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冒辟疆是《石头记》作者的系统性论证

[复制链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4: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从《红楼梦》中的“达子”一词看曹雪芹非小说原作者
  老农今从网友的贴子中看到有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
  【满洲玉研农先生(麟),家大人座主也,尝语家大人曰:“《红楼梦》一书……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书为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我做安徽学政时,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及远,徒唤奈何。有一庠士颇擅才笔,私撰《红楼梦节要》一书,已付书坊剞劂,经我访出,曾褫其衿,焚其板,一时观听颇为肃然。惜他处无有仿而行之者。”那绎堂先生亦极言:“《红楼梦》一书为邪说诐行之尤,无非糟蹋旗人,实堪痛恨。我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则与我有同心矣。此书全部中无一人是真的,惟属笔之曹雪芹实有其人,然以老贡生槁死牖下,徒抱伯道之嗟。身后萧条,更无人稍为矜恤。则未必非编造淫书之显报矣。】
  余刚看完了《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出《红楼梦》有反清之政治意图,但是看到了一句话,当时注意了:
  《第四十九回》:【一时史湘云来了,穿著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她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这里有个“达子”,网上查词典:【1.旧时汉人对金元北方民族的称呼。达,通“韃”。明单本《蕉帕记·幻形》:“爹爹只要杀那达子,何难写个本与皇帝老官,把孩儿做个掛印总兵。”明冯梦龙《风流梦·冥判怜情》:“阳世赵大郎家和金达子争战江山,损折众生,十停去了一停。”2.用作詈词。】可见明代汉人喜欢用这个词,这在那个民族争战时代也不奇怪,不像现在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满清贵族看到《红楼梦》中有这种话,那可不是“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糟蹋旗人,实堪痛恨”,但是对《红楼梦》一书可不“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及远,徒唤奈何”?哑巴吃黄连。
  骂“达子”的话除了清朝刚建立,中间的起义,最后的革命时代,一般清朝人是说不出的。所以仅以此即可否定《红楼梦》原作者为曹雪芹或同时代一般文人,更不可能之后。况曹雪芹家乃随满清入关,更不可能有“达子”一说。
  至于梁恭辰文中言“惟属笔之曹雪芹实有其人”,乃言《红楼梦》从其手中出也。在梁恭辰等看来,罪责可不由你曹雪芹承担?但是曹雪芹不删“达子”一词可能也有他的道理,这《红楼梦》原不是我作,乃是早有,非出清人或言完完全全清人,要是把“达子”二字换掉,也没有合适的词汇,所以不忍割爱,他是从作品的艺术性考虑。
  当然,老农对《红楼梦》只看了不到一半,也理解不透,更没有什么研究,只是表达一下肤浅又肤浅的看法,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22:08 2015-5-30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一段眉批释文
  ——还是讲曹雪芹不是《石头记》原作者
  余每看到“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之言,不知哪里的什么话,也没有管它,但是有人那是抓到了真凭实据,《红楼梦》不就是曹雪芹写的吗?铁板钉钉的事情。难怪有些人一看到别人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作者,就咬牙切齿。
  昨日余决定查一查其出处。百度即得: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原来是《红楼梦》第一回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批语,批的人叫“脂”,查一查是脂砚斋,是个笔名。“脂批”“脂批”经常听到那些红学家挂在嘴上,余也得与“脂批”打打交道?够罗嗦的。
  余大略看了一下网上,对这段话不但没见能理解好的,就是字也好些都抄错了好几个。理解不好固然可以理解,因为总想着这段话是说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嘛。余虽只比文盲识的字多了一点点,这可不是谦虚话,也试着来把这段话解释一下,看看脂砚斋说的什么。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余当时看到这句,心下立即想,这绝非原作者之语,也就是说这不是《石头记》原文,而应该是某个人的批语。谁的批语我当然不管它,我只是看看小说。今看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写这批语的不就是曹雪芹吗?凭什么?!
  “谁解其中味?”“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谁有泪?“芹为泪尽”。那脂砚斋说得还要多清楚,曹雪芹能解《石头记》之味。你们还有谁说曹雪芹是《红楼梦》原作者?
  那“哭成此书”“书未成”什么意思?我们来把第一回中那段话看全,这就是重复本人《〈红楼梦〉开头已明确指出曹雪芹非其原作者》这个帖子了: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後因曹雪芹於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就是说曹雪芹增删《石头记》这部书还未完成。还再请注意,并非曹雪芹增删的《石头记》原著原稿未完成。
  曹雪芹死了,“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我脂砚斋也快死了。我想“觅青埂峰再问石兄”,问什么啊?“是书何本?”《石头记》这本书主旨是什么啊?但是芹已死我快死,问又问不到,唉,希望造化主再把我们生出来,或者再生出像我们这样能理解同情《石头记》而“一把辛酸泪”的人,这样子《石头记》才有存在的价值,我们二人也就遂了心愿了。
  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了,老农没文化只能卖卖瓜请多包涵。另外“甲午八日泪笔”可别看成“八月”哦。这个“甲午”啥意思余也不管,不太重要,如果有想讨论的再讨论。
  11:36 2015-5-31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脂批“甲午八日泪笔”是1763年7月18日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甲午八日”是哪一日?
  有人提出可能为笔误,要是笔误的话那谁也没办法了。但是余认为不会笔误。像几句批语这种事,应该是直接注日子的,不应该是注月份而为“八月”。
  关键是“甲午”是个什么东西。甲午年八日显然不可能。甲午月八日呢?这个不合常规,只有说七月八日、八月八日的。即使批八字的用干支计月,那是四柱同时用干支,如甲午月甲子日,这个当然无关,平常没有谁这样说日子。
  那“甲午八日”什么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这一天是甲午日,又是初八日,合起来说“甲午八日”,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余虽没有看过什么古书,但是相信这种记日法绝非仅见,有学问的人当会另外找到例子。
  但是这个“甲午八日”到底是哪一天?余想到网上查万年历,但是想能查到一七几几年吗?初以为不会,但是后来想就查一查吧,竟然网上还就有这样的在线软件能查到那个时候。
  那我就从1763年2月往后查,应该不会很久,脂砚斋写这个批语应在曹雪芹去世后不是很长的时间,果然很快查到1763年7月18日为癸未年六月初八,甲午日,就这个了。后面就没有甲午八日了吗?有。但是按照概率,估计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谁有工夫谁查去吧,查到了也不知道脂砚斋是否还活着。不是“余常哭芹,泪亦待尽”吗?
  18:58 2015-5-31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曹雪芹与《红楼梦》关系定位的变化
  老农没有去详细研究标题这个问题,但是,从大概而言,这个问题又是极其容易回答的。尽管极其容易回答,目前的大众化结论却是离奇的错谬。所以本人要把它列出来,以便醒目。
  《红楼梦》开篇序言云: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那末关于《红楼梦》作者问题,极其明白:原始作者是隐去了,只能存疑。但是曹雪芹确实对《红楼梦》有大贡献,花去了相当大的精力,《红楼梦》最后成书实成于曹雪芹。
  在《红楼梦》正式刻板问世后,清代人基本都是按照《红楼梦》自己的这个说法来对待《红楼梦》的作者问题,除了探寻《石头记》原始作者何人之外,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那是已经清楚得很,并无任何之谜待于他人揭发。
  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红楼梦》)此书全部中无一人是真的,惟属笔之曹雪芹实有其人,然以老贡生槁死牖下,徒抱伯道之嗟。身后萧条,更无人稍为矜恤。则未必非编造淫书之显报矣。】估计类似清人同时提到《红楼梦》与曹雪芹的非常多,并非清人不知道有个曹雪芹与《红楼梦》关系非常大,不认识《红楼梦》上“曹雪芹”三个字,而需要靠后人考证出来。不过在清人看来,曹雪芹对于《红楼梦》的责任,比之现在的“责任编辑”责任还要大,你定稿的嘛(尽管有说仅前八十回),更何况原作者缺佚找不到,那就找你了。
  而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学者胡适用所谓“科学的治学方法”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里不是指改编,而就是原作者,但是其所谓的决定性的依据,仅仅是《红楼梦》中的个别细节,而其所花的极大量的功夫仅是考证曹雪芹个人及其家族的历史。这就怪了,比如有一所老宅,早就没有人居住了,后来来了一个人住里面。若干年代以后又后来的人根据宅中有疑似这个居住者的什么物件就说这所宅子原就属于这个后来居住者,而且因为打听到了这个居住者的许多来龙去脉而沾沾自喜,这就算是考证出来这所老宅的原始所有者了吗?《红楼梦》中恰恰还有许多个别细节证明曹雪芹不可能是《红楼梦》原作者呢,按照逻辑推理能证明不可能的才可信。这种所谓的“科学的治学方法”有何科学性可言?而自此之后,几乎举世皆以胡适的结论为事实。
  不过曹雪芹也可以说是《红楼梦》第二作者吧,对其进行考证也并非没有意义。仅是《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即《石头记》作者人们依然要去搞清楚。
  18:12 2015-6-3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发表于 2020-9-13 0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三段论吗?大前提是什么,小前提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大观园”不是随园
  关于“大观园”即随园的说法余已经看到有两处重要的文献:
  1,富察·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的序: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2,袁枚《随园诗话》:
  【“康熙间,曹练亭(练当作楝)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
  尽管这两人的著作都值得重视,但是对于其中的大观园即随园的说法,我们却可以简单否定。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因何而起?因贤德妃贾元春回家探亲而起。贾府与皇宫距离极近,元春夜来夜去,还大大赏玩了一阵。而随园在南京,清皇宫在北京。清朝不要说妃嫔不可以出宫,连太监都不可以出宫。
  又随园有过那么多绝色佳才女子居住,其文史知识及文才就是现在的中文系教授也未必赶得上?在那个时代绝无可能,否则的话喊女姓解放也不要到二十世纪初了。
  所谓“大观园”不过因小说情节的需要而设计,根本就不需要有什么原型。尽管老农认为《红楼梦》原作《石头记》就是冒襄所著,但也不认为大观园原型就是水绘园。当然,有这些名园胜景的经验,对于写作是有利的,即有所谓生活素材,不管对于冒襄还是后来的改编者曹雪芹都是如此。
  明义和袁枚的这种个别的随意联系尽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这种随意也是很自然的,没有必要因此否定他们的文学创作。其他有关话题不在此帖讨论。
  18:08 2015-6-6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8: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冒襄的《石头记》为什么要经曹雪芹增删五次
  老农在其它贴中论证《石头记》为什么是冒襄所作,本贴只讨论标题这个问题。
  现流行《红楼梦》开篇序言中云:【《石头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已明确说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为曹雪芹所题。而脂砚斋对此绝的批语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在《“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一段眉批释文》一文中已经对此批进行了解释。
  也就是说曹雪芹花了十年的时间也没有将《石头记》重新整理好,为什么整理的难度这么大?
  余在《冒辟疆晚年从事小说创作的直接证据》一文中对【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他自述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是冒辟疆写作《石头记》的证据进行了论证。此段来于网上,未知出处,冒襄有《自述》一文?余刚刚还在网上发现还有下文:【每夜灯下写蝇头数千,朝易米酒,家生十余童子,亲教歌曲成班,供人剧饮,岁可得一二百金,谋食款客。今岁俭,少宴会,终年坐食,主仆俱入枯鱼之肆矣。】看来卖字(书)所得远非我原先以为的仅能维持妻儿的生活而已,写的东西很能赚钱的。
  那么他这个“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的《石头记》必然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故事情节不周。每天写几千字,立即拿给说书人,不经过修改,而且是大部头的小说,你想想这里面的前后矛盾,牛头不对马嘴,那真真是千头万绪难免乱作一团,反正听书人听得热闹出自名家高手必然引人入胜就是了。但是在曹雪芹不得十年时间还理不顺?这种顺理比初始创作要费事得多。
  2.政治上有隔阂。冒辟疆是明朝遗老,小说所述中必然有大量不合清朝政治的语言和情节。尽管经过曹雪芹重重过滤,不是还遗留下了余在《从〈红楼梦〉中的“达子”一词看曹雪芹非小说原作者》中所说的情况吗?
  3.有不适合载之于书的情节。到了曹雪芹所处时代,社会风气趋于清净。经曹雪芹删改,仍然留下个别这类极小细节,亦为后人指责“编造淫书”的口实。
  4.语言需要补充润饰。如脂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即一例。
  或许还有其他。这就是对标题的回答,同时也是对曹雪芹是《红楼梦》第二作者的说明。
  8:16 2015-6-7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8: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析
  清宗室文人爱新觉罗·永忠所作诗文稿本《延芬室集》内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诗三首: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页上有永忠堂叔爱新觉罗·弘旿的眉批: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永忠诗作于乾隆三十三年,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以上是本文的基本材料。
  我们先来分析弘旿的眉批。“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说明《红楼梦》(以现名而言)是一部久已隐传于世的小说。按曹雪芹盖四十八岁亡,若《红楼梦》为曹雪芹所作,部头又很大,盖不会有闻《红楼梦》传“久矣”一说。
  又若《红楼梦》为曹雪芹所著,曹非大官名僚,亦非学士翰林等名流人士,仅一撩倒书生,写一部小说有必要隐秘不传吗?且料他曹雪芹也不敢反政府,也未必有反政府的愿望,家庭遭遇唯有逆来顺受而已。而《红楼梦》有嫌疑处恰能证明《红楼梦》非曹雪芹所著,如余《从〈红楼梦〉中的“达子”一词看曹雪芹非小说原作者》一文所说也。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正为《红楼梦》原著非曹雪芹所著的明证,否则若是曹雪芹所著,怎么会有什么“碍语”使弘旿等人连看都不敢看?这个不敢看的“碍语”缘故必有流传。
  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知道有《红楼梦》原著的人人所共知《红楼梦》原著为有政治嫌疑之人所作,而写作年代和所处地理位置又是可以作的。倘若处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则当可以放心看,若处于京城,更当放心看,因无人敢有不轨。
  只有像冒辟疆之流明朝遗民,且地处偏僻,所写之小说可以有在清廷人看来“恐其中有碍语”之忧而“终不欲一见”。所以一切都非常明白,至《红楼梦》原著经曹雪芹耗费大量时间改编,方能见诸于世,而致永忠等得以观看也。即如弘旿也当观之,否则何以知说“此三章诗极妙”耶?所言“终不欲一见”者,乃指未有曹雪芹改本之前也。
  下面再来析永忠诗。既然是“吊雪芹”,当然不提原作者,如同一个工人见了副厂长,不能说你不是正厂长,我只能叫你“张副厂长”,还不仅仅如此,不要说原作者未必知道确切姓氏,就是知道也应当隐晦避而不谈,如同当今“潜规则”,因为有上述缘故故。
  第一首:“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此乃对曹雪芹批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言,“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此类于脂砚斋“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仅是程度不及仅“几回掩卷哭”而已。
  第二首:“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这里称曹雪芹为鬼才。因为这是仅就“三寸柔毫能写尽”“儿女闺房笑语私”而言。也可以说是因为曹雪芹是写小说,仅就(改)写《红楼梦》而言,这还不能称为大文才,不能与唐宋八大家之类的相比。但是诗不是为了贬低曹雪芹,而是称赞,因为别人写不到这么好,老农认为八大家来也写不到这么好。(当然,我觉得这方面主要应该归功于原作者,因为冒辟疆是这方面的大行家。)
  第三首:“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这一首极难,要是不知道曹雪芹是改写《石头记》,估计天下无人能解得。“才人”当然是曹雪芹,正如老农在《冒襄的〈石头记〉为什么要经曹雪芹增删五次》中所说的那些毛病“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曹雪芹“用意搜”,这种工作量是何等巨大,极大的部头,翻前翻后,考量对照,“混沌一时七窍凿”,块块都理顺了,但是“争教天不赋穷愁”,曹雪芹耗费毕生的精力,穷愁潦倒了。最后怎么样?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我不知道那些人凭什么就凭永忠的诗就千真万确地断定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学术界真是让我们这些粗人难料啊。
  附:【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20:36 2015-6-7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9: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曹氏家谱中为什么没有曹雪芹
  世传《红楼梦》之作者(之一)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诗文中多有所载,然民国至今考证曹雪芹者发现,曹氏家谱中竟未发现有曹霑其人,由是对曹雪芹是否实有其人等产生许多猜想与说法,余今对此有一可能性解释,或可了此疑。
  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四编,同治五年刊本:
  【《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入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摹写柔情,婉娈万状,启人淫窦,导人邪机。自是而有《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诸刻,曼衍支离,不可究诘。评者尚嫌其手笔远逊原书,而不知原书实为厉阶,诸刻特衍,诲淫之谬种,其弊一也。满洲玉研农先生(麟),家大人座主也,尝语家大人曰:“《红楼梦》一书,我满洲无识者流每以为奇宝,往往向人夸耀,以为助我铺张,甚至串成戏出,演作弹词,观者为之感叹欷嘘,声泪俱下。谓此曾经我所在场目击者,其实毫无影响,聊以自欺欺人。不值我在旁齿冷也。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书为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若果尤而效之,岂但《书》所云骄奢淫佚将由恶终者哉。我做安徽学政时,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及远,徒唤奈何。有一庠士颇擅才笔,私撰《红楼梦节要》一书,已付书坊剞劂,经我访出,曾褫其衿,焚其板,一时观听颇为肃然。惜他处无有仿而行之者。”那绎堂先生亦极言:“《红楼梦》一书为邪说诐行之尤,无非糟蹋旗人,实堪痛恨。我拟奏请通行禁绝,又恐立言不能得体,是以隐忍未行。”则与我有同心矣。此书全部中无一人是真的,惟属笔之曹雪芹实有其人,然以老贡生槁死牖下,徒抱伯道之嗟。身后萧条,更无人稍为矜恤。则未必非编造淫书之显报矣。】
  古人编家谱,有时有附会古代圣贤之习,而对于谱系中不肖者往往革除。按上梁恭辰所言,编造《红楼梦》之曹雪芹实在大不肖者之列,何人敢或愿意将其载之于族谱?即有肯定曹雪芹者亦不能阻挠否定者也。
  22:47 2015-6-11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石头记》成书于康熙中期的直接证据之一
  刚刚早上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有意思。此文即土默热《赵香梗何许人也》。此文引用了一段极有用的资料,即庚辰本《石头记》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批语: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词(祠)为郡守毁为己词(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固(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陆(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官,太守取之不尽生钦(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渎(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土默热先生对赵香梗的考证令本人信服,无任何异议。“庚辰本”的庚辰为1760乾隆二十五年,倘若庚辰本上的批语皆出自这个庚辰年之前的话(余不通红学,姑且这么说。若有人能否定此说,则本文亦被否定,待之),之前的壬午年应为1702康熙四十一年,而土默热考证出的赵香梗为兖州知府赵蕙芽,康熙初年由四川眉州(康熙六年前在任)调任山东兖州。
  “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是说康熙四十一年写的批语,但这段批语实与《石头记》无关,因为人家要把《秋树根偶谭》这本书要回去,而这本书里记载了“兖州少陵台有子美词(祠)为郡守毁为己词(祠)”的赵蕙芽后任太守的劣迹,“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大概因为一时找不到纸张,或者想借《石头记》来传播这等大为荒唐事情以警后人,就把有关内容“姑志于此”。后面的“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是真的《石头记》的批语,毫无疑问。
  康熙四十一年有此批语,《石头记》可不作于康熙中期耶?只是没有必要再往前推了。本文之大意他人已白,余仅重复也。至于土默热先生主张《石头记》作者为洪昇,其人余尚未知晓一星半点,本贴不论。
  本文标题的“之一”是本人写作习惯,因本人认为“之二”“之三”……的证据当会源源不断,第余未必论之也。
  11:55 2015-6-13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