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回复: 0

《隐秘的角落》爆火,被原生家庭伤过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复制链接]

29万

主题

29万

帖子

87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6439
发表于 2020-7-8 04: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源《隐秘的生活》官博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01
30万人评价,全员演技在线,豆瓣8.9分,《隐秘的角落》获近年国产剧最佳。

虽然剧版和原著《坏小孩》有较大出入(毕竟原著小孩子全员恶人,拍出来肯定不能过审),但这样优质的改编在如今滥改IP的环境下还是显得尤为珍贵。
比起感叹国产悬疑剧制作水平的进步,剧中三个孩子的形象更让我印象深刻。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孩子是纯洁善良的,但在这部剧中,孩子们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残忍和处心积虑,仿佛通过这部剧我们真的窥探到了孩子心中隐秘的角落,究其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
正巧前两天刚看了原著作者紫金陈的专访,谈及该片时,他表示朱朝阳的原型就是自己。
对此我很惊讶,但回看剧的朱朝阳,又觉得一切都有迹可循,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精准地把握住笔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在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节点,都遗落着朱朝阳的性格碎片。
家庭是社会的子单位,其中所有人的行为和情感都处于交互状态,而“原生家庭是个体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初场所”,伴随着每个人认知、观念和性格的形成。
02
《隐秘的角落》这部剧,讲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关于孩子的童话。
情节一开始,三个在痛苦中长大的孩子,就让观众心生怜意。
关键人物朱朝阳,表面光鲜亮丽,是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从小在缺少父爱、母亲强势控制的环境下长大,他性格内向,经常被同学疏远,内心非常孤独。
“坏小孩”严良,偷窃斗殴,一个典型街头小混混的形象;
然而,他也会温柔如邻家哥哥般,保护在福利院中被欺负的普普。
小女孩普普,是三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出身不好加上患有哮喘,但却十分懂事。
起初,三个孩子的表现,还不能贴上“坏小孩”的标签。
然而,当三人相约游玩,在景区无意间拍到了张东升推下岳父岳母的一幕开始...
三个孩子的人生,开始生出了恶的花朵。
这其中,尤以好学生、学霸朱朝阳的悲剧性转变,惹人关注。

而这种转变,与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是息息相关的。
而在剧集播出后,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再次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思考。
与此同时,朱朝阳的原生家庭,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人之初,性本善。
可以说,朱朝阳的原生家庭,是酿成学霸悲剧的根本原因。
03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原生家庭》,其中介绍了七种有毒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分别是天下无不是型、不称职型、操控型、酗酒型、身体虐待型、言语虐待型和性虐待型。
剧中朱朝阳的父母(朱永平和周春红)则属于不称职型和操控型,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初期朱朝阳的性格:敏感内向,习惯性封闭自己。

图源《隐秘的角落官博》
朱永平作为父亲,甚至不如身边的同事了解儿子,几乎是缺席了朱朝阳的日常生活。他不知道儿子期末考试全校第一,注意不到眼前儿子身上的衣服有多旧,视而不见儿子对父爱的渴望,甚至纵容爱人和女儿对儿子的为难。
正因如此,朱朝阳明白父亲更爱同父异母的妹妹,所以只能逼着自己懂事,小心翼翼维持着父亲对自己仅剩的那一点点爱。
周春红作为母亲,看似称职,实则不然。
我并不否定她对朱朝阳的爱,但她确实无可避免地缺席了一部分朱朝阳的生活,因为工作地点远且辛苦。
所以她其实都并不了解朱朝阳,不知道儿子不喜欢吃鱼,还要求他多吃点鱼;老师向她反映朱朝阳性格内向不合群,希望她多关心这方面的时候,她却说只要读书成绩优秀就行,丝毫没有意识到朱朝阳性格上的缺失,从剧中可以看出两人也鲜少沟通,所以要说她真的是一名称职的母亲,至少我不认同。

图源@追剧
再有,周春红对朱朝阳的爱是强硬且令人窒息的,而这种爱在朱朝阳卷入朱晶晶坠楼死亡案件之后发展得愈加明显,强迫朱朝阳喝牛奶的情节看得屏幕外的我都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
她埋怨前夫妻子对自己和儿子的怀疑,担心儿子离开自己,被迫公开恋爱后又被分手,一系列的情感打击使得周春红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继而变本加厉地试图操控朱朝阳。
于是希望逃离这种操控的朱朝阳,只能拼命伪装自己,一直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
朱永平和周春红的行为态度解释了前期朱朝阳的性格形成,而后期朱朝阳逐渐变身“恶人”的过程则与一个叫做“自我分化”的概念相关(童话vs真相,我倾向于后者,因此即便为朱朝阳身在这样的家庭感到心疼,我仍然觉得他是坏小孩)。
04
贫穷可以改变,生活环境可以改变,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和阴影,没有阳光照进来,依然会在隐秘的角落暗暗滋生。
这里将三种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整理出来,帮助大家甄别。
强势的原生家庭
强势的父母,往往会成就两种极端的孩子,一种是对抗父母的强势,从青春期开始就形成逆反心理,并且这种心理特质在成年之后依然存在。
一种是软弱的孩子,因为在强势父母的“淫威”之下,孩子的攻击性(生物都有攻击性)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比如愤怒,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压抑、封闭。
欠下的早晚得还,小时候忽略的感受,所以在后来的关系中会竭力去补足,这一系列反应必定会对一个人现有的关系造成影响,或者说对(她)建立关系造成干扰。
心理学家说“关系就是一切,一切就是关系”,由此可见小时候的压抑和封闭足以毁掉一个人。
打击孩子的原生家庭
父母为什么总是喜欢批评孩子,那是因为他就是那么过来的,他在道德理论上占据了制高点,他觉得孩子就应该那样教育,才会朝着他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进步。
可是殊不知父母只是在“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在表达他们自己内心的匮乏。
假如一个家长自己是在一个苛刻的、经常被批评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那他大概率上会是一个喜欢批评孩子、打击孩子的人,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被压抑了太多,当情景再现时,他的这种心理就会被激发。
然后就是悲剧在循环、糟糕的早年在重现。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呢?内心深处的自卑开始生根发芽。

缺爱的原生家庭
在精神心理科里面,关乎“爱的定义”,爱是被看见,爱是不被忽略,爱是被重视。倘若一个孩子总是不被看见,总是被忽略,那么他一定是缺爱的,缺爱的孩子他会总是寻找缺失掉的爱。由于缺少关爱,得不到重视,他的内心是有自卑的,此外他的内心是渴望父母般的关爱的,这就是为什么倘若一个女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没有父爱,在她成年之后,她会在亲密关系中寻找这种体验的心理原因。
被压抑的终会表达,被缺失的总在寻求弥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些资料和素材的整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自己生活的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05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因此造成的精神创伤也是难以磨灭的。
当然,如果内心的情绪长时间无法得到纾解,可以尝试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虽然患病不可控,但是治疗疾病是可控的,寻求“医生”的帮助,是患者最好的选择。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别再让孩子,在自我压抑中,忍受原生家庭带来的苦痛。
也希望我们能给我们的孩子创造出幸福的原生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