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回复: 0

【原】古代也有身份证?是的,三道防伪标识却成了一道“坎”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8-10 14: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份证是外出工作、出门旅游、或是其他场合都不可或缺,否则居民如何证明自己的出生地、年龄等基本信息。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居民身份证与个人或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一旦丢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见,身份证的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也是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调整完善的过程,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没有及时给他通关文牒;与《西游记》唐三藏路过各大国家或是部落,手里的小本本也是一种证明其来历的文书。其实,这些证明自己基本信息和用途的证件即为身份证。
而秦朝之前的奴隶制度,和秦朝之后的封建制度,阶层明显,等级有区,走在任何地方能证明自己的地位或是权威是再好不过啦。故古代对身份证要求很明确,如同各种朝代的官服与居民服装不同一样。我们今天追溯身份证的渊源及其古代身份证的分类和细分,希望给读者来到乐趣的同时能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

bzx4wqi0iv0.jpg

bzx4wqi0iv0.jpg

秦朝时期的照身帖
身份证的演化历程古代开始有身份证意识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和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说起。商鞅在秦朝施行各种变法,可谓是如火如荼,为了能使变法有效的推行下去,而且落实到每一个百姓的身上。于是,商鞅向秦孝公提出要在原有的户籍制度下进行改进,将要百姓的基本信息纳入进去,即照身帖。何为照身帖呢?就是在原有的户籍制度下,将百姓的家庭住址、性别、何时出生、籍贯等刻在一块精致的竹板上,以供国家或是管辖的工作人员能随时查看。照身帖的出现,可谓将每一个人都纳入了国家统筹管理的范畴。
照身帖的出现只能说是身份证的雏形,真正完善和改进在隋唐时期,而且身份证不同种类的人,职业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等等。由于秦朝照身帖的材质为竹板,在外观缺少基本的审美,同时竹板的使用寿命较短,尤其是江南等地方的梅雨季节,竹板很容易腐烂掉(竹板随时携带,上面有汗渍等)。故在隋唐时期,把原有的竹板用鱼骨给替换掉,故该时期的身份证,我们称之为:鱼骨、鱼符等。
《新唐书·车服志》有关鱼符的记载:“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

zfu15joryu3.jpg

zfu15joryu3.jpg

隋唐时期的鱼符与龟符
很明显隋唐时期,有鱼符的人地位一般都比较高,属于有权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唐朝武则天时期,曾经把鱼骨的材质,替换成了龟骨,即龟符,甚至是出现还出现了"虎符"、"龙符"、"麟符"。为何会出现诸多的材质呢?其重要的作用就是有所区分,让不同职业的人拥有不同材质的身份证。可见,此时的身份证所赋予的信息更加的丰富,也完善了很多。
身份证再一次发展得益于明朝时期,此时把原有的各种“符”换成了“牌”的形式,如:牙牌等。牙牌的主要材质为象牙等材料,制作出来的形状为的版片状,表面刻有持牌人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官职、履历以及工作衙门。同时明代身份证的使用并非局限于朝廷官员,已经开始向中下阶层发展。
《菽园杂记》有关牙牌的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

oajkizyz23j.jpg

oajkizyz23j.jpg

明朝时期的牙牌
从史料中,我们看到明朝对身份证的改进,在基本信息上更加的详细,主要的对象是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时更值得一提的为明朝把身份证的这个范畴对象向下层人士或是下层阶级扩散,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同我国古代有的低贱的百姓们根本都没有名字,甚至连姓氏都没有,后来逐渐演变有了姓氏。
明朝身份证的下放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身份证更加的走向普及化,把身份证的神秘感和赋予的权威和身份抛开。这些都是一大进步,身份证再一次改进就是清朝啦。在很多有关清朝的电视剧或是电影,我们看到一些门卫或是官员在腰间都挂着一个牌子,即腰牌。故腰牌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腰牌材质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形状的不同,这些又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和职业。
身份证的类别明细现在我们的身份证只是单纯的身份证,而古代的身份证属于一个统称,一般包含着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等。如果按照材质来细分,可以把身份证基本划分为虎符、鱼符、兔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牌、腰牌、帽珠等。现在我们根据等级、职业和临时来具体说说身份证的类别明细。

ewm3pnsnycj.jpg

ewm3pnsnycj.jpg

等级身份证——虎符
1、等级身份证
等级身份证主要的对象侧重为政府的官员,不同的官员根据手里权利的不同,所持有的身份证不同。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手里的虎符就属于一种最高等级的身份证,而且可以调动兵马等等。同时在影视剧中,皇帝也会临时或是专门给一些人一些牌子,如:免死金牌、御赐金牌等等。
在唐朝,为了避讳其祖先李虎的名讳,所实行的官员身份证中并不用虎形符。唐代李渊登基后改隋朝的"竹使符"为"银兔符",后来又变为铜制"鱼符",并且分为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亦有制度规范的使用方法。鱼符分为左右,左鱼符放置在朝廷内部作为存根,右鱼符则发放给官员随身佩戴使用,以表明身份。左右鱼符的数量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称,数量需要根据实际使用人数的需求来定。
鱼符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项等级身份证。唐代鱼符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划分依据主要是鱼符的制作材质。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鱼符"均以黄金铸制,以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员的"鱼符"为银质;六品以下官员的"鱼符"则为铜制。唐代皇帝出征,皇子监国则发给玉制"龙符",留朝辅政的亲王、大臣则是"麟符",以象征身份和权力。

4lupggqx2qf.jpg

4lupggqx2qf.jpg

腰牌
明清的牙牌和腰牌所刻信息更加具体,甚至包括官员的履历,形制简洁,十分类似于现在的卡片状的身份证,可能也是古人出于使用方便的考虑。明朝的牙牌质地丰富,有象牙、金属、兽骨、竹木等,视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别。古代身份证制作过程中,刻录的个人信息亦有所在工作单位,或标示一些违反使用规定的警示语。
清朝官员使用最多的是腰牌,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一些等价较高的身份证上直接刻画有腰牌持有者的头像。清朝除官员外,后宫嫔妃亦使用等级身份证——绿头牌,是清朝妃嫔侍寝时的必备物品。
2、职业身份证
古代职业证明也是身份证,而我们现在叫做工作证明,或是工作证。古代的职业身份证主要是根据从事不同职业范畴来制定的,如僧人属于一种职业,故我们称其身份证叫“戒牒”、“度牒”等,而且古代的和尚享受一定的特权,即可以凭借此职业身份证享受到处化缘、筹善款。在《西游记》中,唐三藏递给皇帝的小本本,我们称之为是“通关文谍”。
就连古代的妓女也是一种职业,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腰牌,它是进行交易的合法证明,和维护自身利益的保证。古代的职业身份证如同现代的工作证、名片。

zf1x3ijyhwy.jpg

zf1x3ijyhwy.jpg

职业身份证
3、临时身份证
古代的临时身份证指"路引"、"门券",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用限制,中国古代的临时身份证与现今人们常使用的临时身份证十分不同,并非相同的概念,古代的临时身份证更多的是介绍引荐之用,其中的路引则类似于通行证。
"路引"、"门券"是古代官方印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证件,需要使用者要到当地的政府部门办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路引在办理时会根据计划抵达的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写明有效时间,超过期限,路引便失去其临时身份证的作用。
身份证的防伪事项和现在一样,身份证、钱币等等万一被其他人冒用啦,怎么办呢?工作人员如何知道你提交的身份证就是你呢?尤其在古代没有摄像等技术,仿造一个身份证是不是就很简单呢?在这里,我们就来说一说古代身份证的防伪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1、原材料的选择
无论是唐朝制作鱼符的铜、金银,还是明清的制作牙牌和腰牌的象牙、金银等金属,皆是中国古代比较稀有珍贵的金属材料,这些原材料的开采流通亦受古代政府的管辖,并且掌握其制造技艺的工匠亦有明确规定,这便是古代身份证的第一道防伪技术。

dcjdxj5u5b5.jpg

dcjdxj5u5b5.jpg

临时身份证
2、古代身份证上刻有的文字信息
古代身份证上刻有详细的官员个人的姓名、年龄、官职等信息,官职的称谓等信息皆来源于朝廷的明确规定,不可能随意编造。此外,一些更为高级的腰牌亦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这便是古代身份证的第二道防伪技术。
3、古代身份证的特殊造型
古代朝廷对官员的身份证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规范内容包括其材质、纹样、造型、文字、尺寸大小,制作时皆有规范,不能随意制造。并且像唐代的鱼符,在朝廷内部府衙中还存有"左鱼符",若有仿制,核对便知真假。这便是古代身份证的第三道防伪技术。

zdwqjr5z0qq.jpg

zdwqjr5z0qq.jpg

古代官员职业身份证
总结通过我们对古代身份证的介绍,我们发现身份证之所以能出现,主要的思想出发点是区别不同的人,即封建时期的阶层化。然而在商鞅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商鞅变法下,故将身份证搬到了历史的舞台,可以说这一层是为了方便国家的管理和运营,这个作用和我们现在的居民身份证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从古代身份证的演变中,我们发现身份证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材质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古代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朝的更替,社会发展越来越完善,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而我们今天的身份证虽然没有古代种类和材质上多,但是这种看似简洁下却是需要科学技术的辅助。
现在身份证对我们越来越重要,身份证一旦丢失我们应该离开到相关的部分去办理临时的或是正式办理一个,以免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总和,享受的都是历史积淀下面的精美。珍惜现在生活,不忘历史!
参考文献:
《新唐书·车服志》
《菽园杂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