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原】从AHO奥斯陆到ETH苏黎世联邦理工,我愈加坚定“出来,是为了回去。”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8-8 2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53l22kn2r1.jpg

b53l22kn2r1.jpg


5nw42zaaefc.jpg

5nw42zaaefc.jpg

贾彬
AHO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
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k240i4yrot1.jpg

k240i4yrot1.jpg

关于自我
我在本科毕业后,作为一名建筑师先后在设计院、国内外事务所工作若干年,从2015年开始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于是在工作的同时学习语言和整理作品集,大概准备了一年左右。
·留学契机
很多人问过我关于工作后选择出国留学这件事,坦白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困惑,我无法回答自己所做的工作除了生存上的意义之外的其他答案,不知道如何从具体和现实的工作中抽身,不清楚未来的职业发展,想迫切的寻找出路,那时隐隐的觉得继续这样进行下去就完蛋了,觉得我应该要出去读书。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几年,两段学习经历(AHO, ETH)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开始更深刻地理解建筑,完全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也让我获得了一种回看的角度,抽离感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填补了一些困惑和求知欲。我希望通过最基本的建筑学语言去推敲,直至构建建筑。通过建筑接近真实,让建筑回归到本身物质性的一面,并尝试去营造一种全新的经验。
·喜欢的设计师
如果要列举一位个人最喜欢的建筑师,我会选择瑞典的已故建筑师Sigurd Lewerentz(1885年—1975年)。

knnjwcsvwyg.jpg

knnjwcsvwyg.jpg

▲  Sigurd Lewerentz (1885 – 1975) (左)/ 代表作 St Mark′s church(右)从早期北欧古典主义(Nordic Classicism), 和作为旁观者见证现代主义运动的开始和衰落,Lewerentz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上,那种“构造的直接性”(Directness of Construction)和对材料本身的物质性的精确把控,将建造的目的和设计的动机融为一体。Lewerentz给人的启发是构造不仅可以像斯卡帕一样“精致”,也可以在粗粝中带着一份温暖的“精确”。在多元文化和历史的年代,我试图寻找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标准和品质。
·设计对我的影响
从最开始懵懂地接触建筑学,到对这一学科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它对我最大的最大的吸引力是辐射的学科多样性。既要学习了解工程技术——对于抽象空间的物化、对于不同材料的调和、对于功能需求的回应,因为最终建筑学是一门关于使用与建造的艺术;同时又要理解历史和人文艺术——我觉得建筑学本质上又与文学、电影、绘画、雕塑等其他学科没什么不同,都是对作者/建筑师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活经验的投射,是个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莫里斯·庞蒂说“我们要看的不是艺术作品,而是作品所暗含的世界。”,同样对于建筑,也拥有双重结构,它们既存在基础的功能和实用性,也包括空间与形式、存在与形而上学以及经验与感受。正是这样的二元性与对话性赋予了建筑作品的密度、意义及暗示性力量。
-

关于项目
·项目一
我在AHO的第一学期选的Guest Studio ,教学方向主要关注Space and Technique,每学期请一位External教授或建筑师来做Guest Professor(Olgiati, BIG, Kerez, Ishigami, Flammer等),跟学校内部的教授Neven进行合作授课,并在每学期的第四周到第五周组织一次Study Trip,这种来自外部的教学方法与AHO传统之间的关系是其教学的特点。来自比利时OFFICE事务所的Kersten Geers作为我在AHO第一学期的外聘教授,设计的题目是一个度假屋。

m0qdrqdkmbu.jpg

m0qdrqdkmbu.jpg

▲  山区景观项目基地位于西班牙南部的Matarra?a山区,从巴塞罗出发驱车大概2小时到达场地,整个山区坐落在一片原始森林中。Kersten要求我们学期开始的两周找到感兴趣的平面和剖面,然后进行平面分析与剖面空间的梳理,接着从reference里面提取符号进行解构、异化和重组。

b2ziujsagio.jpg

b2ziujsagio.jpg

▲  Palladio,  Villa La Rotonda, 1570 / Capron Cemetery, Paris. France 1872
选不同Reference作为平面和剖面的异化对象是Kersten Geers课程设置的一部分。我选了两个方案的平面作为我的Reference,一个是Palladio的圆厅别墅(图左),另一个是Capron Cemetery(图右)一个是对称的文艺复兴式平面,中厅作为平面的中心。另一个是从文艺复兴式的古典美学进行提炼,异化成大尺度的院子和矩形的功能房间,带来更强的碰撞感,纪念性和日常性的共存,也是我兴趣点的开始。

j3g4coq3vj0.jpg

j3g4coq3vj0.jpg

▲  总平面图
回到场地,我选择了一块平坦的高原,俯瞰着周围的森林和山区的景观。同时又远离城市,单一的景色没有可任何参照的对象和场所,文脉(context)成为了这个地方所展现的自然本性。
建筑的特异性 (specific) 和自主性(autonomy)应该被强调,通过房子本身的趣味性对这种单一的山区景观做出回应成为了这个项目最初的思考方向,自然环境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空间处理的方式作出回应。

capreyh55u5.jpg

capreyh55u5.jpg

▲  From 贾彬 / 方案模型

32me5v5xana.jpg

32me5v5xana.jpg

▲  From 贾彬 / 室外

a2omtksi4dj.jpg

a2omtksi4dj.jpg

▲  From 贾彬 / 首层平面图
大空间(void space)
圆形的外廊形成边界并‘占据’出一个院子,地面不做任何人工修饰与铺设,没有人工的痕迹,大的围合空间包容土地,用一种大地艺术的方式回应一个没有尽头的平面。人们不能主宰这个‘空间’,只能成为其中一部分。

v1w3zlzycfp.jpg

v1w3zlzycfp.jpg

▲  From 贾彬 / 室内

erehojs35ud.jpg

erehojs35ud.jpg

▲  From 贾彬 / 首层楼梯通向二层工作室

cmrgdedoadx.jpg

cmrgdedoadx.jpg

▲  From 贾彬 / 二层平面图
小空间(functional space)
起居室及厨房是开放的,面对‘院子’的一面不设任何封闭的墙和窗,整个空间作为院子的延伸,视野被限定在朝向室外大空间,使日常与非日常完全地对立起来。

f0ne1s4bv1r.jpg

f0ne1s4bv1r.jpg

▲  From 贾彬
回到这个方案,我希望它是抽象与具象结合的产物,功能性空间是具体的,“院子”是抽象的。它的一部分属于自然——但是却包含了更真实具体的情感,一部分属于建筑——但比任何空间更接近自然本质。
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建筑师处于一种相对理想不受城市和文化文脉束缚的语境中,究竟是什么使我们能够在一特殊地点赋予一栋建筑以意义?弱文脉驱使我转向更具本质和精确的建筑练习,但也同时迫使我深入思考在远离我们熟知的文脉语境上创造有意义的建筑,并主动成为一种文脉。
·项目二:合作的乐趣(Pleasures of Cooperation)

2htlnd5veju.jpg

2htlnd5veju.jpg

▲ From 贾彬
第二个方案来自我在ETH第二学期在Cecilia Puga的studio做的一个社区旅馆,题目是:合作的乐趣(Pleasures of Cooperation)。我尝试重新定义集体生活体验的空间和环境,拓宽日常生活的文化维度,预设用户的空间体验 - 以及它与个人感情和特定空间记忆的关系。集合住宅、难民营或者临时的旅馆所等任何临时和或永久的社会性住宅将成为这学期关注的主题。
第一阶段通过从逻辑关系(Relational system)、氛围(Atmosphere)和材料(Materiality)阐明如何从空间和物质的交换方式来塑造和促进“合作的乐趣“,方案从逻辑、氛围、材料切入找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ndouag2syya.jpg

ndouag2syya.jpg

▲  From 贾彬 / Villa Muller 室内不同房间的不同高度变化
首先是Adolf Loos的Muller House, 以及他的“体积规划(Raumplan)”,即设计从三维的空间出发,集群的空间被放置在不同的水平层,每个房间设置不同的具体高度。空间序列通过楼梯连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体验。这些空间的方向、高度和宽度不断变化,视线上的看与被看的控制和随之产生的心理暗示,构成了人置身于其中所能感受到的丰富体验。

ltiiti1ohhv.jpg

ltiiti1ohhv.jpg

▲  Gordon Matta-Clark 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Matta Clark在1975年做的一系列”切割(splitting)“的装置艺术, 直接进入城市建筑中,对建筑空间进行的“破坏”,切断,钻洞,让建筑空间的里外对接,打通了屋内与屋外,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藩篱,为缝隙不被注意的废弃空间寻找价值。

nbhacytnol4.jpg

nbhacytnol4.jpg

▲  From 贾彬  /  总图  / 方案中期模型
我试图把紧凑的生活方式,包装成简单基本的立方体形状。在限定的周界内,一系列重复但可变的片段产生多方向和非分层空间,构成纹理厚三维毯式建筑。平面和剖面采用相同的逻辑,用连续的空间打破”层和剖“的概念,立面即表达空间。
每个空间都是相对独立,并与另一个空间有明确的(高差)关系。结构上,由垂直和水平向的墙和楼板构成,它们在结构和材料上保持一致,不区分墙壁和地板。混凝土墙相互错开,彼此悬挂,形成承重结构。

5tebvmqu2me.jpg

5tebvmqu2me.jpg

▲ From 贾彬 / 最终方案模型1:50

0knpzs2wd4b.jpg

0knpzs2wd4b.jpg

▲ From 贾彬 / 首层平面(左) / 二层平面(右)

▲ From 贾彬 / 1:20室内模型,卧室和公共餐厅

▲ From 贾彬

▲ From 贾彬 / 三层平面(左)/ 四层平面 (右)

▲ From 贾彬 / 1:20室内模型

▲ From 贾彬

▲ From 贾彬 / 五层平面(左)/ 顶层平面 (右)
-

关于留学
·关于AHO
一开始在AHO求学的时候,令我意外的是大部分studio对于方案前期并不推崇电脑介入设计工作,而鼓励大量的使用手工模型,那种未经打磨的、粗糙的呈现状态。模型也多以石膏,木头,混凝土等带有天然质感的材料,强调模型本身物质性与真实的重量感。
studio设计往往不设限,而是侧重激发每个学生自己的独特想法,对于方案也并不追求“精致漂亮的想法”视觉范式的炫酷造型,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以个人兴趣做为导向,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建筑‘敏感度’。一个被认为是“好”的方案,往往并不是图最好看模型最精美的,而是最能引起讨论的,最能引发情感参与的,建筑作品具有一种介于蓄意与无意之间的张力。最终成绩的评估也只有Pass和No Pass,学校的教学氛围以鼓励个人兴趣发展为主。
·关于ETH
在瑞士ETH学习阶段,是我接受信息密度最大的一段学习经历,包括德语区教学严谨清晰的学术态度,不同层次上精确细腻的操作训练,图纸的深度以及图像对于场景和氛围的生动表达。
类型学(后来衍生出的“类比建筑学”)的讨论,一直是瑞士建筑学界的一条主线。既有将“图像”作为设计工具,直接推动设计进程的Studio,例如Caruso 教席——大比例模型拍摄的场景图象,?ik 教席(已退休)——大幅的逼近真实的电脑渲染-。也有像Kerez这种脱离形式语言转而探讨“空间”类型的教席(在Kerez Studio的学习期间也对我个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还有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教授和建筑师做Guest Professor。
总之,ETH整个建筑系的学术脉络非常清晰,学术氛围浓厚,不同的studio之间也各有差异性和侧重点。学生之间的“较劲感”十足,一学期下来高强度的学习和思考很难有闲暇喘息的时间但收获颇丰。
·两段学习经历
不同的学习经历,让我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切换对于学业的思考。AHO植根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土壤,由于领土辽阔而人口稀少,使得建筑和自然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联系,斯堪的纳维亚建筑师深受北欧浪漫主义和地域主义的影响,似乎遵循着透过自然而不是城市化的世界观去回应环境。换句话说,就像不能通过自然去解读罗西一样,我不会透过社会和都市叙述的角度去解读Aalto或Lewerentz的作品。
在某种程度上,不同学校其实是不同的社会文化的缩影,但跟ETH共有的价值观是同样追求建筑空间的氛围(Atmosphere)和物感(Materiality),对于构造和细部的精确控制,对于建筑最真实状态的追求。
对我来说,留学最大的收获是补了那一段本该知道的“课”,本科的教育教会我们如何画图、如何排版、如何排布功能,但很少对于‘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追问,对于自己想要的答案什么也模棱两可。
在挪威和瑞士的这两段学习经历帮我打开了‘了解自己和周边世界’的这扇门,让我看到了‘更强’、‘水准更高’的东西,并帮助我建构属于自己的‘语法’。
·建议
对于想申请留学欧洲学校的学生,我的建议是首先对目标学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着手准备和评估,包括师资构成、研究方向、学术氛围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段求学经历将会为未来建筑观的塑造铺上一层底色。如果有同学不那么追求时髦的想法、对于大量’制图‘和“图解”没有特别的关注,那么何不尝试一下这些“非主流”的教学方式呢?
·未来期望
未来短期内,我的打算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哪里能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我就会在哪里。当然我希望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最终回国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就像贾樟柯说:“过去我离开故乡是因为我需要有一种经验,需要去看世界,现在我回到故乡是因为我需要获得我需要的角度。”,我出来,是为了回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