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3-12岁儿童常见“舞台恐惧症”,巧用“系统脱敏法”1招治愈

[复制链接]

29万

主题

29万

帖子

87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6439
发表于 2020-7-7 2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吴镇宇12岁的儿子费曼突然在社交媒体自爆:“我有舞台恐惧症,求你们不要再逼我做才艺了。”
费曼的声明视频截图
事情起源于几天前,费曼的小伙伴——贝儿晒出自己弹吉他和唱歌的视频,所以网友们纷纷跑到费曼的“地盘”留言,请求费曼也来露一手。
有一个明星老爸,自己也从小参加综艺节目,费曼被粉丝寄予厚望,但他非常真诚地婉拒大家的请求。
除了透露自己有“舞台恐惧症”,费曼还表示自己小时候能够上综艺节目,是因为身边有老爸陪伴。但即便是有老爸处处维护,当时年幼费曼也还是会紧张得浑身冒汗,害怕面对镜头。
费曼参加《爸爸去哪儿》
有爸爸这一个知名影视演员作为榜样,费曼都会出现恐惧表演的状况,可以见得我们平日里的孩子,对当众讲话、上台表演的惧怕更是不在少数。
究竟什么是“舞台恐惧症”?又该如何培养谈吐自如、自信表演的孩子呢?今天和大家认真聊聊这个话题。
01 什么是舞台恐惧症?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恐惧症”的概念:
恐惧症,指人们对一些客观事物或情景,产生的异乎寻常的恐惧和进展的心理,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那么“舞台恐惧症”就好理解了,通常是指个人对当众表演、公开演讲等场合,表现出超乎平常的紧张心理。
你肯定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在某个重要场合发言或表演,上台前手心冰凉,站在台上语音发颤,下台后觉得双腿都有点发软……
如果说成年人面对舞台的各种心理状况,还能通过心理辅导和表演技巧来抚慰;那让涉世未深的孩子独自面临黑压压的观众,他的孤独和紧张是更加巨大的,而且很难自行舒缓。
当这种紧张感过度强烈,影响到孩子的正常交流,甚至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多重负面影响:
逃避——拒面对绝一切形式的当众展示,类似费曼的发文;头脑空白——在观众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或忘记自己本身的表演内容;身体不受控——出现口吃,身体不觉得晃动,手心发凉,声音越来越小等状况;逐渐自卑——越来越害怕当众表现,以至于在陌生人前都无法自主表达,慢慢的想逃离集体,进入负面心态的恶性循环。 这里的“舞台”并非指非常广阔的展台、或面对陌生观众,而是说只要表演,即使只有1个观众,孩子都会觉得恐惧。
正如费曼的描述:我的舞台恐惧症严重到我害怕自己一个人唱歌或在家人面前弹琴,不然我会抖。
费曼的声明视频截图
儿童的舞台恐惧症是广泛存在的,没有人天生就是表演家。但若是家长长期无视,或者一味怪罪孩子嘴笨、逼迫表演,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心理疾病。
幸运的是,只要家长指导得当,是可以在很大程度扭转局面的,让孩子表达起来大方利落。
如何攻破孩子的“舞台恐惧症”,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心理问题到底是为何产生。
02 孩子产生舞台恐惧症的原因在《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中,孩子焦虑和痛苦的根源被归纳成恐惧。
恐惧其实是人们的一种保护思维,能够让儿童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但同时孩子因想象力丰富,可能会不由自主的夸大所面临的的困难,对未知的幻想加剧了痛苦。
这时焦虑的心态就逐渐变成了焦虑障碍,“舞台恐惧症”就这样产生。
整体来看,这种心理由4个方面原因造成:
原因①:遗传因素及原生家庭影响
儿童的焦虑心理确实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对舞台的恐惧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焦虑。
研究显示,焦虑家庭中的儿童患焦虑症的比例是非焦虑家庭的7倍;还有研究显示,在众多焦虑障碍中,恐慌症的家族传播现象最明显。
如果说遗传因素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弥补,更加值得担心的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近些年来对于原生家庭的关注量越来越高,家庭里的气氛、习惯,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今后的工作、生活表现都至关重要。
家庭关系错乱的原生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争吵,或长期跨代生活等情况,很可能父母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照顾,更不要说关心下一代培养了;在这样家庭生活的孩子自幼就承担着比同龄人更多的责任,也可能因此产生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一无是处的悲观心态,不愿意甚至无法接受站在聚光灯前。
除了家庭本身因素,家长的不当教育也会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
原因②: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
有两种家长,会在有意无意间让孩子失去当众表达的自信,却不自知。
A “直升机父母”:主要指的是父母就像一辆直升机一样,一天24小时盘旋在孩子的头上,严格的监控孩子的各种行为。
这种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过度照顾,一切家务包办;在学习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择校和补习,甚至课外书也要管。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上也很敏感,交代孩子去跟成绩好的同学相处,当孩子和朋友有小摩擦的时候,甚至帮孩子出头。
久而久之,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孩子都会萎缩不前,更不要说鼓励他在众人面前表达自我了。
B “贴标签家长”:指的是喜欢用一些形容词给孩子定性。
如果这个词是负面的,那孩子就会不断往这个标签靠拢,否定自己的价值。
我有个认识了很多年的好朋友,她一直很怕在陌生人前说话,也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自信变现,情愿做个安静的旁听者。我以为她性格就这样,没想到有次交流起来,她才道出缘由。
她五六岁的时候,有次因为面生没有主动跟亲戚打招呼,妈妈随口批评:“这孩子从小就害羞内向,见人都不打招呼,太差劲了!”
你看,妈妈的一句话,就给一个小女孩贴上了“害羞内向”的标签,好像魔咒一样,让我的好朋友记了二十几年,也在心里默认了自己“害羞内向”的这个设定。
她从不报名参加文体表演,甚至连上课发言、在班级里演讲都不主动,这让她失去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阿黛尔.法伯
原因③ :应激事件造成心理创伤
应激反应是指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所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严重可导致持续心理创伤。
如果孩子曾经在舞台上出现过紧急状况,类似跳舞的时候摔倒、演讲的时候忘词、唱歌的时候破音等,这种负面记忆就会深深印刻在脑海中,使他长期笼罩在一种强烈的担忧和恐惧情绪中。
当下一次又站在舞台上时,又会笼罩着这种压力,严重的话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身体不适,如食欲减退,肠胃不适、容易疲劳、坐立不安、睡眠变差等。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应激事件后,更加需要关心和爱,才能从身体和情感上恢复。
原因④ :孩子对舞台的限制性思维
除了以上外界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天生对舞台就存在一种抗拒,美国的一个调查显示:在人们最害怕的事情中,排名第二的死亡,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演讲,放在孩子身上也不例外。
造成这样紧张两个限制性思维一般有以下两种心态:
“我表现不好怎么办?”“观众不喜欢我怎么办?” 我就认识这样一样孩子,从来不肯当众讲话,跟他深度沟通,我才发现他的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他自尊心极强也很敏感,会非常在意和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同学的一句玩笑都会让他难过很久;
其次,他会在认知上歪曲事实,比如想象着自己可能在舞台上出糗,就干脆在一切需要他展示的机会面前都say no;
最后,以上想法造成了他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导致他经常低估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索性逃避了事。
对于这种心态,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情绪控制ABC理论:
情绪控制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绪控制ABC理论
通常我们会认为A直接导致C:比如一般认为患有“舞台恐惧症”的孩子对上舞台这件事(A),产生了恐惧和躲避心理(C);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中间环节(B)。
这个(B),指的是孩子对舞台的看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否处于长期不良情绪当中,导致了情绪障碍和限制性思维?
很多家长和老师并未清晰认知,所以并未对症下药的开导。
其实大家也不用把“舞台恐惧症”想象得如同洪水猛兽,用对了方法,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的表演、表达能力都不是难事儿!
03 用“系统脱敏法”治愈“舞台恐惧症”“系统脱敏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层级放松的方式,鼓励对方逐步接近恐惧的事物,循序渐进的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简单说,就是孩子怕什么,我们让孩子慢慢地去熟悉和体验类似的环境,让他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中,用自身力量去对抗焦虑和恐惧。
系统脱敏法的练习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焦虑或恐惧等级表、放松训练、实施脱敏。
针对“舞台恐惧症”,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以上3个层级,有目的性的去落实:
① 构建专属孩子的“舞台恐惧”等级表
具有“舞台恐惧症”的孩子不会对所有场合都惧怕的,他一定有自己觉得舒心的时候:比如和亲密的小伙伴玩耍,或者当妈妈单独陪伴在身边的时候。
处在这种熟悉的场景中,一般孩子都能自如地处理情绪。
那孩子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呢?
这需要家长仔细甄别,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区消灭这种恐惧心理。
所以首先,就要靠家长来搭建孩子专属的“舞台恐惧等级表”,通过量化的形式直观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收集孩子对舞台或表演的“恐惧时刻”,并按照孩子的反应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给不同的恐惧感打个分,这就是他的“舞台恐惧等级表”了。
我曾经和一个有中度“舞台恐惧症”的孩子交流过,就以她为例,制作一张等级表给各位家长做参考:
舞台恐惧症等级表(示范)
正如上图所示的一张恐惧等级列表,制作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把引起孩子恐惧的事件挑重点,逐一列举把列举出的事件进行排序,从最小的事件排到最大的给每个事件用“恐惧指数”的形式打分,0表示完全放松,100表示高度恐惧理想的状态下,各等级之间的极差是平均的[/ol] 通过以上排序和打分的方式,你可以快速了解孩子面对当众表达的最大障碍,获取他当下相对舒适状态的临界点;甚至你可以统计孩子在舞台恐惧状态下的情绪和生理反应状态,针对性的“寻医问药”,制定解决方案。
② 训练孩子放松状态: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很怕当众表演,也知道培养孩子自我展示的重要性,但一着急,就顾不得孩子的想法,赶鸭子上架般逼着孩子参加各种公开演出,甚至还要求孩子站“C位”。
我见过一个孩子,妈妈在她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她报名了一个演讲比赛,结果孩子上台就忘词,整段表演都崩了,还没下台就哭了起来。
如此强压式的训练方式不但不会让孩子获得好的表演体验,还可能加剧心理创伤。
这种强行让孩子适应不良刺激,即便见到孩子反应强烈也不妥协,以锻炼孩子“胆量”的方式进行训练的方式,在心理学是被称为“满灌法”。
“满灌法”对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推荐的方式是让孩子想起“表演”、“舞台”、“展示”这些概念的时候,处在一种平静放松的状态,而非一接触就警惕。
所以,放松训练非常重要,我们提供给家长两个方案:
A 正念思考
正念:是指一种对个人当下体验、放松而无评判的觉察状态。
通俗来说,就是教育孩子对他所经历的场景,用一种客观的角度来看,关注事件的本事,不要融入个人的感受去“妖魔化”经历。
比如孩子在一次的表演中,有一点小失误,引来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
在孩子眼中,可能会把简单的失误想象成是同学们都在嘲笑他,不再喜欢他了,觉得实在是太糗,以后都不上台了。
而家长们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失误本身,而非主观臆断。
正确的问法是:“是不是你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忘记了动作呢?别的孩子也有失误,大家也会笑,你也跟着笑了对不对?所以大家只是对这个行为感到搞笑,并不是嘲笑你这个人,也不会不喜欢你哦!”
通过这样的正念思考,有利于孩子放弃对不愉快舞台经历的过度理解,也不会把关注点放在“观众不喜欢我怎么办”这种负面假设,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本身和改进措施上,自然就不会有杯弓蛇影的焦虑,反而会期待下一次的登台进步。
B 学会专注
这里的专注,指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内容训练上,把心思从对舞台的恐惧情绪中拿出来。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次重要考试或者面试来临前,有过度的紧张感,甚至失眠,总是惧怕自己失利;一定程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留住拼搏的那口气,但过度的紧张会影响我们的发挥,心态不好反而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孩子还小,也不是第二天就要登台,我们不妨先让他把对舞台的恐惧放一放,将这种惧怕的力气用在专注修炼能力上。
在上一节的“舞台恐惧症等级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独处和面对最亲密的爸爸妈妈时,状态是最自如的,不妨就从这样的场景起步,为孩子营造一种可以专注修炼一门能力的地方。
这就是孩子心理能完全接受的“安全屋”,在这里他可以自由的讲故事、练乐器、舞蹈、唱歌等,无需顾虑舞台上将要面对的目光,以一种安心轻松的状态来接受才艺的训练,没有压力的专注才能打好基础。
至于如何消除对舞台的恐惧,可以等修炼好能力后,逐步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③ 进行系统脱敏
这一环节的练习是与前边部分紧密结合的,分为想象性和现实性两个部分:
A 想象性系统脱敏:复述和角色扮演为主
在“舞台恐惧症等级表”中,我们从孩子对舞台最惧怕的场景中选择了10-20个进行平均分布,不妨以重建情景的方式,从弱恐惧到强恐惧,用交流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跟孩子进行模拟训练,让孩子主动想象情景,去战胜他限制性思维。
比如孩子在某次登台演出中没有表现好,小小的心灵“受了伤”,家长应该给他一点自我舒缓的时间,不要强迫其立即恢复原样。
如何正确开导呢?
不妨试试让孩子慢慢复述,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当时的情景复述出来:你一开始是怎么表现的?然后呢?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观众是怎么反应的?
家长要注意做积极引导,即使只是部分成功,也要让孩子找到自己表现好的一面,获取信心。
如果是孩子对未来的某次登台很恐惧,家长不妨在家里做一次角色扮演,可以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模拟场景,也可以是进行一次小规模实景演练,让孩子提前适应站在家人的目光下展示,慢慢去享受更大舞台。
B 现实系统脱敏:循序渐进让孩子接触舞台
这种方式,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带孩子参加舞台表演,真枪实弹的面对心中恐惧。
进入现实脱敏环节后的训练难度就会大大增大,如果一开始就把孩子放到大舞台,那孩子一定无法马上适应。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意两点:循序渐进和家长陪同。
如果孩子有严重的“舞台恐惧症”,那一开始千万不要急着带他直接去参加大型比赛的海选,而是要从家庭小聚会、班级发言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机会,并提前找好“托”,或者跟老师交代好情况,让观众配合着给孩子更多掌声鼓励。
除了小圈层的自我展示,也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表演,让他感受到舞台的氛围,培养兴趣。
到了孩子可以接受在陌生环境中登台的时候,最好每次表演都有家长陪同,让孩子知道身边有亲人的关注,他会安心许多,慢慢的才会走向更大的舞台。
恐惧症系统脱敏疗法
04 写在最后家长们都知道,拥有主动、鲜活的展示自我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这种能力可以让老师同学快速认识你,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可以放大优点等,所以对具有“舞台恐惧症”,不愿意主动变现的孩子,家长往往心里急,一急就容易乱投医,用一些“满灌法”的手段强迫孩子。
“舞台恐惧症”并不可怕,这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心理状态;家长不用觉得压力山大,用“系统脱敏法”徐徐图之,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契机,拉近你和孩子距离,也能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