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豫剧的唱腔板式知识「」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024
发表于 2020-8-29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讲豫剧的唱腔板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豫剧的声腔板式,按其板眼形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一板三眼”,4/4节拍形式的『慢板』类;
  二、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的『二八板』类;
  三、每小节只有一板,1/4节拍形式的『流水板』类; 
  四、自由节拍形式的『非板』类。
  每一类板式中,又有着可以代表该板式结构特征的基本板式,通常被称做是该板式的“正格板式”。这样,各类板式的基本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合起来,被叫做豫剧的“四大正板”。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运用最多,最为广泛,而且,所有的其它板式,皆可看作是“四大板式”的衍生和变化,因而被称做“变格板式”。
  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变化板式,系由正格板式变化派生的,它们或是有着自已结构形式,或是有着较为稳定的声腔旋律,即可与其正格板式交织转接,又可不依附与正格板式单独构成唱段。
  二八板类板式概述
  “二八”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为『二八板』的起腔门儿音乐长度为八小节,每小节为两拍而得名。我个人认为此说法未免太狭隘,不具说服力。二是说来源于河南梆子初期的基本段结构,由一个对仗的上、下句构成,即:上句八小节,下句八小节,故称作“二八”。虽然找不到初期的相关资料加以佐证,但从较早时期豫东调的音频资料上来听,确实有着相对对仗的痕迹。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第一节: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  一、单板式的唱段结构 『二八板』的唱段通常由若干个二八板的段式结构连接组成。开唱时由起腔过门儿引入,段式之间以音乐过门儿勾挂衔接,结束时要有送板过门儿表示唱段结束。  不同的流派,只是在唱腔、韵律上有稍有区别,但在基本段式结构上,还是遵循了一定的程式。
  二、基本段式结构特征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奏归律;
  ①『二八板』为一板一眼,2/4节拍形式。挎板领奏时,“板”每小节击两次,“键”打音符,或辅助板指挥,梆子在每小节的强音位上击一次。
  ② 二八板的基本段式,上句句型为两腔式(第一腔较为稳定,第二腔变化较多,而且是句尾的自由伸展变化),但不绝对,也有例外。下句句型为一腔式,但也有做变化的形式,较典型的就是被称作“加帽”形式的“单头韵”或“双头韵”。比如:下句“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这是最基本的一句腔形式。采用“加帽”的唱法就变了,如“伍呀伍云召(单头韵),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很明显,是将第一词组“伍云召”重复了一遍,从而使下句一腔式变为两腔式结构。
  再如“双头韵”:下句“伍呀伍云召(单头),我伍呀我上了(又一单头),伍云召我上了马鞍桥。两次单头韵的`连续出现,即成了“双头韵”,这样一来,使下句腔有原来的一腔式结构变成了三腔式结构。
  这说明,下句一腔式结构是二八板的典型特征,但由于演奏员的随意性,腔型也就会有多种变化。
  ③ 由于地域唱调和演员演唱习惯不同,乐句的起收常有多种变化,但基本句式均为:上句眼起板落,下句板起板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