪。天子临雍,执经进讲,率诸生圜桥观听。新进士释褐,坐彝伦堂行拜谒簪花礼。
  初,顺治元年,定满、汉祭酒各一人,兼太常寺少卿衔。
  按照《红楼梦》故事所处时代的社会集体意识,“金陵李家”是标标准准的“诗礼簪缨之族”,社会声望绝非一般的功臣子孙之家所能比拟。“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贾政的职务是“工部员外郎”,任职时间不详。贾珠和李纨定亲乃至成婚之时,即使贾政已经升任了工部员外郎,其社会声望也是无法比拟于“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简而言之,对于“十四岁进学”但是尚未中举的“工部员外郎贾政之子”贾珠而言,能够娶到李纨这样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的“国子监祭酒之女”,绝对算是高攀了;对于李纨这样一个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的“国子监祭酒之女”而言,嫁给已经“进学”但是尚未中举的“工部员外郎贾政之子”贾珠,即使不算是下嫁,至少也算是“门当户对”。
  在古代中国社会普遍奉行的婚姻观念中,强调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作为整个社会集体意识的生育观念中,认可推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无论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虚拟的文艺作品中,男女双方之中有一方尚未达到政府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就提前举行婚礼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是男女双方的年龄都还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只要有男女双方的“父母之命”和约定俗成的“媒妁之言”,并且严格按照“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正常程序缔结婚姻关系,社会舆论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什么非议之声。相应的变通之法有一种常见的解释,“礼有经亦有权”。只是这样的“权宜之计”在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言之成理的理由,最常见的理由莫过于男方的某一个至亲长辈如亲生父母等身患重病需要“冲喜”。
  理论上来说,如果男方的亲生父母去世,则男方必须要守丧三年以示哀悼之意,其间是不可以谈婚论嫁的。如果男方以“冲喜”为理由,向女方建议提前“亲迎”,即使女方的年龄尚未达到政府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只要实际上相差的不是太多,女方一般不会拒绝男方提前迎娶的建议。毕竟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万一中途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自家女儿的终身大事就有可能会被推迟五六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相对而言,女方家中如果出现类似的突发情况,是否会向男方提出提前举行婚礼的建议则不可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金陵李家”这样的“诗礼簪缨之族”而言,绝对不能轻易作出这样的决定,否则万一自己一方主动许嫁,而男方却以“尊崇礼法”为理由拒绝提前“亲迎”,那可就是贻笑大方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男方在得知相关讯息之后主动有所暗示甚至是正式提出带有变通色彩的权宜之计,女方也不能轻易就答应,否则一旦有人因此而怀疑自家女儿“闺门不谨”,甚至已经与对方做出“不才之事”,不得已才提前举行婚礼,那可就弄巧成拙了。简而言之,考虑到李纨的家世背景,基本上可以认为贾珠和李纨的婚礼不存在因为李纨一方的原因而提前举行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弓正遗绪个人认为贾珠与李纨成婚之时的年龄不会小于十六岁。考虑到贾珠是整个贾家荣国府嫡长孙的特殊身份,贾珠迎娶李纨的具体时间安排在贾珠十六岁这一年的年初是有可能的,这基本上也是贾珠、李纨成婚时间尽可能提前的极限了。果真如此的话,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小,但是如果贾珠和李纨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比较良好,那么贾兰在贾珠十六岁这一年的年底出生还是有可能的。如此一来,贾珠、贾兰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最小有可能仅仅只有十五岁,这基本上是贾珠、贾兰父子二人年龄差距最小的极限了。从“红楼梦三年”(“红楼三年”)向前倒推十五年,则贾珠出生在“红楼梦前十三年”(“红楼前十三年”)是有可能的。简而言之,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年,如果贾珠仍然健在,则贾珠的年龄最小不会小于二十岁。
  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过程中对贾珠娶妻、生子这两件人生大事的相关回忆来看,贾兰出生之时贾珠的年龄还不到二十岁,那么到贾兰出生这一年,贾珠的年龄最大也只有十九岁。在这种情况下,贾珠、贾兰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最大有可能会是十八岁;从“红楼梦三年”(“红楼三年”)向前倒推十八年,则贾珠出生在“红楼梦前十六年”(“红楼前十六年”)是有可能的。简而言之,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年,如果贾珠仍然健在,则贾珠的年龄最大不会大于二十三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5: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而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过程中明确说明了这样的事实:贾蓉到这一年已经十六岁了,已经达到了当时政府规定的男子法定结婚年龄,算是成年人了。从常理上来推测,无论贾蓉是不是贾珍的嫡长子,贾珍到这一年的年龄都很难小于三十岁,至少绝对不会仅仅只有二十三岁。因此,贾珍的年龄大于贾珠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综合分析《红楼梦》故事中与贾珍、贾蓉父子二人相关的各个回目的故事情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贾蓉的生身之母一定不是“珍大奶奶尤氏”。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的过程中,王熙凤在痛骂贾蓉的过程中明确提到了贾蓉的生身之母,用王熙凤的原话来说就是“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在暂且不论“珍大奶奶尤氏”究竟是贾珍的原配还是继室的大前提下,如果贾蓉的生身之母不是贾珍明媒正娶的夫人而是某个在贾珍正式成婚之前就已经长时间服侍贾珍的“通房大丫鬟”甚至是小丫鬟,则贾珍、贾蓉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有可能会相对小一些。
  按照《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
  (崇德)三年春正月辛未,命贝子岳讬仍为多罗贝勒,管领旗务。丁亥,以德穆图为户部承政。甲午,皇第九子生,是为世祖章皇帝。
  按照《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
  (顺治八年)十一月乙亥朔,皇第一子牛钮生。
  清世祖顺治皇帝出生于清太宗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虚岁十四岁的清世祖顺治皇帝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清世祖顺治皇帝、皇第一子牛钮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仅仅只有十三岁。
  弓正遗绪并非是研究明清史的专业人士,读书有限。以上所引清世祖顺治皇帝之例是本人所知道的不但明确载之于史册之上而且又有其他权威史料可以相互印证的关于清代父子之间年龄差距最小极限的历史记录。
  理论上来说,如果贾蓉是贾珍的庶长子,则贾珍、贾蓉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一样有可能仅仅只有十三岁;果真如此,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年,贾珍的年龄仅仅只有二十九岁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使是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贾珍与贾珠之间的年龄差距至少也还有六岁之多。
  贾珍是贾敬唯一的儿子,但是由于相关的文字信息实在是太少,连一丝一毫关于贾珍生身之母详细信息的故事情节都见不到,因此贾珍究竟是不是贾敬嫡出的儿子难以直接确定。理论上来说,如果贾珍是贾敬的庶长子,贾珍的生身之母不是贾敬明媒正娶的夫人而是某个在贾敬正式成婚之前就已经长时间服侍贾敬的“通房大丫鬟”甚至是小丫鬟,那么贾珍是有可能出生在贾敬正式成婚之前的,贾敬、贾珍父子二人之间的年龄差距自然而然会相对略小。贾珠是贾政的嫡长子,肯定是在贾政和王夫人正式成婚之后出生的,即使贾政迎娶王夫人是在某一年的年初,贾珠的出生时间至少也得是同一年的年底,更大的可能是一年之后甚至是更晚的某一个时间点。在贾珍、贾珠这两个同一个高祖父的堂兄弟之间长幼关系十分明确而且年龄差距又确定比较大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认定贾敬的年龄大于贾政。
  相对于贾政而言,虽然贾赦是贾政的亲哥哥,但是由于贾赦之妻邢夫人无所出,无论邢夫人是原配还是继室,贾赦与庶子贾琏之间的年龄差距对于推断贾赦的年龄范围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更何况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过程中,冷子兴仅仅提及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语气含糊不清。联系《红楼梦》其他相关回目的故事情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贾琏的年龄小于贾珠。不过仅仅以此等简单的人物关系为依据就想进一步推断出贾琏的出生时间以及贾琏之父贾赦的年龄范围,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理论上来说,贾赦和贾政这两个亲兄弟与贾敬在礼法关系上的远近程度是一样的,二人都是贾敬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但是无论贾敬、贾赦和贾政三人各自的第一个儿子是嫡长子还是庶长子,无论贾珍、贾琏和贾珠是不是各自父亲的第一个孩子,无论贾珍、贾珠和贾琏之间的年龄差距是大还是小,都只能作为推断贾敬大致年龄范围的参考条件。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过程中,冷子兴仅仅只是向贾雨村说明了“当日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国)公(贾演)居长”,并未明确说明贾演、贾源兄弟之间的年龄差距究竟有多大。因此,无论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分别有多少个儿子、孙子、曾孙子,随便从贾家宁荣二府之中各自挑选出来一个辈分相同的堂兄弟来,都不能草率地断定孰长孰幼。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哥哥的第一个儿子(孩子)的年龄小于弟弟的第一个儿子(孩子)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贾赦、贾政两兄弟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在《红楼梦》故事中,贾珠之妻李纨和贾琏之妻王熙凤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是大嫂子,后者是小婶子。
  从最基本的文学创作构思和正常的逻辑关系上来分析,既然早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作者就已经借助贾雨村之口明确说明了贾家宁国府贾代化一系爵位世袭传承过程中“兄终弟及”现象的真实存在了,则同样的政治逻辑关系在贾家荣国府贾代善一系爵位世袭传承过程中必定也是同时存在的。虽然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兄终弟及”的政治原则的实际地位相对而言是要低于“父死子继”的政治原则的实际地位的,但是对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绝对不能轻易忽视。
  总而言之,无论贾敷的年龄是否大于贾赦,也无论贾敷去世的具体时间究竟是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前的哪一年,既然在此之前贾家宁国府中已经出现过与贾政辈分相同的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贾敷意外早逝的特殊情况,并且最终由贾敷之弟贾敬“袭了官”;稍后由于贾敬“一心想作神仙”,最终由贾敬唯一的儿子贾珍袭爵成为了“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由此及彼,在对《红楼梦》相关回目的故事情节进行理论分析的过程中,虽然贾政仅仅只是嗣荣国公贾代善的嫡次子,在贾家荣国府贾代善一系子孙中的地位确定低于兄长贾赦,仍然不能因此而断然排除他有朝一日继承贾家荣国府嗣荣国公贾代善爵位的可能性,这一点同时也是解读贾政和王夫人之间婚姻关系的重要背景线索之一。
  既然“金陵四大家族”皆是“国朝”开国元勋之后,而且又都共同经历了“国朝定鼎”之后一定时期内的和平发展过程(按照宁荣二公的在天之灵对警幻仙姑的陈述,从“国朝定鼎”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一年,时间大约过去了一百年),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即使不能因此而判定“金陵四大家族”的第一代先祖年龄完全一致,基本上也可以认为彼此相去不远,大致上是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同龄人。
  “金陵四大家族”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地域关系为主要标准、同时参照各家第一代先祖初始爵位的高低为依据来划分的,彼此之间因为“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而为朝野内外所瞩目。其实对于贾家宁荣二府来说,他们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相对而言更加重要的身份标签,或者可以说是他们还同时隶属于另外一个阵容更加庞大的“利益共同体”——“四王八公”。
  比较而言,“金陵四大家族”与“四王八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一,“金陵四大家族”中的“金陵贾家”本身就是“四王八公”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一门两国公;其二,“金陵史家”第一代先祖的初始爵位虽然仅仅只是“保龄候”,相对于“金陵贾家”至少要低两个等级,但是由于“保龄侯尚书令史公”在“保龄候”的爵位之外同时还有“尚书令”这一“京官”的政治身份,“金陵史家”与“四王八公”中贾家宁荣二府之外的其他十家一样关系匪浅。在《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作者第一次向读者暗示了“四王八公”之间的特殊关系,原文如下:
  于是尤氏的母亲并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都吃毕饭,漱了口,净了手,才说要往园子里去,贾蓉进来向尤氏说道:“老爷们并众位叔叔哥哥兄弟们也都吃了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都才去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让过去听戏去了。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帐房里了,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各来人也都照旧例赏了,众来人都让吃了饭才去了。母亲该请二位太太,老娘,婶子都过园子里坐着去罢。”
  虽然贾敬早就因为“一心想作神仙”而搬到都城“长安”之外的玄真观烧汞炼丹去了,连他自己从他父亲“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那里承袭过来的爵位也早就已经让给儿子贾珍了,但是至少在名义上来说贾敬还是整个贾家宁国府的家长。贾敬寿辰之日,贾家荣国府的贾赦、贾政、邢夫人和王夫人等自然是要来拜寿的,“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同时也都有所表示,“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基本上算是题中应有之义。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在以上十家之外,还有“忠靖侯史府等八家”一样“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鉴于“八公”的初始爵位均为“国公”,按照正常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忠靖侯史府等八家”第一代先祖的初始爵位很有可能均为“侯爵”,如果将其称为“八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推论。如果在“四王八公”之外真的还有与其相互关系比较密切的“八候之家”,那么将贾家宁荣二府所属的“利益共同体”称之为“四王八公八候”可能会更加完整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6: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中,作者不惜笔墨地详细介绍了以“四王八公”为代表的功臣之家后世子孙的现状,特别是他们的爵位承袭情况,原文如下: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按照封建社会异姓功臣爵位一般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王爵”不可轻易封赐的政治潜规则,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的爵位相对于自己的祖父“镇国公牛清”至少降低了两等,“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的爵位相对于自己的祖父“理国公柳彪”至少降低了三等。相对而言,东南西北“四王”之中,“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绝对是朝廷的旷世恩典了。
  “四王”的爵位高于“八公”,“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爵位不但比不上“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甚至连“保龄侯尚书令史公”都比不上。设想一下,从“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儿子开始,其后世子孙承袭到的爵位有可能会等于甚至是超过“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自己吗?即使“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儿子或者孙子仍然拥有“县伯”的爵位,也很难想象“金陵王家”会设想以自己庶出的女儿与贾家荣国府联姻。贾代善在父亲荣国公贾源去世以后仍然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从“荣国公贾源时代”到“嗣荣国公贾代善时代”,“贾家荣国府”与“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金陵王家”)之间的门第之别肯定不会缩小,十有八九会进一步扩大。
  弓正遗绪以上的推理过程所认定的时间范围是在荣国公贾源已经去世,但是嗣荣国公贾代善仍然健在并且拥有贾家荣国府内一切大小事务最高决定之权的阶段。如果把时间范围提前到荣国公贾源生前,由于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在荣国公贾源为年纪尚幼的嫡次孙贾政选定结亲对象的过程中,相应的推理过程虽然角度不尽相同,大体上的逻辑关系还是基本上一致的。
  即使是把时间范围推迟到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以后,相应的推理过程也一样可以照常存在。因为即使嗣荣国公贾代善去世之时贾赦和邢夫人已经结婚了,但是在贾赦尚无子嗣的大前提下,如果身份已经变为“一等将军”的贾赦不在人世了,身为同胞兄弟的贾政一样是有机会承袭哥哥的爵位的。贾赦之妻邢夫人之所以在贾家荣国府内没有地位,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她是原配还是继室,也不在于她的家世背景是否低于贾家荣国府,而是由于她没有子嗣。从《红楼梦》故事的相关情节如李纨和王熙凤彼此之间的称呼来看,贾赦之子贾琏不但确定无疑是庶子的身份,而且其年龄也肯定是小于贾政的嫡长子贾珠的,甚至有可能小于贾政的长女贾元春。
  综上所述,弓正遗绪认为王夫人的身份是必定是“金陵王家”嫡出的小姐。既然“(薛蟠)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那么薛姨妈的身份必定也是“金陵王家”嫡出的小姐。王子腾是薛蟠“嫡亲的母舅”,肯定是“金陵王家”的嫡派子孙。由此可见,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三人之间只有长幼之序,没有嫡庶之别。
  那么,在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三人之间,如果单纯比较长幼之序,最终又应该如何具体排列呢?
  在《红楼梦》故事中,反映王子腾的年龄大于王夫人的证据至少有三处之多,其一是《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原文如下: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王)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林)黛玉虽不知原委,(贾)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其二其三都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原文如下:
  却说(林)黛玉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与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又说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语。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
  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有关于王子腾和薛姨妈之间长幼之序的明确说明。原文如下:
  (薛蟠)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
  显而易见,王子腾的年龄肯定是同时大于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无论王夫人和薛姨妈这两个“一母所生的姊妹”谁大谁小,二人的年龄肯定都是小于王子腾的,都是王子腾的妹妹。因此排列王子腾、王夫人和薛姨妈三人之间的长幼之序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哪一个是姐姐哪一个是妹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7: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作者在对薛姨妈的身份进行初步介绍时仅仅只是提到了薛姨妈“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并没有明确说明姐妹二人之间的长幼之序。同一回目中关于王夫人和薛姨妈久别重逢的场景描述是“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同样看不出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的长幼之序。
  在薛姨妈一家客居贾家荣国府期间,在《红楼梦》不同回目的故事情节中,薛姨妈在自己与王夫人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代表姻亲关系的称谓。其一是“姨娘”,具体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原文摘要如下:
  薛姨妈道:“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他们。”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联系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场对话前后的故事情节,在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的对话过程中,现场至少有王夫人、薛姨妈、周瑞家的和香菱四个人,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丫鬟是否在场作者没有明示。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姊妹”,而且当时又没有类似于贾母这样的长辈在场,所以薛姨妈对王夫人的称呼是“姨娘”。显而易见,薛姨妈口中的“姨娘”是“薛蟠(薛宝钗)姨妈”的意思,与标志个人身份地位的“赵姨娘”、“周姨娘”这两个称呼中的“姨娘”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其二是“姨太太”,具体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原文摘要如下:
  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顽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了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相对而言,这一次现场人员较多,不但有众多的晚辈,还有贾母这个长辈在场,因此薛姨妈对王夫人的称呼是“姨太太”。两相对比,“姨娘”的称呼个人色彩更浓一些,主要代表的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的血缘关系;“姨太太”的称呼显得更加正式一些,主要代表的是“金陵贾家”(“贾家荣国府”)和“金陵薛家”之间的姻亲关系。但是在两次不同的场景中,薛姨妈一次都没有明确称呼王夫人为“姐姐”。
  在整个《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故事情节中,唯一可以被视为正面说明薛姨妈是王夫人妹妹的证据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因为贾赦想要纳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为妾,引得贾母大发雷霆,现场众人几乎是个个战战兢兢、人人噤若寒蝉。原文如下:
  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象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薛姨妈只答应“是”,又说:“老太太偏心,多疼小儿子媳妇,也是有的。”贾母道:“不偏心!”
  需要《红楼梦》阅者额外留意的一点是,在贾母面向薛姨妈特别强调“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之前,作者在描述薛姨妈的现场反应并且从贾探春的思维角度解读其内在原因时,也仅仅只是说明了“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请注意:作者使用的词汇是“亲姊妹”而不是“亲妹妹”,并未明确说明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的长幼之序。
  “孤证不立”是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仅仅只是依据贾母盛怒之后缓和现场环境气氛的客套话就认定王夫人是薛姨妈的姐姐,证据效力恐怕是有些单薄,未必足以服众。更何况在《红楼梦》故事中,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物实在是多不胜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当然是琏二奶奶王熙凤,但是贾母也是其中之一。王熙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故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本文暂且不作详细论证,仅仅以贾母而言,即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间,贾母也照样可以强词夺理,“宽以律己,严于待人”,典型情节可见《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原文如下:
  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正在热闹之际,宝玉因下席往外走。贾母因说:“你往那里去!外头爆竹利害,仔细天上吊下火纸来烧了。”宝玉回说:“不往远去,只出去就来。”贾母命婆子们好生跟着。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凤姐儿忙过来笑回道:“今儿晚上他便没孝,那园子里也须得他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谁不偷来瞧瞧。他还细心,各处照看照看。况且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他不用来,只看屋子。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耽心,又可以全他的礼,岂不三处有益。老祖宗要叫他,我叫他来就是了。”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但只他妈几时没了,我怎么不知道。”凤姐笑道:“前儿袭人去亲自回老太太的,怎么倒忘了。”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竟平常了。”众人都笑说:“老太太那里记得这些事。”贾母因又叹道:“我想着,他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亏他魔了这几年。他又不是咱们家的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他妈没了,我想着要给他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凤姐儿道:“前儿太太赏了他四十两银子,也就是了。”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又命婆子将些果子菜馔点心之类与他两个吃去。琥珀笑说:“还等这会子呢,他早就去了。”说着,大家又吃酒看戏。
  且说宝玉一径来至园中,众婆子见他回房,便不跟去,只坐在园门里茶房里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饮酒斗牌。宝玉至院中,虽是灯光灿烂,却无人声。麝月道:“他们都睡了不成?咱们悄悄的进去唬他们一跳。”于是大家蹑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头有两三个老嬷嬷打盹。宝玉只当他两个睡着了,才要进去,忽听鸳鸯叹了一声,说道:“可知天下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是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宝玉听了,忙转身悄向麝月等道:“谁知他也来了。我这一进去,他又赌气走了,不如咱们回去罢,让他两个清清静静的说一回。袭人正一个闷着,他幸而来的好。”说着,仍悄悄的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2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0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鸳鸯是贾母身边地位最高的大丫鬟,因为母亲死了,“身上有热孝”,“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样的场合自然不便到场,贾母对此视而不见;袭人是贾宝玉身边地位最高的大丫鬟,同样死了母亲,“身上有热孝”,“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样的场合同样不便到场,贾母就此指桑骂槐。见过说一套做一套的,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的,简直连“自相矛盾”这个十岁以下少年儿童尚且知道的成语故事都忘记了。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同样都是服侍各自主子的大丫鬟,鸳鸯的地位高于袭人是确定无疑的。如果贾家荣国府历代相传的家规乃至当时社会的集体意识真的如贾母自己所说的那样,“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那你自己怎么不让自己的大丫鬟鸳鸯来夜宴现场服侍你呢?既然鸳鸯的父母原来都在南边的金陵老家看房子,你也以此为理由没有叫她回目前在京城的哥哥金文翔家去走走守孝,为什么不让鸳鸯来大花厅伺候你呢?更何况当时没有到夜宴现场服侍贾宝玉的大丫鬟又不仅仅只是袭人一人,在麝月、秋纹这两个大丫鬟之外,晴雯、绮霰、碧痕、檀云、紫绡这五个大丫鬟可是一个都没有来。其他人暂且不论,晴雯与袭人一样,原来可都是你贾母身边的丫鬟,是后来才被分派到贾宝玉身边的,以身份地位而言,在贾宝玉身边众多的大丫鬟中,晴雯的地位还是要略微高于麝月一点点的。
  弓正遗绪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简析贾宝玉生日为四月二十六日的可能性”,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贾宝玉身边大丫鬟相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不同时期大丫鬟的具体数目和人员构成,特别是袭人、晴雯、麝月等八个大丫鬟之间的相对地位。在此之前,弓正遗绪已经将其全文发布在天涯论坛的“书话红楼”板块,欢迎阅者指正。
  一样都是从贾母身边派去服侍贾宝玉的大丫鬟,晴雯的地位还要低于袭人;袭人没有来夜宴现场,至少还有“热孝在身”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试问晴雯有什么理由不来?对于晴雯这样一个十岁就被转卖,“不记得家乡父母”的大丫鬟来说,难道她还能有类似于袭人甚至是强过于袭人的理由不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