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3|回复: 32

对冒辟疆是《石头记》作者的系统性论证

[复制链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发表于 2020-9-12 2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冒●◎◇◆辟■□△▲疆〓※¤——
  《红楼梦》成书年代辨析之一
  老农乃农也,从来不敢涉望学术,即如《红楼梦》小说一书,从开始看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以前连学生看的简本也没看过,仅是从人们的日常言谈及一些杂文中得知,更谈不上去接触什么红学文章、著作。所以今天成此文“《红楼梦》成书年代辨析之一”,实属冒昧之冒昧,莽撞之莽撞,必遭班门之尴尬尔。
  既然如此,你还来个“之一”,还有“之二”“之三”……?非也。
  因为我不知道学术界搞的什么名堂,目前我只看到关于《红楼梦》成书年代的一个证据,针对这一个证据,我来辩一辩,所以这就叫“辨析之一”,俺的语言不通由此可见,看官不要见怪。倘若我以后还看到其他的什么证据,如果我也能冒失的辩一辩,那也可能有“之二”“之三”的。
  这个所谓的证据是,《第十六回》: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起,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大姑奶奶了?”贾琏道:“这何用说?不么,这会子忙的是什么?”凤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偏的没赶上!”赵嬷嬷道:“嗳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是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俗语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说,也是这样的。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样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人皆谓,此段乃讲康熙帝之南巡也。由此再与孙家、曹家等挂上钩,进而连曹雪芹为《红楼梦》之作者都烘托出了。
  余至今看到第三十七回,人物固然不论,不离虚构,即《红楼梦》故事之时间地点根本就是糊涂账,你说这贾府京城在南在北?这地点都是虚幻,时间更是毫无踪迹。我们一般所见的小说还有个交代的,虽然是假的故事,但《红楼梦》一点不与现实历史的时间地点交接。这也不可强求,小说而已,而且开始就是女娲补天,顽石成精,下凡历世,某时某地“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而已。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史记·周本纪》:“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孟子·告子》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余非读古书者,今书尚且不愿读,百度“巡狩”得之也。
  古代大一统朝廷,皇帝大都有巡行天下之事,秦汉隋唐宋明清,不用举例增加字数,故“仿舜巡”非仅康熙。即以康熙六次南巡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而冒辟疆是康熙三十二年去世的,本文并不论及冒辟疆是否《红楼梦》作者,但对以冒辟疆未得历康熙四次南巡而彻底否定冒辟疆可能是《红楼梦》作者抱不以为然态度,难道冒辟疆不可以康熙之年轻有为已有两次南巡而虚构出四次几次的南巡之事?
  但是,说此故事之南巡皇帝为康熙,亦大为不妥。上录第十六回之“当年太祖皇帝”,我们来看看清朝世系:
  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6)
  太宗:皇太极(1627~1643)
  世祖:顺治(1644~1661)
  圣祖:康熙(1662~1722)
  世宗:雍正(1723~1735)
  高宗:乾隆(1736~1795)
  仁宗:嘉庆(1796~1820)
  宣宗:道光(1821~1850)
  文宗:咸丰(1851~1861)
  穆宗:同治(1862~1874)
  德宗:光绪(1875~1908)
  宣统:溥仪(1909~1911)
  清太祖者努尔哈赤,康熙乃称圣祖,古代若把当朝庙号混淆,据说有杀头之罪,然亦不可能之事,但凭这一点,就可以彻底否定《红楼梦》中的南巡帝实指康熙。(康熙之号在世时可能未定,然太祖之号当已定耶?)
  又,《第十八回》:【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带了许多小太监来各处关防,挡围幕,指示贾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
  清朝吸取明代太监专权,祸国殃民之弊,一入北京即禁止太监干预朝政,而且严禁出宫,即如晚清慈禧专权,其宠幸太监安德海受命往江南置办同治帝龙袍及婚礼之物,尚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杀,可见清朝宫廷制度之严。“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只有明朝尚允许有此等事。
  上录第十六回中“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各国进贡朝贺……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只有明朝永乐前后为万国盟主,郑和七下西洋,可以类似。当然这都不是指《红楼梦》故事时间依附于明朝某时,但是似可以肯定,《红楼梦》所述之风土人情以明代影响最大。
  最后的结论是,老农从《红楼梦》一书的文字线索中暂时还看不出其著作年代。
  15:12 2015-4-30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红楼梦》作者有史以来第一解——冒襄“甄士隐”
  文/瓜田老农
  《红楼梦》(《石头记》)正式情节从姑苏甄士隐开始,此人遭受痛失独女及一场大火毁灭家园之人生最大悲剧,后往大如州寄生。这个情节与《红楼梦》贾府情节近于毫无关系。甄士隐故事与贾府故事仅通过一个贾雨村连接起来,贾雨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仅起这样一个衔接作用。
  像《红楼梦》这样一部罕见的名著,在开头安排甄士隐这样一个与整部书主要情节毫无关系的人物,而且还浓墨重彩,难道就没人进行思考吗?“甄士隐”者,“真事隐”也,什么真事?应该与苏州和大如州有关。姑苏是实际地名,可以不隐,大如州非实际地名,需要隐去,但又隐而不隐。你说与苏州有关,在苏州有极大伤痛,而又与带“如”的地方有极大关系的那个人是谁?这个人在苏州有什么伤痛?失了爱女,毁了与此女的计约之家。这个人回了哪里?回了如皋,回了家乡了。这个真实故事就在《影梅庵忆语》里,这就是《红楼梦》开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中缘故之一。
  《红楼梦》里面还有个妙玉,高洁无比,最后却被贼人所虏,作者何以如此扫读者之兴?你与《影梅庵忆语》“(陈姬)为窦霍门下客以势逼去”联系起来想想吧。
  所以说《红楼梦》起头讲甄士隐这样一个似乎累赘的人事,只是为了表达作者本人经历,但是又不能明说。
  冒襄一生与苏州关系极大,多次到苏州,除上所言与陈圆圆关系,其爱妾董小宛亦苏州人氏也。
  本人对《红楼梦》作者的这个论断是着眼于《红楼梦》这部书的整体结构,主要部件,而不是像其他的那些论证,都是些追洞挖眼儿的,牵强附会之说。“追洞挖眼”什么意思?过去农村一般是土墙,墙上有些小洞,野蜜蜂做窝就做在里面,小孩子会挖这些小洞玩儿,“追洞挖眼”就相当于这些意思。本人是看整个房子,看它的大门怎么样,而不是去玩那些墙上的小洞洞。蜜蜂飞出去了觅食了,你抓不到什么的。
  “贾雨村”者,“假语村言”也,借“假语”以表“辛酸泪”“其中味”,“村言”者,皋地方言也,《红楼梦》整个一书是不是如皋方言的味道极浓,是不是有很多的村言土语?从甄士隐到贾府,“贾府”者,“假府”也,从真事到假的故事也,告诉你后面故事是假语村言,编的小说。
  其他重要印证暂且不表,他人亦有种种论说,皆从略。仅从上说,作者人选已无第二人能及矣。
  8:02 2015-5-5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陈圆圆与《红楼梦》中的香菱
  文/瓜田老农
  本文是《〈红楼梦〉作者有史以来第一解——冒襄“甄士隐”》的续篇,那篇文章只是一个梗概,智慧的人一见即解,不需多说。此文乃于可能精彩处进行补充。
  冒襄著作《石头记》,乃有其宗旨,非为以小说家言表达个人及家族之经历。然《红楼梦》是不署名的著作,老农在上文中指出,冒襄为将自己的因素嵌入隐藏于著作中,而又基本不影响小说的情节,他将甄士隐的故事额外添加于故事开头,这个故事,实际主要是为了说明作者是他冒辟疆,以及对于他一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刻骨铭心的遭遇。你要是不同意,只要把甄士隐的故事以及甄士隐故事与假府故事的衔接(贾雨村与冷子兴的谈话相关内容)去掉,那对《红楼梦》有什么影响吗?唯一有影响的仅是香菱的来历而已。
  香菱是什么人?非贾府中人,在《红楼梦》中重要吗?根本不重要,仅仅是个边缘性人物,还远远不及贾府的丫环如鸳鸯、袭人、平儿等重要,即使贾府中的最重要女性史太君、邢夫人、王夫人、元春、王熙凤等,有作这种详细来历的交代吗?根本没有。那个元春一冒出来就是回贾府探亲。所以甄士隐的故事并非讲述贾府故事的必要,没有必要为了一个香菱去讲甄士隐的故事。
  从《影梅庵忆语》中可以看出,陈圆圆是冒辟疆当初最钟情的女性,其曰:“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注意这个“独”字),“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及其彼此倾慕,互定终生,若非变故,则必人间仙侣尔。《影梅庵忆语》乃为记述董小宛与冒辟疆之人间奇缘,董之超伦出众,然于是中述冒陈之缘,乃不得不说,亦可见冒辟疆对陈圆圆之深情尔。
  冒辟疆将其一生最大的遗憾通过甄士隐痛失爱女英莲来暗示。
  【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菱花乃夏天开,却遭遇雪澌澌,此乃天时颠倒,他人体味不得,当最憧憬的事物烟消火灭时,痴情即如菱花空对雪澌澌尔。
  甄英莲即后来人贩子卖出的香菱,香菱被两个男人争夺,冯渊和薛蟠,争斗还出了人命。而陈圆圆也被两个男人争夺,而且极大地影响到国家命运,整个国家民族进一步陷入血腥之中,这从《影梅庵忆语》中也可以看到。
  后来香菱遇到了一个恶妇,薛蟠的老婆,叫什么呢,叫夏金桂。夏,华夏,金,后金,即大清,桂,无巧不巧即吴三桂也,此人即原事明朝后事清朝的贰臣。冒辟疆为什么要将吴三桂化身为一个恶妇呢,倒不是因为嫉妒他得到了陈圆圆,而是因为憎恨这种无仁无义的贰臣贼子。
  冒辟疆为忙于拯救父亲而错失了陈圆圆,他于《影梅庵忆语》中说:“余至,怅惘无极,然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而《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吴襄即吴三桂之父。吴三桂因为失去陈圆圆而愤怒,竟然置其父亲和其他家属,更有亿万同胞的性命于不顾,这种大逆不道之贼子岂是冒辟疆看得上眼的?
  夏金桂毒人自毒,喻吴三桂又叛清自取灭亡,更喻其毁害中华民族而自毁尔。
  我只看到《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后面的文字并不得知,然百度“香菱”得到,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亦有所成,诗曰: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我们再来看看《影梅庵忆语》中:
  【偶一日,赴饮归,谓余曰:“此中有陈姬某,擅梨园之胜,不可不见。”余佐忠节公治舟数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漏下四鼓,风而忽作,必欲驾小舟去。余牵衣订再晤,答云:“光福梅花如冷云万顷,子越旦偕我游否?则有半月淹也。”余迫省觐,告以不敢迟留故,复云:“南岳归棹,当迟子于虎疁丛桂间。盖计其期,八月返也。”余别去,恰以观涛日奉母回。至西湖,因家君调已破之襄阳,心绪如焚,便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及抵阊门,水涩舟胶,去游关十五里,皆充斥不可行。偶晤一友,语次有“佳人难再得”之叹。友云:“子误矣!前以势劫会者,赝某也。某之匿处,去此甚迩,与子偕往。”至果得见,又如芳兰之在幽谷也。相视而笑回:“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订芳约者耶?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赠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复长斋,茗简炉香,留子倾倒于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余以老母在舟,统江楚多梗,率健儿百余护行,皆住河干,矍矍欲返。甫黄昏而炮械震耳,击炮声如在余舟旁,亟星驰回,则中贵争持河道,与我兵斗。解之始去。自此余不复登岸。越旦,则姬淡妆至,求谒吾母太恭人,见后仍坚订过其家。乃是晚,舟仍中梗,乘月一往,相见,卒然回:“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有。适见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饮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辞!”余笑回:“天下无此易易事。且严亲在兵火,我归,当弃妻子以殉。两过子,皆路梗中无聊闲步耳。于言突至,余甚讶。即果尔,亦塞耳坚谢,无徒误子。”复宛转云:“君倘不终弃,誓待昆堂上画锦旋。”余答曰:“若尔,当与子约。”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即席作八绝句付之。】
  何其一致尔!香菱并不记得自己被人所拐的事,人贩子是作为她的“父亲”来养她的,她知道什么“缘何不使永团圆”啊?按讲述贾府故事的人物轻重来说,香菱似无此表现必要,整个诗中的内容更是无中生有及无病呻吟,然对于冒辟疆来说,“缘何不使永团圆”是终生不得不问的大纠结!
  末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
  22:54 2015-5-7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与冒襄的个人经历比较
  文/瓜田老农
  《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看过《红楼梦》你可以简述出来,但是我们不这样,而通过其开头的原话,抛开其神话情节来说明,这样既省事且更准确。按顺序来:
  《红楼梦》开篇即云:【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
  【这一段故事……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此应是批语,非原著之言,所谓“实录其事”不过言原著者于情事上有于《红楼梦》相当者也。)
  【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可见《红楼梦》一书之前言,除讲述神话而外,仅讲了一件事而已,这件事就是,原作者在一生遭遇女子方面的超常感受,而这就是作者写作《石头记》的世事根由,所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据云冒辟疆(1611-1693年)一生,除与陈圆圆因故未践婚约外,一生有妻妾有7人,皆出类拔萃。此外,其好友金坛张明弼在《冒姬董小宛传》中云:“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而复观曹雪芹氏,亦有此经历耶?
  冒襄《影梅庵忆语》开头:
  【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
  此文与《红楼梦》开篇前言如出一辙。续曰:
  【亡妾董氏……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
  此情真意切,吐露者亦“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之意尔。
  20:45 2015-5-10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22: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冒襄有“贴身秘书”帮助他完成《石头记》
  仅就本文而言,标题是为了节省,实际上应加“假如”两字,假如冒襄写《石头记》的话,有人会发疑问了,《石头记》即使字数不如后来的《红楼梦》,那也仅是打个几折而已,部头还是很大的,冒襄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用毛笔吭哧吭哧写出来吗?按照合理推测,冒襄如写《石头记》,应在晚年的可能性较大,精力恐有不济,所以这个疑问还是中肯的。
  但是冒襄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啊,会不会有人帮助他呢?可不可以一说一记?
  我们看《影梅庵忆语·第二卷》有:
  【僻地无书可惜,近复裹足牖下,不能出游购之,以此经营搜索,殊费工力,然每得一帙,必细加丹黄。他书中有涉此集者,皆录首简,付姬收贮。至编年论人,准之《唐书》。姬终日佐余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使,相对忘言……乙酉客盐官,尝向诸友借书读之,凡有奇僻,命姬手抄……余凡有选摘,立抄成帙,或史或诗,或遗事妙句,皆以姬为绀珠。又尝代余书小楷扇,存戚友处。而荆人米盐琐细,以及内外出入,无不各登手记;毫发无遗。其细心专力,即吾辈好学人鲜及也。】
  这是写董小宛帮他做文书等方面的工作,对他的帮助极大。看来冒辟疆是有用“秘书”的习惯的。
  但是董小宛毕竟去世得早,与冒辟疆晚年著《石头记》应该没有关系。但是有没有其他人呢?冒辟疆身边有一两个文书应该问题不大。只是笔者并不去研究冒襄生平,所以不知道具体是谁。
  今查网络资料,冒襄(公元1611-1693年),晚年有妾蔡含(公元1641—1686年),金玥(生卒年不详,卒于蔡后),此二皆才女,暮年有妾张氏。当然可以帮助他做文字工作的不仅是姬妾,那些婢女也可以的。
  21:09 2015-5-12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为什么冒襄著《石头记》没留下遗迹
  文/瓜田老农
  这里的标题同样应该是“假如冒襄著《石头记》的话,为什么没留下遗迹”,也是为了省字。
  有人说:“冒著红楼,为什么一点迹象都没有留下?”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也是很容易提出来的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我们现代人若是写了小说,那都是千方百计要发表,一旦发表,则为一极大喜事,到处张扬,唯恐他人不知。
  但是在中国古代,下面都是俺土得掉渣的老农的胡言乱语,各位看官不必过于当真,在中国古代啊,写小说那算不得什么“文学”活动,仅是与街头巷尾吹牛讲啪一路货的行当,要不然怎么叫“小说”呢?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入啪入到古今文史、地理、人物、宗教、医易、风土人情等皆通的地步,那也是颇有些价值,文人也偶有为之,但在当时终为末流之事,非诗词歌赋为文作论之可比,固皆不署姓名,防掉身价。写戏剧虽属下流,但还高级些,署得上名。有人说,你说的是真的吗?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三国演义》那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地位那也绝不在《红楼梦》之下的,而且,其所述之事,乃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视的正派历史,绝非传奇野史之类,更非下流人物、风流韵事之属,尽管如此,作者来历又如何呢?
  俺老农并不懂什么“文学常识”,所讲的都是来自于网络。现在人为什么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呢?是因为明嘉靖壬午(1522年)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蒋大器这个人写的序,他在序中说罗贯中是作者。而目前知道的有可能是《三国演义》最早刻本的是早于嘉靖壬午刻本二十几年的建阳书坊黄正甫刻本的《三国志传》,其并未说明作者,所以这个蒋大器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说罗贯中是《三国演义》作者的人。
  而罗贯中是什么时候的人?据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学者冯其庸考证,罗贯中大约生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这一说法是根据《录鬼簿续编》等确定的,基本上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罗贯中卒年早于蒋大器的序刻板143年,在蒋大器往前至罗贯中在世这么长时间内,从未见任何史料谈及罗贯中写什么《三国演义》之类。(在《录鬼簿续编》这部介绍文人墨客生平、代表作的书稿中,只介绍了罗贯中写过一些杂剧、乐府及谜语,对于其小说上的作品只字未提。)
  我这里绝对不去考证《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蒋大器还是可能还有他人,我仅仅说:若作者是罗贯中,他就没去宣传自己,别人也没帮他宣传,而是隐藏这件事,乃至隐藏得很好,一点也没有透露出风声,以至在他死后143年才有人说出,至于这个消息会从何而出就不管他了。若作者是别的什么人,那就隐藏的更好了,以至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可谓是滴水不漏。至于有没有可能是蒋大器自己写的《三国演义》?若是的话风格又更高了,直接委托他人了,同样是隐藏的好。
  四大名著的另两部《水浒传》、《西游记》也存在这种关于作者的现象和争议,为了节省时间就不去说了。
  我们同样也可以像人们对《红楼梦》推测的那样问,这个《三国演义》也是大部头的小说,写作《三国演义》这样的大事怎么就能够瞒得住人,怎么就没有留下一点点迹象?现实中点点小事往往都很难瞒别人呢。
  其实像四大名著的这种现象也好解释。上面说了,因为那个时代啊大家都将写小说、传奇这些当作末流之事,觉得是不大能见得人尤其不能见诸于史的事,更不会自己炫耀,那么别人也就不替他宣扬,反而觉得说出来显得不地道,有点揭人家短的意味,做不地道的人这也是古代人不愿作的。当然也不能绝对说所有古代的小说都是这样,有人就无所谓,就自己署名了也是有的。本人不研究这些,估略说说而已。
  所以冒襄著《石头记》没留下遗迹也就同样能够理解了。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等于说人们一定找不出什么冒襄写《石头记》的直接证据。
  本文只是本人拙见,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16:46 2015-5-13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不能将《红楼梦》中的元春与董小宛进宫相联系
  《红楼梦》中贾家四姐妹中的老大元春在小说中被封为贤德妃,有持冒辟疆为《红楼梦》原始作者的学者认为,此角色与现实中的董小宛进宫事件相联系,此说实为不妥。
  本人从《影梅庵忆语》中的叙述,相信董小宛是病死于如皋,此处不论。假使董小宛真的进宫,若冒辟疆为《红楼梦》作者,实无有可能安排一个元春的角色与之对应。
  《红楼梦》中元春探亲是极重要事件,大观园因之而起,所以《红楼梦》整个故事情节至少一半以上与之有关,而此次探亲是最极喜庆之事,小说中大肆渲染。而从《影梅庵忆语》可知,董小宛是病死也好,即使按某些说法被清廷收去也好,总之冒辟疆是极其伤痛,怎么可能他在写《石头记》的时候把小宛进宫写成元春封妃探亲那样的无比喜庆之事?
  所以本人虽持冒辟疆为《石头记》作者之观点,但却不同意董小宛进宫一说。当然,任何学术观点不管对错,都是探讨中的尝试,我们不应当抱有蔑视态度。我们只鄙视将明显禁不起推敲的观点奉为学界定论的奇怪现象。
  20:54 2015-5-21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1: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冒辟疆晚年从事小说创作的直接证据
  文/瓜田老农
  前日百度冒辟疆,第一条目即“冒辟疆_百度百科”,打开来其中有这个内容:
  【不仕满清
  ……随着岁月的流逝,冒襄已是垂垂暮年,生活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度日。他自述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我一见此段,即知为冒襄作《石头记》之一项极重要证据矣。临写此文,思此段既然上了百度词条,相信注意的人很多,或亦有他人以其为据。不管他,我且试论,以飨读者。
  “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卖字为生,怎么个卖字为生?因为书法好?
  那百度页上就有冒辟疆的字,那是没得说,我不懂书法的人觉得它好还是不算卖弄的。字写得好就可以每天卖字吗?我看不行。物以稀为贵。而且那什么时候啊,“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哪有那么多人买字,饭还没得吃呢。
  而且,卖字的有卖“蝇头小楷”的吗?我真不太清楚。我只看到那些“书法家”一般都是写的较大的字示人鬻人,小者以寸见方,大者如斗,卖人蝇头小楷者真是罕见。况每日如此耶?
  且“每夜……数千”,这卖的什么字啊?
  咱就武断地下个结论:冒辟疆绝非是因为字写得好,人家要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而买他的字!
  是不是人家要他抄书,他字写得好替人家抄书为生?他是“朝易米酒”,晚上写了,第二天早上就去卖,每日如此。倘若是抄书,那一般应当是整本书抄好了再给人家,不会每天早上结一次账。而且,是不是那时候有这样的人家需要书不论,就凭个抄书就能养活几个人?冒晚年那也是拖家带口,妾弱子幼的,抄书买点米也就很不错了,还买得起酒?
  你看他还“手不释卷,笑傲自娱”,单凭看看书就“笑傲自娱”了?不说“读书使人忧患”一般也就“读书使人平心静气”而已。
  那冒辟疆写的什么东西啊?讲故事的东西呗。你能想得出来其他还有什么可能?那个时代无非就是有些说书人,写些故事给他们说去。当然也可能写点戏曲,也类似于故事,但是戏曲不会太长,不会长时间的天天几千字,一个几千字也就罢了。只有说书人才一天要上几千字。
  冒辟疆为了这碗饭能长久的混下去,当然不会写那些短故事,必然要是鸿篇巨制,引人入胜。
  前不久我写的哪个文中提到冒辟疆与柳敬亭相交往,我是从通州余西人的介绍中看到的,具体内容都没看。柳敬亭是当时的说书艺人,据黄宗羲《柳敬亭传》,此人之技艺,简直不可思议,出神入化那根本不是形容,而是就是。冒辟疆与这样的人交往,那给他们写本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在前文《为什么冒襄著〈石头记〉没留下遗迹》一文中说,古代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有地位的文人是不会写传奇小说之类的,即使偶尔写一写,那也是不露声色。冒辟疆写传奇小说,那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给了说书艺人,说书艺人也是只讲故事,不说作者,只要有人听就行。
  以冒辟疆之文才、学识、经历,尤其共知的他于女人场中的见识,说书人必然愿意出那个价,冒辟疆也可以以此在贫寒中从容应对生活的艰辛,文思滔滔,此所谓“笑傲自娱”者也。
  说书人每天收其文本,夜写早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说明冒辟疆当时写的东西是炙手可热,绝非待价而沽可比。
  按冒此段叙述,冒暮年著书是必然的。当时他著的就是《石头记》吗?以冒绝世之才,旷世之遇,说书艺人及听众的夜夜企盼,他写的东西会被埋没吗?别人写的东西会留下,而他冒辟疆写的这个大部头的东西会湮灭掉?如果不会湮灭掉,那除了现名为《红楼梦》的《石头记》,其他还有哪部长篇巨制的小说可能是冒辟疆写的?
  而《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啊,除了二十世纪的胡适给《红楼梦》赋予了一个作者曹雪芹之外,而此之前的悠悠岁月,《红楼梦》的作者竟然是个谜。之前的谜那是人们不知道,而胡适之后,那是人们入了迷宫,举世研究“红学”者,皆茫然无所之,唯以一个“曹雪芹”自醉尔。
  此上所说只是一个方面的推论,已经完乎其美,更遑论其他悠悠之口,洋洋之论了。读者其思之,有不了然者乎?
  22:15 2015-5-22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董小宛卒年及《影梅庵忆语》写作之年1652壬辰年分辨
  余在老乡会某帖中看到有以下文字:
  【据《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506页载,距离小宛去世24年,当冒辟疆的挚友龚鼎孳于1675年逝世后,其在为龚写的哀诗引文中露出了实情。哀诗中说:“公英才大力,吾道龙象,旋从红楼得读公与密之之倡和诸词……毫端奔涌江潮,镗鎝钟鼓者十余夜,庚寅(1650)春仍约聚邗……公秋以奉尝还朝,阅辛卯(1651)而宛姬逝壬辰(1652),余死三日……只以听天由命,忍辱忘怨八字销之。丙午(1666)归葬仍过邗关”。】(老农在此改了一处标点位置,因为老农只是为了看原始文献中的信息。)
  此中竟有“红楼”二字,且为书名,于心中不免起疑,《红楼》为何书耶?(当然余并不认为这就是那部《石头记》,但是否有某些渊源?)此疑一;
  “只以听天由命,忍辱忘怨八字销之”,此又何言,是说何人何事?此疑二;
  奈文中多省略号,难以深究,想通过网络查询将这些省略号补上,不果,网络也不是万能啊。不过《四库全书》网络上或许有,俺没这个耐性。此二大疑,皆因语焉不详只能作罢,其他之疑更不多说了。故此不论,以待他人。
  本文只说这“宛姬逝壬辰(1652)”。也就是说冒辟疆在这里已经明确讲了董小宛的卒年。
  余百度“董小宛”,首条亦“董小宛_百度百科”,起头即“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余再百度搜索有关董小宛卒年资料,得有历史学家孟森之《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有“董小宛之殁也,在顺治八年辛卯之正月初二日,得年二十有八”之言,想必此即现公认董小宛卒年来历。然余网上未搜得其书,但有言据《影梅庵忆语》。余前不久看《影梅庵忆语》,但略浏览,日期之类更不在意。
  余再查《影梅庵忆语》,于最后卷四最后三段曰:
  【姬书法秀媚,学钟太傅稍瘦,后又学《曹娥》。余每有丹黄,必对泓颖,或静夜焚香,细细手录。闺中诗史成帙,皆遗迹也。小有吟咏,多不自存。客岁新春二日,即为余抄写《全唐五七言绝》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今岁信以是日长逝也。
  客春三月,欲重去盐官,访患难相恤诸友。至邗上,为同社所淹、时余正四十,请名流咸为赋诗,龚奉常独谱姬始末,成数千言,《帝京篇》、《连昌宫》不足比拟。奉常云:“子不自注,则余苦岁不见。如‘桃花瘦尽春酲面’七字,绾合已卯醉晤、壬午病晤两番光景,谁则知者?”余时应之,未即下笔。他如国次之“自昔文人称孝子,果然名土悦倾城”、于皇之“大妇同行小妇尾”、孝威之“人在树间珠有意,妇来花下却能文”、心甫之“珊瑚架笔香印屟,著富名山金屋尊”、仙湖之“锦瑟峨眉随分老,芙蓉园上万花红”、仲谋之“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吾邑徂徕先生“韬藏经济一巢朴,游戏莺花两阁和”、元旦之“峨眉问难佐书帏”,皆为余庆得姬,讵谓我侑卮之辞,乃姬誓墓之状邪?读余此杂述,当知诸公之诗之妙,而去春不注奉常诗,盖至迟之今日,当以血泪和隃麋也。
  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父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三鼓别去,余甫著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间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先告哉?】
  果然上引第一段中有“客岁新春二日……今岁信以是日长逝也”,孟说果有出处。如果《影梅庵忆语》有写作之年的直接交代,则董小宛卒年会毫无问题。但余从《影梅庵忆语》中未能看出具体写于哪个纪年,网络上竟然也未搜到。
  第二段“客春三月……时余正四十”,查百度冒辟疆1611年生,一般认为,中国古人以今所谓虚岁计岁,客岁40,《影梅庵忆语》写作之年冒正好实足年龄40,1611+40=1651,辛卯年也。孟森先生果然有据。
  然《影梅庵忆语》卷一开头:
  【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
  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
  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复约略纪其概。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与偕姬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何有于饰?矧姬之事余,始终本来,不缘狎昵。余年已四十,须眉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谓余视锦半臂碧纱笼,一笑瞠若,岂至今复效轻薄于漫谱情艳,以欺地下?倘信余之深者,因余以知姬之果异,赐之鸿文丽藻,余得藉手报姬,姬死无恨,余生无恨。】
  “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偕姬九年光景”,皆言冒董相聚满九年,今查董小宛1642壬午年十二月十五日来如归冒,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整九年,壬辰正月初二死,前后都是几天的零头不算。这样子董小宛死于壬辰,冒所言一致。
  那卷四的“客春三月……时余正四十”怎么回事呢?“正”通“整”,整四十,即今谓实足年龄,整四十那年是1651年,1651+1=1652,那冒辟疆写《影梅庵忆语》当在1652壬辰年,即在董小宛死后同一年。“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也是说,董死后不久冒即写此文。这也都能一致。
  那卷一的“余年已四十”又怎么说呢?这是虚指,非确切之数,我们现在人岁数四十多点,也经常说已经有四十了,上四十了。
  这样子解释一下,不才觉得各处都能够相互一致,当然仅限于余仅见的这几处资料。他人若有异议,鄙人也不管了。
  22:14 2015-5-24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冒●◎◇◆辟■□△▲疆〓※¤——
  为什么说董小宛病死于冒家应当采信
  世有传董小宛入清宫,为顺治帝之董鄂妃。尽管有人从年龄上予以否定,说“董小宛死时28岁,顺治才14岁”,但不能以此说服所有人。
  然《影梅庵忆语》中记载董小宛病死于冒家,持董小宛入宫说者为自圆其说,大意说“小宛……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谎称小宛已死”,为了说谎会写出《影梅庵忆语》?只要稍认真看过《影梅庵忆语》的人都会认为此说极为荒唐,冒辟疆对说谎也太认真了,竟然写出了广传后世情真意切的名著。
  老农认为,《影梅庵忆语》中所载皆为实情,除了限于政治敏感而外,皆无隐晦。当然,若董小宛被清权贵所劫,亦属政治敏感,亦当隐晦。但既当隐晦,则无有写作《影梅庵忆语》之理。冒辟疆若想苟活的话,惟一的选择只有忍气吞声。既然吞声,怎么可能写出《影梅庵忆语》以申冤气?(我不知道《影梅庵忆语》问世时间,若藏于家中不面世另当别论。)
  即就是冒辟疆写《影梅庵忆语》以申冤气,爱妾被人抢了,他会开篇即说“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而以得董小宛而大大的自豪?冒辟疆会如此没心没肺,简直就是一傻子?
  继曰“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老婆被人抢了,会如此从从道来?这可能吗?
  接下去从容所言不知多少字也,我就不去一段一段的复制了,而且后面分析下去不知有多少不合情理之处。当然这里所谓的从容并非不伤心,不思念,而是说他把这些伤心和思念写得从容不迫,这绝非一个老婆被抢的人所具有的只有愤恨之情。通篇你看到哪怕一丝乃至隐藏的一丝愤恨之情吗?
  再一个,若董小宛未死,一离开他冒辟疆就迫不及待地说她死了,他自己和家人如何地伤心,这像是有感情深致的夫妻之情吗?既无情,何以又写出《影梅庵忆语》?
  又有人从《影梅庵忆语》最后之“三月之杪,余复移寓友沂‘友云轩’。父客卧雨怀家正剧,晚霁,龚奉常偕于皇、园次过慰留饮,听小奚管弦度曲,时余归思更切,因限韵,各作诗四首。不知何故,诗中咸有商音。三鼓别去,余甫著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虑,旋归则姬固无恙,因间述此相告。姬曰:‘甚异!前亦于是夜梦数人强余去,匿之幸脱,其人尚狺狺不休也。’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先告哉?”中有“梦数人强去”“讵知梦真而诗谶咸来先告”,言为董小宛被劫之据或影射。非也,古有言人死被阎罗带走,梦盖此意也。倘真被强人所劫,其谬上已论矣。
  故余认为对于董小宛的归宿,除《影梅庵忆语》外盖不应当采纳。
  23:42 2015-5-25 瓜田老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