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angzi76

一朵偎一朵的微笑

[复制链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7: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很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引发的,
  ——与父母形成深层依恋的孩子有以下特征:人际关系中,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人“共情”,没有暴力倾向,善良,宽容,知道自我的边界,不对别人过度要求。能正确解读父母教育自己的信息,打得也骂得,孩子不会忌恨父母,一般也不会让父母太伤心。
  ——由于父亲的缺席,孩子很可能表现得更依恋母亲,行为会更乖一些,更听话和懂事一些,这是假象,不要沾沾自喜。孩子害怕再失去母亲,不得不过多的讨好母亲,放弃了自己年龄应该有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很多母亲希望对孩子更好来补偿孩子,却使孩子更多地失去自我空间,结果更糟。离婚的父亲要保持与五岁至九岁孩子的密切接触,让孩子感觉他实际上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而已。
  ——对十岁以上的孩子,母亲要先修补好自己的创伤,等自己可以平静的接受离婚时,告诉孩子,坦诚平和的态度,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用什么情绪在说。不彼此抱怨,让孩子感觉离婚后的父母更开心幸福,自己也更被关心。不要让孩子卷入离婚事件。我想提醒单身母亲: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爱与职责的一部分,你的职责还有很多。你首先要继续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发展越好,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是孩子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非常少,却自以为懂得的非常多。原因是我们处在强势,经常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孩子,逼迫孩子放弃天赋中的能力,努力学习如何与成人相处,学习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孩子是什么个性本身并不给孩子带来痛苦,带来痛苦的是父母对不同性格赋予的观念。成人关注孩子的眼睛,就像在黑屋子里用一支微弱的蜡烛去照,只能看见被我们的关注所照亮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孩子的全部。相反,由于这样的照亮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被修正、歪曲,他会被自己为父母照亮的部分所制约,变得不自由起来。本来性格应该随着成长而变化流动,被关照着就会不自由了,固化了,结果孩子就被这样“建构”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自己决定,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强化孩子,经常夸奖孩子喜欢作决定,并且孩子一旦作决定,总是很快地接受和赞同,并分享快乐,慢慢地,孩子就会喜欢作决定了。这里有两个原则:
  (1)不要评论孩子所作决定的好坏,先夸奖他作决定的行为;
  (2)孩子的决定可能错误时,母亲不要马上纠正,要等一等,问问孩子还有别的方法吗。
  ——一个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发展健康,并不在于是什么样,而在于对自己个性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从你的行为看,不管动机是多么的想对孩子好,行为的结果是制造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喜欢。孩子由此产生的自我冲突有可能在他整个一生都余恨绵绵,有时还伴随一种深层的自我缺陷感。其实很多孩子对社会的不适应是文化造成的,我们过于强调一种文化观念,而忽视我们需要与更多的文化观念并存。接受并喜欢孩子的个性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并积极上进,最终比主流文化认同的完美个性者更杰出与成功。
  ——。不让五岁的孩子犯一些被大人看起来是明显的错误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基本上都在错误中成长。可以想象,五岁孩子的心在这两种评价中起落跌宕,有时自豪有时挫败。这样的心境会一直延续到学龄期,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一些行为指南。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聪明懂事一些,很多家长试图提前让孩子知道更多的正确行为方式,并天真地以为孩子被告知以后就应该记得。遗憾的是,这个时候孩子的记忆更多是指向父母的情绪,很少关注父母的言语,更少关注父母的价值标准。
  ——处理孩子的破坏行为或出错,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二是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要实现这两个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避免说孩子错了,更不能说“偷”这个字眼。因为这样的词极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虑,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要说“不怎么好”,或“这样不太好”,可以隐含一种委婉的责备。当然,首先还要把他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动机,而非一种糟糕的动机,使他好的意愿被强化。二是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妈妈仍旧是爱自己的。
  ——一个六岁孩子的行为作任何评论都还早,家长千万不要想方设法地给这样的孩子贴标签。我们必须看到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个孩子在心智的各个层面,如思维、想象、运算、语言、动作、肌体反应、感觉、情绪等方面的发展也会有不同。
  ——五岁的孩子正好是需要发脾气的时候。不仅如此,在体验安全、快乐、满足、友情、信赖、亲密与依恋的同时,他还需要体验愤怒、敌意、悲伤、抑郁、挫败、不诚实、破坏、执拗、疼痛、饥渴、寒冷等情绪。五岁孩子正面临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初阶段。而一个人的情绪能力恰好是他个性、情商、情爱能力发展的温床。这个阶段父母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的情绪成长,比如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识别,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促进孩子自我疏导与管理各种情绪的能力。最终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以自如的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表达合适的情绪。
  ——发脾气意味着一种对父母的关系控制。
    对策是告诉孩子发脾气是一种生气,一种愤怒情绪的暴露,还有告诉他生气的时候内心是很难过的,一点都不好受。这个过程是识别。静静的,甚至可以微笑着看他发一会儿脾气,最多两三分钟情绪就会结束。情绪的结束往往会让孩子感觉疲惫,告诉他发脾气可以不那么久,妈妈听你嚷一句就知道你要什么了,生气太过人就没有精神了。这个过程是鼓励情绪节制。然后告诉他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愿望没有满足:如想要什么东西却未能如愿;遭受一种限制:比如必须按时起床吃饭;失去了某种快乐:喜欢的电视节目停播,没人陪他玩或大人只顾自己的事;遭受挫败:搭积木失败等。让孩子把发脾气和可能的原因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叫“联偶”,对孩子说哪些情况下发脾气是可以的,哪些情况发脾气也没有用。尤其要跟孩子说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发脾气,好好跟妈妈说,你的愿望更容易实现,这个过程是“选择”。最后,妈妈要模仿情绪给孩子看,如何合适的表达愤怒,这个过程叫“管理”。
    对乱发脾气的孩子,这样做还不够,乱发脾气的孩子一定是习惯了通过发脾气来获益的,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妈妈就走开,干自己的事。等孩子发完了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更不要批评他。因为在某些时候,批评也是一种亲密获益。而孩子态度和蔼地要求什么,妈妈立即满足,哪怕要求稍有些过分,为了抑制他的脾气也要满足,让孩子觉得好好说话更能实现理想,这个过程叫“消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2~~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
  ——情绪本身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情绪是受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共同影响产生的。但情绪需要管理,不要让孩子误认为什么情绪是不好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情绪发泄方式是不好的。
  ——我们的某些文化教育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不能用善恶来判断的。我个人觉得,首先要帮助孩子珍视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是教育孩子别人比自己宝贵,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一个不珍爱自己的人绝不会去珍爱别人,一个不认为自己重要的人也不会认为其他的生命很重要。我们对孩子的许多教育完全建立在大人假设的世界观里,以为我们用无私的心(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从来没有真正无私过)来塑造孩子,孩子就会有良好的自我道德。
  ——帮助别人首先要看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我们都鼓励孩子去爱别人,在没有完成对自己的关爱时,对别人的爱就是无源之水。假想我们内心有一只盛满爱的杯子,给别人的爱是杯子中自然溢出的水,那是真爱,是真正的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如果自己不珍爱自己,杯子里盛的爱就会很少,在自己对爱与被关注还很饥渴的状态下,倒空自己的杯子去爱他人,这是假爱,是需要回馈的爱,是一种希望获取更多爱的虚伪的爱。一个不顾自己的利益,把自己整得惨兮兮的人,其实是社会的负担,因为任何理想的社会都期待每个人能得到必要的舒适与满足。
  ——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喜欢钱,并且用一些幼稚的办法来拥有钱,对父母来说,既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也是一件让人可以高兴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孩子能否比别的孩子成长得更快和更好,关键要看他对外部世界是否产生欲望,有没有物欲或占有欲,欲望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通过何种方式去拥有他喜欢的东西,钱只是实现欲望的工具和桥梁,不要就钱的问题纠缠不清。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最好跳过钱这个问题直接问他需要什么,可以由父母帮助他实现愿望。讨论孩子应该分担的责任,
  ——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减低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要说那些“小偷针,大偷金”之类无限上纲的话,更不要提“偷”这个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心理都很脆弱,会以为自己不是好人,形成创伤体验。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都以为家里的就可以是自己的。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帮助他学习对钱的管理,给他稍微多一些的零花钱,要求他建立一个账目,时不时看看,然后夸奖几句。
  ——一般在关系良好的家里,孩子会有比较多的安全感,这也是她表现得随心所欲、不愿约束自己内心的原因。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可能会呈现一种虚假的懂事,因为她要分担家庭里面的忧郁与烦恼。有的孩子为了让父母的冲突减少,会逼迫自己快速成长,以便于部分地替代父母在家庭里面的功能,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美,其实内心痛苦之极。
  ——很多问题是被关注出来的。
  —— 解决困境关键在于态度,认为问题是什么,它就会为我们显现什么。痛苦常常使人觉醒,给人以力量,也让人知道奋斗。因为人的欲求有一种张力,当欲求被满足时,人往往比较松弛,没有进取心。
  —— 在欧洲和美国,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幸福,没有出现被大家认同的“单亲问题”。我们的文化喜欢给任何事物下定义,尤其是新事物。事实上,单亲家庭作为家庭的新形式,并没有真正的问题,只是文化假定了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长大心理会有缺陷。由于文化压力,很多单亲的孩子变得不正常。
  ——其实,批评是团结的表现,家庭真正的隔离是冷漠,你是谁我不知道,你回来和不回来都一样,你怎么干我也不知道,那才是糟糕的家庭。如果一个家庭经常互相批评指责,经常争吵,我们说那是“纠结”,就是太亲密了,太近了,高度地寻求一致性,导致互相的伤害,大家应该拉开距离。批评是一种不能自如表达爱的补偿形式。
  ——愿意坦诚地与人分享爱的心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爱孩子就要直接表达出来,不要“迂回”,要学会经常欣赏孩子,让他觉得自己重要,受关注,很棒,很优秀,被认同接纳,这些是爱的正面表达方式。批评、指责、打骂、严厉教育、苛求,是爱的负面表达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3~~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爸爸妈妈会转而指责孩子,把爱隐藏在教育中,教育是孩子不能拒绝的。父母不能在表面上执行爱的语言,就会用批评的语言传递关心,说“你看你这儿要改”,“你那儿不对”。其实这些批评都是爱,只是因为得不到很好的表达才换了种形式。
  ——有三个最重要的自我要素在亲情的呵护下形成:依恋体验,产生爱和被爱的能力;客体关系,获得依赖与独立,并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自我认同,协调自卑与自尊,创造与发展的能力。
  ——父母要记住: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
  ——实际上,一个发展比较好的家庭,每个人都有独自的个性,并不那么追求一致,但发展不好的家庭因为都缺乏独立的个性,就会高度追求一致性,要求大家都一样,彼此没有界限才会让人感觉亲密。这样的问题可能还在于父母,他们不知道每个人都会慢慢地选择自己怎么生活,以什么方式来生活,父母的介入干扰了孩子的自然成长,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并削弱了孩子作决定的心理能力。
  ——夸奖不只是语言的夸奖,更多的是表现出美好的态度——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认同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着兴趣,而且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
  ——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都无条件接纳,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我感。即使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接纳,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么是好的,父母喜欢的,什么是坏的,不被喜欢的。他要花出精力来处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长与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9: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总想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去塑造她,实际上是父母太喜欢她而失去了理智。其实,爸爸妈妈拼命地批评她,从内心来说是焦急,他们觉得孩子内向不符合社会要求和人际原则,担心孩子的竞争力会比较弱,实际是在担心孩子,只是爱得过度了。他们无意识地想替代孩子去生活,希望孩子像自己这样,或者像他们心中想象的那样去生活,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权利。
  ——照镜子有很强的心理学意义,是寻求主体(心)与客体(身)的对应。一个孩子接纳自己是从接纳自己身体外形、面部特征开始的。对着镜子笑,扮可爱的人是成功地接纳自己或正在努力接纳自己的人。对镜子愁眉苦脸或拒绝照镜子的人,同样是拒绝自己和不接纳自己。照镜子的象征意义是找自己,想知道“我是谁”,这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意义觉醒。
  ——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鼓励他们信任自己,喜欢自己,认为自己很棒,这会使孩子更容易度过日后的心理困境,不容易发展成自我矛盾、自我冲突的人格。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到大都明白他的优点在哪儿,长处在哪儿,让他明白,不管他怎么表现家长都喜欢他,爱他,他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如果家长经常用语言来挫伤他,就等于在灵魂上伤害他,灵魂就像杯子一样要盛满爱,盛满关心,盛满信赖。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老是拿话去伤害他,就等于给孩子心灵的杯子戳了一个洞,杯子永远盛不满,
  ——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行为不是自我节制,而是比较随意。对一个孩子来说,追星表现出朝社会发展情感的倾向,即社会化倾向。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把崇拜的对象从父母身上移开很重要。假设孩子总是崇拜父母或者认为父母是他的权威,那这个孩子就永远不能长大,他会在父母的关怀下变得弱小。当然我们也的确看到很多青年人过度追星,不吃不喝,半夜就去排队,甚至逃学去追星。但是发生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青少年的行为本身就有随意的特点,有时可能会过火一点或者超常规一点,这都很正常。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慢慢地加以自我调整。自我调整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要经过一个阶段。
  ——从心理学视觉看,家长潜在的欲望是要把孩子管住,控制住,害怕孩子自己做选择,希望什么都是父母替孩子选择。这样可能挫败孩子自己选择的欲望,因为孩子所有的新行为、新选择都是对生活的试探、对成长的体验。如果家长不停地挫败孩子的决定或者欲望,孩子最后就会放弃对社会的探索,产生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当然“早恋”这个词并不科学,是一种观念的建构。没有办法说清楚什么是“早恋”,早到多少算早。从心理社会发展来看,青春期过后的孩子恋爱是心性成长的必然过程。告诉孩子两个人在一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告诉儿子:聪明的孩子要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如何让双方在彼此喜欢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如何在两人关系中去促进自己心理成长、成熟。非理性的、冲动的、不能自我控制的早恋危险因素,实际上掩藏在家庭关系里。心理学认为儿童都有性欲,儿童都要完成自己的性欲才能长大,这是他的快感,他有正常快感的获得方法,不管是对身体的愉悦,还是对精神的愉悦,人活着有快乐才会活下来,不然的话他活着就没有动力了。
  ——家长要向女孩灌输情感是对的,喜欢他也非常好,但是喜欢不代表未来,喜欢只是现在对这个男孩很认同,跟他有亲密感,不能代表未来;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谁都不能保证谁,也许你会变化,你到了那儿去会觉得很多男生比这个男生优秀。可能性很多,家长只要告诉孩子可能性就够了。
  ——学习不是全部,孩子要成长,发展的技能有很多,不管是行为上的技能、知识上的技能,还是情绪体验方面的技能,都需要发展。
  ——对立的思维是一种简单思维,很多事情并不是互相抵消或互相限制的。对立的事物中其实都存在着和谐,一种并存的和谐。
  ——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早恋交什么样的朋友比早恋本身更值得家长关注。把早恋当一种积极的事情来暗示,效果也是让孩子利用早恋的情感来获得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资源。
  ——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里,会有一个当下的任务。
  ——重要的心理点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边界”,知道钱是有个人标志的,钱是个人的。要做到这点,父母给了孩子钱,也要意识到那钱已经是孩子的,孩子自己有随心使用这钱的权力,不要强行限制、控制孩子花他自己的钱。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创伤体验。这是成长需要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愈合创伤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受到创伤不能够愈合,那么就说明他不愿意成长。而孩子的问题是,他用这个事情做了壳来防御,让自己躲进壳里退化了,成了比较消极的人。
  真正伤害他的是他的态度。真正对他生活负责的只有他自己,他必须负起责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伤害都是慢慢被自己建构出来的,如果总用负面的,非常灰色的情绪来对待以前的事情,去回忆,就把创伤更加地活化了。
  ——亲子教育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你教育的方式越正确,结果越差。妈妈处处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妈妈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妈妈,妈妈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不能成长。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朋友看珩的照片,说孩子的眼神迷离带着惊惧,内心似乎缺少安全感。心立刻急了。
  和叶聊天,关于成长。和进,焱聊孩子的成长。
  雨晴摔伤了,闲谈几句。
  生活就是这样一天一天感觉自己的成长,聆听内心某种力量拔节的声音,欢喜着。
  看了《孩子学习不用愁》。
  ,,说已经入围,储备人才中,说上课的评价很好。反思自己当年报考的误区,可是如果不经历这样,我怎么知道呢,每种经历都有它的价值,一切都来得及也值得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3: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智慧陪孩子长大》——李子勋
  ——让孩子以自然生长方式长大。人类的衍生物是来自于自然,通过模仿自然来逼近自然,但自然永远比人类要真实、要复杂、要多样化。
  ——对于一个儿童来讲,儿童和自己的关系首先是在两岁以前基本完成。在两岁以前,如果这个孩子受到妈妈全方位的关照和关爱,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跟妈妈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就会使他的内部心理结构饱满,包括自信、安全感、自尊、爱和被爱的能力。人和自己的关系是早年形成的,就是妈妈对你的态度。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做到陪伴孩子长大,而不是逼迫孩子长达。
  ——心理学只有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才是有价值的。
  ——儿童没有言语时他的思维方式充满复杂性,在孩子7-8岁以前不能以成人的教导方式教育他。如果成人教他绘画,看起来他会比别的孩子画的更像,但这是人类生成的文化模型,他会失去创造性。
  ——这在西方的研究里面已经证明,孩子生出来后,他的大脑中每个细胞都在待命,大脑有几十亿的神经细胞,它要处理的是复杂信息,大脑细胞对差异敏感,对一致性信息不敏感。我们在进行儿童神经活动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细胞全是充血和活动着的,但是一个成年人3/4的脑细胞不会活动,已经没有功能了,他们不需要活动。
  ——2岁以前儿子的智力类型,他们的每个细胞都在原地待命,当任何细胞对某一种差异产生了反应,它终身都会对这个差异产生反应,不再对其他信息进行反应,因为大脑的交流是无序的,是一个信息流的交流。
  ——能够把人类文化推向前进的人就是可以自由的在自然要素和人类音乐要素进行整合和创新的人。
  ——现在我们是用能量的言语来解释物体,不是像过去用物质或者物体来解释物体,当我们用能量来解释物体时,整个自然科学都变软了,过去我们的物理学是很硬的,现在物理学变软了,自然科学变软了,我们所有的科学技术都在迅速的改变,但是我们课本还没有改变,我们某些主流的知识点没有改变,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佼佼者,父母从现在要开始做,不然知识改变了,我们就落后了。
  3-7岁是右脑高度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是学   括他的游戏,在心理发展里面我们一直主张孩子是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以坐着板凳规规矩矩的学习方式。
  ——当孩子没有一个中间的思维过程替代物“文字”时,他的思维过程是以实体方式、以图形方式完成的。
  ——孩子11岁--15岁时右脑几乎发展饱满,右脑的发展特征和左脑不同,右脑发展不能用分类、系统、完整的文化去刺激,要用散乱的、片乱的、零散的、边缘化的,非中心的、非系统的的方式去刺激。右脑不是学习而是刺激,也就是说,右脑有分类能力时,任何知识需要有未分类的方式去引进才能保障右脑饱满的成长,左脑是我们人类进行分类或者进行归纳抽象的大脑。
  ——从心理学讲,真正让人类痛苦神经症产生的不是我们没有理性,而是我们理性过强,用右脑感觉这个事件能力不够,左脑用理性的方式理解事件的能力又过强。
  ——我们的文化发现,人要承受未来的复杂性科学,人类现在的科学是一个静态科学,或者是初始动态的科学,它并不能够去真正影响这个世界,我们总是抽象出一个东西来,把它当成一个科学,但是现实中它又不存在。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一定是一种复杂性、非线性结构、非因果关系来发展的,那是一个存在、匹配和生物学甚至超过生物学名义存在的科学,这种科学是一个动态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2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就是抽象出来一个静态,不管什么科学都需要在真实当中校正和改正,尤其是儿童。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和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的,只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他的知觉,就像妈妈的脸,他看妈妈的脸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感觉就可以了。
  ——5-10岁是孩子形成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是形成一个内部规则的时候。
  ——假如一个孩子做一件事可能要遭受指责,而做另外的事情他就充满着快乐和自由,你猜他会喜欢什么呢?家长平时从来不教导他、不打他,但就在学习上要打他,这样做在5到10岁恰好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动力。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道理可讲,他还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对他好、什么东西是对他不好,他还没有判断力,左脑还没有形成,他的价值系统没有完整的结构,这个时候他更关注妈妈的表情和态度——如果总是在学习上骂他,一遇到学习孩子的自我感会非常的糟糕,他会很紧张。
  ——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得到绝对的好感——就是每当他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高兴,不管他歪着看、倒立着看都不要管他,看到他就高兴。他字写歪了也高兴,只要他写字,因为他总会写正的。反正你要改变他的习惯,但不要在学习上使劲,要在学习之外使劲,只要他在疯玩的时候你告诉他,儿子你要怎么样,儿子你必须怎么样等,让他建立起好的习惯。在学习上不告诉他,当你在别的地方建立习惯时,他会过渡到学习上,恰好在他在学习上不批评他,一定不要在学习行为上批评他,这是指5到9岁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在看书时,天大的事都不要打扰他,如果家里面发生火灾时一定要打扰他。比如说,有人打电话,你会说我儿子正在学习等会儿再打过来,他会得到一个环境——学习很重要。5—10岁只要看书他充满了自由,他用什么造型都行,记住这在其他时候是绝不允许的,只在学习上允许,他就会建立一个学习的神圣感,学习就成了快乐的事情。
  ——6年级以下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在学校真正学到的是社会能力、交往、社会情感、心理发展结构、游戏,这是儿童在12岁以前重要的发展。
  ——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靠知觉的饱满,如果他从小受到大量的自然信息刺激和科学信息刺激,这种心理刺激有一个特征——每个家长要发展孩子的一个兴趣,而这个兴趣不管是什么兴趣,哪怕是研究蚂蚁,他要让他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因为智力总是从某一个点开始提高,然后波及的其他的类别。达到一个智力设计的高峰。
  ——人的知识结构成长从学习里得到的连1/10都不到,大量的成长是在学校外面进行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的聪明,但在学校不行,是因为他的智力不适应这种刻板化的灌输方式,他可能喜欢一种自我思考的方式。
  ——5-10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重要时期。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社会只有一条规则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我们把规则的建立分成温柔的坚持和摇摆,一个是稳定,既不能太严酷,太严酷孩子会受伤,我们要建立一两条规则,怎么建立一个好规则?就是温柔的坚持,允许孩子在特定的时候例外,过年、生日会是例外,但是规则一定要少,对孩子的规则要有一两条,更多的规则是内部形成,这样的孩子会自觉,在哪各地方都会自觉。
  ——5-10岁是一个孩子形成行为模型、情感模型体系的掌控时期。让孩子理解情绪,不要对情绪做价值判断,哭、悲伤、愤怒是人自然发生的,要教育孩子学会认识到这些情绪,不要批判他。交流首先是跟孩子平等才是交流,妈妈把一个想法告诉孩子不是交流而是教育,在情感上要允许孩子的情感流动,让孩子知道愤怒不会永远的愤怒,高兴也不会永远的高兴,情绪像水一样是流淌的,允许孩子的情绪流动,不要说你不能这样,你只能高兴、你只能笑,那怎么可能,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快乐的情绪。
  ——心理学有一句话“当你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才是问题”,当一个现象你认为是问题它是问题,你想解决它、它就很麻烦,你不认为它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生活的现象,你不去理会它时你就很快乐,你不受它的干扰。
  ——心理学有一句话“当你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才是问题”,当一个现象你认为是问题它是问题,你想解决它、它就很麻烦,你不认为它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生活的现象,你不去理会它时你就很快乐,你不受它的干扰。对爸爸妈妈来讲,永远要用正面的资源去思考儿童行为,而不要用问题的方式,用问题的方式给你带来麻烦,而且会波及到儿童让他也麻烦,这种事情就不它当问题,当成过渡期的行为。
  ——西方人现在创造了一个新的形式是“心脑”,他认为人类对情感的感知来自于心脏不是大脑。你没有看到在西方的感觉哲学理念谈到,所有的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中国人从古到今所有东西是生命系统。
  ——东方的语言逻辑是僵死的,我们发现中国儒家文化发展等级和严格的规定,我们的语法是很严格的,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教授语法,因为我们用一种刻板的方式理解理解言语。我们一方面是上帝的补偿,一方面创造了象形的思维,同时又给你严谨的内部逻辑,比如说我们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在任何文化体制里面看不到反义词的结构,但是由于我们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一个假象,让我们觉得事情是对立的,?在自然界没有直线,没有绝对的弧形,海边从来不是弧形的,现在科学已经进入了复杂性思维,接近了东方的感性思维体系。我在北大演讲时提到,所有的情形都是知觉导致的,而不是理性导致的。现在我认为,孩子要有饱满的右脑发展,右脑是最大的内存储存器,右脑越大,左脑的知识就进入的非常轻松,右脑范围小理性的忍耐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5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最后是日记》——克里希那穆提 1983年
  ——如果你不能和这个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建立起关系,那么你就有可能失去你的人际关系。我们要感受的不是风穿过树叶的声音,也不是早晨的微风轻轻拨动树叶的声音,而是树本身发出的声音,是它的树干和树根发出的静默之声。
  ——如果我们能够,而且我们也必须与自然界中实实在在的树木、花草乃至飞奔的云朵,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深厚的、真挚的关系,那么我们就绝对不会以任何借口去屠杀人类。
  ——思想,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用头脑这个词,必须沉静,必须把它以前积累的知识全部清除,这不仅仅是为了精神上的自由,而是为了理解,理解那些不属于时间、思想或任何具体活动的事物。
  ——这种尊贵不是人类经过拼搏为自己争得的体面,因为这种体面充斥著虚妄和傲慢。
  ——如果你想要理解沉思的本质,你就必须忘记它,因为你不可能用词汇来衡量一个不能衡量的、而且什么工具都不能测量的东西。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它的意思,同样也没有什么系统、思考模式、实际做法或学科可以对它进行描述。
  ——运动(movement)这个词含有时间的成分,表示为运动的东西是无始无终的。如果从一个波的角度来看运动,那么波连著波,无所始,无所终,也就是说没有终止其运动的堤岸,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波。不管时间走得多么缓慢,你都不好控制。时间意味著生长、进化、成为、获取、学习、改变。时间与沉思之间根本就是不搭界的,它和这个词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时间是意志和欲望的作用,而欲望无论如何与沉思搭不上关系。
  ——天堂的本质是辽远的空旷,因为空旷之中存在著极大的磅礴而深远的能量。天堂的本质实际就存在于深深的恒久不变的静默之中。
  ——避免先入为主,并非一时一刻,而是要看穿所有的假象,这样思想就不会被假象所束缚,就不会因为人们虚构的死亡、神仙、宗教仪式等虚幻之物而困扰了,我们要从哪里开始?从生开始,还是从死开始?从生存开始,还是从我们所谓的生存的终结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19

帖子

4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0-9-5 0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2~~~《最后是日记》——克里希那穆提
  ——有人指出‘结论’这个词不太恰当。结论意为定论、终结——结束争议,战后以和平告终。我们并不是要定论任何事情,我们只是想指出来,因为我们必须避免下结论、避免定论等。这种定论限制会令我们的调查变得狭隘。
  ——显而易见的、合理的事实是:你的想法与其他人的想法大体相似。你的表达方个体把自己划分至某一个社会、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宗教,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类之间的冲突,这是自然法则。式也许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只是想指出,不是断言,不是定论,就内心深处而言,先生你就是其他人,你的反应和其他人一样。你的头脑不是你的,它已经历经了数个世纪的进化。你也许信仰基督、信仰多种教条与宗教仪式,而其他人却信仰自己的神灵与自己的宗教仪式,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思想的融合。因此,我们应该深深地质疑是否存在独立的个体。我们人类是个整体,我们就是其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