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9|回复: 16

道德经批判(连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0-9-8 15: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词
  绝学弃智自无畏
  大言当然还不惭
  原本也想少说话
  奈何世间苍蝇多
  ——著者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道德经》批判之一
  《道德经》之开篇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可以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出来的名称,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无,可以用来称呼天地的开始;有,可以用来称呼万物的本源。所以通过永恒不变的虚无,我要探索造物的精深;通过永恒不变的实有,我要研究自然的博大。这两个东西,来源一样却名称不同,但又都可以视之为神秘。那个非常神秘的所在,就是我进入博大精深那至高境界的门。
  人之口原本也只是用来吃饭的,但后来用之说了话,这自然是一种进步,甚至还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但一开口说话就遇到了“名”的问题,将什么名为什么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勉强,正所谓“吾不知其名而强名之”。所以将“天地之始”名之为“无”和将“万物之母”名之为“有”也是作者的无奈之举,因此而出问题也很正常。现在的我们看来,宇宙之中是没有绝对的“无”和绝对的“有”的,因为所有的“无”中都包含着“有”,所有的“有”中也都包含着“无”;而所谓绝对的“无”即“常无”和所谓绝对的“有”即“常有”都只是一种“似”的状态,如果“强名之”的话,应该名之为“似无”和“似有”而不是“常无”和“常有”。
  宇宙中生命的产生和动物中产生人与大米中生出虫来都是一样的道理。一个米粒是一个“有”但也只是一个“似有”,因为其内部必然还包含着一个“似无”,那虫子则是这“似无”中的又一个“似有”,而那虫子的最初状态很可能是隐性的,即便是用再高倍的放大镜也还是看不到的。但当一旦所需的条件被满足,这隐性就会变成显性,而且得以发展最终成为生命。一只猴子的大脑是一个“有”但也只是一个“似有”,因为其内部也还包含着一个“似无”,人的智慧,正是从这“似无”中产生的“似有”,而这“似有”中也同样还有一“似无”要产生出来,这就是所谓人的灵魂。
  如果万物都有灵,人之灵就是灵之灵,即所谓“万物之灵”。人之灵魂产生的条件是文化,文化的可传承性使人之灵魂可以附着于其上而得以长久,文化随文明之发展而提升,不断地淘汰一般而推举特别,使之代表人类成为永恒;就如同这《道德经》,正是因为其特别而至今还仍旧被提升着一样,但是否有一天会被淘汰是谁也说不好的。
  如果要举出严肃一些的例子也很容易。从宏观来说,宇宙就是一个“似无”,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就是一级一级产生出来的“似有”。从微观来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有粒子,有时甚至连哪个是“似无”哪个是“似有”也不明白了。因此“无”与“有”实在是一个不尽的连环,说二者“同出而异名”是对的,将“常”冠于二者之前以说明其永恒性就有了问题;将二者“同谓之玄”是对的,因为通过“无”去观察“有”和去“有”中发现“无”都是没有止境的,但称从“无”可以观“妙”从“有”可以观“徼”却有了问题,尤其是与“众妙之门”之妙发生了矛盾。如果说从“无”观察“有”是“妙”,从“有”中发现“无”就不是“妙”,那“此二者”怎么又会“同谓之玄”,而在“玄之又玄”之后,又怎么能同入“众妙之门”呢?
  更合理的说法或许应该是:从“似无”中去观察“似有”。即从微观中去发现宏观;从“似有”中去观察“似无”,即从宏观中去发现微观。而所谓的“妙”正是一种似无却有和似有还无的境界,正是曹雪芹之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正是齐白石之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小说和书画虽为小技,却是有大道包含于其中的。
  《道德经》也许正是因为一开篇就出了问题所以才通篇皆输的,道家也因此而保守且狭隘,从“小国寡民”到“拔我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从“回归自然”去做自然的奴隶到“天人合一”去做老天的累赘,让自己最终走入了一个黑暗的死胡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6: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明天更美好
  ——《道德经》批判之二
  《道德经》第二章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译之曰:
  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的时候,坏的东西就出现了。当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好事情的时候,坏的事情就出现了。所以有和无是相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比较而成立的,长和短是相抗衡而赋形的,高与下是相颉颃而得势的,音和声是相搭配而为曲的,先和后是相竞争而有序的。因此圣人做事顺其自然,宣教不用语言;让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去创造,不把产生的东西据为己有,不将发展了的东西当成是自己的功绩;即便众人将一切的功绩都算在自己的身上,自己也不会因此而以功臣自居。正因为圣人有功而不居功,所以不会失去众人的拥戴。
  语言的使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将心中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对人来说是一件再愉快不过的事,这也正是从古到今只要一有机会人们就会滔滔不绝的原因。但语言似乎又是一种最难以把握的工具,即便心中的想法千真万确,一说出来却可以是狗屎一堆,更不要说有时候还会祸从口出了。表达出来是愉快,憋在心里就是难受,所以尽管《道德经》的作者明知道“道可道非常道”且“圣人”还要“行不言之教”,但也还是禁不住要说一说、道一道,结果是一开口就出了事,原因是太过于免强即是在“强为之”的缘故。
  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之人和今之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他们只知道天地之间的事而对天地之外的事却几乎是一无所知。当他们知道天地之间存在高低上下和前后左右之后便将其认定为不变的常道了,而不知道在脱离开地球的引力到了天地之外的宇宙空间里这些区别就不复存在了。如果说虽然现代人的飞船已经在天地之外转了几圈但人还是要在天地之间过日子因此那些区别在宇宙空间里的消失对人类的命运并没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因此将美善和丑恶的对立也看成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却是要与人类生活的幸福与否发生重大关系的。因为只要美善与丑恶并存,人类的幸福就只据有相对的意义,我们对未来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人是由低级动物进化为高级动物,由低智慧生命进化为高智慧生命的。人类进化的过程正是不断地远离丑恶并亲近美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是间内,甚至直到现在,人类或许还没有能力铲除所有的丑恶;但随着美善的强大,丑恶自回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人类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进入到一个只有美善而没有丑恶的世界里去。在那个世界里,只有在回顾历史和欣赏艺术的时候人们才会再次领略到丑恶的身影,人类将因此获得绝对的幸福。要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除了要与丑恶进行艰苦的斗争之外还需要对丑恶进行不断的改造,即是要运用智慧来化丑恶为美善。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就因为人是人。
  同样是由于历史的局现,古人总想着去如何地适应自然却忘了人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然的。但其实人类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化丑恶为美善的努力。因为这项工程太过于庞大,所需花用的时间太过于漫长,所以有些人会因此而失去信心或建立不起信心来也属正常。但如果想一想人类从猿进化到人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觉得我们在此项工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是根本算不上什么的。
  比如老虎是凶恶的,但却有着一身美丽的皮毛。为了限制其凶恶对人类造成伤害,人类曾经几乎要将其杀尽;但尽管我们可以食肉寝皮,那皮毛却已是死物,因此还是让它们存活着一些更好,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和范围之内就好,因此我们又将其保护了起来。比如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尤其是女人,如果想让自己美丽,自可以穿上花衣,然后再涂脂抹粉,如果还不够就再去整容,科学的发展一定可以让这些都成为很容易的事,更不用说还可以通过基因改造使所有的人都一生下来就都据有别具一格之美丽了。居室的建筑及城市的建设等也属于这一类。
  再比如一个邪恶的人,如果是罪大恶极,要么杀掉,要么为了表现我们的宽宏大量只将他关到牢狱里去,对于那些小偷小摸小混混儿,他们的行为自然也是恶劣,我们自然要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惩治,但绝对没有必要对其下狠手。其实他们也许都是很聪的人,只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还不是很美好才导致了他们的为恶,一旦浪子会头,说不定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大贡献的还正是他们呢。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的第一批企业家大多是一些有前科的人不是很能说明问题了吗?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一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无为为有为不过是一些骗人的鬼话。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去抢银行,那倒可以让银行增设更多的保安设施从而变得更为安全,甚至即便“外星人”来了也拿不走一文钱。一百个填词做赋的李后主也比不上半个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最伟大的圣人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和补天造人的女娲,胆小如鼠的人却只好躲到深山老林里去做猴子或到大沙漠里去晒干尸。历史的车轮岂是几个装模作样的“圣人”阻挡得了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7: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道德经》批判之三
  《道德经》第三章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今译之曰:
  不崇尚资财,就可以使老百姓不竞争;不珍爱难以得到的东西,就可以使老百姓不偷盗;不让老百姓发现他们想做的事而生出欲望,就可以使老百姓不作乱。所以圣人统治老百姓的方法是:掏空他们的心灵使之思想单纯,满足他们的食物使之肚腹充实,摧残他们的情感使之意志薄弱,锻炼他们的身体使之体格健壮。使老百姓长期处于没有知觉和欲望的状态,让那些想有所作为的聪明人也因得不到响应而不敢动手。顺从自然去做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弱肉强食和胜者为王是动物界的普遍规则,动物们之所以争强好胜是要获得一种特权。对于一般动物来说这特权体现在对食物的优先享用和对异性的尽可能多的占有上。据说这种规则的合理性在于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因此动物的进化是以牺牲弱者为代价来换取的,这实在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
  人作为动物的一种,在其还没有成为人之前一定也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则来生活的。但当人获得了智慧而成为了高级动物之后就不同了。虽然还是要弱肉强食,但人的强与弱已不是体现在体力上而是体现在智力上,即谁更为聪明一些谁就是强者,就可以食弱,谁更愚蠢一些谁就会沦为弱者,就要被强者所食;虽然这高与低也并不是天壤之别。虽然还是要有个王,但那王自然也就不再是体力上的胜者而是在智力上的胜者——或被一些喜欢捧臭脚者称之为圣人。
  “圣者,无所不通也”,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是拥有更高一级智慧也即所谓的得道之人,与神的不可理解似乎是只有一步之遥了。因此,圣人在智慧之上便又获得了一种更为高贵的品质即德,可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众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人们对这样的“圣者”是希望其越多越好的,但可惜的是也许要几代人才能等来一个,而且还未必能称王,因为还没等到这样的真圣者出现,世界已成伪圣者们的家天下了。
  在真正的圣王到来之前,所谓的“王者”其实都是一些靠着投机取巧或老谋深算获得王位的伪圣者。财富和权力都掌握在了他们的手里,这时候他们所想的就只有如何能让自己的地位永久。他们回想自己上来的过程不过是比他人更聪明了一些而已,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地位永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都变成傻子。于是就有了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愚民”政策。主意是由比他们更高的高人给他们出的,目的无非是要从他们丰盛的“人肉筵席”上分出一杯羹来。
  他们或许也曾“尚贤”即抓精神文明,但“尧幽囚,舜野死”的经历让他们害怕不仅会因此过早地失去到手的权力而且还会不得好死;他们或许也曾“贵难得之货”即抓物质文明,但狼多肉少的现实让他们害怕不仅已占有的财富要转移到他人的手里去连那些专属于自己的女人们也保不住;他们或许也曾想过要“见可欲”即以民为本搞民主让每个人都有当家作主的机会,但那岂不是要来一个“天翻地覆”,闹出大乱子吗?
  于是还是“愚民”的好。当老百姓个个成了牛马和猪狗,就是有一两个猴子跳出来也成不了事的,因为没有供其展示绝技的舞台。于是他们便可“无为而无不治”,并将手中的权力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世界便也因此而既不是胜者为王又不是圣者为王,而是伪圣者们的家天下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造反者接二连三的来了。他们大多是一些穷得不能再穷的穷人,本来都是甘于做牛马的愚昧者,但当那些伪圣者把他们逼迫到想做猪狗都不成了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揭竿而起了,其中自有所谓“智者”们的应时而动,便一次又一次地摧毁了伪圣者们的美梦。
  到了今天,几乎已是所有的人都成了智者,他们将联合起来做这世界的主人。真正的圣者将会被推举出来,但所做的却是为他们来服务,就如同是他们公共的仆人一样。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还在于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已经不分男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9-8 1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老子在书中早就告诉我们了,就是我们没有找出来,找出来把它代入总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释注通顺明白就行,那么人们学习《道德经》就不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0-9-8 2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扎菲遇本拉噶 2016-09-28 11:09:00
  要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老子在书中早就告诉我们了,就是我们没有找出来,找出来把它代入总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释注通顺明白就行,那么人们学习《道德经》就不难了。
  -----------------------------
  德道经应看德然后看道,至于开篇不能说错,只能是自己解读问题,第二章的相对论,是绝对相对论。在庄子那里发挥了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当然有,主要看时代背景。不看时代背景解读不了道德经和庄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是走出来的
  ——《道德经》批判之四
  《道德经》第四章云: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今译之曰:
  道看上去是深远、空虚的,但发挥起作用来却无穷无尽。深远呵,但或许万物都来源于此。空虚呵,又仿佛里面什么都有。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子孙,正好像是自然的祖先。
  马克思主义曾被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后来却又要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个矛盾。既然是真理,又要靠实践来检验,而实践却又会随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就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被修正以至于面目全非,直到走向其反面证明其并不是真理。
  由此看来,马克思实在不如《道德经》的作者高明。因为不懂得“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唠唠叨叨“道”出了那么多,最终被所谓的修正主义者们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真不如《道德经》作者的五千言语来得潇洒。但《道德经》的作者之所以成为《道德经》的作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五千言语在,也因此能让我们来领略其所谓的潇洒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
  古人也是人,自然知道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比如生老病死、娶妻生子之类。除此之外因为低头可以见地和抬头可以见天,因此对于天地之间的事也会有一些了解,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之类,显然那山是不会太高、水也不会太深,风雨自然会有,蛟龙却只能是个虚物罢了。至于那地以内和天以外的事就只好胡猜。于是就有了一个所谓的“道”被硬塞在了那天与宇宙之间或高悬在天之外。之所以没有被塞在地与宇宙之间或掏个洞埋起来,大概是因为地壳不够透明的缘故。
  称宇宙为自然是不错的,但将自然独立于天地之外去却不恰当。自然是无所不在的,连生活于天地之间的人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当人学会了使用工具之后才有了所谓的人工,尤其是当人可以以语言为工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非自然。
  人是万物之灵的说法虽然有点“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的味道,但因为人已成为了人,也就只能做如此之说了。其实宇宙中的一切物无不在动,之所以只称动物为动物,是因为动物的动所生出的道与其它物的动所生出的道会有所不同。同样,人作为智慧生命的动所生出的道虽然会有一部分与其它物相同,但自会有更多的部分专属于人自己,也正因此人是人。
  也就是说,一切的道都是因物而生的理,离开了特定时空限制的所谓常理是即便存在也只能是无所不在的,之所以不可道是因为无可道也无用道,尤其不可以用来作为指导人类生活的真理。这不仅因为人是人不是其它物,还因为人在具体的生活中都是以个体的形式——我的形式出现的。
  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要想走好自己的道就要尊重他人的道,否则凭着自己的感觉胡来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最终使自己走上死路。比如见到个漂亮女人,远远地看看是可以的,要想亲近一番就必须人家也愿意。再比如人家手里有宝物,你若想拥有就要拿足够的钱去买,自然人家还要愿意卖。否则,在这样的时候,你就是将这《道德经》背上一百遍给人家听也是无用。
  将所谓的道高悬于天外也的确算得上非常聪明的做法了。那里的不分上下高低、前后左右正适合这不分美丑善恶、青红皂白的滑头主义施展自己的特长,但可惜的是那里也同时几乎什么都没有,所以最终还是要在人世间打主意;因此也就不得不再将自己打扮一番,弄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来。
  结果也很奏效,到今天这神秘兮兮似乎也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但真正得益于这荫凉的除了一些喜爱思维游戏的“弱智”者之外却是那些心黑皮厚的恶人和骗子,有了这“用之不盈”的道作庇护再加上可以“运斤成风”和“以无厚入有间”的绝技,他们是干什么都可以师出有名和得心应手的。天网恢恢,倒霉的或许只是那些笨人。
  好在作为一个喜爱思维游戏的“弱智”者,《道德经》的作者或许只是一个自欺者,而后来厚黑者们的以此欺人也不应该算在《道德经》的账上。否则,我们该质疑的就该是这《道德经》以及其作者的道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的变迁
  ——《道德经》批判之五
  《道德经》第五章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之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冲。
  今译之曰:
  造化万物的天地无所谓仁爱,将万物当成祭神用的草狗;管理百姓的圣人也无所谓仁爱,将百姓当成祭神用的草狗:都是用过了就抛弃了,毫不吝惜。天地之间的世界,多像个风箱呵!看上去只是个虚空,但其中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实在;只要人不停地鼓动,风就会不断地产生出来。所以圣人用不着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会有所不足;只是保守着那个空虚的所在,按照自然的法则做事就好了。
  我们不是万物有灵论者,不承认天地是有意识的存在,因此也自然不会承认天地与万物之间有“以”或“不以”的关系。因为天地在化育着万物的同时似乎也在摧残着万物,而且在化育什么和摧残什么时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是连善与恶也并不加以区分的,所以我们也只好将其看成是无意的自然,这看法与《道德经》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分歧。但这一原理并不能应用于圣人与百姓之间,因为他们都是人,都是有意识的存在。
  当然,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也许作为人主的圣人和作为人民的百姓还真的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传说中的女娲和伏羲,一个能炼石补天和抟土造人,一个能演绎八卦和制书造契,那几乎就是有着超自然能力的神明。或许他们真的是大洪水后仅存的属于上一次人类文明的兄妹,他们之所以近亲结合是因为无奈;或者他们早已掌握了克隆人类的方法,只是所克隆出来的人类还只能是一些白痴;但我们却宁愿相信这一切都只是统治者们编造出来骗人的鬼话,而目的不过是想要自己的地位更为稳固而已。而这些所谓的圣人们之所以能“以百姓为芻狗”,不过是因为他们比百姓更聪明且更为阴柔了一些,而当时的百姓也许还真的是一些连狗都不如的东西。因此,说这些所谓的圣人们“不仁”是一点错也没有的,但说他们本就应该“不仁”却错了,难道他们天生的就是来百姓头顶上作威作福的吗?且“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在《道德经》里所谓的圣人自然都是指统治者,因此许多时候都是在为统治者出主意。既然作为统治者的圣人与作为被统治者的百姓都是人,这些统治者再聪明又能怎么样呢?因此与其“仁”就还不如“不仁”,与其“为”就还不如“无为”,所谓“多闻必穷,不如守沖”了。因此说《道德经》讲的是政治是不假的,而其所主张也同样是入世的,不过是更阴柔了一些罢了。但这一切也必以那些百姓愚蠢得连狗都不如为前提,而这一前提的形成又是统治者愚民政策的结果。
  《庄子》的作者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因此圣人在此书中便遭遇了厄运,几乎成了万劫不复的罪人和可以随意拿来嘲弄一番的小丑。其中闹得最凶的当数〈盗跖〉一篇,在这里不仅尧舜成了“乱人之徒”,孔子也成了“盗丘”。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们要么为统治者,要么为统治者的帮手之故,与我们现在所要尊崇的圣人是并没有太大关系的。
  我们现在要尊崇的圣人与是不是统治者无关,因为我们的社会至少在名义上早已进入到了没有统治者而只有管理者的民主社会,这些社会的管理者只是老百姓雇佣来为自己服务的仆人即所谓公仆。虽然有的“公仆”会心怀鬼胎但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这时的百姓早已不是那时的百姓,即便有再多的《道德经》出世,也不能再让老百姓成为猪狗和牛马了。我们所要尊崇的圣人是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并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在与不在什么位置上是一点也不重要的;甚至也许就因为其处在了总统的位置上却因此成不了圣人了也说不定,因为正如《道德经》所云“多闻必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干上几年也就差不多了。就是你想再多在那位置上怠几年也不行,因为法律所规定的时间到了,必须下台把位置让给别人不可。
  台湾的阿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莫被聪明误
  ——《道德经》批判之六
  《道德经》第六章云: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今译之曰:
  气海里的元神不死,这正是生命那神秘的来处。这来处仿佛一扇神秘的门,又可以看作是万物得以生长的根。气息虽然微弱却能绵延不断,作用因此而永无穷尽。
  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是从母腹中分娩出来的,这可以从直接经验得到证实;但对于生命产生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比如受精卵是靠什么力量推动由阴道通过宫颈进入到子宫的等等,即便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仍然是个不解的谜。因此古人会以此过程代指一切不可知的玄妙之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人腹似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古人由此得出天地生人以气的结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其气不断,因此人若想如天地般长久就要练气即使自己的气亦不断,这也应该就是所谓导引术的由来。然天地之气可柔如游丝也可凶如猛兽而毫不影响天地的长久,更不用说除了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连生命赖以存在的氧气也没有;而人之气却只能“绵绵若存”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正是将天地与人混为一谈且对所谓的天地也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荒谬。
  宇宙发展的不均衡是随处可见的,但也正是这不均衡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所谓的天长地久也一样,相对于人来说是长久,相对于宇宙来说却又未必。那些“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如果有灵也会视人为长久的,之所以没有也像某些人一样导引,就是因为其无灵的缘故。
  天地的存在时间要短于宇宙是绝对的,这首先是因为其产生晚于宇宙,其次是天地的毁灭还会早于宇宙,即便宇宙的产生和毁灭都在一瞬之间完成也一样。天地被困在这二者之间是很不幸的,之所以也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导引,也是因为其无灵的缘故。仅从物质的层面上看,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如此。
  宇宙发展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即便是处于相同层面的宇宙各个部分的发展也不同步。它们的发展往往受着许多偶然因素的支配。比如黑洞的产生是各别恒星系统在宇宙整体还处于膨胀期时的提前坍缩;比如地球如遭遇到其他行星撞击人类便有可能会在太阳还未熄灭之前消失;比如人本来可以活到二百岁却因为疾病或意外伤害只活到一百岁便死了等等:这些都是偶然性造成的,是即便有所谓的上帝在也控制不了的事。
  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又自有其优越之处,靠着其偶然获得的生命和智慧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或许可以超越其所遭遇到的一切障碍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世界来,这个永恒世界的基础并不是什么特异的功能,而是由一代一代的人们创造出的文化累积成的文明。当人类一旦头顶着文明这灿烂的花环出现在有限之外的时候,其自身就成为了神。
  但人也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自然也是自然,因此把自身拿来做比以期能通过小中见大来了解天地的奥秘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如果对自身和天地都缺乏正确的理解并将二者相等同就有可能因此而步入歧途。执着于对有限的追求,即要运用所谓道引之术来相对地延长寿命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代科学认为,时间是因事件的叠加而产生意义的。导引虽然造成了对事件的忘却也同时使所经历的时间失去了意义,因此导引者作为个体生命所经历的时间相对于其自身来说是并没有被延长的。如果这忘却真的能使时间出现断裂,即让导引者在导引期间实现一种超越,即如同是让导引者生命的脚步停止行进,而当导引结束之后生命的链条还可以重新连接的话,这导引或许也还可以成为一种使导引者逃离此现实的方法。但这与将一个活着的人速冻起来停止其生命运动到适当的时候再将其化开令其生命运动重新开始的设想比起来或许还差得远。虽然将活人冷冻而不死的技术也还只是设想,但因为导引便活得比别人长了多少的事也似乎并不存在,因此所谓的导引就成了对生命的浪费也说不定。
  圣明的人们则又往往会选择对有限追求的放弃。他们用精神去追求无限比起那些导引者似乎是要高明得多了,但又很容易因为过分沉溺于在精神层面的自我淘醉而走上一条不归路。人的精神或可暂时地脱离物质去做所谓的逍遥游,但最终还必须附着在物质之上才能体现其对未来的意义。老庄孔孟之所以能成为老庄孔孟都是因为还没有精神到彻底的缘故,他们留下给后人的著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也因此超越了有限而成为了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0: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来圣贤皆寂寞
  ——《道德经》批判之七
  《道德经》第七章云: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今译之曰:
  天和地都可以长久的存在着。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着在于天和地并不为了这长久的存在去做任何努力,也正是因此天和地才能长久的存在着。所以圣人总是将自已放在众人的后面,结果却反而占据了领先的地位;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结果却反而使生命得到了安全。正是因为圣人不自私,所以才得到了天地之间的一切。
  人很爱惜自己的生命,至于“拔我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是因为人生太过于短暂的缘故;如果人生能如天地一般长久,拿出一些来为天下地上的人类谋福利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据现代宇宙学的研究,即便是天地之外的宇宙也不是无限的。虽然时与空还在随宇宙的膨胀而增加,但由于这膨胀是源自宇宙基本粒子的爆炸,所以最终就一定会停下来,由此为宇宙划出一个边际来。而人类如想长久就有可能还要实现对这一边际的超跃,因为一旦这边际被划出,宇宙就有了因为能量的耗尽而崩塌的危险,那或许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质的同归于尽。
  宇宙是因其自生而要自灭的,天地也当然不会例外。例外的只有人,因为人是智慧的生命。古人将36岁视为满寿,虽然据说也有人活过了360岁,但绝大多数人一定都活不过72,否则就不会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了。为了能活得更长久一些,人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有的炼丹,有的吞石,有的辟谷绝食,有的导引吐纳,有的干脆又回到深山老林中去做了猴子,最终却都不管用。这些努力也不是没有意义,或者说这一切都正是科学发展的先导。
  现在科学发展了,许多的不治之症都有药可医了。人的寿命也自然被延长了,活得过70的人随处可见,八、九十岁也并不稀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十年前就已将人步入中年的年令提高到45岁了。据说人类基因学的研究更有可能将人的寿命延长至此130—200岁。这都是人自己努力的结果,都因为人是人而有智慧的缘故,虽然也还是不能万寿无疆。
  因为人肉体生命的有限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就有所谓的圣人出现了。当其他的人都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他们想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其他的人都要“恐他人之我先”的时候,他们却甘愿待“美人之迟暮”;当其他的人甚至要“拔我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的时候他们却要将自我忘掉。如果他们真的能如《道德经》所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甚至能因无其私而成其私的话,当然是很好的事,但结果却又相反。他们大多往往是因“后其身”而贫困,又因“外其身”而短命,更因无其私而最终落得个一无所有。
  试想:如果李耳不是为了出关而写了这五千言的《道德经》会怎样?如果孔丘不是为了素修教了那么多的学生会怎样?如果鲁迅不是为了稿费而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会怎样?如果雷锋不是因为赶上了当时政治的需要而让毛泽东题了词会怎样。他们的精神因此而不朽了,否则他们的身后将会是怎样的寂寞呀!这就是他们“后其身”、“外其身”和无其私的目的所在么?我们也只好这样理解,他们也只好这样来安慰一下自己了。
  如果这世上真有所谓神仙的话,那神仙或许是可以无私的,但要一个人无私却太难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实在是因为其太不人道的缘故。因此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们还是像李太白那样去喝酒更好;尤其不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什么“革命的大傻子”。当然这雷锋并不是那雷锋,据说在那雷锋的箱子里,也还是有不少私心隐藏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拼才会赢
  ——《道德经》批判之九
  《道德经》第九章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且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今译之曰:
  把弓箭总是拉得满满的,不如赶快罢手为好;把刀枪打磨得太过于尖锐和锋利,不可能保持得长久。好东西堆了一屋子,但未必能守得住;得志了就猖狂起来,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成功了就引身而退,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哟!
  上个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称得上是史无前例了,官场如战场一词用那这个时候比用在任何时候都更恰当。几乎全国的人都被发动起来参加了战斗,所要打倒的却只是“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最终失败的却又是以共产主义标榜着的大多数。现在看起来这仿佛是谁对历史开了个玩笑,实际上却全是人有天而国无法的结果。如果像现在这样天虽可以变脸但法却不能容情,人类是可以避免那样的错误发生的。
  好战是一切动物的本性,人自然也不能例外,区别在于其他的动物几乎所斗的都是力,而人所斗的更多的是心。所谓的兵法其实都是心计,是不仅带兵打仗者要研究,做官经商者也要精通的学问。但最终能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又一定是这方面的天才,仅仅的纸上谈兵和照猫画虎是远远不够的。
  改革开放所实现的是政府工作中心的转移。之前是不仅官场如战场且商场也是官场即以政治为中心,之后就成了商场如战场且官场也是商场即以经济为中心。现在是一切都成了商品因此一切人都加入了进来的所谓市场,远远地看上去仿佛是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混战,但一旦走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可能已是一个即有道又有法的世界,是谁也轻易胡来不得的。
  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是道与法相互谐调,既丰富多彩又井然有序的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里的“天之道”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而法律便是政府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依据。但道是自然形成的,法却是由人制定且又由人来执行的,领导干部都不是圣人却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很容易出现以法欺道的行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位时间过长、才能有限、品德低劣时还会以己代天也说不定,因此便要有对领导干部加以约束的特别法。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废除即可看成是向这一问题的解决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未来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是市场,就一定是趋利的,因此就会有竞争;而且只要正当合法,竞争得愈激烈愈好。在市场中的人都是战士,相互之间的较量正好似你死我活的拼杀。弓总是紧紧地拉着随时准备发射,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刀枪总是在不断地磨着,因为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这里自然是勇敢者的天下,走钢丝,攀悬崖都是必备的绝技。敢拼才会赢,胆小如鼠的人只好躲到一边去等天上掉下馅饼来,或靠着社会的福利来维持各自的生活。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生活质量的高低一定要比生活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好死不如赖活的俗语只是事业失败者口头上的自我安慰,使用率在人们心里早已接近于零。因此人们只是在事业有成之后为了要享受一番自己的成功才会想到要活得更为长久一些,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正在努力地为人们提供着这样的可能性。幸福的人生一定还是财富的暂时占有和及时享受的统一,太多的拥有和长久的守护都会对人生的幸福造成伤害。“金玉满堂”正是财富(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象征,是自我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标志,其不断的积累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但如果不能充分的享受,它们对占有者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不要说守候还是一种负担,因富贵而生的骄气、骄横以及骄奢淫逸等等还会给自身带来灾难了。
  人对于财富的占有欲往往会大于对于财富的享受欲,因此很多人一生都在占有却不知享受,这又往往会酿成人生的大罪恶,因为这样的财富积累只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障碍。离休制是对领导干部在位时间长短的限制,遗产税是对个人拥有财富时间长短的限制,这两项限制让当权者和有钱人的“功遂身退”法律化:即便你有再大的政绩到时也要把手中的权力交出来,即便你有再多的财富在死之后也要将其部分或大部分吐出来。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在当权者的下面和有钱人的身后还有一大群人在,而这些人或许才是社会财富真正的创造者。
  在现代或未来的市场里,法正在或必将发挥出比道更大得多的作用。只要不犯法,只要有胆量,且放开手脚去干就是了。谁都可以成为大大的赢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